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和平区耀华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试题Word版含解析

上传人:索**** 文档编号:144180897 上传时间:2020-09-06 格式:PDF 页数:24 大小:601.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天津市和平区耀华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试题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天津市和平区耀华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试题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天津市和平区耀华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试题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天津市和平区耀华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试题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天津市和平区耀华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试题Word版含解析(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天津市耀华中学2020 届高三年级第二次月考 生物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关于遗传的分子基础和细胞基础的描述,正确的是() A. 亲代的遗传信息能准确地传给子代与严格的碱基互补配对有关 B. 将 S型细菌的 DNA 与 R 型活细菌混合培养,定能获得S型活细菌 C. 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等位基因的分离一定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D. 减数分裂过程中,基因重组都是通过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实现的 【答案】 A 【解析】 【分析】 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包括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其中格里菲斯体内 转化实验证明S 型细菌中存在某种“ 转化因子 ” ,能将R 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

2、;艾弗里体外 转化实验证明DNA 是遗传物质。 2、减数分裂过程中,基因重组包括交叉互换和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 【详解】 A、DNA作为遗传物质具有连续性,亲代的遗传信息能准确地传给子代与严格的碱 基互补配对有关,A 正确; B、将 S型细菌的DNA 与 R 型活细菌混合培养,并不一定能获得S型活细菌,转化率低,B 错误; C、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等位基因的分离一般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若发生交叉互换或 基因突变,也可能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C 错误; D、减数分裂过程中,基因重组可以通过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实现,也可以通过四分体的 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实现,D

3、错误。 故选 A。 2.下列有关玉米和豌豆的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豌豆和玉米植株的细胞中不存在性染色体 B. 进行豌豆的杂交实验时,必须在花未成熟前去雄;玉米的人工杂交操作也须去雄 C. 豌豆是严格的自花传粉、闭花受粉,自然状态下一般为纯种 D. 纯种甜玉米和非甜玉米间行种植,收获时在甜玉米的果穗上结有非甜玉米的种子,说明非 甜对甜为显性 【答案】 B 【解析】 【分析】 孟德尔杂交实验取得成功的原因之一是取材正确,即选取豌豆作为实验材料,因为豌豆是严 格的自花闭花授粉植物,一般是纯合子,可使杂交实验结果更可靠。进行人工杂交时,必须 在豌豆花未成熟前除尽母本的雄蕊,防止豌豆自花传粉。孟

4、德尔在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中提出的假说是: ( 1)生物的性状是由细胞中的遗传因子决定的;(2)体细胞中的遗传因子 成对存在,配子中的遗传因子成单存在;( 3)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并通过测交实验进 行演绎验证。 【详解】 A、豌豆和玉米植株都是雌雄同体,无性别之分, 细胞中也不存在性染色体,A 正确; B、豌豆是两性花,进行豌豆的杂交实验时,必须在花未成熟前去雄,防止豌豆自花传粉,玉 米是单性花,玉米的人工杂交操作不需要去雄,但需要对雌花、雄花单独套袋处理,B 错误; C、豌豆是严格的自花传粉、闭花受粉,自然状态下一般为纯种,可使杂交实验结果更可靠, C 正确; D、纯种甜玉米和非甜玉

5、米间行种植,收获时在甜玉米的果穗上结有非甜玉米的种子,说明甜 玉米为隐性性状,落过来显性非甜的花粉,即非甜对甜为显性,D 正确。 故选 B。 3.下列表格中,生物种类、培育原理及育种方式三项的组合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选项生物种类培育原理育种方式 A 青霉素高产菌株基因突变诱变育种 B 转基因优质玉米基因重组杂交育种 C 无子西瓜染色体变异多倍体育种 D 黄色皱粒豌豆基因重组杂交育种 A. AB. BC. CD. D 【答案】 B 【解析】 【分析】 四种育种方法的比较如下表: 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单倍体育种多倍体育种 方 法 杂交 自 交选优 辐射诱变、激光诱 变、化学药剂处理 花药离体培养、

6、秋水仙素诱 导加倍 秋水仙素处理萌 发的种子或幼苗 原 理 基因重组基因突变 染色体变异 (染色体组先成 倍减少, 再加倍, 得到纯种) 染色体变异(染 色体组成倍增加) 【详解】 A、青霉素高产菌株培育原理是基因突变,方式为诱变育种,A 正确; B、转基因优质玉米培育原理是基因重组,方式为基因工程育种,B 错误; C、无子西瓜培育原理是染色体变异,方式为多倍体育种,C 正确; D、黄色皱粒豌豆培育原理是基因重组,方式为杂交育种,D 正确。 故选 B。 4.下表各选项中,符合“M 定能推理得出 N结论”的是 选项M N A 花药离体培养 植株体细胞内只有一个染色体 组 B 细胞中不存在线粒体不

7、能发生有氧呼吸 C 孟德尔假说“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F2中出现 3:1 的性状分离比 D 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改变生物发生了进化 A. A B. B C. C D. D 【答案】 D 【解析】 花药离体培养获得的是单倍体植株,其体细胞中不一定只有一个染色体组成,如四倍体的花 药离体培养获得的单倍体细胞中含有2 个染色体组, A 错误; 原核细胞中不含线粒体,但部分 原核细胞也含有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也能进行有氧呼吸,B 错误; F2中出现3:1 的性状分 离比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如F1形成的配子数目相等且生活力相同、子代数量足够多、不同 基因型个体的存活率相同等,C 错误; 生物

8、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因此种群 基因频率发生改变说明生物一定发生了进化,D 正确 。 【点睛 】解答本题要注意以下几点:1、花药离体培养属于单倍体育种的一个过程,该过程培 育得到的是单倍体,单倍体细胞中染色体组可能一个或多个。2、有些原核细胞能进行有氧呼 吸,不含有线粒体。3、进化的标志是基因频率发生改变。 5.下列关于“ DNA 是遗传物质的直接证据”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在“肺炎双球菌离体转化实验”中,S型菌的 DNA 纯度越高,转化效率越高 B. 在“肺炎双球菌活体转化实验”中,S型菌的转化因子进入R 型菌体内,能引起R 型菌稳 定的遗传变异 C. 在“噬菌体侵染

9、细菌的实验” 35S标记噬菌体组中,保温时间过长不会影响实验结果 D. 以上三个实验设计的关键思路都是把DNA 和蛋白质分开研究 【答案】 D 【解析】 【分析】 1、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包括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其中格里菲斯体 内转化实验证明S 型细菌中存在某种“ 转化因子 ” ,能将R 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艾弗里体 外转化实验证明DNA 是遗传物质。 2、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 35S或32P标记噬菌体 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 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 放射性物质。 【详解】 A、艾弗里在 “ 肺炎双球

10、菌离体转化实验” 中,证明DNA 不仅可以引起细菌转化,而 且 S型菌的 DNA 纯度越高,转化效率就越高,A 正确; B、在 “ 肺炎双球菌活体转化实验” 中, S 型菌的转化因子进入 R 型菌体内,能引起R 型菌稳定 的遗传变异,属于基因重组,B 正确; C、在 “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35S标记噬菌体组中, 搅拌时间长短会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但 保温时间过长或过短不会对实验结果有影响,C 正确; D、只有在 “ 艾弗里的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 中和在 “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中,实验设计 的关键思路都是把DNA 和蛋白质分开研究,D 错误。 故选 D。 【点睛】本题考查人们对遗

11、传物质的探索历程,对于此类试题,需要考生注意的细节较多, 如实验的原理、实验采用的方法、实验现象及结论等,需要考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意积 累。 6.图一是某动物细胞分裂中部分染色体示意图,三个细胞均来自同一个体;图二是该动物某细 胞分裂过程染色体数目变化的数学模型(部分时期)。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A. 图二处于CD 后段的细胞在细胞中央会出现细胞板 B. 图二 CD 段对应的细胞中一定有同源染色体 C. 图二可表示乙或丙细胞在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的变化规律 D. 依据每条染色体都含有染色单体可判断甲细胞是初级卵母细胞 【答案】 C 【解析】 【分析】 分析图一:甲细胞中正在发生同源染色

12、体的分离,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乙细胞中含有 同源染色体,处于有丝分裂后期;丙细胞中不含同源染色体,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分析图二:图二表示有丝分裂或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变化规律。 【详解】 A、图二处于CD 后段处于动物细胞的分裂末期,细胞中央不会出现细胞板,而是细 胞中央向内凹陷,最后缢裂成两个子细胞,A 错误; B、图二 CD 段染色体数目已加倍,加倍的原因是着丝点分裂,若是有丝分裂后期,则有同源 染色体;若是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则没有同源染色体,B 错误; C、图二可表示有丝分裂(乙细胞) 或减数第二次分裂(丙细胞) 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变化规律, C 正确; D、甲细胞处

13、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且细胞质均等分裂,可以判断甲细胞是初级精母细胞, D 错误。 故选 C。 【点睛】本题结合细胞分裂图和曲线图,考查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 记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征,能准确判断图中细胞的分裂方式及所处的时期,能 根据甲细胞质的分裂方式判断该生物的性别,进而判断各细胞的名称。 7.玉米花药培养得到的单倍体幼苗,经秋水仙素处理后形成二倍体玉米。下图是该过程中某时 段细胞核染色体含量变化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ef 所示过程中可能发生基因突变 B. 该实验体现了细胞的全能性,培育的玉米为纯种 C. 整个过程中不能发生基因重组,ij 过程细胞内含

14、4个染色体组 D. 低温处理单倍体幼苗,也可抑制fg 过程纺锤体的形成,导致染色体数目加倍 【答案】 D 【解析】 【分析】 题图表示玉米单倍体幼苗经秋水仙素处理后形成二倍体玉米过程,ab 段包含单倍体细胞有丝 分裂间期、前期、中期, cd 段是单倍体细胞有丝分裂后期,fg 是着丝粒分裂后染色体未移向 细胞两极导致染色体加倍,gh 段是秋水仙素诱导染色体加倍后细胞间期、前期、 中期, ij 段是 二倍体细胞有丝分裂后期。 【详解】 A. 基因突变可发生在间期,ef 过程中包括分裂间期,可能发生基因突变,A 正确; B. 单倍体育种的过程体现细胞的全能性,g 点后的细胞为纯合体,B 正确; C.

15、 基因重组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有丝分裂整个过程中不能发生基因重组,ij 是二倍体细 胞有丝分裂后期,细胞内含4 个染色体组 , C正确; D. 低温也会抑制纺锤体形成,但纺锤体形成是在前期,即ef 过程中 ,fg 是着丝粒分裂后染 色体未移向细胞两极导致染色体加倍,D 错误。 【点睛】本题结合细胞染色体变化示意图,考查有丝分裂和染色体变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 查学生的识图能力、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曲线图的分析,要求学生掌握 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含量变化规律。 8.某动物一对染色体上部分基因及其位置如下图所示,该动物通过减数分裂可产生如下6 种基 因型的异常精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16、() 编号1 2 3 4 5 6 异常精子ABCD AbD AbCd AbCCD AbDC abCD A. 1 和 6 属于同一变异类型,该变异发生的时期是减前的间期 B. 5 一定发生了染色体片段断裂但基因的种类和数目未改变,因此对性状无影响 C. 2 和 3 的变异类型在光学显微镜下均可观察到 D. 2 和 4 两种类型精子可能出现在同一次减数分裂过程中 【答案】 D 【解析】 【分析】 分析表格:图中1、6属于交叉互换型基因重组;3 属于基因突变;2、4、5 同属于染色体结构 变异,分别是缺失、重复和倒位。 【详解】 A、1 和 6 属于同一变异类型,发生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即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 妹染色单体之间交叉互换导致的基因重组,A 错误; B、5 是染色体变异中的倒位,一定发生了染色体片段断裂,虽然图中基因的种类和数目未改 变,但也会对生物性状造成影响,变异多数都是有害的,B 错误; C、3 发生的变异属于基因突变,而基因突变改变的是碱基,显微镜下不可见,2 是染色体的 缺失,显微镜下可见,C 错误; D、2缺失了 C 基因,属于染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物理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