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原理(第六章数字基带传输系统)图片公式课件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44177689 上传时间:2020-09-06 格式:PPT 页数:40 大小:48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通信原理(第六章数字基带传输系统)图片公式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通信原理(第六章数字基带传输系统)图片公式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通信原理(第六章数字基带传输系统)图片公式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通信原理(第六章数字基带传输系统)图片公式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通信原理(第六章数字基带传输系统)图片公式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通信原理(第六章数字基带传输系统)图片公式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通信原理(第六章数字基带传输系统)图片公式课件(4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六章 数字基带传输系统,一、数字基带、频带信号及其传输系统的结构 二、数字基带信号(消息代码的电波形)及其频谱特性: 单/双极性非归零/归零码、差分码等 三、基带传输码的常用码型:AMI码、HDB3码等 四、什么是码间干扰?产生的原因、无码间干扰条件? 五、什么是部分响应系统?解决什么问题?实现方法。 六、无码间干扰基带系统的抗噪声性能:分析方法、最佳判决门限。 七、什么是眼图?眼图模型、说明什么问题? 八、时域均衡:基本原理、解决什么问题?如何衡量均衡效果?,一、数字基带系统和频带系统结构,一、数字基带信号(电波形)及其频谱特性(1),二元码:幅度取值只有两种“1”、“0”或“1”、“-1

2、” 单极性非归零码:用高低电平分别表示“1”和“0”,如图6-1(a) 。一般用于近距离之间的信号传输 双极性非归零码:用正负电平分别表示“1”和“0”,如图6-1(b)。应用广泛,适应于在有线和电缆信道中传输。 单极性归零码:有电脉冲宽度比码元宽度窄,每个脉冲都回到零电位。如图6-1(c)。利于减小码元间波形的干扰和同步时钟提取。但码元能量小,匹配接收时输出信噪比低些,一、数字基带信号(电波形)及其频谱特性(1),二元码:幅度取值只有两种“1”、“0”或“1”、“-1” 双极性归零码:正负脉冲的宽度都比码元宽度窄,都要回到零电位。如图6-1(d)。 差分码:用相邻码元电平的相对变化表示信息符

3、号0和1,又称其为相对码。如,可以用相邻码元的电位改变表示符号1,而以电位不改变表示符号0,如图6-1(e)所示可以消除设备韧态的影响。 多值波形(多电平波形):多于一个二进制符号对应一个脉冲的情形。例如,若令两个二进制符号00对应+3E,01对应十E,10对应一E,11对应-3E,则所得波形为4值波形或4电平波形。如图6-1(f)所示。,二进制随机基带信号序列表达式:若令g1(t)代表二进制符号的“0”,g2(t)代表“1”,码元的间隔为Ts,则随机基带信号序列可表示成:,其中,是一随机量,表示第n个信息符号所对应的电平值,假设序列中任一码元时间Ts内g1(t)和g2(t)出现的概率分别为P

4、和1-P,且认为它们的出现是互不依赖的(统计独立),1、则该序列s(t)可由式(6.1-2)表征,或者写,一、数字基带信号(电波形)及其频谱特性(2),2、随机脉冲序列通常是功率型的,故其功率谱密度为,设,,,则,3、其中截短信号ST(t)看成是由一个稳态波(随机信号平均分量)和一个交变波构成,稳态波:,交变波:,其中:,一、数字基带信号(电波形)及其频谱特性(3),4、先求稳态波的双边功率谱密度:当T,式(6.1-5)变为,此时v(t)=v(t+T),具有周期性,展为付里叶级数:,其中:,及:,故稳态波的双边功率谱密度,一、数字基带信号(电波形)及其频谱特性(4),5、再求交变波的双边功率谱

5、密度,对,付里叶变换得,6、整个随机基带序列的双边功率谱密度,整个随机基带序列的单边功率谱密度,一、数字基带信号(电波形)及其频谱特性(5),7、几个二元码特例,(1)、单极性非归零波形:若设,代入(6.1-26)得单极性非归零波形的双边功率谱密度,(2)、双极性非归零波形:若设,代入(6.1-26)得双极性非归零波形的双边功率谱密度:,见例6-1、 例6-2,一、数字基带信号(电波形)及其频谱特性(6),结论:(1)、一般随机脉冲序列的功率谱包括:连续谱和离散谱 (2)、连续谱总是存在的、离散谱可能没有 (3)、离散分量对于位同步、载波同步等问题十分重要 问题:数字基带信号采用什么样的电波形

6、较为合适?,注:BNZS是N个连0取代双极性码的缩记,是AMI码的变形。,一、数字基带信号(电波形)及其频谱特性(7),二、基带传输码的常用码型(1),基带传输码的含义、重要性? 基带传输码须适合传输:可认为是某种编码。设计基本准则: 1、能从其相应的基带信号中方便地获取定时信息,便于同步。故相应的基带信号的功率谱最好存在离散分量。 2、因为传输信道通常是低频受限的,故相应的基带信号无直流成分或只有很小的低频成分。 3、不受信息源统计特性的影响,即能适应于信息源的变化;也就是与信源中各种数字信息的概率分布无关 4、尽可能地提高传输码型的传输效率 5、编译码应尽量简单 6、具有内在的检错能力 7

7、、尽量减小高频分量,以节约传输频带,并减小串扰 8、码字间相关性越小越好,以便在有信道噪声与干扰存在而产生误码时,在译码时不产生误码扩散。,1、传号交替反转码AMI码 将消息代码0(空号)和1(传号)按如下规则进行编码: 代码0仍变换为传输码的0,而把代码中的1交替地变换为传输码的+1、-1、+1、-1等。 如 消息代码:1 0 0 1 1000 1 1 1。 AMI码: +1 0 0 -1 +1000 -1 +1 -1。 特点:三元码,无直流分量,主要功率集中在码速率fb的1/2出附近(如图),低频成分 少。位定时频率分量为零,通过极性交替规律得到检错能力。 主要缺点:位定时提取困难。虽可通

8、过全波整流得到fb分量,但当连零个数多时,fb分量特征小。功率谱分布与信源分布与信源的统计特性关系很大,二、基带传输码的常用码型(2),2、HDB3码(三阶高密度双极性码):是 HDBn码的一种。是AMI码的改进 。其编码原理: (1)、先把消息代码变换成AMI码,检查AMI码的连0情况串,当没有4个以上连0串时,这时的AMI码就是HDB3码; (2)、当出现4个以上连0串时,则将每4个连0小段的第4个0变换成与其前一非0符号(+1或-1)同极性的符号。这个符号就称为破坏符号,用V符号表 (3)、为保证无直流特性,还必须保证相邻V符号也极性交替。可变换4个0中的第一个0的符号,再变换之后的V符

9、号 如: 代码: 1000 0 1000 0 1 1 000 0 1 1 AMI码:-1000 0 +1000 0 -1 +1 000 0 -1 +1 -1000 -V +1000 +V -1 +1 000 +V -1 +1 HDB3码:-1000 -V +1000 +V -1 +1 -B00 V +1 -1,二、基带传输码的常用码型(3),HDB3特点:保持AMI码的优点,三元码,无直流分量,主要功率集中在码速率fb的1/2出附近(如图)。 位定时频率分量为零,通过极性交替规律得到检错能力。,二、基带传输码的常用码型(4),增加了使连0串减少到至多3个的优点,而不管信息源的统计特性如何。 对

10、于定时信号的恢复是十分有利的。广泛应用于基带传输与接口码。 但单个误码有时会在接收端译码后产生多个误码。,3、PST码(成对选择三进码):编码过程是: 先将二进制的代码划分成2个码元为一组的码组序列,然后再把每一码组编码成两个三进制数字(+、-、0)。因为两位三进制数字共有9种状态,故可灵活地选择其中的4种状态。表51列出了其中一种使用最广的格式。为防止PST码的直流漂移,当在一个码组中仅发送单个脉冲时,两个模式应交替变换。如: 代码: 01 00 11 10 10 11 00 取+模式:0+(正) -+ +- -0(负) +0(正) +- -+ 取-模式:0- (负) -+ +- +0(正)

11、 -0(负) +- -+ 特点:三元码、能提供足够的定时分量,无直流成分,编码过程也较简单。 但在识别时需要提供“分组”信息,即需要建立帧同步,二、基带传输码的常用码型(5),4、数字双相码或Mancherster码,也叫分相码 用一个周期的方波表示”1”,则用反相方波表示“0”。 如代码:1 1 0 0 1 0 1 双相码:10 10 01 01 10 01 10如图(6-5a) 特点:二元码、在每个码元的中心部位都要发生电平跳变,因此,不管信源中”1”、”0”分布如何,经变换后,都没有直流分量,且频谱中存在很强的定时分量,可以很容易从中提取出位同步信息,不受信源的统计特性的影响。 但使得原

12、数字信号的基带带宽加倍。 适用于数据终端设备在短距离上的传输。,二、基带传输码的常用码型(6),5、Miller密勒码(又称延迟调制码):是双相码的变形。 编码规则:1码用”1”的中点发生电平跳变(01或10)表示,出现单个”0”时,电平保持不变;出现连零时,在连”0”的起始处发生电平跳变。 如代码: 1 1 0 1 0 0 1 0 Miller: 01 10 00 01 11 00 01 11图(6-5b)。 特点:二元码、最大宽度为两个码元周期(若两个“1”码中间有一个“0”码),最小宽度为一个码元周期,故具有一定的误码检测性能。它的直流分量很小,频带宽度约为数字双相码的一半.,二、基带传

13、输码的常用码型(7),6、传号反转码,也称CMI码 交替地用正电平或负电平表示“1”,用固定相位的一个周期的方波表示“0”。如图(6-5c)。 CCITT建议,在程控数字交换系统中,CMI码一般作为PCM四次群数字中继线的接口码型,被推荐为速率低于8448kbits的光纤数字传输中的线路传输码型。 特点:二元码、直流分量趋于零或等于零;有频繁的波形跳变,很容易提取位定时信号;具有内检错能力,因为l码相当于“00”或“11”两位码组,而“0”码相当于“01”码组,正常情况下,序列中无“l 0”码组出现,且无“00”或“11”码组连续出现,这种相关性可用来检测因干扰而产生的部分错码。,二、基带传输

14、码的常用码型(8),7、nBmB码: 是一类分组码,它把原信息码流的n位二进制码作为一组,变换为m位二进制码作为新的码组。由于mn,新码组可能有2m种组合,故多出(2m - 2n)种组合。从2m种组合中选择一部分有利码组作为可用码组,其余为禁用码组,以获得好的特性。 特点: 利用这种冗余度实现误码检测性能,具体编码方式要求直流分量尽量小,误码增殖尽量少,位定时和分组同步容易而选定的。 前面的双相码、密勒码和CMI码都可看作是1B2B码。,二、基带传输码的常用码型(9),8、4B3T码 把四个二进码元变成三个三进码元,具体见编码表(从27种中选16种)。 特点: 也可无直流信号,编码效率高。显然

15、,在相同的消息符号速率下,4B3T码的传输速率要比1B1T的低,因而可提高单位频带的利用率。 可见AMI码、HDB3是1B1T码、PST码是2B2T码,二、基带传输码的常用码型(10),三、基带脉冲传输与码间干扰(1),数字基带信号传输系统模型如图(6-9),其中,为发送滤波器的输入符号序列。,则,其中,对应的基带信号表示成:,对r(t)以Ts周期采样:,式中: 右边第一项是第k个接收基本波形在上述抽样时刻上的取值,它是确定信息的依据; 第二项是接收信号中除第k个以外的所有其他基本波形在第k个抽样时刻上的总和(代数和),我们称这个值为码间干扰值。通常是一个随机变量; 第三项是一种随机噪声干扰。

16、 为使基带脉冲传输获得足够小的误码率,必须最大限度地减小码间干扰和随机噪声的影响。 本章的主要内容就是研究消除第二项的码间干扰,三、基带脉冲传输与码间干扰(2),无码间干扰的基带传输特性H() : 1、无码间干扰条件时域表示 : 当(6.3-7)中第一项,且(6.3-7)中第二项,即可消除码间干扰。为简单计,令,则无码间干扰条件时域表示为:,如图(6-12),具有理想的矩形低通滤波器的冲激响应为,即无码间干扰,频带也最窄。但理想矩形低通滤波器特性是难以实现的。且,波形振荡幅度也较大。对定时要求严格。,2、无码间干扰条件频域表示:,三、基带脉冲传输与码间干扰(3),对照付里叶级数的定义得:,由无码间干扰条件时域表示(6.4-2):,eq()的物理意义为:按,(其中n为正整数),的各值将()切成宽为,的若干段,然后将各段移至,的中心位置叠加,故称为“切段叠加”,系统带宽B=1/2Ts,三、基带脉冲传输与码间干扰(4),这就是奈奎斯特第一准则:所谓抽样无失真,即信号经传输后虽整个波形可能发生了变化,但只要其抽样值保持不变,那么在再生判决时用再次抽样的办法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