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一遍过:考点28诗歌语言(含解析)

上传人:阿**** 文档编号:144205925 上传时间:2020-09-06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238.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一遍过:考点28诗歌语言(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2021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一遍过:考点28诗歌语言(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2021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一遍过:考点28诗歌语言(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2021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一遍过:考点28诗歌语言(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2021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一遍过:考点28诗歌语言(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1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一遍过:考点28诗歌语言(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一遍过:考点28诗歌语言(含解析)(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考一轮复习考点一遍过高考一轮考点一遍过分项解析逐一击破考点28 诗歌语言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是高考古代诗歌鉴赏部分考查的重要内容。“语言”主要包括炼字炼词和语言风格两类。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就是要理解诗歌的语言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体会诗歌的语言美,进而做出评述。从近几年的高考试卷来看,高考对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这一考点的考查,主要呈现以下两方面的特点:1考查形式。多以主观表述题的形式考查考生对诗歌的语言的把握。只有极个别地区采用客观题的形式进行考查。2考查内容。主要包括:(1)品味诗歌中的关键词语,即分析其含义和作用;(2)品评某一字词的艺术表达效果,如2017年高考山东卷第14题的第(1)小题;

2、(3)理解诗歌中某一两个语句的含意,如2018年高考课标全国I卷第15题;(4)概括诗歌的语言风格等。考生在备考时,应联系诗歌的主旨,从遣词、造句、修辞等不同方面仔细揣摩和推敲,从而准确理解诗歌语言的精妙之处。诗歌的内容是与语言紧密相连、相依相存的,诗歌丰富的思想感情、优美的意境也都是通过语言来表现的,所以鉴赏诗歌必然离不开诗歌的语言,诗歌任何角度的鉴赏离开了语言的支撑就成了空中楼阁。从考查的角度上看,主要有三个方面:炼字、炼句、语言风格。Z炼字设问1.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2请分析某字的妙处。3这个字能换成另一个字吗?为什么?审题题干中有明确的“XXX”字(词)字样。模式1.析

3、本义。指出字面义,主要是解释词义。2描情景。把该字放入原句中,展开联想,再现诗人所描绘的情景,并结合具体诗句进行分析。3说效果(1)从“描物”角度。分析该字突出景物特点方面的作用。(2)从“造境”角度。分析该字营造意境(氛围)方面的作用。(3)从“写人”角度,分析该字表现人物形象的作用。(4)从“抒情”角度。分析该字传情达意方面的作用。(5)从“艺术”角度。分析该字技巧运用或感染读者的作用。炼句设问1.请简要赏析“”。2怎样理解“”?请结合全诗分析。3本诗第联描写精妙,请简要分析。审题题干中有“简要分析”“赏析”字样。模式1.弄清句意。弄懂所给句子的基本意思,把握其内容、情感的内涵。2多角度赏

4、析。(1)语言特点:句子倒装错位美;句子对仗整齐美;适当省略韵味悠长;长于炼字凝练美。(2)表达技巧:从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等角度。(3)结构特点首句作用:开篇点题,统领全诗,领起下文;渲染气氛,奠定基调。中间句作用:承前启后。尾句作用:总结全诗歌,深化或升华主题;卒章显志,表现情感;以景结情,含蓄隽永。风格设问1.这首诗(词)的某特点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请作简要分析。2这首诗(词)的语言风格是,请结合诗(词)句具体分析。3前人对这首诗(词)的评价是,你是否同意?请结合诗(词)句作简要赏析。审题题干中有“语言特色”“语言风格”“语言特点”字样。模式1.明特色。用一两个词概括出语言风格特

5、色。常用术语:平淡、工丽、绚丽、直率、婉约、明快、自然、清幽、雄奇、豪放等。2列例证。结合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语言风格特点,可以从手法、意象、境界等角度展开分析。3析效果。可指出蕴含其中的感情;可点明这一特点在传情达意上有什么作用。J(2016新课标全国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题目。内宴奉诏作曹翰三十年前学六韬,英名尝得预时髦。曾因国难披金甲,不为家贫卖宝刀。臂健尚嫌弓力软,眼明犹识阵云高。庭前昨夜秋风起,羞见盘花旧战袍。【注】曹翰(923992),宋初名将。六韬:古代兵书。时髦:指当代俊杰。阵云:战争中的云气,这里有战阵之意。诗的颈联又作“臂弱尚嫌弓力软,眼昏犹识阵云高”,你认为哪一种

6、比较好?为什么?请简要分析。(5分)S思考角度文本对应明确观点肯定哪一个更好,可说“弱”“昏”好,也可说“健”“明”好。解析原因可从含义、手法、效果作用入手分析。注意事物特征、语境氛围、思想情感等分析角度。“臂弱”“眼昏”表明作者已年老体衰,结合“嫌弓力软”“识阵云高”强调即便年老体衰,也还能冲锋陷阵,表达不忘杀敌报国的刚毅精神。“臂健”“眼明”表明作者身体强健,还可为国冲锋陷阵,表现作者杀敌报国的坚定信念。Z示例一:“弱”“昏”好。“臂弱”“眼昏”表明作者承认自己已年老体衰的客观事实,但强调即便如此,也还是能够冲锋陷阵;更强烈地表现出作者只要一息尚存,就不忘杀敌报国的刚毅精神。示例二:“健”

7、“明”好。“臂健”“眼明”表明作者认为虽然岁月流逝,但身体依然强健,当然还可以冲锋陷阵,为国驱驰。表现作者心存随时准备杀敌报国的坚定信念,而忘记自己老之将至。【诗意】三十年前我就学习了兵书,我的名字,也曾经在当代俊杰中出现。曾经为了勇赴国难;我披上铠甲;即便家里贫困,叫我卖了宝刀我定然不肯。而今我臂力尚且强健,还嫌弓弦弹力疲软;我目光依然敏锐,还能识得许多高明的战阵。昨天夜里庭院前刮起秋风;寻找秋天衣服时,看见了以前的盘花战袍,这让我不由得感到无比羞惭!G一、(2018广东七校第二次联考)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题目。 减字木兰花【注】淮山隐隐,千里云峰千里恨。淮水悠悠,万顷烟波万顷愁。山长

8、水远,遮住行人东望眼。恨旧愁新,有泪无言对晚春。【注】本词作者姓名不详,据记载,南宋嘉定末年,金兵南犯,掳走大批淮上妇女,其中一女子在被掳北去的途中写下这首词。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B)A词的上片,“隐隐”“悠悠”十分形象地表现了淮山、淮水的特点,也极为巧妙地表达了词人此刻的心情。B词的下片,开头两句既是对上片的总结,又是进一步的具体描写,表现了词人对山高路远的不满情绪。C“有泪无言”四个字,刻画了一个哀怨至极而又沉默无语的女性形象,她的一腔悲愤无处倾诉,只能默默饮泣。D“对晚春”三个字透露出词人的伤春悲己之情,春光流逝与个人的悲苦命运相交织,更显得哀婉沉痛。【解析】B

9、项“表现了行人对山高路远的不满情绪”错误,这里是词人对家乡的眷恋与不舍。 2.本词上片连用几个数词“千”“万”,极富特色,请简要分析其妙处。(6分)【答案】(1)采用了夸张和反复的手法,(2分)突出了淮山之高、淮水之广和词人愁恨之多。(1分)(2)化虚为实(化抽象为具体),(2分)将抽象的“愁”与“恨”用“千里”“万顷”来形容,具体可感。【解析】“云峰”前冠以“千里”,“烟波”前冠以“万顷”,写出了祖国的河山壮丽,暗示作者对它的深情。但此时却满目疮痍,河山破碎,大批人民被掳北去,不能安居故土,这万千愁恨怎能不一齐迸发!“千里恨”、“万顷愁”极好地表现了作者的深仇大恨。同时,她移情于物,移情于淮

10、河山水,使山河也充满了愁恨,因为它们是这场患难的最好见证。千里,从纵的角度形容愁恨;万顷,从横的方面予以夸张,这样的表现手法就将愁绪这种无形的情感有形化了。【词意】远望淮山高耸入云,连绵不绝,这千里的山峦承载着我千里的悲恨。淮水浩渺悠悠,万里波涛寄托了我万里的愁思。山长水远,挡住了行人眺望的眼。痛恨过去的战争,也忧愁未来的日子。面对着晚春,流着泪水,不知该说些什么。二、(2018哈三中期末)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后面题目。【双调】蟾宫曲卢挚沙三伴哥来嗏!两腿青泥,只为捞虾。太公庄上,杨柳阴中,磕破西瓜。小二哥昔涎剌塔,碌轴上淹着个琵琶。看荞麦开花,绿豆生芽。无是无非,快活煞庄家。1以下对这首元

11、曲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A“双调”是本曲的宫调。宫调可以表明音乐的各种调式,其作用相当于词中的词牌,比如窦娥冤中的“仙吕”“点绛唇”,“仙吕”即为宫调名。B本曲内容极富乡村气息。例如一句“两腿青泥”,给读者扑面吹来了一股泥土气息,刚捞完虾,又热又渴,于是坐在杨柳荫下磕破西瓜而食,场景极有乡村特点。C小二哥吃不到西瓜“昔涎刺塔”的样子,富于农村少年的特征,很有滑稽感戏剧性。作者抓住瞬间神态,使人物显得栩栩如生。D本曲的环境描写有着烘托人物的作用,例如“荞麦开花,绿豆生芽”两句,不但扩大了读者的视野,也丰富了画面的色彩,使人物活动的环境更加典型。【解析】A项,“其作用相当于词中的词牌”

12、,表述有误,宫调包括曲牌,每个宫调由若干曲牌组成,宫调可以表明音乐的各种调式。词牌,就是词的格式的名称。2.本曲在语言方面有哪些特色?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分)【答案】口语化,乡土气息浓厚。如首句中“沙三”“伴哥”这样的名字和“来嗏”的搭配,有着十足的农村情味;形象生动,如写捞虾少年撞西瓜用一“磕”字,写出了两少年迫不及待和随性的生活习惯;滑稽风趣,如以“昔涎刺塔”写小二哥馋得口水横流和将其比作“琵琶”。【解析】赏析诗歌的语言特色,可以从多方面分析,比如用语特点、语言风格、使用的表达技巧、炼字效果等。本曲语言,乡土气息浓厚,如“伴哥”“来嗏”口语化明显。用“磕”字写捞虾少年撞西瓜,形象生动。

13、语言幽默风趣,如以“昔涎刺塔”写小二哥馋得口水横流;形容他背朝天趴在碌碡上,活像一面“琵琶”倒扣。【曲意】那位沙三一边哼着歌一边就回来了,两腿上都是青泥,只是为了捞虾。这里是太公庄里,就在杨柳树的阴影下,沙三磕破了西瓜,那小二哥吃得稀里哗啦,坐在石头磙子上活像个琵琶。这时候只见荞麦开花白花花,绿油油的豆苗刚刚出芽。一切都顺应天地宇宙之大化,没有一点点矛盾和争斗,真是无比快乐的庄稼院的生涯。三、(2018怀化三模)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题目。岩居僧南宋赵师秀开扉在石层,尽日少人登。一鸟过寒木,数花摇翠藤。茗煎冰下水,香炷佛前灯。吾亦逃名者,何因似此僧?1下列对全诗内容和手法的分析,不恰当的一

14、项是(3分)(C)A首联点题,僧人所居并非殿阁参差的宝刹,也非游人熙攘的胜境,而是罕有人迹的深山。B颔联绘僧人所居山间景象,颈联具体写其生活,虽无惊人之笔,但精炼自然,无斧凿痕。C尾联发出感叹,间接抒发了自己对离尘出世生活的向往之情。D前六句将僧之居处、环境、生活都写到了;尾联向往之意溢于言表,是主题思想的点睛。【解析】C项尾联属于直接抒情。2.颔联“过”“摇”两字生动形象,请结合诗文分析其精妙之处。(6分)【答案】“过”有“路过”“经过”之意,这里写出了“飞鸟”经林间翩然飞过的自然状态;_“摇”即“摆动、轻摇”之意,写出花儿在清风中的轻摇之态,借鸟的无忧无虑、无欲无求,山花的无拘无束来体现山

15、居环境的清幽,以衬托出“岩居僧”淡泊平静的心境。【解析】鉴赏诗歌的语言要注意特定的思路,如先理解词语的含义,再结合诗句分析,最后强调词语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本诗中使用的两个字,“过”为“经过”,写一只自在的小鸟自由地飞过树林;“摇”为“摇落”,写落花自然从翠藤之上坠落。通过鸟和花的悠闲自在,体现山居僧人生活的安闲,突出其心境的平和安宁。【诗意】把门开在峭壁上,一天到晚很少有人能爬上来,一只鸟飞过寒冷的枯木,好几朵花在翠藤上便摇曳起来。煮茶使用的是寒冰下面的水,而香火居然燃着佛像前的灯。我也是一个逃避名声者,什么原因使我看起来很像这岩居僧。1炼字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卜算子张元幹风露湿行云,沙水迷归艇。卧看明河月满空,斗挂苍山顶。万古只青天,多事悲人境。起舞闻鸡酒未醒,潮落秋江冷。【注】张元幹,宋代爱国词人。(1)(经典题,4分)请对上片前两句中的“湿”“迷”二字分别作简要赏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