《社会矛盾分析法》PPT课件

上传人:资****亨 文档编号:144224319 上传时间:2020-09-06 格式:PPT 页数:133 大小:3.8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会矛盾分析法》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33页
《社会矛盾分析法》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33页
《社会矛盾分析法》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33页
《社会矛盾分析法》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133页
《社会矛盾分析法》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1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社会矛盾分析法》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矛盾分析法》PPT课件(13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社会矛盾分析方法,青岛大学 曲新英,方法论第四讲:,.,2,1、事物最普遍的联系是 2、唯物辩证法最根本的法则是 3、人类认识事物最根本的方法是 4、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是 5、 矛盾的转化是现实的具体的。 6、对抗即矛盾。,讨论思考:,.,3,矛盾是反映事物内部对立和统一关 系的哲学范畴。,矛盾的含义,矛盾就是对立统一.,.,4,剪之 ,你死我亡 一绳系两命,统一 ,两者的命运统一于一条绳,不剪,冤家路窄利益有冲突,对立,两者之间随时都可能相斗,矛盾:事物内部包含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5,社会生活中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在,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就没有人类社会。不研究社会矛盾,也就没有

2、社会科学。矛盾分析方法是社会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马克思,.,6,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对立统一规律 是唯物辩证法 核心和实质,联系的根本内容 变化发展的源泉、 动力,提供了人们认识和改造 世界的根本方法 矛盾分析法。,贯穿辩证法其他规律 和范畴的中心线索,.,7,社会矛盾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无论是基本矛盾还是非基本矛盾,主要矛盾还是非主要矛盾,内部矛盾还是外部矛盾,敌我矛盾还是人民内部矛盾,阶级矛盾还是阶层矛盾,都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区别仅仅在于动力的大小不同,作用的方式不同。有的矛盾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有的矛盾是推动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有的矛盾是推动社会发展的一般动力

3、。有的矛盾以建设性的方式推动社会发展,有的矛盾以破坏性的方式推动社会发展。,.,8,社会矛盾有负功能是毋庸置疑的,但是,不能简单地将矛盾视为社会成本和社会代价,应该看到那些体制内可控的社会矛盾的正功能,看到通过化解矛盾对形成一种制度化的解决社会矛盾的手段、机制和平台的积极作用,对促进社会整合、社会转型和社会进步的积极作用。,.,9,本讲知识点: 矛盾的普遍性,矛盾的复杂性,社会基本矛盾,社会矛盾与社会和谐,矛盾张力与社会的自调节性,不同领域矛盾的特殊性,不同过程和阶段矛盾的特殊性,内部矛盾与外部矛盾,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矛盾中介,对抗性矛盾和非对抗性矛盾,敌我矛盾

4、和人民内部矛盾,利益矛盾与利益分析,阶级矛盾与阶级分析,阶层矛盾与阶层分析。 基本原理本科阶段都学过了,这里只讲几个要点。,.,10,第一节 社会矛盾的普遍性与矛盾分析方法 一、矛盾与问题 二、矛盾与和谐 三、矛盾的复杂性 四、矛盾的“中介” 五、矛盾的“张力” 第二节 社会矛盾的特殊性与具体问题具体 分析方法 第三节 利益分析与阶级阶层分析方法,主 要 内 容,.,11,第一节 社会矛盾的普遍性与矛盾分析方法,.,12,一、矛盾与问题,社会科学研究要有强烈的“问题意识”。真正有意义的问题d大多是来自于矛盾,要善于透过矛盾,提出问题。没有矛盾,也就没有问题,也就没有社会科学研究,也就没有社会科

5、学。,矛盾与问题的理性之思!,.,13,社会中客观存在的是“矛盾”,社会科学研究的是“问题”,问题与矛盾究竟是什么关系呢?,.,14,矛盾:是反映事物内部和事物之 间对立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 简言之:矛盾就是对立统一,.,15,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含义,1矛盾的同一性:,矛盾即对立统一,所以对立和统一是矛盾的两种不同的属性。对立的属性称为斗争性,统一的属性称为同一性。,第一、矛盾着的对立面互相依赖,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每一矛盾的两个方面,都不能孤立地存在,各以和它对立的方面为自己存在的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 没有这一方就没有和它对立的另一方。,第二、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的相互贯通性,相

6、互贯通是说对立面之间有某种共同点,彼此相通,存在着一条由此达彼的桥梁。这种相互贯通性表现在:,A相互渗透和相互包含。,B相互转化的趋势,.,16,矛盾双方相互依赖,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是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和趋势,两方面含义,又称矛盾的同一性:,“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老子.道德经,所谓“统一”:,.,17,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即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吃一堑长一智,失败是成功之母” 居安思危、乐极生悲、过犹不及。 “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

7、唉;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18,矛盾的斗争性,正确理解矛盾斗争性范畴,斗争性既包括象水火之间互不相容的对立,象战争双方你死我活的争夺,也包括象吸引和排斥,化合和分解,同化和异化等对立面的相辅相成作用;还包括理论上的争辩,批评和反批评等互相促进的活动。,所以,哲学上的斗争是泛指矛盾双方两种相反力量和趋向的相互作用,而不局限于哪一种具体的斗争形式和内容,在运用辩证法的斗争范畴时要注意这个界限。,.,19,市场竞争,战场厮杀,批评与自我批评,学术争鸣,由于矛盾的性质不同,矛盾的斗争形式也不同,呈现多样性。,矛盾斗争性是指矛盾着的对立面之

8、间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性质和趋势。 这里讲的斗争性是广义的哲学概念,不可作片面的理解。,.,20,始终是不可分割的 矛盾双方的对立和统一,,统一离不开对立,对立离不开统一,“依存离不开对立”,“转化”离不开对立,总之,对立和统一密不可分。对立是统一中的对立,统一是对立面的统一。无论离开对立或者离开统一,都不能成其为矛盾。,.,21,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辩证关系,1区别:,矛盾同一性是相对的(条件性), 斗争性是绝对的(无条件性)即它能打破条件的限制,表现出一定要贯彻下去的趋势,因而是绝对的。而同一性本身是不能打破旧的矛盾统一体的。,2相互联结,任何一个矛盾都存在着同一性和斗争性这两重属性。只

9、有斗争性而无同一性的矛盾,或只有同一性而无斗争性的矛盾都不可能存在的。,具体表现在:,同一性不能脱离斗争性而存在,同一是斗争之中的同一,是以差别和对立作为前提的 。因此,同一性必然受斗争性的制约,离不开斗争性。,斗争性也不能脱离同一性而存在,斗争是同一之中的斗争。因此,斗争性离不开同一性。如果两事物之间根本不发生联系,就谈不上互相斗争和排斥,,总之,同一性和斗争性是互相联结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是对立面之间同时存在的两种基本关系。 同一是对立中的同一,对立是同一中的对立。,.,22,方法论意义,必须在矛盾双方的对立中把握它们的同一,在它们的同一中把握对立。反对绝对对立、绝对同一的思维方法。,当看到

10、矛盾双方的斗争性时不要忽视了同一性, 当看到矛盾双方的同一性时不要忽视了斗争性。要善于发现异中之同,同中之异,所以,如何真正做到在统一中把握对立,在对立中把握统一,是一个重要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问题。,.,23,.,24,马克思曾经说过:“假如没有小偷,锁会达到今天这样的完善吗?假如没有假钞票,钞票的制造会有这样精美吗?” 马克思话说明了什么哲学道理?,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25,矛盾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1)矛盾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2)矛盾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3)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只有结合起 来才能成为事物发展的动力,.,26,第一,矛盾双方的

11、相互依存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前提,“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孟子.告子) “敌存灭祸,敌去召过”(柳宗元柳河东集.敌戒) 费希特:“自我必须建立非我,非我强大了自我才能强大”,(1)矛盾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27,矛盾同一性的作用,第二,同一性使矛盾双方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在相互作用中各自得到发展。,取长补短,共同提高,.,28,矛盾同一性的作用,第三,同一性规定着事物转化的可能和发展的趋势。,战争与和平,.,29,(2)矛盾斗争性的作用,第一,矛盾双方的斗争促进矛盾双方力量的变化, 造成双方力量发展的不平衡,为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30,第二,矛盾双方的斗争, 促成旧的矛盾统一

12、体破裂和新的矛盾统一体产生,从而使旧事物发展为新事物。,.,31,(3)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只有结合起来才能成为事物发展的动力,.,32,社会中客观存在的是“矛盾”,社会科学研究的是“问题”,问题与矛盾究竟是什么关系呢?,.,33,1、问题是对矛盾的理性把握,理论是对问题的理性解答 “矛盾”直接存在于对象之中,以客观的形式表现出来。 “问题”是一种“思”,面向现实生活世界的“思”,就其形式来说,并不直接存在于客观的对象之中,而是存在于主体的意识之中,以主观的形式表现出来。,.,34,2.不是所有的社会矛盾都可以提升为社会科学研究中的问题 社会科学研究善于从纷繁复杂的社会矛盾中提炼出具有时代价值、

13、学术价值的“真问题” 。 社会科学研究仅有“问题意识”还是不够的,还必须要有问题的“质量意识”。“问题”越有质量,“理论”才会越有分量。,.,35,3.理论的脉搏伴随着矛盾和问题一起律动 社会科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是社会中的矛盾。社会中的矛盾像一根敏感的神经牵动着理论的脉搏。社会在发展,社会矛盾在变化,社会问题在更新,这种发展、变化、更新牵动着概念术语的革命,进而推动着理论的创新和发展。,.,36,结论:善于从社会矛盾中发现和提出问题是社会科学研究的根本要求;科学回答时代的重大问题是社会科学创新的根本途径;解决社会矛盾和问题的能力是衡量社会科学合理性与价值的根本标准。,.,37,二、矛盾与和谐

14、,社会科学研究的目光只有投向最亟需解决的社会矛盾和问题,研究成果才有可能成为建构和谐社会不可或缺的思想资源,理论才有可能摆脱自说自话、自娱自乐的尴尬境地和无人理睬、鲜有问津的贫困处境。,矛盾与和谐的理性之思!,.,38,和谐是矛盾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矛盾与和谐,既有不同的含义,又具有内在的一 致性。 和谐是矛盾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体现着矛盾双方互 相依存、互相促进、共同发展。 但和谐并不否认矛盾,也不意味着矛盾双方的绝对 同一。和谐是指矛盾双方的平衡、协调、合作的状态。 和谐是在不断解决矛盾中实现的。 和谐的本质就在于协调多种因素的差异,化解矛盾, 为事物的发展创造条件。,.,39,1. 社会

15、和谐的内涵 社会和谐是指社会矛盾体系总体稳定协调运行的状态,是指社会各重要矛盾的双方总体上处于相互助益而不是相互折损的状态。 “和实生物、同则不继”! 社会和谐的实质是“和而不同” 。 社会和谐是具体的、历史的,不存在终极的和谐社会。,.,40,马克思思格斯:内含个体差异的,充分肯定个体性的,并使每个人获得自由全面发展的共同体才是“真实的共同体”;而排除个体差异的、极力贬斥个体性的,作为某种独立的东西与个体相对立的共同体则是“虚假的共同体”,这样的共同体是人的发展的桎梏。,.,41,2. 社会和谐与社会矛盾的关系 矛盾与和谐不是比肩并立的关系。 矛盾与和谐不是两相对立的关系。 和谐与矛盾同一性

16、不是同一关系。,.,42,胡锦涛同志在阐述和谐社会的内涵时讲到,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可见,和谐社会是一个经济良性运行、社会有序发展、人际和谐相处、人民安居乐业的社会。这样的社会正是广大人民群众所由衷向往和急切期盼的。但是,和谐社会并不是无矛盾的社会,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更不是无矛盾的过程。,.,43,3.和谐社会不是无矛盾的社会 和谐社会是能够有效协调各种矛盾关系的社会,是社会矛盾运动良性发展的产物。 社会科学必须注重研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的矛盾,研究党内、国内、国际间的矛盾,研究民族、区域、城乡、行业间的矛盾,研究不同阶级、不同阶层、不同群体、不同主体间的矛盾,研究各种不同性质、不同类型、不同地位的矛盾,研究矛盾的现状和走势、特点和规律、产生原因和化解途径,等等。,.,44,案例:积极主动化解基层矛盾 推动社会和谐稳定发展,.,45,1、当前我国基层常见矛盾主要类型,一是贪污腐败、分配不公、司法不公、高房价、社会保障不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