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明天要远足》教案 (20)

上传人:双*** 文档编号:144207043 上传时间:2020-09-06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2.1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明天要远足》教案 (20)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明天要远足》教案 (20)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明天要远足》教案 (20)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明天要远足》教案 (20)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明天要远足》教案 (20)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明天要远足》教案 (20)》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明天要远足》教案 (20)(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七单元本单元围绕“儿童生活”这个主题编排了明天要远足大还是小项链3篇课文,题材丰富,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有远足郊游,有成长点滴,有海边玩耍。通过巧妙构思,把从生活中捕捉到的美好画面加以诗意的表现,让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理解课文内容。课文展示了儿童真实的内心世界,能唤起学生的共鸣。教学中,要注意从学生的内心世界入手,调动他们的情感,结合生活实例,加深体验和感受。本单元的另一个教学重点是“的”字词语的合理搭配。在第四单元初次学习“的”字词语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学习词语的搭配,让学生从中体会到,合理的搭配可以使语言表达更加具体、生动。内容课时内容简

2、说教学要点明天要远足2本文是一首优美的儿童诗,表达了小孩子远足前的期盼心情,绵远悠长。短短3节诗,把儿童的内心世界和情绪活动生动地传达出来,情趣盎然。1.认识33个生字和5个偏旁;会写11个生字。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尝试找出课文中一些明显的信息。3.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儿童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4.学习“的”字词语的合理搭配。大还是小2本文讲述了一个孩子对自己是“大”还是“小”的认识,表达了孩子希望自己快快长大的愿望。课文配有一幅插图,“大”和“小”的行为都在图上,可以借助课文插图来展开教学。项链2本篇课文犹如一部优美的风光片:大海蔚蓝,宽阔无边;沙滩金黄,绵软细长;浪花雪

3、白,哗哗而来。几个小娃娃赤着脚,拾海螺,捡贝壳。他们脸上写满快活,嬉笑着,奔跑着,享受着美好的生活。语文园地七3识字加油站、我的发现、字词句运用、日积月累、和大人一起读。1.认识5个生字,学习表示亲属称谓的词语。2.明白日字旁和女字旁所代表的意思,了解汉字偏旁表义的构字规律。3.能区分形状相近的笔画,并正确书写。4.看图写词语,能根据图意说一两句话。5.朗读、背诵成语,了解成语蕴含的道理。6.和大人一起分角色读读猴子捞月亮,感受故事的趣味。9 明天要远足1.正确识记本课11个生字,学写“才、明、同、学”4个生字,认识“目”字旁和京字头“亠”。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注意句子语气的变化。3.联

4、系生活实际,结合插图,感受作者即将远足的快乐、期盼之情。4.通过仿说练习,积累运用所学句式。重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借助图文阅读,体会儿童远足前夜的心情。难点通过仿说练习,积累运用所学句式。1.字词教学。本课要求识记11个生字,要求会写4个生字。11个生字中“真、师、什”是翘舌音,“真、什”也是前鼻音,“才”是平舌音,“亮”是后鼻音,提示学生读准字音。“吗”是语气词,应读轻声,在句子中要读出疑问的语气,可以通过朗读的方式来识记。“海”字可以结合插图来识记。“老”和“同”字可以结合词语“教师、同学”识记。“睡”的“目”字旁和“亮”的京字头“亠”是需要认识的新偏旁,本课重点关注“目”字作为偏旁时

5、字形发生的变化。“那”和“才”不宜解释字义,可在具体的词语或语言环境中理解运用。4个要求会写的字结构各不相同,应分散在不同教学板块学习。“明”字可以在揭示课题时指导书写,“才”随文教学并指导书写,“同、学”两个字在文后指导书写。2.阅读理解。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本课的学习要充分利用文中插图。结合文中插图,理解文中词语的意思;充分观察插图,激发学生的向往之情;运用插图说话,突破课文理解重点、难点。另外,这首诗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应从学生生活实际入手,唤醒学生内心的情感体验,去理解课文内容。与此同时,要运用多种方式的朗读,引导学生在读中理解、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叹词“唉”是指导和训练的重点

6、。第一、二节中的“真的、那么”和第三小节中的“翻过来、翻过去”以及最后的问句要读出停顿、重音和节奏的快慢,去体会作者好奇、期待、激动、急切的心情。3.表达运用。本课表达运用的重点是采用范读、跟读等多种形式在朗读实践中积累句式;结合插图和生活经验仿照第一、二小节进行仿说练习。教学准备1.借助拼音,尝试读课文,圈出生字。2.多媒体课件,生字词卡片。3.大海、白云等景物的图片。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1.正确识记11个生字,正确书写“明”字。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出句子的语气。一、揭示课题,谈话导入。1.小朋友们,在这秋高气爽、硕果累累的美好季节,你们最喜欢做什么呢?(郊游、登山)2.如果明天去

7、郊游,你心情会怎样?3.今天教师带给你们一首儿童诗明天要远足,师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1)注意:“明”是后鼻音,“足”是平舌音。(2)引导学生理解“远足”。(远足,指徒步到比较远的郊区、农村或者山野等地旅行。)4.学习“明”字并指导书写。(1)结合字义巧记,日月明,日月同辉明。(2)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明”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教师范写,总结口诀:日字靠上,月字稍高,横画匀称撇穿插。生仿写。从学生已有的生活实际入手,引起学生共鸣,拉近与文本的距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适时揭示课题,使学生自然了解“远足”的含义,可以说是润物无声。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1.同学们喜欢这首儿童诗吗?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

8、文。自读提示:1.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顺课文。2.用笔圈出本课生字,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2.指名分节读课文,注意纠正字音。教师重点正音:“真、师、什”是翘舌音,“真、什”也是前鼻音,“才”是平舌音,“亮”是后鼻音。3.学习生字新词。(1)课件出示生字词,学生借助拼音拼读。睡 那 海 真 老 师吗 同 什 才 亮(2)开火车读,组词。(3)学生领读、同桌互读。(4)除去拼音指名学生再读字词。(5)小组内交流识字方法。(6)班内汇报。(7)教师引导学生多种方法识记生字。运用加一加的方法识字。如“什”,可以拆分成单人旁加“十”字。运用语境识字法学习“那、真、吗、才”。以“那”为例,

9、创设语境,出示卡片:“那是什么?”进行问答。结合生活实际识字。如“睡、老师、同学、亮”都是生活中很常用的词,结合生活举例子。(8)游戏巩固识字。找苹果识字游戏。识字是小学低年级尤其是一年级非常重要的教学目标,每节课必须扎扎实实指导。本环节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认识生字,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识记生字,做到了字不离词、词不离句。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1.再读课文,想一想:1.小朋友为什么睡不着呢?2.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3.你觉得哪儿最有趣?2.学生自读课文。(教师提示:头正肩平脚踩地,双手拿书书微斜,看到哪读到哪。)3.交流汇报。预设一:睡不着的动作:翻过来、翻过去。师相机引导:想一想,你激动得

10、睡不着觉,在床上翻过来、翻过去的样子。预设二:三次叹气“唉”。教师引导学生演一演,体会作者当时的心情。4.学生带动作表演读,读出“我”的心情。围绕学生最感兴趣的内容进行交流,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抓住关键词读课文,既感知课文内容,又体会作者心情。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抓住关键词读课文,既能感知课文内容,又能体会作者的心情。四、课堂小结,激发探究。这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学习了生字词,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了作者因要远足而兴奋得睡不着觉的激动心情。作者还想到了什么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后适时总结,使学生进一步明确课文内容,然后通过设疑,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第2课时1.认识“目”字旁和京字头“亠”

11、。会写“才、同、学”3个生字。2.借助图文阅读,体会作者远足前夜快乐、期待与急切的心情。3.通过仿说练习,积累并运用所学的句式。一、复习引入,温故知新。1.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整体感知了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了作者兴奋、激动的心情,让我们首先来复习一下本课的生字。教师课件出示,指名学生认读。睡 那 海 真 老 师吗 同 什 才 亮2.要去远足了,小作者兴奋、激动得睡不着觉,那她会想些什么呢?这节课,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复习巩固所学生字词,为学习下文做铺垫。回顾课文内容,激发学生品读课文的兴趣。二、品读课文,理解内容。1.指名读第一、二小节。思考:远足的前一夜,小作者怎么了?(睡不着)(1)认

12、识“目”字旁。课件出示“睡”字。演示“睡”的动作,理解“睡”的意思。带“目”字旁的字,通常都和眼睛有关。引导学生观察“目”作为偏旁后字形的变化。你还知道哪些带有“目”字旁的字吗?(2)小作者睡不着觉,首先想到了什么?(大海)说说那地方的海是怎样的。教师提示把话说完整。教师补充介绍:那地方的海有多种颜色,太阳没升起来时,是灰色的;日出时是红色的;傍晚时是橘色的(3)那地方的云是怎样的?(洁白柔软)(4)你见过什么是“洁白柔软”的?(5)小作者是听谁说的大海有很多种颜色?(老师)你能用“老师”说一句话吗?小作者对老师的话持什么态度?(怀疑、不相信)你是从哪个词看出来的?预设:生1:“真的”。(学习

13、“真”字,强调里边有三横。)生2:从问句可以看出。(学习“吗”字,它表示疑问。)(6)运用同样的方法学习第二节后三句,练习用“同学”说一句话。(7)仿照句式,练习表达。翻过来, 翻过去,唉 唉睡不着。 睡不着。那地方的_, 那地方的_,真的像_说的, 真的像_说的,那么_吗? 那么_吗?文中的两幅插图是课文的有机组成部分,和课文内容相辅相成,引导学生观察图画,可以激发学生对“那地方”的向往之情;用“那地方的什么是什么样”的句式说话,扎实落实了语言文字训练,并突破课文内容理解的难点。(8)指导朗读。聚焦“唉”字,读长一些,读出小姑娘的兴奋、好奇的语气。对比朗读,加深体验。(同桌互读,或男女生互读

14、)教师课件出示:那地方的海, 那地方的海,真的像老师说的, 像老师说的,那么多种颜色吗? 多种颜色吗?男女生对比读。去掉“真的”和“那么”可不可以?生汇报,师小结这两个词能突出小朋友内心强烈的好奇和疑问,不能去掉。教师范读:“真的、那么”读重一点,在词后稍微停顿。学生练读。同桌互动,合作朗读,表演朗读。个性朗读,体会作者的心情,尊重了学生个性化阅读体验;对比朗读,加深体验,明确关键词,突出小朋友内心强烈的好奇和疑问;合作、表演等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读出诗歌的节奏感和韵律美。2学习第三小节。(1)指名读,思考:小作者越想越兴奋,此时她的心情怎样?(着急、不耐烦)你是从哪句话看出来的?(到底什么时候,才天亮呢?)运用多种方法识记“什、才、亮”。用“加一加”的方法记住“什”(亻十什),用数笔画的方法记住“才”,用“比一比”的方法记住“亮”。(与“高”对比)引导学习观察京字头“亠”中点和横的相对位置,学习新偏旁“亠”。(2)指导朗读。从这句话中你感受到了小作者有多着急?那你能读出这种急切之情吗?(3)仿写“才”字句,进一步体会急切之情。翻过来, 翻过来,翻过去, 翻过去,唉 唉到底什么时候, 到底什么时候,才天亮呢? 才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