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步测试】《第二节 溶液组成的定量表示》同步练习3

上传人:大宝 文档编号:144223967 上传时间:2020-09-0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6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同步测试】《第二节 溶液组成的定量表示》同步练习3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同步测试】《第二节 溶液组成的定量表示》同步练习3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同步测试】《第二节 溶液组成的定量表示》同步练习3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同步测试】《第二节 溶液组成的定量表示》同步练习3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同步测试】《第二节 溶液组成的定量表示》同步练习3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同步测试】《第二节 溶液组成的定量表示》同步练习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同步测试】《第二节 溶液组成的定量表示》同步练习3(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溶液组成的定量表示同步练习1生活离不开化学,下列认识错误的是( )A氦气可用于填充安全气球B用硬水洗涤衣物,既浪费肥皂,也不易洗干净衣物C用洗涤剂除油污是因为洗涤剂能将油污溶解,形成溶液D在管道煤气中添加微量难闻的气体是为了及时发现煤气泄漏2下列洗涤方法中利用了乳化原理的是A用汽油洗去手上的油污 B用洗洁精洗去餐具上的油污C用酒精洗去试管中的碘 D用稀盐酸洗去石灰水瓶壁上的白膜3右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50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ABCB50时,把50 g A放入50 g水中能形成75 g A的饱和溶液C将C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

2、用降温的方法D分别将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从50将至20时,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BC=A4配制500g溶质质量分数为0.9%的生理盐水,不需要的仪器是A烧杯 B量筒 C蒸发皿 D玻璃棒5根据图中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1)P点的含义是 。(2)t2,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为 。(3)t2时,50 g b物质加入到50 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为 。(4)b中含有少量的a,若要提纯b,可采用 结晶的方法。6下图表示某物质在水(a)和酒精(b)中的溶解度曲线。(1)40时,该物质在酒精中的溶解度为 。(2)影响该物质在水和酒精中的溶

3、解度的主要因素是 。(3)40时,其饱和水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40(填“”、“=”或“”)。7如图是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1)由图可获得的一条信息是 ;(2)若甲中混有少量乙,提纯甲的方法是 ;(3)t2时,将不饱和的甲溶液转化成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的一种方法是 ;(4)将等质量的甲、乙两种物质的溶液由t2降温到t1,析出晶体的质量 (填序号)A甲乙 B甲乙 C无法确定80.2%0.5%的过氧乙酸化学式(CH3COOOH)溶液是一种杀菌能力强的高效消毒剂。(1)过氧乙酸分子中C、H、O原子的个数比为_;(2)欲配制0.4%的过氧乙酸溶液1000g,需用20%的过氧乙酸溶液_克。9结合配

4、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氯化钠溶液的实验图示,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在量取水的操作中,当水面接近所需刻度时,应用 滴加;(2)操作D中用玻璃棒搅拌的作用是 ;(3)上图操作中,一定能导致溶质质量分数偏小的是_。(4)配制100g浓度为8%的氯化钠溶液,所需氯化钠的质量为 g需要水的体积是 mL.10在实验室小金分别用甲盐的晶体配置了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A溶液和30%的B溶液,但忘了贴标签,请你运用两种不同的科学原理,分别设计两个简单实验来判别这两瓶溶液。请写出简要的实验方案和明确的判别依据。有下列仪器、物品供选择:量筒、天平、小烧杯、酒精灯、三脚架、石棉网、漏斗、玻璃棒、滤纸、温度计、新鲜罗卜

5、、甲盐的晶体。(实验室的室温为30,30甲盐的溶解度为50g)方案1:判别依据:方案2:判别依据:参考答案1C【解析】试题分析:用洗涤剂除油污是因为洗涤剂能将油污分解成小液滴,利用的是乳化作用。考点:化学与生活2B【解析】试题分析:乳化原理指的是洗涤剂的作用。AC均利用的是溶解的原理;用稀盐酸洗去石灰水瓶壁上的白膜是发生了化学反应。故选B。考点:乳化原理3D【解析】试题分析:从图示看:50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ABC;50时,把50 g A放入50 g水中能形成75 g A的饱和溶液,因为此时的溶解度是50克;将C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升温的方法;分别将三种物质的饱和溶

6、液从50将至20时,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BAC,因为溶解度在升高,但是没有溶质可以溶解过程中的质量分数不会改变。故选考点:溶解度及其曲线4C【解析】试题分析:配制溶液的步骤是:计算、称量、溶解,所使用的仪器是:烧杯、量筒、玻璃棒、滴管、天平,药匙,不需要蒸发皿,故选C考点:溶液配制实验5(1)t1,b、c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2)bac(3)75克(4)降温【解析】试题分析: 从图示看:P点的含义是t1,b、c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t2,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为bac,因为此时三种的物质的溶解度的大小顺序是bac,t2时,50 g b物质加入到50 g水中

7、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为75克,因为产生的b的溶解度只有50克,所以50克水中只能溶解25克b, b中含有少量的a,若要提纯b,可采用降温,因为a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很小,所以温度的改变对它的溶解的多少影响很小。考点:溶解度及其曲线6(1)20g (2)温度 (3)【解析】试题分析:(1)由溶解度曲线可知,40时,该物质在酒精中的溶解度为20g;(2)由溶解度曲线可知,影响该物质在水和酒精中的溶解度的主要因素是温度;(3)40时,该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为40g,那么40时,其饱和水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40g140g100%=28.5% 40% 。考点:溶解度曲线7(1)t1时,甲和乙的溶解度

8、相等;(2)降温结晶;(3)加入溶质;(4)C【解析】(1)由溶解度曲线可知: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都是随温度升高而增大,而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变化比乙大;或t1时,甲和乙的溶解度相等;(2)若甲中混有少量乙,提纯甲的方法是降温结晶,因为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变化比乙大;(3)t2时,将不饱和的甲溶液转化成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的一种方法是:加入溶质; (4)将等质量的甲、乙两种物质的溶液由t2降温到t1,析出晶体的质量无法确定,因为没有指明是否是饱和溶液;【点评】本考点考查了溶解度曲线及其应用,通过溶解度曲线我们可以获得很多信息;还考查了有关溶液的结晶方法、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转化等,

9、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8(1)2:4:3 (2)20【解析】试题分析:(1)物质中的原子个数比等于化学式中元素符号右下角的角标之比,故过氧乙酸分子中C、H、O 原子的个数比为2:4:3;(2)根据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列等式;设需要20%的过氧乙酸溶液为y;0.4%1000g=y20% 解得y=20g考点:原子个数比的计算、溶液的稀释9 (1)胶头滴管 (2)加速溶解 (3)A、B (4)8 92【解析】试题分析:(1)在量取水的操作中,当水面接近所需刻度时,应用胶头滴管滴加;(2)操作D中用玻璃棒搅拌的作用是加速溶解;(3)上图操作中,一定能导致溶质质量分数偏小的是A、B,其中

10、A称量时,物体和砝码放错了位置,药品质量偏小;B量取液体时,仰视读数,量取的液体偏多。(4)配制100g浓度为8%的氯化钠溶液,所需氯化钠的质量为100g8%=8g需要水的质量是100-8=92g,其体积是92mL。考点:称量;量取;溶解。点评:配置一定质量分数的溶液,主要步骤是计算、称量(量取)、溶解、装瓶、贴标签。10方案1:分别向两杯溶液中加入等量且少量的甲盐的晶体,立即有不溶物出现的为30%的溶液,晶体溶解的为5%的溶液。判断依据:30时,甲盐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30%,则5%的为不饱和溶液,所以加晶体立即有不溶物出现的为30%的溶液方案2:取两份等量的溶液于烧杯中,向溶液中加等规格的两块胡萝卜,先萎蔫的30%的溶液。判断依据:外界溶液浓度越大,植物细胞失水越快,则胡萝卜萎蔫的越快。【解析】试题分析:方案1:分别向两杯溶液中加入等量且少量的甲盐的晶体,立即有不溶物出现的为30%的溶液,晶体溶解的为5%的溶液。判断依据:30时,甲盐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30%,则5%的为不饱和溶液,所以加晶体立即有不溶物出现的为30%的溶液方案2:取两份等量的溶液于烧杯中,向溶液中加等规格的两块胡萝卜,先萎蔫的30%的溶液。判断依据:外界溶液浓度越大,植物细胞失水越快,则胡萝卜萎蔫的越快。考点:实验方案评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