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2文言文作业卷

上传人:索**** 文档编号:144180484 上传时间:2020-09-06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80.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语文:2文言文作业卷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高三语文:2文言文作业卷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高三语文:2文言文作业卷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三语文:2文言文作业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语文:2文言文作业卷(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高三语文高效课堂资料 高三语文作业卷二 一、文言文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 题。 李朴,字先之,虔之兴国人。登绍圣元年进士第,移西京国子监 教授,程颐独器许之。移虔州教 授。以尝言隆祜太后不当废处瑶华宫事,有诏推鞫注】 。忌者欲挤之死,使人危言动之,朴泰然无惧 色。旋追官勒停,会赦,注汀州司户。 徽宗即位,翰林承旨范纯礼自言待罪四十六日,不闻玉音,谓朴日:“某事岂便于国乎?某事岂便 于民乎?”朴日: “承旨知而不言,无父风也。” 右 司谏陈瓘荐朴,有旨召对,朴首言:“熙宁、元丰以来,政体屡变,始出一二大臣所学不同,后 乃更执圆方,互相排击,失今不治,必至不可胜救。”又言: “

2、今士大夫之学不求诸己,而惟王氏之听, 败坏心术,莫大于此。愿诏勿以王氏为拘,则英材辈出矣。”蔡京恶朴鲠直,他执政三拟官,皆持之不 下,复以为虔州教授。又嗾言者论朴为元祜学术,不当领师儒,罢为肇庆府四会令。 有奸民言邑东地产金宝,破田畴,发墟墓,朴至,请罢之。改承事郎,知临江军清江县、广东路 安抚司主管机宜文字。钦宗在东宫闻其名,及即位,除著作郎,半岁凡五迁至国子祭酒,以疾不能至。 高宗即位,除秘书监,趣召,未至而卒,年六十五。 朴自为小官天下高其名蔡京将强致之俾所厚道意许以禁从朴力拒不见京怒形于色然终不害也中书 侍郎冯熙载欲邂逅见朴,朴笑日:“不能见蔡京,焉能邂逅冯熙载邪?”居官所至有声。在广

3、南,止其 帅孙埃以文具勤王,不若发常赋助边。破漕使郑良引真腊取安南之计,以息边患,人称其智。朴尝自 志其 墓 日: “以天为心,以道为体,以时为用,其可已矣。”盖叙其平生云。有章贡集二十卷行于 世。 (选自宋史李朴传,有删改) 【注】鞫:审问。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朴自为小官天下高其名蔡京将强致之俾所厚道意许以禁从朴力拒不见京怒形于 色然终不害也 B朴自为小官天下高其名蔡京将强致之俾所厚道意许以禁从朴力拒不见京怒形于 色然终不害也 C朴自为小官天下高其名蔡京将强致之俾所厚道意许以禁从朴力拒不见京怒形于 色然终不害也 D朴自为小官天下高其名蔡京将强致之俾所厚道意许

4、以禁从朴力拒不见京怒形于 色然终不害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年号是我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如绍圣、熙宁、元丰、贞观、康熙。 B国子监,是我国封建时代最高的教育管理机关,有的朝代兼为最高学府。 C古代人尊崇右,右尊左卑。如“位在廉颇之右”。官位前加“右”表示比加“左”地位高。 D墓志是坟墓内或坟墓上的碑文,分“志”和“铭”,一般为记述死者生平事迹或悼念性的文字。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朴耿直刚正,敢于进言。他因曾经言说隆祐太后处事不当而被停职查办;他批评翰林 承旨范纯礼不敢言,没有范父的风范。 B李朴指摘时弊,忠

5、于朝廷。他人朝答对,认为自熙宁、元丰以来,政体多变,如果今天政 事不当,必定导致不能挽救的局面。 C李朴傲视当朝权贵。中书侍郎冯熙载想以邂逅的方式与李朴相见,李朴笑道,既然不能 见蔡京,就更不能邂逅冯熙载。 D李朴历任官职,颇有声望。他相继担任虔州教授、肇庆府四会令、国子祭酒、秘书监等 职,在任职之处都留有很好的名声。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忌者欲挤之死,使人危言动之,朴泰然无惧色。 (2)今士大夫之学不求诸己,而惟王氏之听,败坏心术,莫大于此。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曾巩,字子固,建昌南丰人。生而警敏,读书数百言,脱口辄诵。年十二,试作六论,援笔而 成,辞

6、甚伟。甫冠,名闻四方。欧阳修见其文,奇之。 中嘉祐二年进士 第。出通判越州,岁饥,度常平不足赡,而田野之民,不能皆至城邑。谕告属 县讽富人自实粟总十五万石视常平价稍增以予民民得从便受粟不出田里而食有馀。又贷之种粮,使随 秋赋以偿,农事不乏。 知齐州,其治以疾奸急盗为本。曲堤周氏子高横纵,贼良民,力能动权豪,州县吏莫敢诘,巩取 置于法。章丘民聚党村落间,号“霸王社”,椎剽夺囚,无不如志。巩配三十一人,又属民为保伍,使 几察其出入,有盗则鸣鼓相援,每发辄得盗。有葛友者,名在捕中,一日,自出首。巩饮食冠裳之, 假以骑从,辇所购金帛随之,夸徇四境。盗闻,多出自首,巩外视章显,实欲携贰其徒,使之不能复

7、合也自是外户不闭。 徙洪州。会江西岁大疫,巩命县镇亭传,悉储药待求,军民不能自养者,来食息官舍,资其食饮 衣衾之具,分医视诊。师征安南,所过州为万人备。他吏暴诛亟敛,民不堪。巩先期区处猝集,师去, 市里不知。加直龙图阁、知福州。南剑将乐盗廖恩既赦罪出降,余众溃复合,阴相结附,旁连数州, 尤桀者呼之不至,居人慑恐。巩以计罗致之,继自归者二百辈。福州多佛寺,僧利其富饶,争欲为主 守,赇请公行。巩俾其徒相推择,识诸籍,以次补之。授帖于府庭,却其私谢,以绝左右微求之弊。 2 福州无职田,岁鬻园蔬收其直,自入常三四十万。巩日:“太守与民争利,可乎?”罢之。后至者亦不 复取也。 徙明、亳、沧三州。巩负才名

8、,欠外徙,世颇谓偃蹇不偶。一时后生辈锋出,巩视之泊如也,过 阙,神宗召见, 劳问甚宠, 遂留判三班院。上疏议经费, 帝曰: “巩以节用为理财之要,世之言理财者, 未有及此。”拜中书舍人 。甫数月,丁母艰 去。又数月而卒,年六十五。 巩为文章,上下驰骋,愈出而愈工,本原“六经 ” ,斟酌于司马迁、韩愈, 一时工作文词者,鲜能过也。 (节选自宋史曾巩传) 【注】常平:官仓名。 1对文中字体加粗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谕告属县讽富人自实粟总十五万石视常平价稍增以予民民得从便受粟不出田里而 食有馀 B.谕告属县讽富人自实粟总十五万石视常平价稍增以予民民得从便受粟不出田里而 食有馀 C.谕告属县讽

9、富人自实粟总十五万石视常平价稍增以予民民得从便受粟不出田里 而食有馀 D.谕告属县讽富人自实粟总十五万石视常平价稍增以予民民得从便受粟不出田里而食 有馀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嘉祐二年进士第”中“第”指科举考试及格的等次,“进士”是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 级考试者,意为可以进授爵位之人。 B.古代任命或调任官职的词语很多,“拜中书舍人” 指“授予中书舍人一职” , “徙明、 毫、 沧三州” 指“调任明州、毫州、沧州知州”。 C.“丁母艰”是指母亲去世,回乡守丧。守丧有一定的时间规定,这在古代是一种孝顺行为,表 明当事人对已故之人的崇敬和不舍。 D.“六经

10、” 是六部儒家经典著作,指经过孔子整理而传授的六部先秦古籍。它们是 论语 诗经 尚书礼经乐经周易。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项是 A.曾巩机敏强识,年少有才。数百字的文章,他读完就能脱口成诵,十二岁试着写成六论,言 辞奇伟,由此声名闻于四方。 B.曾巩治理有方,善抓根本。掌管齐州时,以铲除奸盗作为根本任务,既调动百姓参与,又善待 自首的盗贼,于是州内安定。 C.曾巩爱护百姓,不谋私利。朝廷征伐安南时,他事先做好供应军队的准备,不扰民;做福州知 州时,他不许官府与民争利。 D.曾巩面对灾情,处理得法。遇荒灾时他估计仓储不足救济,劝富人就近卖粮给灾民:江南大疫, 他命县镇、驿站备

11、药待需。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巩饮食冠裳之,假以骑从,辇所购金帛随之,夸徇四境。 (2)巩先期区处猝集,师去,市里不知。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 题。 狄仁杰以资授汴州判佐,工部尚书阎立本黜陟 河南, 仁杰为吏人诬告, 立本惊谢曰:“仲尼云:观 过,斯知仁矣。 足下可谓海曲明珠,东南遗宝。”特荐为并州法曹。其亲在河阳别业,仁杰赴任,于 并州登太行,南望白云孤飞,谓左右曰:“吾亲所居,近此云下。”悲泣伫立,久之,候云移乃行。 权善才,高宗朝为将军,中郎将范怀义宿卫昭陵,有飞骑犯法,善才绳之。飞骑因番请见,先 涕泣不自胜,言善才等伐陵柏,大不敬。高宗悲泣不自胜,命

12、杀之。大理丞狄仁杰断善才罪止免官。 高宗大怒,命促刑。仁杰曰:“法是陛下 法,臣仅守之。奈何以数株小柏而杀大臣请不奉诏。 ”高宗涕 泣曰:“善才斫我父陵上柏,我为子不孝,以至是。知卿好法官,善才等终须死。”仁杰固谏,侍中张 文瓘以笏挥令出,仁杰乃引张释之高庙、辛毗牵裾之例,曰:“臣闻逆龙鳞 ,忤人主,自古以为难, 臣以为不难。居桀纣时则难,尧舜时则不难。臣今幸逢尧舜,不惧比干之诛。陛下不纳臣言,臣瞑目 之后,羞见释之、辛毗于地下。”高宗曰:“善才情不可容,法虽不死,朕之恨深矣。须法外杀之。”仁 杰曰: “陛下作法,悬诸象魏,徒流 及死,具有等差。岂有罪非极刑,特令赐死?法既无恒,万方何 所措其

13、手足?陛下必欲变法,请今日为始。”高宗意乃解,曰: “卿能守法,朕有法官。 ”命编入史。又 曰: “仁杰为善才正朕,岂不能为朕正天下耶?”授侍御史。 后因谏事,高宗笑曰: “卿得权善才便也。 ”时左司郎中王本立恃宠用事,朝廷惧之,仁杰按之, 请付法。 高宗特原之, 仁杰奏曰:“虽国之英秀岂少本立之类陛下何惜罪人而亏王法必不欲推问请曲赦 之弃臣于无人之境以为忠贞将来之戒”高宗乃许之。由是朝廷肃然。 (选自大唐新语 ,有删改) 【注】飞骑:唐代皇帝的侍卫军士。张释之:西汉人,以善谏闻名。辛毗:三国魏人,以力谏闻 名。象魏:古代天子、诸侯宫门外的一对高建筑,也叫“阙”或“观”,为悬示教令的地方。 1

1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虽国之英秀 /岂少本立之 /类陛下何惜罪人而亏王法/必不欲推问 /请曲赦之 /弃臣于无人之境/以为 忠贞将来之戒/ B 虽国之英秀 /岂少本立之 /类陛下何惜罪人而亏王法/必不欲 /推问请曲赦之 /弃臣于无人之境/以为 忠贞将来之戒/ C 虽国之英秀 /岂少本立之类/陛下何惜罪人而亏王法/必不欲推问 /请曲赦之 /弃臣于无人之境/以为 忠贞将来之戒/ 3 D 虽国之英秀 /岂少本立之类/陛下何惜罪人而亏王法/必不欲 /推问请曲赦之 /弃臣于无人之境/以为 忠贞将来之戒/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黜陟”指

15、人才的进退,官吏的升降。其中“黜”指对官员的晋升或进用,“陟”指对官吏的 降职或罢免。 B “陛下”原来指的是帝王宫殿的台阶之下,后来引申为与帝王面对面应对时,对帝王的敬称。 C “逆龙鳞”比喻犯人主或强权之怒。传说龙喉下有逆鳞径尺,若人有触之者则必杀人。后人用 “龙鳞”指皇帝或其威严。 D “徒流”是古代刑法。 “徒”是剥夺罪犯一定期限的自由并强制其服劳役,“流”是将罪犯放逐 到边远地区进行惩罚。 3下列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狄仁杰凭着资历、声望被授予汴州判佐之职,却被吏人诬告,当时工部尚书阎立本为河南道 黜陟使,得悉他的冤情后连忙向他道歉,并推荐他为并州法曹。 B

16、将军权善才查办了犯法的飞骑兵,得罪了飞骑兵,飞骑兵为了报复,到唐高宗面前捏造权善 才的罪行,诬告其砍伐昭陵的柏树。唐高宗听了悲伤得痛哭流涕。 C狄仁杰坚持为权善才进谏,在侍中张文瓘挥动笏板命令其出去时,狄仁杰援引古例强行劝谏, 称赞高宗有如尧舜,最终说服了高宗,挽救了权善才的生命。 D第二、三两段关于狄仁杰执法的故事,刻画人物以语言描写为主,通过典型事件和生动的人 物对话,充分表现了狄仁杰高超的辩才和执法如山的可贵精神。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善才情不可容,法虽不死,朕之恨深矣。须法外杀之。 (2)法既无恒,万方何所措其手足?陛下必欲变法,请今日为始。 二、语用题 1. 古人有名有字。名与字意义上往往有联系,或同义,或反义,或相关,如岳飞字鹏举,意思是鲲鹏 高飞。给下面的人名取字,并说明字与名的意义关联。(各不超过25 字) (4 分) (1)陈璋,字。说明: (2)孙冠群,字。说明: 2. 请紧扣下面划横线句的观点,结合论语和三国演义的有关内容,运用排比修辞手法,继续 写一段意思完整的话,不少于60 字。 (6 分) “和”是中华文化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物理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