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测试与答案

上传人:索**** 文档编号:144169844 上传时间:2020-09-06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307.7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测试与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测试与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测试与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测试与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测试与答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测试与答案 一、选择题( 每小题 _ 分,共 _ 分 ) 1在中国古代历史中,朝代更替是人们共知的客观事实。从某种意义上说,一 部中国古代史,就是一部朝代兴亡史。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 第一个奴隶制国家) 是 ( ) A清朝B夏朝 C唐朝D商朝 2电视剧封神演义里有这样一个镜头:周武王联合800 多个部落击败商朝 军队,纣王自焚,商朝灭亡。你由此回忆起的历史事件是( ) A炎黄部落打败蚩尤部落 B商汤灭夏 C牧野之战 D“国人暴动” 3 “春秋争霸”“战国七雄”演绎了春秋战国的纷争。诸侯国的出现,源于 ( ) A世袭制 B 郡县制 C禅让制 D 分封制 4西周建

2、立后,大规模分封诸侯,历史上称为“分封制”。它的主要内容是() A禅让 B“家天下” C“授民授疆土” D 天下为公 5夏、商、西周三个朝代灭亡原因的共同点是( ) A诸侯的反叛 B统治者残暴,失去民心 C“国人暴动” D少数民族的进攻 6周礼载:“金有六齐( 配方 ) ,六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钟鼎之齐。”这 反映了 ( ) A甲骨文的雕刻技巧 B青铜器的铸造工艺 C金文的形成与发展 D铁农具的制造技术 7“洹水安阳名不虚,三千年前是帝都。”这是著名历史学家和考古学家郭沫 若同志1959 年考察殷墟时留下的著名诗句。下列文物出土于殷墟的是( ) 2 8郭沫若说:“一片甲骨惊天下。”这是因为甲骨

3、文是( ) A商代文字 B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 C字母文字的起源 D目前我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 9不同的历史时期体现着不同的历史特点。春秋时期最显著的政治特点是( ) A霸主“尊王攘夷”,扶助弱小 B王室衰微,诸侯争霸 C争霸战争激烈,分裂趋势加强 D弱小诸侯依赖周天子 10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成效最大的变法。他的变法措施中体现了( ) A儒家思想 B 法家思想 C道家思想 D 墨家思想 11假设你是商鞅变法后秦国的一位农民,想获得爵位的最好办法是( ) A大力开垦荒地 B当兵建立军功 C经商发财 D多生产粮食、布帛 12. 人们常说四川是“天府之国”,而都江堰的水

4、利工程为“天府之国”的粮食 产量提供了有力的保障。都江堰水利工程修建于( ) A战国时期 B 秦朝 C西汉 D隋朝 13道德经是中国的一部哲学作品,其内容对中国产生了深远影响。此书记 载的是谁的言论( ) A孔子 B墨子 C老子 D庄子 14战国时期,四位学者围绕如何治理国家发表了各自的看法,其中代表儒家学 派的是 ( ) A进行改革,提倡法治 B顺其自然,“无为而治” C主张实行“仁政” D“兼爱”“非攻”,互助互爱 15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局面的根本原因是( ) A频繁的争霸战争 B社会大变革 C学术繁荣 3 D新兴地主阶级产生 二、非选择题( 共 _分 ) 16 (_ 分 ) 阅读材料,

5、回答问题。 材料一吕氏春秋上有一则故事,说大力士乌获将牛尾巴都拉断了,牛却纹 丝不动。一个小孩牵着牛鼻环,牛倒乖乖地跟他走了。 山西战国墓葬中发掘出来的“牛尊” 材料二西周时,人们使用木、石工具,以人为牵引力耕作。从出土文物看,春 秋战国时铁制农具与牛耕开始应用推广,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战国铁犁铧 (1) 材料一中的图片与史书记载说明了什么问题?(_ 分 ) (2) 请观察战国铁犁铧,然后分析它有什么优点。(_ 分 ) (3) 春秋战国时期,铁的农具与牛耕的逐渐使用和推广,使得农业生产方式发生 了怎样的变化?(_ 分 ) 17(_ 分 ) 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的社会经济在动荡中不断向前发展,请

6、你结合 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 春秋时期,各国争 霸的目的是什么?各国 争霸是在怎样的历史条 件下进行 的? (_ 分 ) 4 (2) 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在农业上取得了哪些新成就?(_ 分 ) (3) 战国时期,各国都注意兴修水利工程,其中秦国修建的水利工程是什么?你 怎样评价它?(_ 分) (4) 战国时期,各国纷纷掀起变法运动,其中使秦国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的是哪 一变法?(_ 分 ) (5) 从上述促进社会发展的事件中,你得到了哪些启示?( 一点即可)(_ 分 ) 18(_ 分) “和谐”是人类发展的追求之一。无论是统治的和谐还是人类的发 展与自然的和谐都是至关重要的。根据提示,

7、完成相关探究任务。 【统治话“和谐”】 (1) 请结合这两幅图片,说一说统治的和谐与统治者有怎样的关系。(_ 分 ) (2) 在春秋时期,主张以德治国,促进社会和谐的人是谁?你如何评价他?(_ 分) 【创新促“和谐”】 (3) 图 (c) 所展示的是哪一重大水利工程?此工程是谁主持修建的?(_ 分 ) (4) 今天,在政治上构建“和谐社会”,依法治国,建设法治国家已经成为人们 的共识。在两千多年前的中国,哪两位伟大的思想家提出过类似的主张?(_ 分 ) 【启迪促“发展”】 5 (5) 通过以上探究,你认为如何才能构建和谐社会?( 说出一条即可)(_ 分 ) 参 考 答 案 1B 解析 本题主要

8、考查学生对四个朝代性质和时间的识别能力。A、C 是封建制 国家,而D 尽管是奴隶制国家,但不是第一个,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是禹在约公元 前 2070 年建立的夏朝,故选B。 2 C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基础知识的识记,商朝灭亡的关键战役是牧野之 战,此战之后,商朝灭亡,所以正确答案是C。 3 D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分封制的识记能力。西周建立后,对宗亲和功臣进行 分封,建立诸侯国,这就是西周的分封制,故选D。 4 C 解析 周天子把土地和人民分给宗亲、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即“授民授 疆土”。 5 B 解析 夏朝灭亡是因为桀的残暴;商朝灭亡是因为纣的残暴;西周时周厉王 的残暴统治,导致“国

9、人暴动”,加速了西周走向灭亡。综上所述,答案是B 项。 6 B 解析 从材料中可以看出,这里表述的是铸造钟鼎的成分配方,因此,从性 质上看,它反映的是青铜器的铸造工艺。 7 B 8 D 解析 本题属于最佳选择题,旨在考查学生的辨析能力。甲骨文的发现震惊 天下, 主要是因为它是目前我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 9 B 解析 春秋时期,诸侯不再听从周天子的命令,反映了周王室走向衰微,取 而代之的是诸侯争霸。 10B 解析 法家主张改革,提倡法治,商鞅变法的措施体现了法家的思想主张。 11 B 12 A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回忆所学知识,都江堰是战国时期秦国 蜀郡郡

10、守李冰主持在岷江上修筑的防洪灌溉工程,所以正确答案是A。 13 C 解析 老子的学说集中在道德经一书,成为道家的经典。 14 C 解析 C 项属于儒家学派代表人物孟子的主张。 15 B 解析 春秋战国时期,由于社会大变革,在经济、政治、军事等领域发生 了急剧变化,反映在思想文化上就是各学派站在各自立场发表观点,从而形成百家争 鸣的局面。 16 (1) 说明了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已经掌握了牛的生理特征和习性,为利用畜 力进行生产创造了条件;也反映了当时牛耕已经普遍使用的史实。 (2) 铁犁铧质地坚硬,提高了生产效率。 (3) 铁制农具与牛耕的使用和推广,使个体生产逐渐取代大规模强制性集体耕作, 个

11、体小农逐渐成为社会的基本生产单位。在这种新的剥削方式中,奴隶变成农民,那 些开明的奴隶主就成了新兴地主,封建的生产关系产生。 17 答案 (1) 争夺霸主地位。铁制农具和牛耕出现,生产力水平提高;周王 室衰微。 (2) 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和推广。 (3) 都江堰。都江堰是一座综合性的水利枢纽,发挥出防洪、灌溉、水运等多方 面的作用。 6 (4) 商鞅变法。 (5) 农业上的新技术促进社会发展;修建水利工程促进经济发展;改革是国家发 展的动力;注意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生产发展等。 解析 本题以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为主题,考查学生在军事、经济、 政治等领域促进经济发展的相关知识。第(1) 问体现军事政治斗争。第(2)(3)问体现 经济发展。第(4) 问体现政治变革。前四问都可依据题意和教材识记解答。第(5) 问考 查学生的理解能力。 18. (1)夏桀实行暴政,导致亡国;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改革内政,发展生产, 训练军队,使齐国的经济和军事实力大为提高。 (2) 孔子。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3) 都江堰。李冰。 (4) 墨子和韩非。 (5) 实行“仁政”,增强民主与法律意识;有效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坚持可持续 发展战略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