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表格)-

上传人:索**** 文档编号:144205775 上传时间:2020-09-06 格式:DOC 页数:30 大小:186.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表格)-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表格)-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表格)-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亲,该文档总共3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表格)-》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表格)-(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课题: 基本形体切挖第 1,2 课时(总 2课时)二次修改教学内容设计应用教学目标1学习在泥做的六面体或圆柱体上进行切挖。2培养学生空间想象力和造型能力。重点难点掌握形体切挖的方法。能创造出有特色的切挖造型。教具准备课件、制作材料,花泥、萝卜、陶泥、切挖工具等。教学过程:一、导入阶段复习几何形体,回顾圆柱体、六面体、圆锥体、球体等几何形体。师问:这些都是大家所熟悉的几何形体,你能说出它们的名字吗?生答。师问:把它们称为圆柱体、六面体、圆锥体、球体,因为它们都是有长、宽、高的三度空间的立体实物。(课件帮助学生理解)你们在下面的图片中看到了它们当中谁的身影?(课件)生答。师总

2、结:立方体和圆柱体是我们最熟悉的形体,它们看似简单,可千万别小瞧了它,我们生活中很多东西小到杯子,大到汽车,不管是造型简单或者繁杂的,都是从六面体或圆柱体的基本形变化而来的。欣赏课本范图以及草图,请同学们说说什么是形体切挖?形体切挖就是将基本形体的某一部分切除或挖空,切除的部分可以是规则形体,也可以是不规则形体,使这个基本形体成为一个新的造型。如凯旋门是在六面体上切除一个规则的拱形门,而矮凳是在圆柱体基础上切挖掉一个不规则形体。(通过复习几何形导入,区别形与形体的不同,加深学生们对形体这个概念的认识,并帮助学生把生活中见到的一些物体归纳为几何形体,了解形体切挖特点,切挖掉的部分可以是几何形体,

3、也可以是不规则形体。)二、发展阶段尝试做师:每位同学准备好一块立方体的泥材,请大家以最快的速度尝试制作凯旋门,比比哪个小组最快。(生练习)请制作最快的小组介绍他们的制作方法。师总结:切,用刀(强调握刀方式);挖,可用汤匙;还有很多东西也可利用,例如:纸卷筒,可以在花泥上镂空等。(本次课是学生第一次接触花泥这种媒材,运用比赛制作凯旋门的形式,激励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对花泥的材质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又探究、交流了花泥切挖的制作方法,激发学生探究学习意识。)欣赏讨论欣赏以形体切挖方式制作的各种图片。(通过图片欣赏,帮助学生了解六面体、圆柱体等形体在生活中、在工业设计中、在雕塑、建筑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分类

4、学习、分类查找资料的能力。)教师示范师示范怎样将六面体花泥加工成圆柱体,示范完整作品的切挖。完成后把作品进行写生。(运用直观的教学方法,加强学生对形体切挖方法的运用的认识。学生们对美术的学习是感知运用为主,理性思考较少,让学生的感知先行,用最高的学习热情先把形体切挖完成,然后再根据成品来把图画出来,不仅培养了学生的空间造型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的写生能力。)三、练习阶段作业内容:根据构思对基础形体进行切挖练习,做完后根据作品画出结构图。学生制作,师巡视辅导。四、作品展示作品摆在展示台上,评选出最棒的作品,请作者说说自己的构思以及制作方法。五、拓展阶段欣赏以形体切挖方法及不同材料制造的建筑、日用品等

5、图片,开拓学生视野,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把形体切挖的材料范围扩大到了瓜果上,希望学生能运用或尝试运用形体切挖的方法来美化身边的环境。)小学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课题:点的集合第3,4课时(总4 课时)二次修改教学内容设计应用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点的不同存在形式,学习表现点的集合的作品。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各种点与线的美术作品的欣赏,使其掌握不同点的表现形式,从而有选择的进行创作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点、线作品的乐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提高艺术修养。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明白点是最基本的造型元素及其在各类画种中的重要作用。教学难点:运用点的集合表现特殊画面效果。教具准备

6、教师:多媒体课件、作画工具。学生:彩笔、水粉颜料、作业纸、彩纸、剪刀、胶水等。教学过程:一、观察,导入课题欣赏多幅生活中的点的集合画面,导入课题。日照举办帆船比赛的画面,在辽阔的海面上,每一艘帆船就是一个小点,许多驶出港口的帆船构成了无数点的集合,也构成了一幅别开生面的图画。草原上的羊群、马群构成的画面。马路上的汽车构成的点的集合的画面。随着图片的播放描绘场景,在描述中让学生明白点是在相对空间中较小的物体,许多物体集合起来就可以形成画面。揭示并板书课题点的集合。二、寻找,渗透概念通过学生熟悉的图片,仔细观察,在自然界中寻找各种各样的点,明白点无处不在。通过学生思考讨论回答得出:豹皮上的斑点、花

7、园里的点点小花、夜空中的星星是点。从高处往下看,大树是点,车辆是点,人物是点。抬头看,飞机、小鸟也都是点。甚至于在中国地图上我们所在的城市也是点。再给出一组图片请学生再辨析那些是点。经过刚才生活中形形色色的点的分辨再加上现在这些图片的出示,学生可以得出:点的形状可以是各种样子的,只要在相对空间中较小都可以看成点。三、欣赏,感受魅力通过多种不同的绘画作品让学生欣赏,学会用多种绘画形式来创作丰富多彩的点的集合作品。马赛克壁画用小块不同色彩马赛克镶嵌而成。电脑绘画,将点整齐排列,用黑白画的形式表现图案。白点集合表现物体,黑点集合表现背景。中国画中的点不仅墨色万变,还概括表现型型式式的物象。民间工艺把

8、点的组合作为自己画种的表现手法。欣赏修拉作品大碗岛星期天的下午,揭示点彩派绘画技巧:将各种原色直接点在画面上,不经调和的颜色经过重叠形成丰富的色彩,画面给人朦胧的效果。凡高的星月夜将点进行方向形组成,形成线化感觉,增加流动效果。四、提示,学生创作作业要求:以不同的点为造型元素,采用多种工具和材料,完成一幅有创意的作品。可以让学生自己观看书上的绘画步骤,这里的步骤简单易懂,可以让学生自主学习,然后选择自己喜欢的绘画形式,用合适的材料创作,题材不限。五、评价,展示作品在学生绘画创作中,巡视指导,对于闪观点及时给予激励性评价。采用自评、互评和师评的方法展示讲评作品。教学反思小学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课题

9、:远去的路第 5,6 课时(总 6 课时)二次修改教学内容造型表现教学目标了解近大远小,近高远低,近宽远窄的透视现象,并能运用所学透视现象绘画或拼贴一幅有路的风景画。通过欣赏,观察绘画作品和自然界的景物,发现近大远小,近高远低和近宽远窄的视觉现象,培养学生学会观察,学会发现问题的能力;通过站在不同位置观察同一条路,发现会产生不同的视觉现象。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感受风景画的美,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观察大自然的习惯。重点难点教学重点:通过观察了解生活中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能运用绘画或拼贴的方法创作一幅有路的风景画。教学难点:通过观察道路的变化,由此及彼,能从不同的视角观察自然中其它物体的透视

10、变化。教具准备教师:课件。学生:绘画彩笔、作业纸、彩纸、剪刀、胶水等。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课件出示以前的写生作品,回顾以前学过的写生知识,提示在写生的过程中我们要根据视觉现象来描绘物体。引导学生根据以前的经验在练习纸上画一条由近到远的道路。分析学生的练习作业中的透视运用,导入今天的学习内容并板书课题。二、发展阶段透视的发展史课件欣赏乔托的作品逃亡埃及,并出示古埃及的画面,通过比较,引导学生学习乔托在画面中通过明暗等绘画手段表现了人物及景物的透视感,是透视学的奠基人。欣赏达芬奇的名作最后的晚餐,加深对作品中透视现象的认识。自然中的透视以一幅有明显透视效果的道路为例,引导学生讨论并回答画面中都有

11、哪些透视现象,教师总结并板书:近宽远窄、近高远矮、近大远小结合课件讲解物体的透视感,并渗透视平线和视点的概念。对照图片,认识从不同的角度往远处看,画面中的透视也有相应的变化。欣赏作品中的透视欣赏呐喊等系列绘画作品中的透视,引导学生观察透视在画面中的作用,并同时引导学生欣赏画面的构思和表现,为学生的创作打下基础。课件对比作品赏析,如果画面中没有透视会给人什么感觉?加深学生对透视的重要性的认识。三、学生创作作业内容:利用绘画或者拼贴的方法表现一幅有路的风景画。要 求:在画面中要表现出道路的透视感。可以根据想象添加合适的环境。教师巡视指导。四、作业讲评围绕作品是否具有视觉现象的特点和画面内容是否丰富

12、来评价。找出优点,指出不足,指出改进办法。教师评价。五、课堂总结引导学生总结透视的几种表现。布置下节课学习材料。教学反思小学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课题:线与造型第 7,8课时(总 8 课时)二次修改教学内容造型表现教学目标回顾知识,总结线条的不同类型。能从生活中和艺术作品中分析线的构成形式。体会不同表现形式的线给人的不同感觉,通过小练笔了解线的组合方式,并能用线条表现人物头像。通过创作,锻炼学生认知观察生活的能力和艺术表现能力。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从生活中提炼概括不同形式的线。学会欣赏艺术作品中的线的表现力。能够运用线条表现人物的头像,尤其是表现人物头发。教学难点:对线条的组合进行

13、组织,运用有规律的线条进行精细刻画人物发丝。教具准备课件,作品图片等。教学过程:一、欣赏,导入课题课件出示宋代画家武宗元的作品朝元仙仗图。通过这幅作品的欣赏,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什么?生答:作品中的线。教师总结,线条在本幅作品中起到了重要的表现作用,通过欣赏大家会看到,作者运用长垂流畅的线条,描写稠密而重叠的衣褶,人物安排参差有致、繁而不乱。画中线条严谨、简练、流畅,有的长达几米。与点和面相比较,线是最活跃、最富于变化、最有个性的表现元素。出示中国画线描图片。引导学生说说图中主要是用什么来表现画面的?教师小结:看来线是表现造型的主要手段。导入板书课题。二、讲解演示阶段生活中的线出示生活中跟线有

14、关的图片,蜿蜒的长城,斑马身上的线,重叠的树干等,引导学生观察分析线和我们的生活是分不开的。引导学生说说你在生活中见过的其他和线有关的场景?师总结线的不同种类:直线、曲线、粗线、细线、长线、短线、波浪线和折线等。艺术作品中的线观察艺术作品中的线,说说艺术家是如何运用这些线的?教师小结线的组合:有规律的排列:整齐、有秩序,富有节奏的美感。自由性的组合:自由、优美、富有创造性。在创作时,根据物象的特征,启发引导学生可抽象地表现画面。小练笔根据线的不同组合形式,同学们在练习纸上运用不同的表现形式练习表现线条的组合。展示并简评学生的小练笔存在的优缺点。教师示范多媒体出示不同发型的图片,用头发作比喻,分

15、析直发、鬈发分别给人什么感觉?教师找学生做模特,简单演示怎样画人物,如何用不同的线条表现不同的发型,并板书步骤。欣赏表现人物头发的学生作品,拓展学生创作思维。三、学生创作阶段作业要求:用线条表现人物头像,着重表现人物的头发。教师指导,对无从下手的学生可以单独指导示范。四、展示与评价展示优秀学生作品,让学生互相说说谁画得好,头发画得怎么样,还应该怎么改进。五、课堂小结通过大家的作品可以看出大家对线已经十分了解,并且能用线来表现头发的造型,我们可以把今天学习的知识运用到以后的作品创作中,让我们的画面更加丰富。教学反思小学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课题:风景写生第 9,10课时(总 10课时)二次修改教学内容造型表现教学目标了解风景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