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高效课堂:赤壁赋导学案

上传人:索**** 文档编号:144180777 上传时间:2020-09-06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43.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语文高效课堂:赤壁赋导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一语文高效课堂:赤壁赋导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高一语文高效课堂:赤壁赋导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一语文高效课堂:赤壁赋导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语文高效课堂:赤壁赋导学案(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高一语文高效课堂资料 赤壁赋 【学习目标】 1、学习和积累有关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知识及特殊用法。 2、体会课文景、情、理交融的特点,学习古人豁达乐观的精神。 3、熟读并背诵课文。 【重难点分析】 1、重点:理会课文景、情、理交融的特点,赏析课文典雅、精美的语言。 2、难点:了解主客问答这一赋体传统手法在表达思想情感中的作用,了解作者在旷达的风貌之 下寄寓的悲愤苦闷的复杂情感。 【课前预习案】 一、作者简介 苏轼,北宋文学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父苏询,弟苏辙均以文名著称,而以苏 轼成就最大。文坛历史上称他们父子为“三苏”。 人称“一门三父子,娥眉共比高。”宋仁宗嘉佑二 年,苏轼中

2、进士,受到当时文坛领袖欧阳修的赞赏。宋神宗熙宁年间。王安石实行变法,苏轼因反对 新法而外调杭州通判,转任密、徐、湖州知州。元丰二年因讽刺新法的诗句,而被捕下狱,后贬为黄 州团练副使,因筑室于东坡而自号东坡居士。哲宗继位,一度被召回家,等哲宗亲政,苏轼再一次遭 贬到惠州,后又到琼州。徽宗即位后,遇赦北还,途中在常州病逝。 二、背景介绍 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 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捕入狱。(其实是谏官李定、舒擅、何正臣三 人断章取义地摘出他讽刺新法的诗句进行诬陷。“乌台”即御使府)后经苏辙等人营救才免罪释放, 被贬满黄州团练副使。从“乌台诗案”到流放黄州是苏轼人生的重要转折,政治上失意访惶,

3、精神上 孤独苦闷。但是生性旷达的诗人在老庄佛禅和山水之乐中求得解脱,自号“东坡居士”,并写了千古 传唱的念奴娇 ?赤壁怀古 、 前赤壁赋和后赤壁赋这样充满哲学意味,凝聚人生思考的名篇 佳作。 三、文体介绍 关于“赋”:赋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文体,兼具诗歌和散文的性质。其特点是“铺采螭文,体物写 志” ,侧重于写景,借景抒情。屈原为代表的“骚赋”,汉代为代表的“辞赋”,魏晋以后的“骈赋” , 唐代又由骈体转为“律赋”,宋代以散文形式写,称为“文赋”。著名的有杜牧的阿房宫赋、欧阳 修的秋声赋 、苏轼的赤壁赋 。苏轼的赤壁赋摆脱了魏晋时期铺陈浮华、罗列词藻的文风, 紧紧围绕着自己的“志”,追求真情实景。

4、这篇文章的景物描写虽然笔墨不多,但是意境创造真切情 新,景物描写优美自然,抒发情感也真挚朴实。在创作风格达到炉火纯青程度,成了千古不朽的名作。 四、学法指导 2 朗读法、自主学习、质疑探究法。 五、自主学习 (一)给加点字注音 壬戌 之秋 举酒属 客歌窈窕 之章 如冯 虚御风 桂棹 兮兰桨击空明兮溯 流光倚歌而和 之余音袅袅 泣孤舟之嫠 妇苏子愀 然山川相缪 舳舻 千里 酾 酒临江横槊 赋诗驾一叶之扁 舟举匏 尊以相属 寄蜉蝣 于天地 相与枕藉 乎舟 (二)基础知识 1.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翻译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山川相缪 举酒属客 举匏樽以相属 2找出下列句子中的古今异义词并翻译 (1)

5、 徘徊于斗牛之间(2) 白露横江 (3) 凌万顷之茫然(4)望美人兮天一方 3.指出下列句子中活用的词并翻译。 1)月明星稀,乌鹊南飞2)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3)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4)下江陵 5)顺流而东 6)侣鱼虾而友麋鹿 7)舞幽壑之潜蛟8)泣孤舟之嫠妇 9)正襟危坐10)不知东方之既白 4、文言虚词 而 1)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2)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 3)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4)倚歌而和之 5)自其不变者而观之6)正襟危坐而问客 7)侣鱼虾而友麋鹿 之 (1) 月出于东山之上/ 哀吾生之须臾 (2) 凌万顷之茫然 (3)苟非吾之所有/ 吾与子之所共适(4) 盖将自其

6、变者而观之/ 耳得之而为声 (5)扣舷而歌之(6)倚歌而和之 于 (1) 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徘徊于斗牛之间 3 / 渔樵于江渚之上/ 托遗响于悲风/ 于是饮酒乐甚 (2) 月出于东山之上 (3)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乎 (1) 而又何羡乎(2) 此非盂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3) 客亦知夫水与月乎(4) 相与枕藉乎舟中 (5)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飘飘乎如遗世独立( 6) 郁乎苍苍/ 知不可乎骤得 5.文言句式(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并翻译) (1)固一世之雄也 (2)此非曹孟德之诗乎 (3)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4)游于赤壁之下/渔樵于江渚之上 (5)何为 其然也? /而今安 在哉

7、? /而又何羡乎! (6)凌万顷之茫然/客有吹洞箫者 (7)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6.成语积累 1)余音袅袅:2)不绝如缕: 3)正襟危坐:4)沧海一粟: 5)取之无禁,用之不竭:6)杯盘狼籍: 【课内探究案】 1.第一自然段写诗人夜游赤壁的情景,体会当时诗人会有何种心情。 2.文章第二段写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请概括。感情色彩是怎么变化的? 我的疑问: 4 3.第三段作者是怎样将情、景、理结合在一起的? 4.第四段作者是怎样劝慰客人,使他从悲情中解脱出来? 【课后巩固案】 一语言知识应用 1、下列加点字读音全正确的一项是() A壬 (r n)戌窈窕 (ti o)桂棹 (zh o)冯 (f ng

8、)虚御风 B嫠 (l)妇愀 (qi o)然舳 (y u)舻山川相缪 (li o) C酾 (sh)酒横槊 (shu)江渚 (zh)正襟 (j n)危坐 D匏 (p o)樽枕藉 ( j)蜉 (f)蝣一叶扁 (pi n)舟 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凌万顷之茫然 (旷远的样子) 冯虚御 风(驾) B渺渺兮 予怀(悠远的样子) 正襟危坐 (身体斜着坐) C击空明兮溯流光 (月光下的清波) 扣 舷而歌之(敲击) D倚歌而和 之(循,依)而卒 莫消长也(到底) 3、下列句中的“如”字,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A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B如怨如慕,如泣如诉 C如日中天 D君子之过,如日

9、月之食也 4、下列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举酒属客 B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C肴核既尽,杯盘狼籍 D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5、下列加点字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纵 一苇之所如盖 将自其变者而观之 而 又有何羡乎虽 一毫而莫取 A任凭如果然而虽然 5 B任凭如果然而即使 C假如大概然而即使 D假如大概然而虽然 6、对下列各句加点词活用情况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下江陵,顺流而东 也况吾与子渔樵 于江渚之上 侣 鱼虾而友麋鹿西 望夏口,东望武昌 A不同,相同B相同,相同 C相同,不同D不同,相同 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与现代汉语词义基本相同的一项是() A徘徊于斗牛 之间 B白露 横江 C凌万顷

10、之茫然 D挟飞仙以遨游 8、下列句子与“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的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古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二、分析理解 9、对下列各句的翻译,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如果从那变动的一面看,那么天地间的万物 (时 刻都在变动) ,连一瞬间都不停止。 B泣孤舟之嫠妇(那箫声像是)为孤舟中的寡妇而哭泣。 C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希望)同飞升的仙人一同遨游长空,哪怕在明月下死去 (也心满意足) D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轻盈飘逸啊,像长了羽毛的鸟儿一样,远离尘世,飞

11、升 仙境。 10、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既望:已经过了望日,即阴历每月十六日。既:已经。望:阴历每月十五日。 B美人:指所思慕的人,古人作品中常用美人来作为圣主贤臣或美好理想的象征。 C本文作者苏轼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八大家中另七人是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辙、 司马光、王安石。 D斗牛: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二十六宿之一。我国古代天文学家把天上某些星的集合叫 宿。 6 11、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苏轼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其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诗与黄庭 坚并称“苏黄” ,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是豪放派的创始人。 B本文与后赤壁赋都是元丰五年苏轼被贬到黄

12、州所作,这期间他还写了词念奴娇赤 壁怀古。 C本文通过主客问答,议论风生,表现出主人公乐观豁达的胸怀。 D本文通过叙事,把景与情交融在一起,表现出作者“乐悲乐”的感情变化。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6 题。 后赤壁赋 苏轼 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 将归于临皋。 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霜露既降, 木叶尽脱, 人影在地, 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已而叹曰:“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客曰: “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如松江之鲈。顾安所得酒乎?”归而谋诸妇。妇曰:“我有斗酒, 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需。”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

13、, 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予乃摄衣而上,履巉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 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盖二客不能从焉。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予亦 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留也。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时夜将半,四顾寂 寥。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 须臾客去,予亦就睡。梦一道士,羽衣蹁跹,过临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游乐乎?”问其 姓名,俯而不答。“呜呼!噫嘻!我知之矣。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邪?”道士顾笑,予亦 惊寤。开户视之,不见其处。 12、加点字意义用法不同类的一项是() A顾 而

14、乐之B顾 安所得酒乎 C四顾 寂寥D道士顾 笑 13、下列加点词用法不同类的一项是() A适有孤鹤,横江东 来B玄裳 缟衣 C掠予舟而西也 D羽衣 蹁跹 14、下列各项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行歌相答一边走一边唱,互相酬答 B凛乎其不可留也感到害怕,不敢停留 C如此良何夜这是多么美好的事情啊 D听其所止而休焉随它停在哪里就在哪里休息 15、对文中“玄裳缟衣”的“孤鹤”所具有的象征意义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象征身遭贬谪,孤独寂寥的作者本人。 7 B象征作者出世的理想 C象征因“客去”而感觉孤寂的作者 D象征作者“羽化”的游仙思想 16、对本文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第一段中“

15、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一句,既是写实,又多少带有作者对人世 沧桑的感慨。 B文中的“孤鹤”和“道士”是以不同形象出现的同一对象。 C本文中道士化鹤的描写,反映出作者在出世入世问题上的矛盾心情;赤壁赋中“苏子” 的议论表达了他乐观旷达的思想。 D本文和赤壁赋都表现出一种虚无思想,这正是作者的思想局限造成的。 【阅读升华】 梦回宋朝,我将如何触及你绝美的风景 在中国古典文学的长廊里,有一种不可逾越却能触及的绝美的风景。多少纵情秀山丽水的文人墨 客,大多表现出生前的孤傲和身后的虚名,可是一代文豪苏轼却以其旷世的才华和豁达的胸襟将华夏 文人的英豪俊逸的大气和细腻隽永的情思舒展至今。 那夜云淡

16、风清,月凉如水,细读苏轼,双眸含情。 我惬意徜徉, 如静静细品一泓碧溪;又如展翅翱翔一方晴空;更象踏步在我心驰神往的浩瀚草原。 在悠悠书河感受苏轼,心中爱恋象涓涓流水,流到宋朝,那个我最熟悉的地方苏轼,可是我 灵魂的故乡?可否做我精神永久的依傍? 是夜,我如愿以偿,在梦乡回到我热恋的地方繁华似锦的宋朝。 他身披皎月 ,徜徉湖岸 ,羽扇纶巾 ,悠然漫步在那条长长的生命之堤苏堤。看那波光一闪,恰如西 子嫣然一笑 ,涌动出纯情少女的转盼多情我徘徊于梦里的迷津,穿越时空的羁绊,跟随苏轼离开故 都,踏上密州 热土 .做他身边伺墨的小童 40 岁的东坡 ,在梦醒后就着如水的月光,写下江城子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 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 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岗。” 看着他悼念亡妻的凄楚哀绝,月影为之班驳,松叶为之摇曳,我为之眉峰聚愁,眼波洒泪。 看他在银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物理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