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安庆市桐城市2020高三地理试卷Word版含答案

上传人:索**** 文档编号:144181101 上传时间:2020-09-06 格式:PDF 页数:15 大小:1.8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安庆市桐城市2020高三地理试卷Word版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安徽省安庆市桐城市2020高三地理试卷Word版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安徽省安庆市桐城市2020高三地理试卷Word版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安徽省安庆市桐城市2020高三地理试卷Word版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安庆市桐城市2020高三地理试卷Word版含答案(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地理试卷 一、 单选题 (本大题共15 小题,共30.0 分) 1. 农业生产托管是农户在不流转土地经营权 的条件下,将农业生产中的耕、种、防、收等全部或部分作业环节委托给农业生产性服 务组织完成或协助完成的规模化农业经营新模式,是目前我国农业生产发展中的新业态。 “循环式”托管是农业托管生产模式之一。如图为我国某地区“循环式”托管模式示意 图,据此回答13 题。 该地采取托管模式的农业生产部门是() A. 林果种植 B. 禽畜饲养 C . 粮棉生产 D . 水产养殖 2. 农业生产托管是农户在不流转土地经营权 的条件下,将农业生产中的耕、种、防、收等全部或部分作业环节委托给农业生产性服 务组

2、织完成或协助完成的规模化农业经营新模式,是目前我国农业生产发展中的新业态。 “循环式”托管是农业托管生产模式之一。如图为我国某地区“循环式”托管模式示意 图,据此回答13 题。 农业生产托管主要反映了我国() A. 农业生产技术 低 B. 农产品价格 低 C. 农业生态恶 化 D. 农村老龄化问 题 3. 农业生产托管是农户在不流转土地经营权 的条件下,将农业生产中的耕、种、防、收等全部或部分作业环节委托给农业生产性服 务组织完成或协助完成的规模化农业经营新模式,是目前我国农业生产发展中的新业态。 “循环式”托管是农业托管生产模式之一。如图为我国某地区“循环式”托管模式示意 图,据此回答13

3、题。 该模式推广实施的重要保障是() A. 技术投入 B. 资金支持 C . 政策规范 D . 宣传到位 4. 如图为我国某河流水文站以下河段河道主槽纵剖面示意图。读图完成45 题。 相较于 1979 年, 2007 年该河段() A. 含沙量减少 B. 流量减小 C. 流速减缓 D . 河床展宽 5. 如图为我国某河流水文站以下河段河道主槽纵剖面示意图。读图完成45 题。 导致该河段主槽纵剖面发生变化的原因可能是() A. 水文站以上流域植被覆盖率降低B. 水文站以上流域修建了大型水库 C. 该河段所在区域的地壳间歇性下降D. 该河段所在区域的地壳持续抬升 6. 谷坊是在易受流水侵蚀的沟道中

4、为了固定沟床而修筑的土、石建筑物, 坝高一般 1? 3 米。专家提出增加沙棘植物“柔性坝”,组成综合生物、工程坝系网。沙棘植物柔性坝 是按一定株距和行距垂直于水流方向交错种植的若干行沙棘体。如图为内蒙古准格尔旗 西召沟的综合生物、工程坝系网示意图。据此完成67 题。 谷坊的修建可使() 河流含沙量减少 沟道下蚀作用增强 下游山洪危害减轻 沟道出口地区土壤肥力增加 A. B. C. D . 7. 谷坊是在易受流水侵蚀的沟道中为了固定沟床而修筑的土、石建筑物, 坝高一般 1? 3 米。专家提出增加沙棘植物“柔性坝”,组成综合生物、工程坝系网。沙棘植物柔性坝 是按一定株距和行距垂直于水流方向交错种植

5、的若干行沙棘体。如图为内蒙古准格尔旗 西召沟的综合生物、工程坝系网示意图。据此完成67 题。 “柔性坝”的建成后,谷坊坝内() A. 泥沙颗粒变细 B. 泥沙沉积增多 C. 水体含沙量增大 D . 耕地增速加快 8. 如图为某次台风某时刻风圈范围分布图。完成89 题。 除了受气压梯度影响外,九级风圈范围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 气温B. 下垫面 C . 地转偏向力 D. 台风中心气压 9. 如图为某次台风某时刻风圈范围分布图。完成89 题。 图示时刻风暴潮最强的地点是() A. 甲B. 乙C . 丙D . 丁 10. 土林是一种土状堆积物塑造的、成群的 柱状地貌,因远望如林而得名。土林柱

6、体高大挺拔,每棵“林柱”均有独特的造型,形 成了风姿各异的土林奇观。如图示意我国云南某地土林地貌。据此完成1011 题。 土林一般形成于() A. 高原塬面 B. 石灰岩台地 C. 谷地或盆地 D. 山顶 11. 土林是一种土状堆积物塑造的、成群的 柱状地貌,因远望如林而得名。土林柱体高大挺拔,每棵“林柱”均有独特的造型,形 成了风姿各异的土林奇观。如图示意我国云南某地土林地貌。据此完成1011 题。 该地土林柱体植被稀疏,是因为土林柱体() A. 旱季沙尘暴危害大, 土壤遭受严 重风蚀 B. 雨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流水冲 刷作用强 C. 物理风化严重,岩石裸露,土层 浅薄 D. 地势陡峻,

7、蓄水保肥性差,土壤贫 瘠 12. 冰海啸,亦称冰壅,是指大量的冰从湖或 海中涌上陆地的灾害现象。2018 年某月, 新疆天山赛里木湖中断裂消融的冰块,不断向 岸边堆积,形成了罕见的冰海啸现象。读新疆天山赛里木湖冰海啸景观图。据此完成12 13 题。 此次塞里木湖的冰海啸现象发生于() A. 1 月B. 4月C . 7 月D . 10 月 13. 冰海啸,亦称冰壅,是指大量的冰从湖或 海中涌上陆地的灾害现象。2018 年某月, 新疆天山赛里木湖中断裂消融的冰块,不断向 岸边堆积,形成了罕见的冰海啸现象。读新疆天山赛里木湖冰海啸景观图。据此完成12 13 题。 赛里木湖冰海啸现象发生的原因最可能的

8、是() 湖底地震温度变化冰川搬运湖水搬运 A. B. C. D . 14. 山地城市的沟谷绿地位于雨水径流过程的下游,对雨水有终端处理的作用,因此将 沟谷绿地中的自然洼地或水塘与调蓄水塘、人工湿地和多功能调蓄水池等人工的雨水终 端处理构筑物建设相结合,建立良好的入渗场地,接纳山地城市其他海绵绿地以及城市 用地中的雨水径流。根据功能不同设置边缘区、缓冲区和蓄水区 (如图) 。据此完成14 15 题。 边缘区设置预处理前池,底部布置大卵石,主要目的是降雨初期() A. 防止前池水分 蒸发 B. 削减雨水径 流量 C. 沉降径流污染 物质 D. 净化雨水有 机质 15. 山地城市的沟谷绿地位于雨水径

9、流过程的下游,对雨水有终端处理的作用,因此将 沟谷绿地中的自然洼地或水塘与调蓄水塘、人工湿地和多功能调蓄水池等人工的雨水终 端处理构筑物建设相结合,建立良好的入渗场地,接纳山地城市其他海绵绿地以及城市 用地中的雨水径流。根据功能不同设置边缘区、缓冲区和蓄水区 (如图) 。据此完成14 15 题。 与相等区域平原城市比较,山地城市的沟谷绿地蓄水区() A. 面积和深度 增加 B. 面积减小、深度 增加 C. 面积和深度 减小 D. 面积增加、深度 减小 二、 综合题 (本大题共4 小题,共56.0 分) 16.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黄河源区面枳近3 万平方千米, 平均海拔超过4000

10、米,年均气温低于3.5 ,年均降水 量 300400毫米。该区域冻土广布, 处于大片连续多年冻土向季节冻土的过渡区(如图)。 在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黄河源区冻土退化及其所引发的生态环境问题已成为人们关 注的焦点问题之一。 (1)简述黄河源区冻土广布的气候条件。 (2)分析黄河源区地形与当地冻土类型分布之间的关系。 (3) 在黄河源区的部分冻土分布区,夏季强烈的冻融作用往往使表土形成海绵状多孔层, 试解释其形成过程。 (4)如果未来黄河源区气温呈上升趋势,推测黄河源区冻土退化的可能表现形式。 17.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9 年 7 月,“良渚古城” 正式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该遗

11、址群距今已有5300 4300 年,城内居住人口约2 万,内城面积相当于四个北京故宫。古城处于丘陵、河湖交错的 浅水沼泽地带,海拔约2 米,古城是整个良渚文化的核心。良渚古城遗址由城址、外围 水利系统(该水利系统由高坝、低坝、山前长堤和古城附近天然河道构成,见图丙)和 与遗址有关联的自然环境组成,古城中发掘出大量来自附近山地的石料、木材等建筑遗 存。古城遗址建造的先后顺序是:水利系统宫殿区城墙内城外城。图甲为太湖 流域良渚文化遗址分布图,图乙为古城墙剖面图,图丙为“良渚古城”古地图。 (1)结合图文材料,简析良渚人先修建水利工程、后建城的原因。 (2)古城的大规模建造必须解决运输难题,考古专家

12、认为良渚古代水利工程对古城的建 造起了重要作用,说明这种推测的合理性。 (3)古城墙设计、修筑与当地自然环境有关,图乙中的古城墙最窄处20 多米,最宽处 150 多米,采用铺石垫底技术夯筑而成。分析良渚人用石块垫底建筑高而宽的城墙的原 因。 (4)地质学家根据石块棱角分明的形态、石块的物质组成以及石块上留存的痕迹等,结 合实地考察,推定良渚人建城墙用的石块不是从山地中人工开采的,而是来自附近山地 滚落到山麓或沟谷中的天然石块。请指出地质学家得出此结论的依据。 18. 读图表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表 1 1949 2018 年中国城镇化水平变化 年份19491959196919791989199

13、920092018 城镇人口比例( % ) 10.618.417.519.926.230.946.659.6 表 2 2018年中国各省区(港、澳、台除外)城镇化水平分布状况 城镇化水 平 80% 以上60% ? 80%50%-60%40% 50%40% 以下 省区 上海、北京、 天津 浙江、江苏等 10 省区 安徽、 江西 等 14 省区 云南、贵州、 甘肃 西藏自治 区 (1)以坐标图的形式表示中国1949 2018 年城镇化进程,概括中国城镇化的特点。 (2)从中国各省级行政区中任选3 个,列举体现其地域文化特色的建筑景观。 城市绿道发源于美国和欧洲,从最初注重景观功能的林荫大道发展到注

14、重绿地生态网络 功能的综合绿地系统。截止到2019 年上半年,北京市共完成绿道建设约821 公里,其 中中心城区已建设约210 公里。如图为北京市中心城区市级绿道系统规划图。 (3)说明北京建设城市绿道的作用。 19.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9 年 911 月,李老师带领研学小组去澳大利亚墨累河流域(图1)考察。远远望 去,一束由三根白色大管子组成的输水管从远处的山口直逼下来,把斯诺依河的水从山 脉东侧通过引水管道调到西侧的吉利河(图2),流入墨累河流域。李老师介绍,对于 被海洋和干旱围困的澳大利亚人来说,他们的生命与这条河流所输送的淡水紧密交织。 澳大利亚人对墨累河的治理从18

15、 世纪末就开始了,100 多年来,墨累河的治理经过了 “壮举”与“反思”的过程。同学们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到,墨累河流域范围虽然只占澳 大利亚国土面积的14% ,却养育着全国11% 的人口和42% 的农场,灌溉着占全国总产 量 75% 的作物和牧草。 (1)与斯诺依河和吉利河沿岸居民交谈中,师生们了解到此时是两条河流流量较大的季 节。说明此时两条河流的主要补给水源。 (2)李老师告诉同学们,墨累河流域水源开发调用,当时人们只考虑到了河水的社会和 经济效益,却忽略了环境效益。分析调水对斯诺依河流域生态的不良影响。 (3)与墨累河流域水务局人员交谈后,同学们了解到调水工程使墨累河流域每年增加了 30

16、亿澳元的灌溉农业产值。然而,墨累河却出现了含盐度高的水质问题。请你为治理墨 累河灌溉农业区含盐度高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 高三地理试卷答案 一、 单选题 (本大题共15 小题,共30.0 分) CDCAB BABBC DBCCA 二、 综合题 (本大题共4 小题,共56.0 分) 16 【答案】 (1)黄河源区地势高,(气温低)蒸发较弱,(土壤湿度大)土壤容易冻结。 (2)南部、特别是北部地势高,气温相对较低,为连续多年冻土集中分布区; (中部)河谷、湖盆地区地势较低,气温相对较高,为季节冻土集中分布区。 (3)(在夏季,)白天太阳辐射强,地面增温迅速,表土融化,水分蒸发;夜间表土迅速 冻结,下层的水汽向表面移动并凝结,如此反复冻融(干湿交替),导致海绵状多孔表土形 成。 (4)大片连续多年冻土区退化成斑块状,面积缩小;季节冻土面积扩大;冻土层厚度变薄 等。 17 【答案】 (1)原因:良渚古城位于沼泽地带,地势低洼,容易被洪水淹没;古城处于山地的迎风地 带,加上台风威胁,是浙江的多雨地区,夏季洪水对古城威胁大;处于季风气候区,冬春季 少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物理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