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知可沥滤物测定方法验证及确认

上传人:热**** 文档编号:144215412 上传时间:2020-09-06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137.8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已知可沥滤物测定方法验证及确认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已知可沥滤物测定方法验证及确认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已知可沥滤物测定方法验证及确认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已知可沥滤物测定方法验证及确认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已知可沥滤物测定方法验证及确认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已知可沥滤物测定方法验证及确认》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已知可沥滤物测定方法验证及确认(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已知可沥滤物测定方法验证及确认技术审查指导原则一、前言医疗器械的可沥滤物(Leachables)是指在临床使用过程中,医疗器械与水或使用中有关的液体、气体作用等介质作用时,从该医疗器械中释放出的化学物质的统称。可沥滤物一般包括灭菌残留剂、工艺残留物、降解产物以及材料中的单体及添加剂(包括稳定剂、抗氧化剂、增塑剂、着色剂等)。在医疗器械产品与人体接触并发挥作用的过程中,可沥滤物也在或短期或长期地对人体产生安全性方面的危害。可沥滤物安全性评价首要任务是建立拟研究物质的允许限量(Allowable limit),其次,应在临床模拟最坏使用环境下测定其释放量(Release),并根据其释放量是否超过其

2、在该产品该预期用途下的允许限量,形成完整的可沥滤物安全性研究报告,其中,可沥滤物的释放量测定方法的设计和方法学验证是评价可沥滤物安全性研究报告质量和可靠性的重要依据。本指导原则是对医疗器械已知可沥滤物测定方法研究的一般要求,申请者应依据具体产品的特性和拟研究可沥滤物性质对注册申报资料的内容进行充实和细化。申请者还应依据具体可沥滤物的特性和分析方法确定释放量测定方法的设计和方法学验证参数的具体内容是否适用,若不适用,需具体阐述其理由及相应的科学依据。本指导原则旨在帮助和指导申请者对医疗器械产品注册申报资料进行准备,以满足技术审评的基本要求。同时有助于审评机构对该类产品进行科学规范的审评,提高审评

3、工作的质量和效率。本指导原则是对申请者和审查人员的指导性文件, 但不包括注册审批所涉及的行政事项,亦不作为法规强制执行,如果有能够满足相关法规要求的其它方法,也可以采用,但是需要提供详细的研究资料和验证资料。应在遵循相关法规的前提下使用本指导原则。本指导原则是在现行法规和标准体系以及当前认知水平下制定的,随着法规和标准的不断完善,以及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本指导原则相关内容也将适时的进行调整。二、适用范围本指导原则适用于医疗器械注册申报时对已知可沥滤物释放量的研究和产品技术审评的参考。本指导原则仅适用于已知可沥滤物研究,已知可沥滤物的信息可以通过以下途径获得:1)从原料供应商处获得材料的组成信息

4、并预测潜在的可沥滤物;2)通过生产工艺文件获得额外的加工助剂信息,例如脱模剂、粘合剂;3)通过已有医疗器械用材料的标准、文献等资料查阅获得潜在的可沥滤物信息;4)通过浸提试验(Extraction study)获得信息,预测潜在的可沥滤物。本指导原则不适用于对未知可沥滤物的测定研究,但部分内容可参考使用。三、注册申报资料要求1.已知可沥滤物信息 企业应提供已知可沥滤物的基本信息,包括:化学名称、化学式及结构式、CAS号(如有)、来源、最终医疗器械中的使用及加工方式、用途(适用时)、添加量(如适用),如可能,还应提供可沥滤物的理化性能,如酸碱性、密度、熔点、沸点、溶解特性及相应溶解度、极性特性等

5、。2.已知可沥滤物安全性研究的基本步骤应首先确认该已知可沥滤物是否为原材料或最终医疗器械生产过程中添加的添加剂剂,如抗氧化剂、稳定剂等成分。如果是,应进一步确认该添加剂在原材料或最终医疗器械中的添加总量是否超过该已知可沥滤物的允许限量,如果未超过,则一般无需对该可沥滤物本身的安全性做进一步的研究,如果超过了允许限量,则应模拟临床实际使用最恶劣环境,通过浸提试验研究,获得其最大溶出量(可参考附录1流程图),并根据其允许限量形成完整的安全性评价报告。值得注意的是,可沥滤物来源可能不仅是器械原材料及工艺信息中提供的添加剂、单体、加工助剂本身,某些情况下,器械及其原材料在生产、制造、贮存及使用等过程中

6、产生的上述化学物质的水解、降解或反应产物等宜同时纳入可沥滤物风险评估的考虑。3.浸提液制备的论述3.1 浸提方式选择浸提是通过最大限度的实验室模拟获得医疗器械临床实际使用环境获下可沥滤物释放的进入人体的物质的量,然而大部分医疗器械很难模拟临床使用条件,特别是长期植入类器械,因此某些情况下可通过可浸提物(extractables)研究替代可沥滤物研究,即采用浸提方式制备浸提液进行已知可沥滤物测定,但是务必对浸提方式进行论述,证明浸提条件是严于器械临床使用条件。常用的浸提方式包括模拟浸提、加严浸提、加速浸提和极限浸提(具体可参考GB/T 16886.12部分定义),一般来说模拟浸提最接近于实际,极

7、限浸提(此处及此后提到的极限浸提均指的是所用溶剂符合下面论述前提下的溶剂)获得结果可能大于或等于患者实际可能接受到的剂量或模拟浸提获得的结果。但有些特殊情况下,因实际使用条件很难在实验室进行模拟,则优先推荐使用极限浸提法,比如产品属于持久接触(接触时间30天)等。需要说明的是,某些器械采用模拟浸提法可能会导致相对较大的浸提体积,这种情况下,则可能需要极大地提高对残留物测定的灵敏度以满足安全性评价的要求。极限浸提法排除了时间对剂量测定的影响,不能保证所测得的可沥滤物在与器械接触的第一天或第一个月完全放给患者,但如果通过极限浸提法测定出产品上存在的全部残留量符合安全性评价的要求,则一般不需要再进行

8、模拟法研究。除采用前述浸提的方式外,有时还可以采用其他方式获得拟研究物质。比如分析某些医疗器械产品上易挥发性有机物时可以采用顶空进样分析,这种分析方法一般更加适用于挥发性可沥滤物,并同样能够达到预期的研究目的。对于浸提方法,可采用加严方式进行浸提,如:循环、剪碎浸泡、超声浸提等,如果通过加严方式溶出量超过毒理学评估阈值时,可考虑临床实际使用情况。制备浸提液需要考虑典型样品的选择、浸提介质、浸提比例、浸提时间、浸提温度、浸提方式等。但所选浸提条件均不应引起器械材料和目标可沥滤物发生化学变化。3.2 样品选择科学的采样是获得代表性样品的关键,因产品的加工制造过程会对可沥滤物残留量产生影响,所以试验

9、样品优先选择最终产品或取自最终产品中有代表性的样品或经论述的与最终产品相同的工艺过程制得的材料制备的适合浸提液。但某些情况下,因产品大型和/或复杂的器械使得无法在终产品上进行浸提时,实验室应建立完整的采样操作规程,特别注意样品的代表性。一般可选取有代表性的部分进行浸提,然后推导出整个器械的结果,代表性的部分可采用如下方法:如果含有几种不同的材料,选取的样品中每一组分占样品的比例宜与该组分占被测器械的比例一致,或选择经评价证明是器械上残留含量最高的一个组成部分进行试验,有时还可以通过相同原材料在相同工艺条件下加工成的最终品检测等方式进行,采样方法应经过确认并保留相关理由、记录,必要时,提供相关支

10、持性资料。值得注意的是,某些产品需要在使用前现场制备,比如某些需要通过光固化、化学固化的口腔修复类产品等,该类产品的样品应严格按照产品使用说明书中规定的时间、浓度、剂量等要求制备后获得试验样本。3.3 浸提介质浸提介质的选择需要考虑以下因素:(1)临床接触介质性质(酸性、碱性、极性、非极性等)。例如对于一次性使用输注器具拟输注的药物是最佳的提取溶剂,但是输注器具和拟输注的药品种类繁多,且不同输注器械在临床的应用情况有很大的差异。因此对于无法按照临床使用情况制备检验液的样品,或者药品中某些成分对已知可沥滤物分析存在干扰时,可以使用替代溶剂开展研究。如对于聚氯乙烯输注器具中增塑剂DEHP的研究,可

11、通过充分的论证或实验研究分析后一般情况下可采用乙醇/水(=0.9373g/ml 0.9378g/ml)进行浸提研究。(2)已知物的溶解特性,结合临床接触介质性质,初步确定拟采用的替代溶剂。(3)根据已知物的毒理学推导TE值及浸提液体积,计算得到的浸提液中的允许浓度,确认该已知物在初步确定的替代溶剂中的溶解度能够满足该允许浓度的要求。(4)替代溶剂的选择,适用时可采用试验证明替代溶剂的提取能力应高于实际临床接触介质。如采用替代溶剂获得的结果不能满足毒理学风险评估要求时,可采用经论述的更加接近临床实际的方式进行评估。替代溶剂的选择应综合考虑上述4个因素。对于无机物(金属元素)可选择水或弱酸性介质作

12、为浸提液,但还要考虑实际使用环境,比如因酸性饮料等的使用,会使得口腔内医疗器械常接触较酸的液体环境,因此在进行口腔产品的金属离子释放研究时,可采用较酸的浸提液,具体可参考相关标准及指南规定。除此之外还应注意,在进行溶剂选择时,还应避免所用溶剂是否会与要研究的物质发生反应使得检测不出或低于其实际的量。比如,异氰酸酯是合成一系列性能优良的聚氨酯材料的单体,但由于异氰酸酯类单体易与水发生水解反应生成胺类物质,因此当对含聚氨酯材料产品中进行异氰酸酯单体残留研究时采用含水溶剂,如某些药物的生理盐水溶液、乙醇/水混合溶剂等,这种情况下获得的结果一般是不被认可的。3.4 浸提体积浸提体积的选择首先应保证浸提

13、液能够完全浸没浸提样品,其次浸提液中可沥滤物浓度能够满足检测灵敏度要求,同时还应避免因其浓度过大影响被浸提物质的进一步析出。如果供试品溶液中待测成分浓度超过线性范围,一般需通过稀释的方法降低待测成分浓度后再行测定。3.5 浸提温度对于浸提温度,首先应考虑器械临床实际的使用温度,如选择提高温度进行加速浸提、加严浸提或极限浸提时应注意,浸提温度不应引起器械材料和目标可沥滤物发生化学变化。3.6 浸提时间对于浸提时间,应按照器械作用于患者的性质和接触时间来确定并尽可能模拟产品临床实际,特别是临床最大可能接触时间。3.7 其他因素除上述条件外,还应考虑是否需要采用动态模拟、浸提液的循环速度等因素,无论

14、采取何种浸提条件,均需证明器械所选用的浸提条件代表产品在预期使用中带给患者的最大风险。4.分析测试方法对于某些已经建立起相关标准检测方法的研究物质,优先选用标准方法,如国际标准、区域标准或国家标准发布的方法,或由知名技术组织或有关科技文献或期刊中公布的方法,在使用有关科技文献或期刊中公布的方法之前,应参照本指南中方法学验证参数进行验证,以确保方法的适用性。如果不能确定方法的适用性,应开发合适的新方法。对于无标准检测方法的可沥滤物,企业需开发新的检测方法并进行方法学验证及确认工作。开发新的可沥滤物检测方法应根据拟研究物质的理化性质(包括极性、稳定性、溶解特性、环境敏感性等)、浸提选用溶剂、法规或

15、毒理学评估所需的精度等合理选择检测仪器及检测方法,同时,应进行必要的方法学验证以保证方法的可靠性满足安全性评价要求。对于无机物(元素)检测方法有: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ICP-OES),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AAS)、离子色谱(IC)等;对于有机物的主要检测方法有:高效液相色谱/质谱(HPLC/MS)、离子色谱法/质谱(IC/MS)、气相色谱/质谱(GC/MS)、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FTIR)等。对于浸提液中可沥滤含量较低的微量或痕量分析,如分析方法足够灵敏,可采用浸提液直接进行分析测定,无需富集处理;如直接测定提取液或模拟提取液,分析方法的

16、灵敏度达不到检测要求时,常用的检测样本处理方法有:氮吹浓缩(一般适用于有机溶剂),需要注意的是氮吹的气流速度和温度;减压浓缩富集:采用减压旋转蒸发浓缩的方法制备检测样本,但需注意防止温度过高影响样本中待测物的稳定性,避免样本在富集处理过程中待测物进一步降解的情况发生,同时需考虑待测物的挥发性对测定准确性的影响;液相/固相萃取:对提取液或模拟提取液进行液相/固相萃取;但需注意液相萃取溶剂和固相填料及洗脱溶剂的选择,建议采用加内标的方法,确保待测物的有效富集。衍生化:为提高待测物的可测性,可选择适宜的衍生化试剂对待测物进行衍生化处理。如果采用新开发方法进行测定,需要按照以下项目开展方法学验证,如果修改采用现有文献方法,则需要根据修改内容,参照选择以下项目进行方法学验证,并给与说明。研究报告中除包含所采用的详细的测试方法和步骤外,还应明确使用的仪器信息及仪器设置参数,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