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长春市实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解析

上传人:索**** 文档编号:144180851 上传时间:2020-09-06 格式:PDF 页数:24 大小:130.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吉林省长春市实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吉林省长春市实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吉林省长春市实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吉林省长春市实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吉林省长春市实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解析(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长春市实验中学2019-2020 学年上学期阶段测试 高二语文DF班试卷 命题人:李楠审题人:李楠 一选择题(每题3 分) 1. 下列加点词语读音都正确的一项是() A. 轻飏 (yng)壶觞 (shng)出岫 (yu)景翳翳 (y) B. 曷 不(h) 耘耔 (z) 登东皋 (go) 棹 孤舟( zho) C. 熹 微(x) 流憩 (q) 遐 观(xi )眄 庭柯( gi ) D. 西畴 (chu)盘桓 (hun)遑 遑(hung)载 欣载奔( zi ) 【答案】 B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识记现代汉语字音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字音重点考 核多音字、形声字、形似字、音近字

2、、方言、生僻字等,多音字注意据义定音,要找规律, 结合词义、 词性、 运用场合等记忆。A项,“出岫”的“岫”的读音为xi ; C项, “眄庭柯” 的“眄”的读音为min; D项,“载欣载奔”的“载”的读音为zi 。故选 B。 2. 下列各组句子中,不全含通假字的一组是( ) A.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适莽苍者,三餐而反 B. 此小大之辩也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 C. 旬有五日而后反小知不及大知 D. 而御六气之辩而征一国者 【答案】 B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考生对文言实词含义的推断。此题重点考查实词中的通假字。推测这里的 通假字,一要看考生是否在平时作了相应的积累,二要看考生是否会用以音猜义

3、法,根据通 假音同或音近的原则,从通假角度考虑,从声旁或形旁角度出发,以另一个可能与之相通的 字代入试解来推断词义,如果可以从此法,该字就应该是通假字。该题中的通假字,都来自 于逍遥游 ,考生通过调动积累的知识,即可解决问题。B 项,“辩”通“辨”,区别;A 项,“冥”通“溟”,海;“反”通“返”,返回;C项,“有”通“又”;“反”通“返”, 返回;“知”通“智”, 智慧;D项,“辩”通“变”, 变化;“而”通“耐”, 一说同“能”, 才能。故选B。 3. 对下列各句中“之”字的用法和解释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 其翼若垂天之云 水之积也不厚 鹏之背 , 不知其几千里也 汤之问棘也是已 鹏之徙

4、于南冥也 楚之南有冥灵者 众人匹之 之二虫又何知 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A. / / / / B. / / / / C. / / / D. / / / 【答案】 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常见虚词“之”的用法和意义。此类试题首先要积累常见虚词的用法和意 义,然后放到具体的语境中去辨析,特别要注意其细微的差别。 本题中,中的“之”用在名词或名词结构之间,表前一部分修饰限制后一部分,是结 构助词 , 的;中的“之”用在主谓之间, 取消句子独立性,使其成为一个主谓短语,作 了整个句子的主语,是结构助词,起取独的作用;中的“之”,人称代词,他;中的 “之”,指示代词,这;中的“

5、之”,动词, 到。 故选 B。 【点睛】文言虚词“之”的用法和意义 1 、“之”作代词,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1)代词,代人、物、事。代人多是第三人称。当“之”用在动词的后面,“之”的用法为 代词,作它前面动词的宾语。 项王则受璧,置之 坐上。鸿门宴 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廉颇蔺相如列传(此处的“之”活用为第一人称“我”) (2)指示代词,表近指。可译为“这”,通常作复指性定语。 均之 二策,宁许以负秦曲。廉颇蔺相如列传 2、动词,到、往。动词的“之”后面一般会跟一个地点名词,前面通常有人名或人称代词。 尝与人佣耕,辍耕之 垄上。陈涉世家 3、“之”作助词用。大致有三种情况: (1)结构助词,的

6、。当“之”后面的一个词是名词或是名词性短语时,“之”作结构助词 “的”解。 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过秦论 (2) 结构助词,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当“之”用在一个名词或代词(主 语)和一个动词或形容词(谓语)之间时,“之”不译。 邻之 厚,君之 薄也。烛之武退秦师 (3) 结构助词,作为宾语前置的标志。 夫晋,何厌之有?烛之武退秦师 (4) 结构助词,作定语后置的标志。不译。 蚓无爪牙之 利,筋骨之 强。劝学 (5) 音节助词,用以调整音节或表示提顿,没有实在意义。 填然鼓之 ,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寡人之于国也 4. 对下列词语相关内容的表述, 不正确的一项是( )

7、A. “期功强近”中的“期”指穿一周年孝服的人; “功”指穿大功服( 九个月 ) 、小功服 ( 五个 月) 的亲族。 B. “察臣孝廉”“举臣秀才”中的“察”“举”是推荐的意思, 这是古代的察举制, 汉代开始 , 推举孝顺父母、品行方正的人担任官职。 C. “表”是一种奏章, 用于臣下向君主陈请谢贺。因为“表”的阅读对象是皇帝, 所以一般都 态度诚恳 , 措辞谦恭。 D. “除臣洗马”的“除”是授予官职; “拜臣郎中”的“拜”也是授予官职, 两者没有实质的 区别 , 可以换用。 【答案】 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对于文学常识的掌握能力。题干中答题关键词“不正确的一项”。 题中, D

8、 项“两者没有实质的区别, 可以换用。”文言文中,拜和除都解释为“授予官职”, 但是,“除”一般指免去旧职授予新职。 5.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思,全都与现代汉语意思不同的一组是 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 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郡县逼迫 ,催臣上道 欲苟顺私情,则告诉 不许 岂敢盘桓 ,有所希冀 乌鸟私情 ,愿乞终养 臣之辛苦 ,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 庶刘侥幸 ,保卒余年 A. B. C. D. 【答案】 C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 题目,应先明确题干对于选择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加点词全都有古今异义”,这是要求选 出“都是

9、古今异义”,这是针对文言实词中古今异义设题,考生可以把今天的意思代入句中, 看是否合乎语境。“不行”,古今异义词,古指“不能走路”,今指“不可以”;“成 立”,古今异义词,古指“成人自立”,今指“(组织、机构等)筹备成功,开始存在”; “逼迫”,古今同义,强行迫使;“告诉”,古今异义词,古指“申诉(苦衷)”,今 指“说给人,使人知道”;“盘桓”,古今同义,徘徊;“私情”,古今异义词,古指 “个人的感情”,今指“私人的交情”;“辛苦”,古今异义词,古指“辛酸悲苦”,今 指“辛劳苦累”;“侥幸”,古今同义,意外获得成功或免除灾害。故选C。 【点睛】古汉语中有大量古今字形相同而意义用法不同的词,这就

10、是古今异义。判断句子有 没有古今异义不是很难,重要的是要结合古文中的上下文,平时一定要多积累东西,可以说 考试里的古今异义凭平时的课文和做过的题,都可以答出来的。古今异义几种情况:词义 的缩小。如“五谷”中的“谷”指“谷类”,今专指稻谷。 词义扩大。 如“涉江”中的“江” 指长江,今泛指江河。词义的转移。如“牺牲玉帛”中的“牺牲”指祭祀中的牛、羊等祭 品,今义指献身。词义的感情色彩发生变化。如“先帝不以臣卑鄙”句中的“卑鄙”指地 位低微鄙俗,今义指品质恶劣。古今同形异义。如“请指示王”句中的“指示”,在古代 是两个单音节词:“指”(指出)和“示”(示意给人看)。 6.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古今含

11、义差别最大的一项是() A. 欲苟顺私情 , 则告诉 不许 B. 臣欲本诏奔驰 , 则刘病日笃 C. 臣之辛苦 , 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 D. 庶刘侥幸 , 保卒余年 【答案】 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辨析文言实词古今异义的能力。解答此类题时,应先明确题干对于选项的 要求,如本题“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这是要求选出“不是古今异义” 的一项。考生可以把今天的意思代入句中,看是否合乎语境。 A项,告诉,古义为名词申诉,今义为动词诉说; B项,奔驰古今意义都有奔走效劳的含义; C项,辛苦古今意义都有辛酸悲苦的含义; D项,侥幸古今意义都有偶然得到成功或意外地免于不幸

12、的含义。 故选 A 7.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 门衰祚薄 祚薄:福分浅薄。 B. 沐浴清化 清化:清明的政治教化。 C. 察 臣孝廉 察:考察。 D. 形影相吊 吊:安慰。 【答案】 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文词语含义能力。文言文词语含义的理解,一定要结合所要 理解词语所在的上下文,也就是具体语境进行。本题要求选出“加点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一 项”, C 项,“察臣孝廉”意思是“考察推举臣为孝廉”,所以“察”的意思是“考察和推 举”。故选C。 【点睛】从历年高考出题规律来看,对实词的考查具体涉及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活 用、偏义等语言现象。考生备考时

13、要准确理解文言实词的词义,一是识记和累积,掌握文言 实词的基础知识;二是学会推断。只有把知识的积累和方法的巧妙运用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才能形成较高的阅读能力。推断方法如下:根据学过的课内实词来推断词义,使用组词 法来推断词义,利用相似的语言结构推断词义,借助成语来推断词义,根据字形推断 词义,语境分析推断。本题中B项可采用课内推断法和利用相似的语言结构推断法来判断。 8. 下面对文学常识 的 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辞,是介乎诗歌和散文之间的一种文体。因为起源于战国时的楚国,也叫楚辞、楚辞体; 又因为离骚为这种文体的代表作,所以又称骚体。到了汉代,人们一般将辞赋并称。 B. 滕王阁序是

14、一篇骈体文,其特点是:讲求对仗,一般是用四字句和六字句;平仄相对; 多用典故,讲求藻饰。 C. 逍遥游是庄子中的代表作品。庄子是战国中期思想家庄周所著。 D. 表,古代奏章的一种,多用于臣向君陈情言事,如诸葛亮的出师表。 【答案】 C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学常识的识记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依据平时的积 累和语境的提示进行判断。对于文学常识,考生复习中要注意突出重点,注意构建完整的知 识网络和体系,注意分类记忆。C 项,“庄子是战国中期思想家庄周所著”不正确,庄 子是战国中期庄子及其后学所著。故此题答案为C项。 9. 下列句中加下划线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15、 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精益求精 B.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属予作文以记之 C. 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既克,公问其故 D. 宾主尽东南之美吾妻之美我者 【答案】 A 【解析】 【详解】此题考核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和虚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平时注意积累,答题时注 意分析词语前后搭配是否得当,还要注意文言文中常常出现以今释古的现象。同时注意通假 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虚词注意意义和用法。题中A项,益:更加;B项, 属:隶属 / 叮嘱; C项,故:旧 / 原因; D项,助词,的 / 主谓之间取独。故选A。 10. 下列句子中有使动用法的一句是() A. 园日涉以成趣 B. 时矫首而遐观 C.

16、眄庭柯以怡颜 D. 或命巾车,或棹孤舟 【答案】 C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实词中动词的用法。用法有使动、被动、意动,题中AB项名词作状语,D项名 词动用, C项,怡是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露出愉快神色。故选C。 11. 下列句子中“其”的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不知其 几千里也 则其 负大翼也无力 天之苍苍,其正色也。 其 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A. 相同,不同B. 不同,相同 C. 相同,相同D. 不同,不同 【答案】 A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核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意义和用法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 一般要根据虚词在句中的作用来确定它的词义,并做好课内知识的迁移。本题中,“其”, 代词,“鲲之大, 不知其几千里也”,“其”代“鲲”; “鹏之背, 不知其几千里也”,“其” 代“鹏之背”。 “其”, 代词,代风。“其”, 表选择疑问, 两个“其”连用, 可译“是 还是”“其”,代词,它,代指鹏。故此题中两句中“其”用法相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物理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