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谏实用》PPT课件

上传人:资****亨 文档编号:144222086 上传时间:2020-09-06 格式:PPT 页数:29 大小:2.4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求谏实用》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求谏实用》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求谏实用》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求谏实用》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求谏实用》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求谏实用》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求谏实用》PPT课件(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求谏,学习目标: 1 、在熟读基础上,借助工具书和课下注释,能解释“举措”“颜色”等古今异义词和 “全”“短”“上”“下”等活用词语的意思,能用现代汉语翻译求谏原文。 2、在讨论探究中和老师点拨下,归纳 概括文中体现的观点,认识唐太宗的虚心 纳谏对开创历史上有名的“贞观盛世”的意 义,进而领悟求谏这一治国之术的政治和 文化内涵。,读准字音 俨肃 谏诤 鲠议 王珪 刍荛 不讳 丧乱 属文 芜词 诋诃 愆过 纂组 怖慑 罄其狂瞽,yn zhng gng gu ch ro hu sng zh w d h qin zun sh qng g,古今异义 1、每见人奏事,必假颜色 古义: ;今义:颜料或燃料

2、 2、百僚进见者,皆失其举措 古义: ;今义:举动措施 3、惟君臣相遇,有同鱼水,则海内可安 古义: ;今义:遇见彼此,1、和颜悦色 2、举止 3、相互对待,阅读第一段解释画横线词语的含义 1、太宗威容俨肃 2、必假颜色 3、冀闻谏诤 4、必藉忠臣 5、臣下钳口 6、卒令不闻其过 7、寻亦诛死 8、公等每看事有不利于人,1、面容严肃 2、做出 3、直言规谏 4、借助5、闭口不说话 6、终于 7、不久 8、百姓,阅读第二段解释画横线词语的含义 1、幸诸公数相匡救 2、冀凭直言鲠议 3、纳刍荛 4、太宗称善 5、诏令自是宰相入内平章国计 6、预闻政事,1、我 2、耿直的进言 3、粗野之人 4、对,

3、正确 5、商议 6、参与,阅读第三段解释画横线词语的含义 1、自古帝王多任情喜怒 2、朕今夙夜未尝不以此为心 3、岂得以人言不同已意,便即护短不纳?,1、放纵性情 2、从早到晚 3、因为,阅读第四段解释画横线词语的含义 1、恒恐上不称天心 2、下为百姓所怨 3、但思正人匡谏 4、欲令耳目外通,下无怨滞 5、又比见人来奏事者 6、所以每有谏者,纵不合朕心,朕亦不以为忤,1、常常 2、被 3、只 4、怨结于心而阻滞不通 5、近来 6、表结果,阅读第五段解释画横线词语的含义 1、自知者明,信为难矣 2、如属文之士、伎巧之徒 3、人君须得匡谏之臣,举其愆过 4、常念魏征随事谏正,多中朕失,如明镜鉴形,

4、美恶必见 5、因举觞赐玄龄等数人勖之,1、确实 2、写文章 3、指出 4、切中 照出 显现 5、于是 勉励,阅读第六段解释画横线词语的含义 1、昔舜造漆器,禹雕其俎 2、雕琢害农事,纂组伤女工 3、首创奢淫,危亡之渐 4、漆器不已,必金为之 5、比见前史,或有人臣谏事,1、案板 2、丝带 3、端倪,兆头 4、停止 5、近来,判断下列句中词类活用 1、臣亦不能独全其家 2、实愿罄其狂瞽 3、主若自贤,臣不匡正 4、漆器不已,必金为之;金器不已,必玉为之,1、使动用法,使保全 2、使动用法,使用尽3、意动用法,以为贤 4、名词作状语,用金,用玉,判断下列句式 1、人欲自照 2虞世基等,寻亦诛死 3

5、、言而不用,则相继以死 4、恒恐上不称天心,下为百姓所怨 5、又比见人来奏事者,1、宾语前置 2、被动句 3、被动/状语后置 4、被动 5、定语后置,寻 1、虞世基等,寻亦诛死 2、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3、飞来峰上千寻塔 理 1、正主任邪臣,不能致理 2、当窗理云鬓 3、文理有疏密 4、胜负之数,存亡之理,信 1、自知者明,信为难矣 2、愿陛下亲之信之 3、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4、低眉信手续续弹 遇 1、惟君臣相遇 2、进,与曹遇于赤壁 3、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 4、盖追先帝之殊遇,预报之于陛下也,寻:1、不久 2、寻找 3、长度单位 理:1、顺,指天下太平 2、梳理 3、纹路 4、道理 信

6、:1、确实 2、信任 3、信用 4、随手,随意 遇:1、对待 2、遭遇 3、接触 4、礼遇,恩待,翻译文中重要语句 1.主若自贤,臣不匡正,欲不危败,岂可得乎? 2.正主任邪臣,不能致理;正臣事邪主,亦不能致理 3.若不能受谏,安能谏人? 4.又比见人来奏事者,多有怖慑,言语致失次第 5.若即嗔责,深恐人怀战惧,岂肯更言! 6.若名工文匠,商略诋诃,芜词拙迹,于是乃见 7.一日万机,一人听断,虽复忧劳,安能尽善? 8.首创奢淫,危亡之渐 9.此则危亡之祸,可反手而待也,1.国君如果自以为贤能,臣子又不匡正,想不陷入危亡失败的境地,怎么可能呢? 2.正直的国君任用了奸邪的臣子,不能使国家达到治平

7、;忠正的臣子侍奉邪恶的国君,也不能使国家达到治平 3.假若自己不能接受别人的规谏,又怎能规谏别人呢? 4.另外,近来看见前来奏事的人,大都心怀恐惧致使语无伦次 5.假若当即对他喝斥责怪,我深怕奏事人心怀恐惧,怎敢再说话呢? 6.如著名的工匠和文士,互相品评比较,诋毁斥责,杂乱无章的文词、低劣的技艺于是就暴露出来了 7.一天之中,国事纷繁,有一个人去听证决断,虽再三思虑劳神,又怎能件件事都处理好呢? 8.首先倡导奢侈淫逸之风,这是国家危亡的开始 9.这样做的话,那国家危亡的灾祸,可以像翻转手掌那样很快就会到来啊,主若自贤,臣不匡正,欲不危败,岂可得乎?,国君如果自以为贤能,臣子又不匡正,想不陷入

8、危亡失败的境地,怎么可能呢?,又比见人来奏事者,多有怖慑,言语致失次第,另外,近来看见前来奏事的人,大都心怀恐惧致使语无伦次,一日万机,一人听断,虽复忧劳,安能尽善?,一天之中,国事纷繁,一个人去审查决断处理,即使再三思虑劳神,又怎能件件事都处理好呢?,1、唐太宗说这番话的主旨是什么?,希望忠臣发现君主过失就“极言规谏”。,1、唐太宗是如何阐明这一思想的?,运用了比喻论证和假设论证、举例论证的方法。 先以照镜比喻,提出“主欲知过,必藉忠臣”的观点;然后假设了“主自贤,臣不匡正”的情景,表明了臣不匡正君之过失的危害。接着从反面加以阐述,并列举隋炀帝君臣的例子作为佐证;最后提醒吸取历史教训,殷切希

9、望臣子们“极言规谏”。,2、从这一段对话和做法的叙述,可见唐太宗君臣之间关系如何?请用原文中的词语回答。,君臣相遇,有同鱼水。,2、根据这段文字,可以看出唐太宗怎样的形象?,唐太宗以“天下太平”为追求目标,愿意得正臣事己,希望听取诤谏,匡救政教过失,并能够付诸行动,真正虚心地采纳谏言。他是一个正直、有作为、虚心纳谏的开明君主。,4、唐太宗君臣对话的中心意思是什么?请用一个成语概括。,防微杜渐,4、这段话对你有什么启发?请写一段议论文字(150字左右)。,提示:围绕“防微杜渐”,阐述其现实意义,即符合命题意图。,君王的求谏与止谤政治文化,思考:历史上有哪些从善如流的佳例?,尧设谏鼓(相传远古尧时

10、曾设鼓于庭堂,使民击之以进谏,称为“敢谏鼓”;舜时设木于道旁,使人书之以谏言,称为“诽谤木”) 齐威王邹忌 鲁庄公曹刿 秦孝公商鞅 刘邦樊哙和张良 朱元璋朱升(得知朱升遁居石门,朱元璋亲自到朱升家去拜访他。朱升就给他提了包含了一整套的策略的三句话:“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 ),(一)求谏,思考:历史上有哪些闭目塞听的例子?,夏桀关龙逄 商纣王比干 晋灵公赵盾 周厉王召公 蔡桓公扁鹊 楚怀王屈原 吴王夫差伍子胥 项羽范增,(二)止谤,根据典型事例练笔,尧设“ 敢谏鼓 ” 齐威王邹忌 鲁庄公曹刿 秦孝公商鞅 刘邦樊哙和张良 朱元璋朱升,夏桀关龙逄 商纣王比干 晋灵公赵盾 周厉王召公 蔡桓公扁鹊 楚怀王屈原 夫差伍子胥 项羽范增,句式: 假如 ,又哪能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