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函数知识点过关卷,绝对经典!

上传人:zh****71 文档编号:144223460 上传时间:2020-09-06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160.8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次函数知识点过关卷,绝对经典!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一次函数知识点过关卷,绝对经典!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一次函数知识点过关卷,绝对经典!》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次函数知识点过关卷,绝对经典!(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一次函数基本题型过关卷 题型一、点的坐标题型一、点的坐标 方法: x 轴上的点纵坐标为 0,y 轴上的点横坐标为 0; 若两个点关于 x 轴对称,则他们的横坐标相同,纵坐标互为相反数; 若两个点关于 y 轴对称,则它们的纵坐标相同,横坐标互为相反数; 若两个点关于原点对称,则它们的横坐标互为相反数,纵坐标也互为相反数; 1、 若点 A(m,n)在第二象限,则点(|m|,-n)在第_象限; 2、 若点 P(2a-1,2-3b)是第二象限的点,则 a,b 的范围为_; 3、 已知 A(4,b) ,B(a,-2) ,若 A,B 关于 x 轴对称,则 a=_,b=_;若 A,B 关 于 y 轴 对

2、 称 , 则 a=_,b=_;若 若 A, B 关 于 原 点 对 称 , 则 a=_,b=_; 4、 若点 M(1-x,1-y) 在第二象限, 那么点 N(1-x,y-1) 关于原点的对称点在第_象限。 题型二、关于点的距离的问题题型二、关于点的距离的问题 方法:点到 x 轴的距离用纵坐标的绝对值表示,点到 y 轴的距离用横坐标的绝对值表示; 任意两点的距离为;(,), (,) AABB A xyB xy 22 ()() ABAB xxyy 若 ABx 轴,则的距离为;(,0), (,0) AB A xB x AB xx 若 ABy 轴,则的距离为;(0,), (0,) AB AyBy AB

3、 yy 点到原点之间的距离为(,) AA A xy 22 AA xy 1、 点 B(2,-2)到 x 轴的距离是_;到 y 轴的距离是_; 2、 点 C(0,-5)到 x 轴的距离是_;到 y 轴的距离是_;到原点的距 离是_; 3、 点 D(a,b)到 x 轴的距离是_;到 y 轴的距离是_;到原点的距离 是_; 4、 已 知 点 P( 3,0), Q(-2,0),则 PQ=_,已 知 点,则 11 0,0, 22 MN MQ=_; ,则EF两点之间的距离是_;已知点G(2, -2, 1 ,2, 8EF 3) 、H(3,4) ,则 G、H 两点之间的距离是_; 5、 两点(3,-4) 、 (

4、5,a)间的距离是 2,则 a 的值为_; 6、 已知点 A(0,2) 、B(-3,-2) 、C(a,b) ,若 C 点在 x 轴上,且ACB=90,则 C 点坐 标为_. 题型三、一次函数与正比例函数的识别题型三、一次函数与正比例函数的识别 方法:若 y=kx+b(k,b 是常数,k0),那么 y 叫做 x 的一次函数,特别的,当 b=0 时,一次 函数就成为 y=kx(k 是常数,k0),这时,y 叫做 x 的正比例函数,当 k=0 时,一次 函数就成为若 y=b,这时,y 叫做常函数。 A 与 B 成正比例A=kB(k0) 1、当 k_时,是一次函数; 2 323ykxx 2 2、当 m

5、_时,是一次函数; 21 345 m ymxx 3、当 m_时,是一次函数; 21 445 m ymxx 4、2y-3 与 3x+1 成正比例,且 x=2,y=12,则函数解析式为_; 题型四、函数图像及其性质题型四、函数图像及其性质 方法: 性质 函数图象 经过象限变化规律 b0 b=0 k0 b0 b0 b=0 y=kx+b (k、b 为常 数, 且 k0) k0 b0 一次函数 y=kx+b(k0)中 k、b 的意义: k(称为斜率)表示直线 y=kx+b(k0) 的倾斜程度; b(称为截距)表示直线 y=kx+b(k0)与 y 轴交点的 ,也表示直线在 y 轴上的 。 同一平面内,不重

6、合的两直线 y=k1x+b1(k10)与 y=k2x+b2(k20)的位置关系: 当 时,两直线平行。 当 时,两直线垂直。 当 时,两直线相交。 当 时,两直线交于 y 轴上同一点。 特殊直线方程: 3 X 轴 : 直线 Y 轴 : 直线 与 X 轴平行的直线 与 Y 轴平行的直线 一、三象限角平分线 二、四象限角平分线 1、对于函数 y5x+6,y 的值随 x 值的减小而_。 2、对于函数, y 的值随 x 值的_而增大。 12 23 yx 3、一次函数 y=(6-3m)x(2n4)不经过第三象限,则 m、n 的范围是_。 4、直线 y=(6-3m)x(2n4)不经过第三象限,则 m、n

7、的范围是_。 5、已知直线 y=kx+b 经过第一、二、四象限,那么直线 y=-bx+k 经过第_象限。 6、无论 m 为何值,直线 y=x+2m 与直线 y=-x+4 的交点不可能在第_象限。 7、已知一次函数 (1)当 m 取何值时,y 随 x 的增大而减小? (2)当 m 取何值时,函数的图象过原点? 题型五、待定系数法求解析式题型五、待定系数法求解析式 方法:依据两个独立的条件确定 k,b 的值,即可求解出一次函数 y=kx+b(k0)的解析式。 已知是直线或一次函数可以设 y=kx+b(k0) ; 若点在直线上,则可以将点的坐标代入解析式构建方程。 1、若函数 y=3x+b 经过点(

8、2,-6) ,求函数的解析式。 2、直线 y=kx+b 的图像经过 A(3,4)和点 B(2,7) , 3、如图 1 表示一辆汽车油箱里剩余油量y(升)与行驶时间x(小时)之间的关系求油箱 里所剩油y(升)与行驶时间x(小时)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且确定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 4、一次函数的图像与 y=2x-5 平行且与 x 轴交于点(-2,0)求解析式。 4 5、若一次函数 y=kx+b 的自变量 x 的取值范围是-2x6,相应的函数值的范围是-11y 9,求此函数的解析式。 6、已知直线 y=kx+b 与直线 y= -3x+7 关于 y 轴对称,求 k、b 的值。 7、已知直线 y=kx+b

9、与直线 y= -3x+7 关于 x 轴对称,求 k、b 的值。 8、已知直线 y=kx+b 与直线 y= -3x+7 关于原点对称,求 k、b 的值。 题型六、平移题型六、平移 方法 : 直线 y=kx+b 与 y 轴交点为(0,b) ,直线平移则直线上的点(0,b)也会同样的平移, 平移不改变斜率 k,则将平移后的点代入解析式求出 b 即可。 直线 y=kx+b 向左平移 2 向上平移 3 y=k(x+2)+b+3;(“左加右减,上加下减” ) 。 1. 直线 y=5x-3 向左平移 2 个单位得到直线 。 2. 直线 y=-x-2 向右平移 2 个单位得到直线 3. 直线 y=x 向右平移

10、 2 个单位得到直线 2 1 4. 直线 y=向左平移 2 个单位得到直线 2 2 3 x 5. 直线 y=2x+1 向上平移 4 个单位得到直线 6. 直线 y=-3x+5 向下平移 6 个单位得到直线 7. 直线向上平移 1 个单位,再向右平移 1 个单位得到直线 。xy 3 1 8. 直线向下平移 2 个单位,再向左平移 1 个单位得到直线_。1 4 3 xy 9. 过点(2,-3)且平行于直线 y=2x 的直线是_ _。 10. 过点(2,-3)且平行于直线 y=-3x+1 的直线是_. 11把函数 y=3x+1 的图像向右平移 2 个单位再向上平移 3 个单位,可得到的图像表示的函

11、数是_; 12直线 m:y=2x+2 是直线 n 向右平移 2 个单位再向下平移 5 个单位得到的,而(2a,7)在 直线 n 上,则 a=_; 5 题型七、交点问题及直线围成的面积问题题型七、交点问题及直线围成的面积问题 方法:两直线交点坐标必满足两直线解析式,求交点就是联立两直线解析式求方程组的解; 复杂图形“外补内割”即:往外补成规则图形,或分割成规则图形(三角形) ; 往往选择坐标轴上的线段作为底,底所对的顶点的坐标确定高; 1、 直线经过(1,2) 、 (-3,4)两点,求直线与坐标轴围成的图形的面积。 2、 已知一个正比例函数与一个一次函数的图象交于点 A(3,4) ,且 OA=O

12、B (1)求两个函数的解析式;(2)求AOB 的面积; 3、 已知直线 m 经过两点 (1,6) 、(-3, -2) , 它和 x 轴、 y 轴的交点式 B、 A, 直线 n 过点 (2, -2) , 且与 y 轴交点的纵坐标是-3,它和 x 轴、y 轴的交点是 D、C; (1)分别写出两条直线解析式,并画草图; (2)计算四边形 ABCD 的面积; (3)若直线 AB 与 DC 交于点 E,求BCE 的面 积。 6 4、 如图, A、 B 分别是 x 轴上位于原点左右两侧的点, 点 P(2, p) 在第一象限, 直线 PA 交 y 轴于点 C(0,2) , 直线 PB 交 y 轴 于点 D,AOP 的面积为 6 ; (1)求COP 的面积; (2)求点 A 的坐标及 p 的值; (3)若BOP与DOP的面积相等,求直线BD的函数 解析式。 5、已知:经过点(-3,-2) ,它与 x 轴,y 轴分别 交于点 B、A,直线经过点(2,-2) ,且与 y 轴交 于点 C(0,-3) ,它与 x 轴交于点 D (1)求直线的解析式; (2)若直线与交于点 P,求的值。 6. 如图,已知点 A(2,4) ,B(-2,2) ,C(4,0) ,求ABC 的面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