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籍制度范文4篇

上传人:c****e 文档编号:144208422 上传时间:2020-09-06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1.9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户籍制度范文4篇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户籍制度范文4篇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户籍制度范文4篇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户籍制度范文4篇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户籍制度范文4篇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户籍制度范文4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户籍制度范文4篇(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户籍制度范文 4 篇今年以来,至少有 6 个城市出台了落户新政,放宽落户条件。下面,小编给大家介绍一下关于户籍制度的范文 4 篇,欢迎大家阅读。户籍制度范文 1到 2020 年实现 1 亿人在城镇落户是新型城镇化重要目标。目前来看,这一任务有望提前完成。试行以经常居住地登记户口制度公安部新闻中心、公安部治安管理局官方微博“中国警方在线”发布的新闻稿显示,公安部 2 月 21 日召开全国治安管理工作座谈会,公安部副部长孙力军在会上讲话时表示,要全面深化以户籍制度为重点的治安管理改革,加快建立新型户籍制度。除落户超大、特大城市和跨省迁移户口实行审批制外,积极探索试行以经常居住地登记户口制度。孙力军

2、说,要加快完善户口迁移政策。按照“自愿、分类、有序”原则,加快农村转移人口市民化,全面放开重点群体落 户限制,尤其是要推动超大、特大城市调整完善积分落户政策, 统筹普通劳动者落户和各类人才落户,争取提前完成 1 亿人进城落户的任务。要结合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探索实行城市 群内户口通迁、居住证互认制度,努力实现城市群户籍政策的一体化调整。要探索实行农业转移人口“宜城则城、宜乡则乡、来去自由”的落户政策,为改善农村人口结构、促进城乡融合 发展创造有利条件。孙力军表示,要加快建立新型户籍制度。要在认真总结改革实践经验的基础上,除落户超大、特大城市和跨省迁移户口实行审批制外,积极探索试行以经常居住地

3、登记户口制度。这个会议蕴含着很多重要的信息。其中,相比审批制,实 行以经常居住地登记户口制度,是一个重大变化。这里面的一 个前提是除落户超大、特大城市和跨省迁移户口实行审批制外, 也就是说,未来广大中小城市包括不少二线城市落户将变得十 分简单。那么先来说说什么是超大城市、特大城市。根据 2014 年11 月国务院发布的关于调整城市规模划分标准的通知,城区常住人口 100 万以上 500 万以下的城市为大城市,其中 300 万以上 500 万以下的城市为型大城市,100 万以上 300 万以下的城市为型大城市;城区常住人口 500 万以上 1000 万以下的城市为特大城市;城区常住人口 1000

4、 万以上的城市为超大城市(以上包括本数,以下不包括本数)。需要说明的是城区人口的概念。根据“通知”,城区是指“市辖区和不设区的市,区、市政府驻地的实际建设连接到的居民委员会所辖区域和其他区域。”而市辖区内的农村地带, 并不计入城区范畴。也就说,市辖区人口并不等于城区人口。比如合肥去年 4 个市辖区人口 394 万,但并不等于合肥城区人口有 394 万。武汉市辖区人口达到了 1089 万,但不等于武汉就是超大城市,因为市辖区内还有很多农村地带和农村人口。目前住建部每年出版的中国城市建设统计年鉴,是对各大城市城区人口的最为详细的统计。根据2016 年城市建设统计年鉴,结合公开资料,统计梳理发现,目

5、前城区人口超过500 万的城市有 12 座,除了北上广深外,还有天津、重庆、武汉、成都、南京、郑州、杭州和沈阳。其中截至目前,我国中心城区人口超过 1000 万大关的仍然只有北上广深四座一线城市。天津、重庆、武汉、成都、南京、郑州、杭州和沈阳为特大城市。也就是说,未来除了这 12 个城市外,其他城市都有望实行以经常居住地登记户口制度。这不仅仅是三四五线城市,还包 括了不少二线城市,如苏州、合肥、济南、长沙、厦门、宁波、福州、东莞、青岛、西安、大连、昆明、南昌、石家庄等城市, 未来这些城市户籍人口有望快速增加。尤其是,像中西部的很多省会城市,对省内其他地市的人 来说有较强的吸引力,这些省会城市都

6、在努力的打造强省会。 一旦实行以经常居住地登记户口,这些城市的人口将快速增长。湖北省社会科学院长江流域经济研究所所长彭智敏对第一 财经记者分析,中西部地区与沿海发达地区发展阶段不一样, 在中西部进入到工业化后期之前,区域经济发展需要一个增长 极,以增长极带动周边区域的发展。由于每个省份最好的研发、高教、金融等要素资源主要集中在省会,因此如何突出省会的 带动引领作用就十分关键。彭智敏说,现在弱一点的省会比如 南昌等城市也在积极凸显省会城市的引领带动作用。今年的江西省政府工作报题提出,要高标准提升“引领圈”。编制大南昌都市圈“1+5”发展规划,出台支持大南昌都市圈发展的政策措施,进一步理顺赣江新区

7、管理体制。这些二线城市的发展前景也蕴含着巨大的发展机遇。中原 地产首席市场分析师张大伟对第一财经分析,除了京沪这样的 超大城市在严格控制人口、进行非核心功能疏解外,其他二线 城市的人口还将快速增加。在这种情况下,对房地产企业来说, 这些二线城市将成为发展重点。今年以来,很多地产巨头拿地 也纷纷从三四线城市回归到二线城市。地方户籍新政密集出台 1 亿人进城落户或提前完成与此相对应的是,当前,二线城市的落户政策正在不断放开放宽。2 月 18 日,南昌经开区启动 2019“春风行动”招聘周活动,提供岗位达 10000 余个。根据南昌最新落户政策,在南昌市大中专、职业技工院校就读学生,凭新生入学通知书

8、或在校学习证明办理落户;全国其他院校就读学生需将户口迁入南昌市的,可按在南昌市就读学生同等条件办理。2 月 13 日,西安市人民政府官网发布西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放宽我市部分户籍准入条件的通知。这也是西安不到两年 7 次升级调整户籍政策。此次通知明确具有本科(含)以上学历的,不受年龄限制;具有本科(不含)以下学历的, 年龄在 45 周岁(含)以下。全国高等院校在校学生(教育部学信网在册人员),均可迁入该市落户。今年以来,至少有 6 个城市出台了落户新政,放宽落户条件。不光是二线城市,现如今,不光是二三线城市,就连广深这样的一线城市也加入到吸引人才、放松落户的行列中。其中,在深圳,继去年

9、 6 月实现大学毕业生引进“秒批” 后,今年 2 月 28 日深圳将正式实施在职人才引进和落户深圳“秒批”,主要包括高层次人才、学历类人才、技能类人才、留学回国人员和博士后 4 类。在广州,今年 1 月 11 日下午,广州市发改委联合广州市人社局、市来穗人员局及市公安局共同发布了广州市新一轮迁入户政策体系。其中,本科以上,不超过 40 岁即可落户。广东体改研究会副会长彭澎说,目前国家正在大力推动 1 亿非户籍人口在城市落户,广深放开落户条件,可以重点解决 已经在本地居住就业的人转化为本地户口,获得本地市民待遇,这也是落实国家落户政策的体现。另一方面,通过放开落户政策,加快外来人口的市民化,让这

10、些外来人口留在当地,会增加对教育、职业等方面的消费需求,对当地的经济发展具有较大的拉动空间。实现 1 亿非户籍人口在城市落户是 2014 年发布的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提出的目标。根据前述会议,将争取提前完成 1 亿人进城落户的任务。同时结合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探索实行城市群内户口通迁、居住证互认制度,努力实现城市群户籍政策的一体化调整。本月 21 日,国家发改委发布了关于培育发展现代化都市圈的指导意见也提到,要放开放宽除个别超大城市外的城市 落户限制,在具备条件的都市圈率先实现户籍准入年限同城化 累积互认,加快消除城乡区域间户籍壁垒,统筹推进本地人口 和外来人口市民化,促进人口有序流动、合理分

11、布和社会融合。推动人力资源信息共享、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共建。户籍制度范文 2户籍制度是一种人口管理制度,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商代。在殷墟出土的甲骨文里,商代人将这种管理方式称之为“登人”。商代属于奴隶制社会,在当时的贵族奴隶主眼中,人口和牛羊之类的财产并无多大区别,牛羊需要登记,那么人口登记自然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身为奴隶主私有财产的奴隶,当然是不可能有迁徙的自由,如果私自逃离户籍所在地,则会遭到严酷的惩罚,有时候甚至会被处死。春秋战国时期,周王室衰微,许多小国对领地居民的控制也力有不逮,于是诸子百家的士人们得以周游列国,宣传各自的学说,以博取各国君主的重视。自由的人口流动为自由的思想创造了土壤,

12、因此,在那个百家争鸣的时代里,华夏迎来了思想史上的第一个高峰期。战国末年,秦王嬴政时代,因为韩国水工郑国的间谍事件被发觉,秦国的宗室们对秦国境内的客卿非常不信任,于是鼓动秦王驱逐客卿,楚国人李斯也在被逐之列。李斯写了一篇谏逐客书,论述秦穆公以来“以客致强”的事实。在文末,李斯写道:臣闻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兵强则士勇。是以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是以地无四方,民无异国,四时充美,鬼神降福,此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也。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此所谓“借寇兵而赍盗粮”者也。夫物不产于秦,可宝者多;士

13、不产于秦,而愿忠者众。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雠,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求国无危,不可得也。李斯认为,人口流动带来人才流动,各国英才入秦是秦国能强盛的根本。如果因为地域籍贯的不同,而驱逐人才,那么秦国就危险了。秦王嬴政认为李斯说的很对,他是一个有雄心壮志的人, 岂能让人才流入他国呢?于是嬴政马上做了一件事:立刻废除了驱逐客卿的命令;而孝公时,已让商鞅赶紧对秦国境内的人口进行登记。商鞅变法,将秦国人口按五户为一伍、十户为一什的办法编制起来,每伍户之中,选一人为伍长,每什户之中选一人为什长,平时为民,战时为兵。为了保障编户制度的约束力,秦法实行连坐,一人犯罪,其余人都要受株连,战时若有一人逃亡,其

14、余人都要被诛杀。秦国广纳贤才,同时又在内部推行严酷的国家军事主义制度,致使秦军战力爆表,终于以偏隅之地,异军突起,横扫六合,混一宇内。秦统一之后,推行郡县制,然而郡县制只是国家机器的框架,真正到政策的具体执行层面时,郡县一级是远远不够细化的,于是在编户制度的基础上又延伸出了乡亭制,即每乡设 “三老”(乡村元老院),十里为一亭,每亭设亭长。亭长对方圆十里之内的居民进行户口管理,并维护基层社会治安,同时负责朝廷赋税、徭役的征收和摊派。汉高祖刘邦就是亭长出身,只是他不是一个称职的亭长,他的日常除了赌钱,就是在村口酒馆里喝酒吹牛聊闲天。汉随秦制,秦汉以降乃至魏晋,除非是遇到长期乱世,实在没有办法进行户

15、籍编制,否则人口登记都是国家的基础工作之一。尽管进入了封建社会,人与人之间的依附关系不像奴隶社会那么明显,但在统治者眼里,人民依然是国家财产,财产必须登记,严防资产流失。“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这是写在教科书里的圣人语录,它就是整个中国古代史里的天条。自西晋八王之乱以后,户籍制度曾有那么一段时期濒临瓦解,这主要是长达四百年的乱世战争所致。人口的不断迁徙与流亡,政权的不断更迭,都让户籍制度一度几乎断绝,但当政权稍稍稳定的时期,统治者都会抓紧时间修补户籍登记本。比如,在中国北方出现了北魏孝文帝的改革,重建户籍制度就是其中一条重要内容;而在中国南方,南齐萧氏在其短暂的二十多年时光里,一直把户籍修订工作当作国策来抓,并让太子主抓这项重点工作。在更晚一点的隋唐时代里,国家实行三长制。即每五里为一保,设保长(俗称“地保”);五保为一闾,设闾正;四闾为一族,设族长。地保必须熟知自己辖区的各种家长里短,一旦地方上有事,地保就是一部活百科全书。北宋王安石变法时设保甲制,每十家为一保,选一人为保长;五十家为一大保,选一人为大保长;每十大保为一都保,选一威望高的人为都保正,保正又分正副职。水浒传里,晁盖被称为“晁保正”,说明他也是当地有名的乡绅,某种程度上来说,他就是大宋朝的执政基石。明清时期,户籍管理更是成熟。户籍管理又分为“黄册” 和“鱼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