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舌诊.

上传人:花**** 文档编号:144223006 上传时间:2020-09-06 格式:PPT 页数:105 大小:3.1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学-舌诊._第1页
第1页 / 共105页
亲,该文档总共10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医学-舌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学-舌诊.(10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舌,象,中医舌诊:舌诊是通过观察舌象,了解机体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的诊察方法,是中医望诊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中医诊法的特色之一。 中医舌诊具有悠久的历史,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关于望舌诊病的记载,经后世历代医家的不断补充和完善,形成了今天的舌诊。,前 言,中医舌诊发展简史 中医舌诊发展过程大致可分为五个阶段,即: 一、周秦时期舌诊的萌芽 (一)扁鹊第一个记载舌诊的医家 言诊舌与诊脉并重;舌偏枯,但若舌能转 动、能言语,则预后良好。(王叔和脉经 之“扁鹊阴阳脉法”及“扁鹊诊诸反逆死脉要诀”) (二)黄帝内经舌诊的基础 该书有关舌的内容众多,论述了有关舌的 解剖、生理、病理等,明确指出舌诊的临床意 义。,

2、二、汉唐时代舌诊理论与临床的结合 (一)仲景伤寒杂病论继承了内经舌诊的理论且加以发展充实提高,并具体运用舌诊作为辨证施治的工具。在用以审察病因、阐述病机、确定治则及判断预后等方面均有论述。 (二)王叔和脉经虽以论脉为主,但亦不废舌,不仅保存了三国以前的许多舌诊文献,而且对热病的舌象观察较前人有所进步。 (三)葛洪肘后方亦论及舌,据舌用方。 (四)巢元方诸病源候论重视辨舌以察诸病之源,论九候之要。提出舌肿、舌强、舌烂、舌不收、舌缩、弄舌、舌胀、舌出血、舌上生疮、重舌等内容。 (五)孙思邈千金方提出舌象变化属病在脏腑,为后世察舌辨脏腑病证提供了理论依据。,三、宋金元时期舌诊理论的探讨与提高 (一)

3、伤寒舌诊的整理研究:见于类证活人书(朱肱)、注解伤寒论伤寒明理论(成无己)等著作中。 (二)舌诊在临床各科中的应用:见于钱乙小儿药证直诀(儿科)、陈自明妇人良方大全(妇科)外科精要(外科)、倪维德元机启微(眼科)、刘河间素问玄机原病式、张从正儒门事亲、李东垣脾胃论、朱震亨局方发挥等(内科)。 (三)我国第一部舌诊专著敖氏伤寒金镜录问世:奠定了舌诊学基础;发展辨舌用药法则;充实了判断预后的舌诊内容。,四、明清以后舌诊的进一步发展 (一)丰富多彩的舌诊论著:如申斗垣伤寒观舌心法、张登伤寒舌鉴、王文选舌鉴、梁玉瑜舌鉴辨证、曹炳章彩图辨舌指南、徐灵胎舌鉴总论、傅耐寒舌胎统志、刘恒瑞察舌辨症新法、杨云峰

4、临证验舌法、邱骏声国医舌诊学等。其它如景岳全书之“舌色辨”、石室秘录之“伤寒辨舌秘法”、伤寒一书之“伤寒舌苔辨”、伤寒绪论之“辨舌”、医原之“杂病舌苔辨证篇”及“温病辨舌心法”、伤寒指掌之“察舌辨证歌”等舌诊专篇。 (二)温病学派对舌诊的贡献:吴又可提出“温病察舌,伤寒辨脉”观点;叶天士将舌象作为卫气营血辨证的主要依据;吴鞠通则将其作为三焦辨证的依据之一。,五、新中国舌诊的飞速发展 (一)文献整理及新著:重新出版了敖氏伤寒金镜录、临证验舌法、察舌辨证新法、辨舌指南等。新编者有中医舌诊(北京中医学院)、舌诊研究(陈泽霖等)、中医舌苔图谱(宋天彬)等。 (二)舌诊的现代化及客观化研究:如舌电位测定

5、、“舌色仪”的应用、舌印的应用、舌活体显微镜观察、舌生理生化测定、舌血液流变学研究、舌病理切片及涂片检查之动物模型研究、人群普查等。,舌诊简史要点,1、历史悠久,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关于舌诊的记载; 2、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将舌诊用于中医辨证施治; 3、元代敖氏伤寒金镜录是现存最早的舌诊专著,用以分析病机、确定方药、推测预后; 4、明清温病学家重视验舌,对温病辨证施治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 5、近代,舌诊在现代化、客观化研究方面更加深入,有了飞速的发展。,第一节 舌诊概说,一、 舌诊原理,(1) 脏腑联系: 心 心开窍于舌,舌为心之苗。心主血脉,为五脏六腑之大主,与气血运行相关;舌为心窍,言为心声

6、,心藏神,舌体运动与语言及心神相关;心气通于舌,心和则舌能知五味,舌味觉与心神相关。 脾舌为脾之外候,脾为气血生化之源,舌体赖气血充养;胃气蒸化谷气上承于舌面而生成舌苔。 肾五脏六腑之精皆归于肾而藏之,而精气充养舌体。 肝、肺肝藏血,肺主气,气血充养舌体。 当脏腑病变反映于舌时,具有一定的分布规律。(见后),(2)经络联系: 心经之别系舌本; 脾经连舌本,系舌下; 肾经挟舌本,系舌下; 肝经络舌本; 胃经上至舌; 膀胱经筋结舌本; 少阳三焦经入系舌本。 “核诸经络,考手足阳明,无脉不通于舌。”(杨云峰临证验舌法),(3) 气血津液与舌象的关系,舌体有赖气血的濡养;舌体舌苔有赖津液滋润。因此临床

7、可用以察津液盈亏,病邪性质及相应脏腑病变。 舌下肉阜为唾液腺的开口,唾为肾液,涎为脾液;且津液之生成运化布散与脾、胃、肺、肾、肝等脏腑相关,与病邪性质亦有一定关系。,二、舌诊方法及注意事项,1 望舌体位和伸舌姿势 望舌体位:正坐或仰卧。须使光线明亮,易于观察。 伸舌姿势:尽量张口,舌体自然伸出口外,舌体放松, 舌面平展,舌尖略 向下,使舌体充分暴露。应避免过分用力、舌体紧张、舌体卷曲、伸舌时间过长等。,正确姿势,不正确姿势,2 诊舌方法,顺序:一般先舌质,后舌苔。望舌质顺序: 舌尖舌中舌边舌根。 配合刮舌及揩舌法。 用以鉴别舌苔有根无根, 以及是否属于染苔。 结合问诊、闻诊进 行。问诊可以了解

8、味觉 以及冷热麻木疼痛等异常感觉,舌体运动是否 灵活。闻诊了解语言清晰与否,以帮助诊断。,三、舌的分部及脏腑部位分属,舌的分部: 舌根(肾) 舌中(脾胃) 舌边(肝胆) 舌尖(心肺),3 注意事项,光线影响 以自然光线为宜,注意偏色光和反光。 饮食或药物影响 食物或药物对舌体颜色和舌苔厚薄、润燥及腻腐等的影响。 染苔及其鉴别。 口腔因素的影响 缺齿、智齿及张口呼吸等的影响。,光线影响,药物染苔,四、舌诊内容与正常舌象,(一)、舌诊内容 舌体:舌体即舌质,指舌的肌肉脉络组织。望舌体包括望舌质的(神)、色、形、态四部分。望舌体可候脏腑虚实、气血盛衰。 舌苔:舌苔是舌体上附着的一层苔状物,望舌苔包括

9、望苔色、苔质两方面。望舌苔可分析病邪的性质、深浅,以及邪正的消长。 医门棒喝曰:“观舌质可验其证之阴阳虚实,审苔垢即知邪之寒热浅深。” 临床应舌质(舌体)舌苔综合分析。,(二)、正常舌象,特点:舌质淡红鲜明滋润, 大小适中,柔软灵活;舌苔均匀薄白而 润。 临床常描述为 “淡红舌,薄白苔。” 意义: 提示相关脏腑 (心肺脾胃肾等)机 能正常,气血津液充 盛,胃气旺盛。,(三)、正常舌象生理变异,1 年龄性别因素:儿童舌质淡嫩,苔少而薄;老人舌暗红带紫。男女无明显差异。女子经期或可见舌红或有红剌,但经后即恢复正常。 2 体质禀赋因素:例如在正常时,苔之多少,舌之红淡,齿印,裂纹,剥落(如地图舌)等

10、均可见到。但体质倾向常与疾病易感性有关。 3 气候环境因素:舌象可随气候寒热燥湿而有相应变化。 注意:要把生理变异与疾病前期征象区别开耒,属生理变异者,多长期不变而无任何不适。,第二节 望舌质,舌质即舌体,望舌质包括望舌质的神、色、形、态及舌下络脉五个方面。舌神指舌质的荣枯,见后述。,一 舌色,舌体的颜色变化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淡红舌 淡白舌 红绛舌 青紫舌,(一)、淡红舌,特征:淡红润泽。 意义:气血调和。 心气充足,胃气 旺盛。红为血之 色,润泽为胃气 之华。见于正常 人或外感初起。,(二)、淡白舌,特征:舌色比正常浅 淡,白多红少,为淡舌;舌白全无血色,称为枯白舌。 意义:主虚证、寒证。

11、 气血不足,脉络不充或 阳虚寒盛,血失温运,经 脉收引,血行减少。 淡白光莹而瘦薄,为气 血两虚;淡白湿润胖嫩, 为阳虚水停;枯白无华则 为夺气脱血。 本例舌色淡白,光莹 无苔,为气血两虚。,(三)、红绛舌,特征:舌色鲜红为红舌;深红色暗者为绛舌。(红舌可局限于舌尖、舌边或尖边部),舌象:舌色鲜红,有散 舌象:舌红绛瘦长,苔 在红白星点,中有 焦黄厚垢,燥裂成 裂纹;苔薄白而少。 块,余处光剥。 辨证:血热。 辨证:胃肠热结阴伤。,红舌 绛舌,舌尖红 舌边红,舌象:舌尖红,有红点; 舌象:舌淡红,边有红 苔白腻微黄。 点;苔白稍腻微黄。 辨证:胃热心火。 辨证:肝胆湿热。,意义:主热证。热则血

12、行加速,脉道扩张,脉络充盈。(1)邪热亢盛,热盛血涌,舌络充盈;(2)热入营血,血液浓缩,充斥舌络;(3)阴虚水涸,虚火上炎。色愈深,热势愈盛。 常见于表热证(舌尖边红)、心火上炎(舌尖红赤破碎)、肝经热盛(多见舌边红赤),以及实热证(外感、内伤)、虚热证(如胃肾阴虚)。应注意出血点,为热迫血妄行,外感热病多行将吐衄、发斑;内伤病往往为内脏出血先兆。,红绛舌,(四)、青紫舌,特征:舌色淡青紫、紫红、绛紫,或瘀斑、瘀点等。,舌象:舌色青紫晦暗;苔左半 舌象:舌色淡青晦暗,苔 薄白而滑,右半边黄中黑。 白腻而干。 辨证:阳虚寒凝,肝胆血瘀。 辨证:阳虚湿滞血瘀。,青紫 淡紫,瘀斑瘀点舌,舌象:舌边

13、有黑点瘀斑。 辨证:肝郁气滞血瘀。,意义:主气血运行不畅。常见原因有: (1)寒凝。阴寒内盛,阳郁不宣,见青紫或瘀斑点; (2)热煎。热炽营阴,气血壅滞,见舌绛紫; (3)气郁气虚。肺失宣降,肝失疏泻,气机不畅;或气虚不能行血,见舌青紫或瘀斑。其他如外伤、中毒以及先天性心脏病等,亦可见青紫色。,二 舌形,舌形变化常见的有: 荣枯(即舌神,见后) 老嫩 胖瘦 芒剌 裂纹 齿痕,(一)、老嫩,特点:舌体坚毅苍老,纹理粗糙或皱缩,色较暗者为老舌;舌体浮胖娇嫩,纹理细腻,舌色浅淡者为嫩舌。,舌象:舌绛苍老,尖有红点,苔 舌象:舌淡,纹理细腻,浮 薄白转灰,根部灰黑垢腻。 胖娇嫩,湿润。 辨证:三焦热盛

14、,痰热腑实。 辨证:气血两虚,阳虚湿盛。,老舌,嫩舌,意义:可察病之虚实。老者为实,嫩者为虚。 机理: 老舌,实邪亢盛,充斥体内,而正气未衰,邪正交争,邪气壅滞于上,则舌质苍老; 嫩舌,正气不足,气血不充脉络,或阳气亏虚,运血无力,寒湿内生,则舌娇嫩淡白。,老 嫩,(二)、胖瘦,特征: 舌体瘦小而薄,为瘦薄舌 ; 舌体胖大有二: (1)胖大舌:较正常大而厚,伸舌满口,常伴有齿痕; (2)肿胀舌:舌体肿大,色鲜红或青紫,甚者不能缩回口腔。,胖大舌 肿胀舌,舌象:舌淡嫩胖大有齿痕, 舌象:舌红肿大,不能缩入 中部苔黄厚腻。 口内。中尖部黄瓣苔。 辨证:气血两亏,湿热交 辨证:湿热熏蒸,血热上壅。

15、阻。,瘦薄舌,舌象:舌红绛瘦长,苔焦 舌象:舌淡白瘦薄,舌尖 黄厚垢,燥裂成块, 光莹,苔薄白而干。 余处光剥。 辨证:肾阳不足,气血两 辨证:胃肠热结阴伤。 虚。,意义:瘦薄舌多为舌失充养所致。若舌淡瘦薄多为久病气血两虚(质嫩,可有齿痕);舌红绛瘦薄,少苔无苔,多为阴虚火旺。 胖大舌多为体内水液停滞。若舌淡嫩而胖大,多为气虚阳虚(如脾肾阳虚);舌红胖大则多为里热(如脾胃湿热)。 肿胀舌多为气血壅滞而成,多见红绛而肿胀,如心脾热甚外感湿热。若酒毒或其他中毒所致者,多青紫晦暗。,胖 瘦,(三)、点剌,特征:点、刺常常并见,合称点刺舌,多见于舌尖。 点:鼓起于舌面之红色或紫红色星点,大者曰星,小者曰点。称红点舌。 刺:乳头增大高突形成尖峰,状如芒刺,抚之棘手,呈红色或黄黑色点刺,亦称芒刺舌。,点舌,刺舌,意义:脏腑阳热亢盛或血分热盛。 可根据点刺的部位了解热在何 脏何腑,亦可察点刺颜色以估 计气血运行情况及疾病深浅程 度。 机理:由邪热内蕴,营热郁结,舌 络充斥所致。点刺愈多,邪热 愈甚。,点刺舌,(四)、裂纹,特点:舌面出现各种形状,深浅不一,多少不等的裂纹裂沟。有 病理性和先天性之别。,裂纹舌,舌象:舌红胖大有齿痕, 舌象:舌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