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专题复习:记练结合串记文化典籍文化常识

上传人:索**** 文档编号:144170063 上传时间:2020-09-06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24.0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记练结合串记文化典籍文化常识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记练结合串记文化典籍文化常识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记练结合串记文化典籍文化常识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记练结合串记文化典籍文化常识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记练结合串记文化典籍文化常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专题复习:记练结合串记文化典籍文化常识(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记练结合串记文化典籍文化常识 一、文史典籍 1. 四书 : 大学中庸 论语孟子的合称。宋人抽出礼记中的大学中庸两篇 , 与论语 孟子 配合 , 至南宋淳熙年间, 朱熹撰 四书章句集注,“四书” 之名由此而定。 此后 , “四书”始终是我国封建社会正统教育的必读书和科举取士的初级标准书。 2. 五经 : 诗 书 礼 易春秋五部儒家经典的简称, 始称于汉武帝时。其中存有中国 古代丰富的历史资料,是封建时代教育的必读教科书, 并被统治阶级作为宣传宗法封建思想 的理论依据。 3. 六经 : 指的是六部儒家经典, 即在“五经”外 , 另加乐 , 也有称“六经”为“六艺”的, 韩愈

2、师说中的“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中的“六艺”即“六经”。 4. 十三经 : 十三部儒家经典。唐代把“三礼”( 周礼仪礼 礼记 ) 、 “三传” (公羊传穀 梁传 左传 ), 连同易书诗称为“九经” 。至唐文宗刻石经, 将孝经论语 尔雅列入经部,则为“十二经” 。宋代又将孟子提升为经, 故有“十三经”之称。 5. 三字经 : 旧时广泛使用的蒙学课本。相传为宋代王应麟撰, 明清学者陆续增补, 至清初为一千一百 四十字。内容从阐述教育的重要性开始, 进而依次讲述名物常识、经书子书、历史知识及古 人勤学的故事等。全部用三言韵语, 便于儿童诵读。 句法灵活丰富, 语言通俗易懂。 自编成后 广为流传 ,一直使

3、用至清末民初。 6. 千字文 : 旧时广泛使用的蒙学课本。南朝梁代周兴嗣编, 梁武帝大同年间编成。全书将一千个字, 编为四字一句的韵语, 介绍有关自然、社会、历史、伦理、教育等方面的知识, 基本上无重复 的字。自隋代开始流行, 至清末一直被广泛用作儿童识字课本。宋代以后 , 有种种续编和改编 本, 但都没有旧本流传得广泛、长久。 7. 千家诗 : 旧时蒙学读物。 有五言千家诗 重订千家诗 两种。 前者题“王相选注” ; 后者题“谢 枋得选注” , 为七言律诗。两种选本大都为唐、五代、宋作品, 宋诗尤多。因入选之诗浅近易 解, 所以流传较广。 8. 唐诗三百首: 诗歌总集。清代乾隆年间“蘅塘退士

4、”孙洙编, 实选唐诗三百一十首, 分五古、七古、五 律、七律、五绝、七绝及乐府诸体排列。选编的原意, 本作为家塾课本。所选诗作大都艺术 2 性较高 , 便于吟诵 , 是流传最广的唐诗选本。 9. 文选 : 现存最早的诗文总集。南朝梁萧统 ( 昭明太子 ) 编选 , 世称昭明文选 。选录自先秦至梁 的诗文辞赋 , 共一百二十九家, 七百余篇 , 分三十八类选者注意到文学与其他类型著作的区分, 故不选经子 , 史书也仅取论赞, 入选作品大多为骈文。该书是研究梁以前文学的重要参考资 料。 10. 古文观止 : 清代康熙年间吴楚材、吴调侯叔侄二人编选的一部历代文章总集, 共十二卷。全书收录 自东周至明

5、末的文章二百二十二篇, 以朝代为序排列。选文多慷慨悲愤之作,语言朗朗上口。 每篇的简要评注, 颇有见解。是清代以后流传最广、影响较大的古文选本。 11. 古文辞类纂: 清代姚鼐编的各类文章总集。全书七十五卷, 选录战国至清代的古文, 依文体分为论辩、 序跋、奏议、书说、赠序、诏令、传状、碑志、杂记、箴铭、颂赞、辞赋、哀祭等十三类。 所选作品主要是战国策、 史记、两汉散文家、唐宋八大家及明代归有光、清代方苞、 刘大櫆等的古文。书首有序目, 略述各类文体的特点、源流及其义例。 12. 二十四史 : 从史记到明史的二十四部纪传体史书, 被称为“正史” , 清代乾隆年间编定。全 书总计三千二百二十九卷

6、, 记载了从黄帝到明末共四千余年的史事, 是史学研究的重要资料, 也常以之代称中国历史。其中史记是通史, 其余的都是断代史。 13. 史记 : 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原名太史公书东汉以后始称史记, 西汉司马迁撰。全 书一百三十篇 , 计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 , 记载自黄帝至汉武帝时期共 约三千年的历史。该书取材颇富, 作者曾广泛查阅并实地调查了大量史料和史事。文笔优美 生动 , 结构严谨 , 被奉为封建时代历史著作的典范, 在我国史学史和文学史上都有极重要的地 位。作者所创的纪传体例为历代著正史者所遵循取法。 14. 资治通鉴 : 北宋司马光撰, 全书二百九十四卷。宋神宗以

7、其“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 命名为资 治通鉴。该书取材广泛, 除历朝正史外, 尚有野史、实录、谱牒、行状、文集等三百余种。 剪裁精审 ,严谨清晰 , 功力极深 , 是一部对后代产生很深影响的编年体通史。 15. 太平广记 : 由北宋李昉等奉敕编辑, 因成书于宋太宗太平兴国年间, 故名。全书五百卷 , 另目录十卷 , 按题材性质分九十二大类, 下面又分一百五十余小类, 收录上迄先秦两汉, 下及北宋初年的作 品约七千则。采录汉代至宋初的小说、笔记、稗史等五百余种, 保存了今已亡佚的大量古小 说资料。 16. 诗文集的命名方式: 以作者姓名命名如孟浩然集 李清照集 陶渊明集 3 以官爵命名如王右丞

8、集( 王维 ) 、 杜工部集( 杜甫 ) 以谥号命名如范文正公集( 范仲淹 ) 、 欧阳文忠公集( 欧阳修 ) 以书斋命名 如七录斋集( 张溥 ) 、 饮冰室合集( 梁启超 ) 、 惜抱轩文集( 姚 鼐) 以作者字、 号命名 如李太白全集 、 文山先生全集( 文天祥 ) 、 王子安集( 王勃 ) 、 苏东坡全集 、 稼轩长短句( 辛弃疾 ) 、 徐霞客游记 以居官地或 居住地命名 如樊川文集( 杜牧 ) 、 贾长沙集( 贾谊 )、 长江集 ( 贾岛 ) 、 梦 溪笔谈 ( 沈括 ) 以出生地 命名 如临川先生文集( 王安石 ) 、 柳河东集 ( 柳宗元 ) 以帝王年 号命名 如白氏长庆集( 白

9、居易 ) 、 嘉祐集 ( 苏洵 ) 17. 史书编写方式分纪传体、编年体、纪事本末体三种: (1) 纪传体是以人物为中心线索来编写的史书体裁, 由司马迁首创, 二十四史全是纪 传体 ; (2) 编年体是按年月日的先后顺序来记述史实的史书体裁, 如左传资治通鉴; (3) 纪事本末体是以历史事件为中心线索来编写的史书体裁,这种体裁在南宋时才出现, 如通鉴纪事本末 宋史纪事本末 。 二、音乐知识 1. 五音、六律 古人把宫、商、角、徵、羽称为五音, 从宫到羽 , 按照音的高低排列起来, 形成一个五声 音阶 , 即: 宫商角徵羽 1 2 3 4 5 后来再加上变宫、变徵, 就形成七个音阶, 即: 宫商

10、角变徵徵羽变宫 1 2 3 4 5 6 7 例如 :“高渐离击筑, 荆轲和而歌 , 为变徵之声。 ”( 荆轲刺秦王) 古书常把五音或五声和六律并举。律, 本指用来定音的竹管, 后来成为我国古代音乐方面 的专门名称。即黄钟、太簇、姑洗、蕤(ru ) 宾、夷则、无射。例如: “师旷之聪 , 不以六律 , 不能正五音。” ( 孟子 ) 2. 十二律 又称十二律吕。古乐的十二调。是古代的定音方法。即用三分损益法将一个八度分为 12 个不完全相同的半音的一种律制。各律从低到高依次为: 黄钟、 大吕、 太簇、 夹钟、 姑洗、 中吕、蕤宾、林钟、夷则、南吕、无射、应钟。其中单数的称“律”, 双数的称“吕”

11、。 3. 宫调 中国传统乐学把音乐实践中音、律、声、调之间的逻辑关系概括起来, 用以表明调性范 畴的全面情况的基本理论。音乐实践中所用一定音阶的各个音级各相应于一定的律高标准, 4 构成一定的调音体系; 某一调音体系中的音阶, 又都具体地体现为以某 “声”为主的一定调式。 审察其间的诸种逻辑联系, 包含律高、调高、调式间各种可变因素在内的综合关系的研究, 即宫调理论。 4. 八音 我国古代对乐器的统称。具体指金、石、土、革、丝、木、匏、竹八类。 5. 雅乐 “俗乐”的对称。指古代帝王郊祭、朝贺等大典上所用的音乐。 6. 俗乐 “雅乐”的对称。泛指古代各种民间音乐和外来音乐。宫廷中宴会也用俗乐,

12、 称为“燕 乐” 。历代俗乐都很流行。 庄暴见孟子: “寡人非能好先王之乐也, 直好世俗之乐耳。 ” 【练习】 判断下列各句关于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的正误。 1. 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 原名太史公书, 共 130 篇。 ( ) 2. “坟典”是三坟、五典的并称, 后转为古代典籍的通称。 “三坟”即伏羲、神农、黄帝 之书 ; “五典”即少昊、颛顼、高辛、尧、舜之书。( ) 3.易也称周易, 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学与人文实践的理论根源,是一 本揭示事物变化的书。( ) 4.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国别体史书著作, 与春秋公羊传 春秋穀梁传 合称为“春秋三传” 。( ) 5.

13、 楚辞是屈原创作的一种新诗体, 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对楚辞 及其研究史做研究的学科, 今称为“楚辞学” 。( ) 6. 礼 , 汉时指仪礼 , 后世指礼记 。 礼记是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学者编纂的关 于礼的阐释之书, 是儒家“五经”之一, 分大戴礼和小戴礼两种, 戴圣所编49 篇并由 郑玄作注的为小戴礼, 戴德所编 85 篇为大戴礼 。( ) 7.“春秋” 一词在古代含义丰富, 可指儒家经典著作春秋 ,也可指东周前半期这个历 史时期。 ( ) 8. “经史子集”是中国古籍按内容区分的四大部类, 是中国古籍的主流分类。一些大型 的古籍丛书往往囊括四部, 并以之命名 , 如四库全书 。(

14、) 9. 汉书 , 又名前汉书, 东汉范晔所著 , 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全书包括纪 十二篇、表八篇、志十篇、传七十篇, 共一百篇。汉书语言庄严工整, 多用排偶 , 遣词造句 5 典雅、奥博。 ( ) 10. 春秋公羊传是春秋三传之一, 春秋是编年体史书, 言简义深 , 如无注释 , 很难理解。注释春秋的书, 有左氏、公羊、穀梁三家。( ) 【答案】 1. “编年体通史”错, 应为“纪传体通史” 。 2. 3. 4.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 5. 第一部诗歌总集为诗经。 6. 礼记是西汉时期儒家学者编纂的关于礼的阐释之书。 7. 8. 9. 应是班固编撰。汉书 , 又称前汉书 , 由我国东汉时期的历史学家班固编撰, 后来唐朝的颜师古为之释注, 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 “二十四史”之一。 汉书是继 史记之后我国古代又一部重要史书, 与史记后汉书三国志并称为“前四史”。 汉书全书主要记述了上起西汉的汉高祖元年( 前 206), 下至新朝的王莽地皇四年(23) 之 间 229 年的史事。汉书包括纪十二篇、表八篇、志十篇、传七十篇, 共一百篇 , 后人划分 为一百二十卷 , 共八十万字。 1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