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毕业论文.

上传人:花**** 文档编号:144194741 上传时间:2020-09-06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140.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毕业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毕业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毕业论文.(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南京化工职业技术学院南京化工职业技术学院 毕业论文毕业论文 课课 题题 浅谈企业设备管理浅谈企业设备管理 专专 业业 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 年年 级级 0909 学学 号号 09021701070902170107 姓姓 名名 唐继建唐继建 导导 师师 涂杰涂杰 定稿日期:定稿日期: 2012 年年 3 3 月月 2727 日日 浅谈企业设备管理 I 摘要摘要 设备不仅是企业固定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个企业技术装备水平的 要标志, 是企业赖以正常生产经营和参与市场竞争的物质技术基础。设备管理 是以企业生产经营目标为依据,通过一系列的技术、经济、组织措施,对设备 的规划、设

2、计、制造、选型、购置、安装、使用、维护、修理、改造、更新直 至报废的全过程进行科学的管理。设备管理的目的是要以经济的费用取得最佳 的投资效果。这就要求对企业的设备等固定资产以及其他资产进行计价评估, 为使保持生产持续,我们要对备件进行合理的存货。使设备经常处于良好技术 状态,保证产品质量和设备安全运行,促进生产的持续发展,为提高企业经济 效益和社会效益服务。本文首先介绍了国内外设备管理模式的发展,在此基础 上主要对设备的管理,设备资产及备件的管理作了探讨。 关键词关键词:设备管理 资产 计价评估 备件 浅谈企业设备管理 II 目录目录 摘要摘要I 目录目录II 引言引言1 1 设备发展概况设备

3、发展概况1 1.1 国外设备管理发展概况1 1.2 国内设备管理简介4 1.2.1 事后维修阶段4 1.2.2 设备预防维修管理阶段4 1.2.3 设备系统管理阶段6 1.2.4 设备综合管理阶段6 2 设备的管理设备的管理8 2.1 设备初期管理8 2.1.1 设备的初期管理的含义8 2.1.2 设备使用初期管理的主要内容8 2 . 2 设备规章制度管理 9 2.2.2 设备管理规章制度的制订9 2. 2. 3 设备管理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10 3 资产管理资产管理12 3.1 设备资产的分类 12 3.2 设备资产的计价与评估 14 3.2.1 资产的计价14 3.2.2 设备资产评估14

4、3.3 设备资产的评估方法 15 4 备件管理备件管理17 浅谈企业设备管理 III 4.1 管理目标及主要任务17 4.1.1 管理目标17 4.1.2 主要任务17 4.2 备件管理的工作内容 18 4.3 做好备品备件的管理 18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20 致谢致谢21 浅谈企业设备管理 1 引言引言 当今世界,无论何种社会制度,尤其工业发达国家,无不重视企业管理。 有人说,技术和管理是发展经济的两个轮子,足见管理的重要性。设备管理是 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领域,同其它管理,如生产管理、计划管理等相比较,有 它自己的特点。它的管理对象是设备。为了搞好设备管理就要研究设备,研究 科学技术对设备的影

5、响,以及设备管理中的特殊问题。 设备管理又称设备工程,是以提高设备综合效率,追求寿命周期费用经济 性,实现企业生产经营目标为目的,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管理理论和管理方法, 对设备寿命周期(规划、设计、制造、购置、安装、调试、使用、维护、修理、 改造、更新到报废)的全过程,从技术、经济、管理等方面进行的综合研究和管 理。 因此,设备管理应从技术、经济和管理三个要素以及三者之间的关系来考 虑。从这个观点出发,可把设备管理问题分成技术、经济和管理三个侧面。 1 设备发展概况设备发展概况 1.11.1 国外设备管理发展概况国外设备管理发展概况 (1) 前苏联计划预防修理制度 1923 年前苏联就提出了设

6、备定期维修的方法,直至 1967 年才形成了前苏 联统一的计划预防修理制。计划预防修理制的理论依据是设备组成单元的磨损 律。 计划预防修理制度的主要内容 确定修理工作的类别。各类设备的计划修理有:大修理、中修理、小修 理、预防性检查。 编制设备修理计划,进行有计划的修理,并监督其实现。 确定各类设备的修理周期结构。 浅谈企业设备管理 2 确定各类设备的修理复杂系数。 组织修理业务,包括组织机修车间、各车间机修站、修理组,准备必要 的设备及配备管理人员和劳动力。 20 世纪 70 年代初,英国的丹尼斯巴库斯(Dennis Parkes)提出了设备综合 工程学。此后,经欧美、日本等国家不断的研究、

7、实践和普及,成为一门新兴 学科。 1974 年,英国工商部给设备工程下的定义是:为了追求经济的周期费用, 而对有形资产的有关工程技术、管理、财务以及其他实际业务进行综合研究的 学科。它是一门以设备一生为研究对象,以提高设备效率、使其寿命周期费用 最经济为目的的综合学科。其主要特点如下。 以寿命周期费用作为评价设备管理的重要经济指标,并追求寿命周期费 用最经济; 强调对设备从工程技术、工程经济和工程管理三方面进行综合管理和研 究; 进行可靠性和维修性设计,综合考虑设置费与维修费,使综合费用不断 下降,最大限度提高设备效率; 强调发挥有形资产(设备、机械、装置、建筑物、构筑物)即设备一生 各阶段机

8、能的作用; 重视设计、使用和费用的信息反馈,实现设备一生系统的管理 (2) 日本全员生产维修 日本全员生产维修(Total Productive Maintenance,简称 TPM)是从 20 世 纪 50 年代起,在引进美国预防维修和生产维修体制的基础上,吸取了英国设备 综合工程学的理论,并结合本国国情而逐步发展起来的。 TPM 的含义 日本设备工程协会对全员生产维修下的定义: 以提高设备综合效率为目标; 建立以设备一生为对象的生产维修系统,确保寿命周期内无公害、无污 染、安全生产; 涉及设备的规划、使用和维修等所有部门; 从企业领导到生产一线工人全体参加; 浅谈企业设备管理 3 开展以小

9、组为单位的自主活动推进生产维修。 TPM 的发展现状 近年来,全员生产维修又有了新发展,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全员生产维修的目标是“通过改善人和设备的素质改善企业素质”来实现 的。机器人化、自动化、柔性化等所谓工厂自动化(Factory Automation,简称 FA) 的发展,必须培训适应 FA 时代要求的关键人员,即为自动化设备配备能手, 应做到: 操作人员要学会自主维修的本领; 维修人员应提高维修机械电子设备的本领; 设计制造人员使自动化设备不断接近“无维修设计” 。 (3) 美国后勤工程学 20 世纪 40 年代起,美国就开始实施设备预防维修,为提高维修经济效益, 50 年代开始对维

10、修方式的研究,形成了生产维修体制,并提出了设备可靠性、 维修性设计及寿命周期费用等基本思想。 后勤工程学是美国 20 世纪 60 年代在经典军事后勤学的基础上,汲取寿命 周期费用、可靠性及维修性等现代理论而发展形成的。 后勤工程学是为满足某种特定的需要而设计、开发、供应和维修各种装备、 设施或系统的全部管理过程,并研究系统或装备的功能需要与有效度、可靠性、 寿命周期费用之间最佳平衡学科。 按照后勤工程学的基本思想,在设计制造设备(或系统)之时,应同时考 虑向设备的用户提供以下支持的问题: 提供操作、使用、管理方面的指导性文件; 提供设备维修保养措施; 提供适时、方便的备品备件; 为用户培训操作

11、、维修、管理方面的人员; 提供设备可靠性、维修性和服务年限的科学实验数据。 (4) 瑞典预防性维修体系 瑞典的设备预防性维修是从预防医疗的观点出发,对设备的异状进行早期 诊断,早期治疗,以状态为基准安排各种方式的计划维修,以达到最高的设备 浅谈企业设备管理 4 可利用率和最低的维修费用。其维修体系的发展大约经历了事后维修、预防性 维修和以状态为基准的预防性维修三个阶段。而预防性维修的组织体系主要是 由社会化的维修中心和企业的维修体系两部分组成。如瑞典的依德哈马维修咨 询公司( Idhammar Konsult)就是有影响的专业化维修企业,对瑞典的维修社会化 和现代化企业发展起了很大的作用。 1

12、.21.2 国内设备管理简国内设备管理简 新中国建立以来,我国工业交通各部门的固定资产已达 1 万多亿元,建成 了一批技术装备先进的现代化大型工业企业。随着工业生产的发展,设备现代 化水平的提高,设备在现代大生产中的作用与影响日益扩大,加上管理科学技 术的进步,设备管理也得到了相应的重视和发展,逐步形成一门独立的学科。 现观其发展过程,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1.2.1 事后维修阶段事后维修阶段 资本主义工业生产刚开始时,由于设备简单,修理方便,耗时少,一般都 是在设备使用到 出现故障时才进行修理,这就是事后维修制度,此时设备修理由设备操作 人员承担。 后来随着工业生产的发展,结构复杂的设备大

13、量投入使用,设备修理难度 不断增大,技术要求也越来越高,专业性越来越强,于是,企业主、资本家便 从操作人员中分离一部分人员专门从事设备修理工作。为了便于管理和提高工 效,们把这部分人员统一组织起来,建立相应的设备维修机构,并制定适应当 时生产需要的最基本管理制度。在工业发达国家,这种制度一直持续到 20 世纪 30 年代,而在我国,则延续到 20 世纪 40 年代末期。 1.2.2 设备预防维修管理阶段设备预防维修管理阶段 由于像飞机那样高度复杂机器的出现,以及社会化大生产的诞生,机器设 备的完好程度对生产的影响越来越大。任何一台主要设备或一个主要生产环节 浅谈企业设备管理 5 出问题,就会影

14、响生产的全局,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 20 世纪 50 年代初期我国引进计划预防修理制度,对于建立我国自己的设 备管理体制、促进生产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经过多年实践,在“以我为主, 博采众长”精神的指导下,对引进的计划预防修理制度进行了研究和改进,创 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计划预修制度。其主要特点是: 计划预修与事后修理相结合。对生产中所处地位比较重要的设备实行计 划预修,而对一般设备实行事后修理或按设备使用状况进行修理。 合理确定修理周期。设备的检修周期不是根据理想磨损情况,而是根据 各主要设备的具体情况来定。如按设备的设计水平、制造和安装质量、役龄和 使用条件、使用强度等情况确定其修理周期,使

15、修理周期和结构更符合实际情 况,更加合理。 正确采用项目修理。通常,设备有保养、小修、中修和大修几个环节, 但我国不少企业采用项目修理代替设备中修,或者采用几次项目修理代替设备 大修,使修理作业量更均衡,节省了修理工时。 修理与改造相结合。我国多数企业往往结合设备修理对原设备进行局部 改进或改装,使大修与设备改造结合起来,延长了设备的使用寿命。 强调设备保养维护与检修结合。这是我国设备预防维修制的最大特色之 一。设备保养与设备检修一样重要,若能及时发现和处理设备在运行中出现的 异常,就能保证设备正常运行,减轻和延缓设备的磨损,可延长设备的物质寿 命。 20 世纪 60 年代,我国许多先进企业在总结实行多年计划预修制的基础上, 吸取三级保养的优点,创立了一种新的设备维修管理制度 计划保修制。其 主要特点是:根据设备的结构特点和使用情况的不同,定时或定运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