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地理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

上传人:tu****1 文档编号:144210780 上传时间:2020-09-06 格式:PPT 页数:55 大小:1.1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地理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高二地理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_第2页
第2页 / 共55页
高二地理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_第3页
第3页 / 共55页
高二地理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_第4页
第4页 / 共55页
高二地理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_第5页
第5页 / 共5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二地理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地理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5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节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基础自主梳理,知能层级突破,教材深化透析,课标领航,当堂巩固训练,第二节,课外视野拓展,课标领航,课程标准 运用资料,说明海洋生物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学习目标 1.了解海洋资源的类型。 2.掌握海洋水资源、海水化学资源、海洋生物资源和海底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特点和现状。,基础自主梳理,一、海洋水资源开发利用 海洋水资源利用通常是指海水的 _和海水的_。 1海水的直接利用:就是用未经淡化的海水代替_来利用。例如,在农业利用上,用_海水灌溉农田;在生活利用上,将海水用于公厕冲洗、消防用水等;在工业利用上,海水主要用作_。,直接利用,淡化,淡水,低盐度,工业冷却

2、水,2海水淡化:海洋水资源利用的主要方式。目前海水淡化因_较高,尚未普及。随着海水淡化技术的逐渐成熟,生产成本的日趋降低,海水淡化正在成为一种_、_,而且不受降水季节变化影响的供水源,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滨海地区_的现状。,成本,安全,稳定,淡水资源短缺,3大型海水淡化厂主要分布在三类地区:第一类是沿海_、半干旱地区,如中东的 _、沙特阿拉伯等石油收入高的富裕国家;第二类是淡水供应困难的_,如我国的_;第三类是沿海_,那里人口和工业集中,_大,因而 _紧缺。,干旱,科威特,岛屿或矿区,西沙群岛,城市,耗水量,淡水,二、海水化学资源开发利用 1海洋被称为 “_”“_”。目前已形成工业规模的主要有_

3、、镁、溴等。 2海盐生产的主要方法有:_、电渗析法和冷冻法三种。盐田法就是修筑类似稻田一样的池子,用来晒盐。盐田法制盐受 _、降水量和蒸发量,以及海水的盐度等因素影响。,液体矿山,盐的故乡,食盐,盐田法,地理位置,3开发利用的方向:实现_,即在处理一次海水时提取_,是海水化学资源开发利用的方向。 三、海洋生物资源开发利用 1海洋被称为“_”“天然的蛋白质仓库”。目前,开发海洋生物资源的主要产业是海洋渔业,另外还有少量海洋药用生物资源的开发。,综合开发,多种元素,生命的摇篮,2海洋渔业资源主要集中在_。这里阳光充足,生物光合作用强,并有入海河流带来大量的营养盐类,因而浮游生物繁盛。这些_为鱼类提

4、供了丰富的_。,浅海大陆架海域,浮游生物,饵料,思考 1舟山渔场成为我国最大渔场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1)位于东海大陆架,浅海光合作用强,生物生长量大。 (2)位于长江、钱塘江入海处,入海河流从陆地带来丰富的营养物质。 (3)位于台湾暖流与沿岸冷水流交汇处,饵料较丰富。 (4)南北回游的鱼群在此形成鱼汛。冬季有带鱼汛,夏季有墨鱼汛。,3在海洋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1)由于_,传统经济鱼类资源不断衰减,处于食物链较高营养级的优质鱼类出现资源危机,_数量急剧减少。 (2)沿海滩涂围垦和_等,导致维持生物多样性的滩涂与沼泽资源减少,引起海洋物种种群减少。 (3)_ 及某些海洋工程造成

5、的近岸海域生态环境恶化,导致海洋生物资源衰减。,过度捕捞,珍稀物种,人工填海造陆,海洋污染,思考 2过度捕捞的实质是什么? 【提示】过度捕捞的实质是捕捞的速度超过了鱼类生长的速度,从而导致鱼类资源的衰减,最终影响渔获量。,4措施:一方面我们要保护_,防止海洋污染,加强海洋管理;另一方面要合理捕捞,_,由单纯的天然采捕向海洋农牧化转变,实现海洋生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四、海底矿产资源开发利用 1海底矿产资源分_、油气资源和多金属结核三大类。 2特点:海底矿产资源勘探和开采是一项 _、_、高风险的工程。,海洋环境,捕养结合,滨海砂矿,高投资,高技术难度,3海底石油的生成受一定条件的限制,其分布_。

6、已探明的海上油气田主要集中在波斯湾、_、几内亚湾、马拉开波湖、_、加利福尼亚海岸等地区;未探明的油气区,主要集中在北极地区、_、非洲、南美洲和澳大利亚周围海域。,很不均衡,北海,墨西哥湾,南极洲,知能层级突破,海洋水资源开发利用,1开发海洋水资源的必要性 随着地球人口的急剧增加,水荒已成为世界性问题,严重制约了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虽然地球上的淡水总量很丰富,但绝大部分是冰川和深层地下水,人类目前难以利用,加之地球上淡水资源和人口的分布不协调,对水体的污,染和浪费严重,因而陆地上可以利用的淡水资源已难以满足人们的需要,大量利用海水成为未来解决淡水短缺危机的重要途径。 2海水利用的方式 海洋水资源

7、利用通常有海水的直接利用和海水的淡化两种方式。,下图示意某地区的地貌类型。读图,完成(1)(2)题。,(1)适宜发展海水养殖业的地区是() AB C D (2)若在甲、乙两地新建居民点,则甲地应特别注意防范() A地震破坏 B滑坡 C海潮侵袭 D暴雨,【解析】第(1)题,根据图中图例不难看出,为浅海暗礁、沙滩,适宜发展海水养殖业。第(2)题,从图中看出,甲地为冲积、海积平原,地处沿海,地势低平,易遭海潮侵袭,在此地建设居民点应特别注意海潮侵袭。 【答案】(1)D(2)C,1海水中的化学资源 海洋被称为“液体矿山”“盐的故乡”,海水中已发现的化学元素有80多种,主要有食盐、镁、溴、钾、碘等,在陆

8、上资源日趋减少的情况下,开发海洋资源已成为重大趋势。,海水化学资源开发利用,2海盐的生产方法,3.海水中其他元素的提取 目前,人类对海洋化学资源的利用,除已形成工业规模的食盐、镁、溴外,还加紧对海水中其他微量元素的开发利用,如碘、铀、钾等。同时,实现综合开发,即在处理一次海水时提取多种元素。,学法指导 图解海盐生产的影响因素及产盐量之间的关系 海盐生产受地理环境的影响很大,其中地理位置、降水量和蒸发量及海水的盐度等是影响产盐量的重要因素,它们之间及与产盐量的关系如下。,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海南岛最著名的盐场是_盐场,利于晒盐的自然条件是_。 (2)椰林主要分布在海南岛的_,原因是_ _

9、。,(3)在海南岛拟建一纯碱厂,此厂应建在_附近。根据纯碱厂的布局需要_。 (4)海南岛沿海地区有利于建设工业产品加工业,从环境因素考虑,重化工区应主要分布在_沿海。 (5)海南省开发和建设的方向是_。 (6)海南岛_部分是开发的重点,可以发展_等。,【解析】此题根据海南地形及气候条件分析了海南的资源条件、经济优势,据此确定海南经济的发展方向。 【答案】(1)莺歌海夏季风的背风坡,晴天多,蒸发旺盛 (2)东部沿海山地迎风坡,降水丰富,平原广大 (3)莺歌海盐场接近原料产地 (4)西部 (5)新兴工业省份,热带高效农业和旅游基地 (6)海岸带旅游业、港口建设,海洋被称为“生命的摇篮”“天然的蛋白

10、质仓库”。开发海洋生物资源的主要产业是海洋渔业,另外还有少量海洋药用生物资源的开发。 1海洋渔业资源的分布区域及原因,海洋生物资源开发利用,2.海洋生物资源在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1)存在问题:珍稀物种数量急剧减少;海洋物种种群减少;海洋生物资源衰减。 (2)应对措施:针对上述问题,一方面要保护海洋环境,防止海洋污染,加强海洋管理;另一方面要合理捕捞,捕养结合,由单纯的天然捕捞向海洋农牧化转变,实现海洋生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读世界主要渔场的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1)在图中填出世界四大渔场的名称。 (2)世界渔场主要分布在_。 (3)世界渔场形成的主要原因是这里_ _。,(4)

11、由图中可以看出北太平洋渔场和其他渔场比较,不同之处是_。原因是_。 (5)秘鲁渔场形成的原因是_ _。,【解析】本题以世界主要渔场的分布为主题,分析世界渔场主要分布在这些地区的原因。培养学生读图、分析图的能力,本题只要把基础知识掌握好,就不难作答。 【答案】(1)填图略。(四大渔场是北海道渔场、纽芬兰渔场、秘鲁渔场、北海渔场) (2)中低纬度沿海大陆架 (3)阳光充足,生物光合作用强,并有入海河流带来大量的营养盐类,因而浮游生物繁盛,这,些浮游生物为鱼类提供了丰富的饵料 (4)北太平洋渔场分布宽广寒暖流交汇,大陆架宽广,有大量淡水注入 (5)洋流补偿上升,将深海营养盐类带到表层,1海底矿产资源

12、的类型和分布,海底矿产资源开发利用,2.海上油气田的分布地区及开发,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人民生活条件的不断改善,石油日益成为一种世界性能源,但陆上石油资源毕竟有限,而且在地区分布上很不均衡,导致石油成为制约某些国家经济发展的一大问题,也成为挑起世界局部战争的“导火索”。因此人们将眼光 投向了海洋,大力 开采海上石油资源。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海上石油开发始于_世纪初,其发展经历了从_到_,从_到_的过程。 (2)地质学家和地球物理学家常利用_的方法来寻找海底油气宝藏,然后通过_来估计矿藏类型与分布。人员和物资的输送主要是通过_来完成的。,(3)开采出来的原油一般通过_和_输送到近海炼油厂。但由于海上石油开采是一项_、_、_的过程,因而在国际上通常采用国际合作和工程招标等形式进行开采。,【解析】这是一组地理与历史、物理学相结合的题目。第(1)题,主要考查石油开采的历史。第(2)题,主要考查对物理常识的理解,地震波在通过不同的物体时其速度发生变化,根据这一原理人们可以找到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