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文学常识与名著阅读”

上传人:索**** 文档编号:144169867 上传时间:2020-09-06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11.8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文学常识与名著阅读”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文学常识与名著阅读”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文学常识与名著阅读”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文学常识与名著阅读”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文学常识与名著阅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文学常识与名著阅读”(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文学常识与名著阅读” 一、文学常识 1. 一篇新闻可分为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五个部分,其中主体是新闻的躯干, 它用充足的事实表现主题。 2. 藤野先生选自朝花夕拾。作者鲁迅,是浙江绍兴人,原名周树人,伟大的无 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发表了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 3. 列夫托尔斯泰,19 世纪中期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文学家、思想家,主要作品 有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 安娜卡列尼娜 复活等。其作品深刻地展现了俄国剧烈的 社会变动。 4. 三峡作者郦道元,字善长,范阳涿县人,北魏地理学家,著有水经注。 5.记承天寺夜游作者苏轼, 字子瞻, 号东坡

2、居士, 眉山 ( 今属四川 ) 人。宋代文学家, 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这派代表,并称“苏辛”。 6.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 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李白深受黄 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 7. 王维,字摩诘,盛唐诗人的代表,创造了水墨山水画派,有“诗佛”之称。王维擅书 画,亦通音律,多才多艺。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有王摩诘文集等传世。 8. 钱塘湖春行作者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三大诗人之一。其诗早年与 元稹齐名,二人并称“元白”;晚年又与刘禹锡齐名,并称“刘白”。有白氏长庆

3、集。 代表诗作有长恨歌 卖炭翁琵琶行等。 9. 背影作者朱自清,字佩弦,江苏扬州人,散文家、诗人、学者。 10. 苏州园林作者叶圣陶,原名叶绍钧,江苏苏州人,现代作家、教育家、文学出 版家和社会活动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著有童话故事稻草人 以及长篇小说 倪焕之。 11. 孟子 二章 的作者孟子, 名轲,字子舆, 是继孔子之后儒家学派的又一位大师, 后人以“孔孟”并提,被称为“亚圣”。 12. 司马迁,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 ) 人,西汉 ( 朝代 ) 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 家,所著史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13. 陶渊明,东晋诗人、辞赋家。名潜,字元亮。因宅边曾有五棵柳树

4、,又自号五柳先 2 生。 14. 杜甫,字子美, 自号少陵野老, 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 15.赤壁 选自樊川诗集注 ,作者杜牧, 唐朝著名诗人, 和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16. 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在政治上负有盛名, 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二、名著阅读 ( 一) 红星照耀中国 1.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在某种意义上讲,这次大迁移是历史上最大的一次 流动的武装宣传。”文中的“大迁移”是指(D) A.国民革命军北伐 B.朱、毛红军会师井冈山 C.北方

5、少数民族南迁 D.中国工农红军万里长征 2. 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冒险、探索、发现、勇气和胆怯、胜利和狂喜、艰 难困苦、英勇牺牲、忠心耿耿,这些千千万万青年人的经久不衰的热情,始终如一的希望, 令人惊诧的革命乐观情绪,像一把火焰,贯穿着这一切, 他们无论在人力面前,或者在大自 然面前,上帝面前,死亡面前,都绝不承认失败。”这是对哪一事件的评价(B) A.五四运动 B.红军长征 C.北伐战争 D.抗日战争 3.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在西安进行的这场军事政变时机抓得很好,执行得 也十分利落, 使中国最终站到了即将来临的世界反法西斯斗争一边。”斯诺所说的“这场军 事政变”是指 (B) A.

6、八一三事变 B.西安事变 C.九一八事变 D.七七事变 4.1937年,美国作家埃德加斯诺所著的红星照耀中国在英国一经问世,立即轰 动世界, 畅销海内外, 并多次翻译再版。 从此,西方人才开始了解中国共产党人的真实生活。 5.红星照耀中国被誉为“忠实描绘中国红色区域的第一本著作”,对世界正确了解 中国共产党、中国工农红军和中国革命的历程起到了巨大作用。 3 6. 苏维埃政府实行的对农民最有意义的四项举措是:重新分配土地, 取消高利贷, 取消 苛捐杂税,消灭特权阶级。 7. 红军在井冈山运动时期采取的四个口号是:敌进我退, 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 追。 8. 名著阅读。 在平原地带天气很热,

7、可是在过大雪山时,这些衣衫单薄、 气血不旺的南方战士不习惯 于高原气候,冻死不少。更难的是爬荒凉的炮铜岗,他们可以说是自己铺出一条路出来的, 一路砍伐长竹,在齐胸深的泥淖上铺出一条曲折的路来。毛泽东告诉我:“在这个山峰上, 有一个军团死掉了三分之二的驮畜。成百上千的战士倒下去就没有再起来。” (1) 上面文段选自作品红星照耀中国,文中的“我”指的是埃德加斯诺。 (2) 选取这部作品中的一个主要人物,说出其性格特征或精神品质。 【示例】 毛泽东,具有强烈的爱国心和责任感,具有不懈进取的奋斗意识和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 具有大公无私、纯朴善良、爱憎分明的性格( 回答合理即可) 9. 名著阅读。 我的

8、抗议行动的效果,给了我深刻的印象。这次“罢课”胜利了。 我家分成两“党”。一党是我父亲,是执政党。反对党由我、母亲、弟弟组成,有时连 雇工也包括在内。可是在反对党的“统一战线”内部,存在着意见分歧。我母亲主张间接打 击的政策。 凡是明显的感情流露或者公开反抗执政党的企图,她都批评, 说这不是中国人的 做法。 (1) 选段主要写的是毛泽东回忆他童年与私塾老师,与他父亲的斗争。 (2) 这段文字语言幽默风趣,让人看了忍俊不禁。从中可以看出童年的毛泽东具有怎样 的特点? 从中可以看出童年的毛泽东就有一种叛逆心理,懂得通过斗争和反抗来维护自己的权 益。 ( 二) 昆虫记 1. 昆虫记的作者法布尔被誉为

9、(A) A.昆虫界的荷马 B.昆虫界的圣人 C.昆虫至圣 D.昆虫界的托尔斯泰 2. 昆虫记曾获得(B) A.普利策奖 B.诺贝尔奖提名 C.安徒生奖 D.诺贝尔奖 4 3. 昆虫记中描写了许多昆虫,下列不属于书中的动物的一项是(D) A.象鼻虫、蟋蟀 B.蜘蛛、蜜蜂 C.螳螂、蝎子 D.骆驼、恐龙 4.昆虫记 既是优秀的科普著作也是公认的文学经典,鲁迅把它奉为“讲昆虫生活” 的楷模。在作者笔下,杨柳天牛像个吝啬鬼,身穿一件似乎“缺了布料”的短身燕尾礼服; 小甲虫“为它的后代作出无私的奉献,为儿女操碎了心”;而被毒蜘蛛咬伤的小麻雀也会 “愉快地进食, 如果我们喂食的动作慢了,它甚至会像婴儿般哭

10、闹”;蝉在地下潜伏4年才 能钻出地面, 只能在阳光下活5 个多星期; 蟋蟀善建巢穴, 管理家务; 蜘蛛善于捕食、 织网; 螳螂善于利用“心理战术”制服敌人;切叶蜂可以不用任何工具“剪”下圆叶片做巢穴盖 子。 5.昆虫记中, 法布尔不但仔细观察食粪虫劳动的过程,而且不无爱怜的称这些食粪 虫为清道夫。 他还称赞黄蜂的建筑才能,认为在这一点上它们远胜于卢浮宫的建筑艺术智慧。 6. 法布尔的 昆虫记除真实记录昆虫的生活外,还透过昆虫世界折射出社会人生。全 书充满了对生命的关爱之情和对自然万物的赞美之情。 7. 名著阅读。 有这样一只不知危险无所畏惧的灰颜色的【A】 ,朝着那只螳螂迎面跑了过来。螳螂 把

11、它的翅膀极度张开,它的翅竖了起来,并且直立得好像帆船一样。翅膀竖在它的后背上, 螳螂将身体的上端弯曲起来,样子很像一根弯曲着手柄的拐杖,并且不时地上下起落着。 (1) 【A】指的是蝗虫。 (2) 本选段细致入微地刻画了螳螂准备捕食蝗虫时的动作,生动地表现了螳螂机警从容 的特点。 8. 名著阅读。 它们身体鼓鼓的,像半粒豌豆, 鞘翅光滑或有绒毛,通常黑色的鞘翅上有红色或黄色的 斑纹,或红色、黄色的鞘翅上有黑色的斑纹,但有些鞘翅却是黄色、红色或棕色的,没有斑 点,这些鲜艳的颜色具有警戒的作用,可以吓退天敌。 (1) 这段文字主要描写的对象是瓢虫。 (2) 昆虫记是公认的文学经典,语言很有特色,请结

12、合文段加以分析。 昆虫记行文生动活泼,语调轻松诙谐,充满了盎然的情趣。如,把瓢虫鼓鼓的身体 比喻为“半粒豌豆”,生动形象;对瓢虫鞘翅颜色的描写,细致入微;“吓退”一词对其颜 色作用的描写更是充满幽默感。 9.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快看啊! 这里有一种会缝纫的蜜蜂。它剥下开有黄花的刺桐的网状线,采集了一团填充 的东西,很骄傲地用它的腮带走了。它准备到地下,用采来的这团东西储藏蜜和卵。那里是 一群切叶蜂,在它们的身躯下面,带着黑色的,白色的,或者血红色的,切割用的毛刷,它 们打算到邻近的小树林中,把树叶子割成圆形的小片用来包裹它们的收获品。 5 此段文字选自法布尔的昆虫记,主要讲述的是会缝

13、纫的蜜蜂把叶子割成小片包裹收 获品的过程。 10.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甲】 最后,这个庞大的大家庭消失了。这些小蛛纷纷被飘浮的丝带到各个地方。原来 背着一群孩子的荣耀的A变成了孤老。 【乙】 B有着十分美丽而动人的身材,非常聪明的头脑,还有一点应该注意的就是它那 种非常奇怪的窠巢。但是,知道这种小昆虫的人却是很少的。甚至有的时候,它们住在某一 家人的火炉的旁边,但是,这户人家竟然都对这个小邻居一无所知。 (1) 选段中的A、B所指的两种昆虫分别是狼蛛( 狼蛛母蛛 ) 、舍腰蜂。 (2) 【甲】段中A的显著特征是什么? 平时过着游猎生活,嗜杀成性,但抚养子女却体贴入微。 (3) 【乙】段中为什么对于B这个小邻居,这户人家竟一无所知? 因为它有着安静且平和的本性,居住得十分隐蔽,很难引起人们的注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