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记叙文阅读真题链接:表现手法-托物言志

上传人:索**** 文档编号:144165589 上传时间:2020-09-06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70.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记叙文阅读真题链接:表现手法-托物言志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中考记叙文阅读真题链接:表现手法-托物言志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中考记叙文阅读真题链接:表现手法-托物言志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考记叙文阅读真题链接:表现手法-托物言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记叙文阅读真题链接:表现手法-托物言志(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中考记叙文阅读真题链接:表现手法-托物言志 【中考真题链接】 荒漠中的苇 王剑冰 汽车穿行于茫茫戈壁已经很久了,人们初开始的兴趣早已变成了朦胧的睡意。公路 像条细细的带子在沙漠中甩来甩去,不知尽头在何处。有人不停地在后悔,应该走另一条国 道的, 是我等少数几个出的点子,说走这条路可以看到五彩城。远远的五彩城直到我们走到 了天黑, 看到一颗好大的月亮,也没有见到它的踪影,旅途上的事情是不能凭美丽的想象来 完成的。 慢慢地我也没有了什么兴趣。除了沙漠还是沙漠,而且沙漠的颜色还不是金黄色的, 很多都是粗糙的暗褐色的沙石,在公路的两边铺向无尽的远方。胡杨呢 ?红柳呢 ?几乎看不到 什么植被, 偶尔

2、的几株沙棘,一晃就过去了。有时出现的不高的丘陵,也仅够让视线有个起 伏的弧度。沙海茫茫,真正是茫茫了。 窄窄的戈壁公路上跑着的几乎就是我们这一辆汽车,弱小的一叶扁舟样地在大海的 波涛中翻涌。 中间在什么地方吃了一顿午饭,然后就昏昏沉沉睡着了。醒来已是半下午了,车子 还是不急不躁地跑着。我又一次地把头靠在窗户上,无聊地看着已不成风景的风景。就在这 时,我竟然看到了一种熟悉的植物,是的,是那种水乡才能看到的植物苇! 起先我有点 不相信自己的眼睛,以为是看错了。 当这种植物又一次在我的视线中出现的时候,我真正地 看清了,是苇。 在我的感觉里,苇属于弱者,弱者都是以群居的形式出现的,所谓“芸芸众生群居

3、 才能产生勇气,才能产生平衡,才能产生力量,才会便于生存。苇便是一种群像的结合体, 荡漾是她的形容词。 我曾在双台河口湿地保护区,在我的家乡渤海湾,在孙犁笔下的白洋淀, 都看过面积逾十万亩甚至百万亩的大芦苇荡。那一望无际的芦苇,像纤腰袅娜的女子,一群 群相拥相携地在风中悠悠起舞。“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亼,在水一方。”诗经 中对一位玉人的思念也是以这美丽的植物为衬物。作为一种最为古老的植物,苇给人们带来 的总是美好的向往。很多的女孩借用了苇的名字,那是一种带有情感的、内涵丰富的、釆韧 的、温馨的表达与体现。 可眼前这些苇却显得这般瘦削,不成气势。就像初生小女的头发,稀稀落落地表明 着生命的

4、再生。 或像耄堂老者,以几许羊胡迎风,扬头看看不多的时日。我想象不到在这样 荒凉 ( 不只是荒凉,简直是恐怖) 的地方,怎么会有苇这种植物生长。是鸟的羽翅?是风的神 力?她们真的不该诞生在这里。在白洋淀,沙家浜,苇正牵裳起舞,接受着游人的赞叹; 在渤 海湾,黄海滩,苇也是丰足地吸吮着大地的乳汁,欢快地歌唱。 这该是植物中的弱女子啊,给她一片( 不,哪怕是一点水,她就敢生根、发芽、开花、 摇曳出一片星火,一片阳光。)那确实是一小片水,好像是修路开挖出的低洼地,仅仅是存 留的一点点雨水,而绝不会是人为的故意,她们就结伴地生长起来,那是多么少的伴儿啊。 但女子们还是愿意有伴的,这是她们的天性。孤芳自

5、赏的苇似乎不称为苇,况且在这样的地 方她们别说孤芳,连群艳也无可夺目。如果不是我惺忪中的一瞥,一个王姓的男子也就同她 们连一目的交情也错过了。 那片水已经剩了一点点,而她们的长大,还不是借助那一点水吗?看她们的样子,也 就是刚刚过了童年而进入青春期。那可是戈壁滩, 是茫茫大漠, 她们会摇曳, 会挣扎多久呢 ? 水涸地裂,沙丘涌动,她们都活不了。我已看到,离水稍远的几株已经干枯颓折。 2 不过我想,既然作为一种生命,站立于这个世界上,就有她生命的意义和可能。这 个生命就会不讲方式,不图后果地向上生长,直至呼出最后一息。苇,或被风收去,或被沙 掩埋,都会以她最后的努力,度过她最美丽的时光。苇,你的

6、意思不是萎,是伟! 想起金克 木生命一诗中有一句“生命是伴着芦苇的啜泣与哈欠”,暗自笑了。这不知写于何时何 背景的诗句, 有些明了又有些不明,我这时倒是想改一句:“生命是伴着啜泣与哈欠的芦苇。” 西部,戈壁,荒漠,苇,我把这样的字眼在寂寞的旅途上相连,竟就连出了一种美 妙的景象。 【试题】作者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结合全文,说说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是什么? 【答案】 托物言志。 作者借对苇身处荒漠却顽强活着的生命意识及身处逆境却顽强向上 精神的赞美,表达了自己也会在任何恶劣的环境中珍惜生命,努力生活的愿望。( 或来歌颂 那些具有沙漠中的苇一样顽强生命的人。) 【中考真题链接】 青苔撑起的一片绿意

7、 洪振秋 春日,人们的视野里总是万物葱绿,百花次第开放,一派生机勃勃。 百花繁,万花灿,唯有苔草很少被人提及,因为它实在微小,可以说是微不足道。 我却惊讶于这细小低微的青青苔草,它没有茂林的硕大气象,也没有百花的美妙身姿,只是 静静地躲藏在不容易被人注视的角落里。但她依然有着茂林一般的风情、百花一样的美丽。 我非常喜欢清代诗人袁枚那首苔诗:“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 也学牡丹开。” 诗人笔下的青苔生长环境是很恶劣的,可它依然长出绿意来,展现出自己的 青春。 青春从何处来?它从苔草旺盛的生命力中来,它凭着坚强的活力,冲破困境,焕发青 春的光彩。苔草是不会开花的,但她“也学牡丹开”,既

8、是谦逊,也是骄傲。她虽然如此弱 不禁风, 却凭着自身的自强不息,争得和百花一样的开放权利,春光离不开她们不断地点缀, 才显得如此春意盎然。 江南民间有句谚语:“三月青苔露绿头,四月青苔绿满河”。 在我的印象里,春风拂面,青苔们趴在残旧的瓦片上,粘在厚重的砖头间,爬上高 高的墙头上, 附在苍老的树干中,布满在瘦硬的岩石上,从故乡街上的青石板夹缝中撑出绿 意,写出一个又一个方正的“回”字。不远处的春江, “江水绿如蓝”,这是青苔的大写意、 大手笔。 在乡间的古楼里,当青苔从不远处的山坡上,开始随着春风波动、蔓延时,门前的 台阶也变绿了,古楼便春光融融,于是陋室不陋。 此时,只要你细心观察,就会发现

9、这些微不足道的青苔,竟是如此有气势。她们都 是一根连着十根,十根连着百根,连绵起伏,渐成气象。无论是断墙残垣,还是悬崖绝壁之 上,其它植物都无法落脚,唯有青苔从墙缝里、石缝隙中奋力拱出,四处蔓延着绿意,在荡 漾的春风中记录着比石头还硬的倔强。 小时候,我的家乡,每年春日,也就是春雨即将来临之前,父亲总要爬上古楼,上 屋顶清理盖瓦, 家乡人称之 “拾漏” 。他总是弓着腰, 小心翼翼地翻起一片片布满青苔的瓦, 或剥下苔绿, 或扯下苔丝, 或拔出瓦沟中的苔草然后装进一个蓝色的布袋里。他从木梯 上退下来后,便径直去后花园,从布袋里掏出一撮撮、一把把的青苔,或填于兰花盆,或黏 3 附于梅花树干上, 或塞

10、进干枯的罗汉松那一个个细小的木洞穴中父亲说,青苔也有一些 诗意的名字,她叫绮线,也称呼为绿衣元宝,百花有青苔衬托,人世间才会春色满园。 在岁月的戏台上,青苔似乎错过了诗经,却赶上了唐诗宋词的好时光,也融进 了明清纷繁的花事。在诗意的年代,青苔倍加受人珍爱,“应怜屐齿印苍苔”,园子的主人 因怕满地青苔被人践踏,所以闭门谢客。但有时也夹杂着几分苍凉和凄美,“小庭春老,碧 砌红萱草”,青苔似乎总是见不到阳光,只在凄凄惨惨中顽强地生长着。 真正懂得青苔心意之人,应是清代的袁枚先生。他知青苔的气质风度,他知青苔的 生存环境。 ? 中国人很喜欢把青苔之绿意融入古画中,使其诗意更加飞扬。最早是“元四家”,

11、后有沈周、唐伯虎、徐渭、程嘉燧、渐江、查士标等。到了清代,苔草在中国画中出现的频 次渐多,随心所欲,恣意点苔,笔情墨趣,已臻成熟。尤其是“扬州八怪”中的金农,其画 梅善于在粗干上以浓墨点苔,使梅花显得气韵非凡,虽苍老而生机勃发。青苔虽然微小,却 点缀出他画中的春色;虽然微不足道,却烘托出画中梅花的冰光雪影。他深爱着“苔花如米 小”的气质,把自己也取名为“小善庵主”“如来最小者”,可谓青苔知己也。 ? 我是江南人,深爱着门前残墙上的青苔,绿意由她而生。青苔的绿痕从墙根开始, 一直蔓延到墙顶上。春光总是被那些摇曳的芦草占尽,她却自有一番风情。 ? 她们总是满腔热情地在你回乡的青石板石缝里,撑起一些

12、绿意,让你享受着“春满 大地”的时光。也许你脚踏在其身上,目光却关注着斜枝的桃花,或是墙头上的芦苇花。 ? 她们总是那个恬静的俏模样,悄无声息地吐着绿,伸展着,变幻着。一点点,一丛 丛,哧哧地笑着。 ? 此时,如果你没有见青苔,一定是遗憾的;没有青苔的世界,也是寂寞的。 【试题】这篇文章主要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 象征(托物言志,借物喻入)作者借青苔的普通、卑微,生长环境恶劣支努力 生长,象征在艰苦环境中自强不息,坚韧自持,努力抗争,谦逊,高洁,不屈服于命运的千 千万万的普通劳动者的精神和意志。 【中考真题链接】 没有一棵小草自惭形秽 毕淑敏 被人邀请去看一棵

13、树,一棵古老的树。大约有五千年的历史,已被唐朝的地震弯折了 腰,半匍匐着,依然不倒,享受着人们尊敬的注视。 我混在人群只能感直着脖子虔诚地仰望着古树顶端稀疏的绿叶,一边想,人和树相比 是多么的渺小啊。人生出来,肯定是比一粒树种要大很多倍,但人没法长得如树般伟岸。在 树小的时候,人是很容易就把树枝、树干折断,甚至把树连根拔起,树就结束了生命。就算 是小树长成了大树,归宿也是被人伐了去,修成各种各样实用的物件。长的好好的树, 花纹 美丽木质出众, 也像美女一样,红颜薄命,被人劫掠的可能性更大,于是很多珍贵的树种濒 临灭绝。在这一点上,树是不如人的。美女可以人造,树却是不可以人造的。 树比人活的长久

14、,只要假以天年,人是绝对活不过一棵树的。树并不以此傲人,爷爷 种下的树,照样以硕硕果实报答那人的孙子或是其他人的后代。 4 通常情况下,树是绝对不伤人的。即使如前几天报上所载一些村民在树下避雨,遭了 雷击致死,那元凶也不是树,而是闪电,树也是受害者。人却是绝对伤树的,地球上森林数 量的锐减就是明证,人成了树的天敌。 树比人坚忍。在人不能居住的地方,树却裸身生长着,不需要炉火或是空调的保护。 树回帮助人的,在饥谨的时候,人可以扒树的皮来充饥。 很多书籍记载过这棵古树,若是在树群里评选名人的话,这棵古树是一定名列前茅了。 很多诗人词人咏颂过这棵古树,如果树把那些词句当作叶子一般披挂起来,一定不堪重

15、负。 唐朝的地震不曾把它压倒,这些赞美会让它扑在地上。 树的寿命是如此长久,在我们死后很多年,这棵古树还会枝叶繁茂地生长着。一想到 这一点,无边的嫉妒就转成深深的自卑。作为一个人活不了那么久远,伤感让我低下头来, 于是我就看到了一棵小草,一棵长在古树之旁的小草。只有细长的两三片叶子,纤细得如同 婴儿的睫毛。 树叶缝隙的阳光打在草叶的几丝脉络上,再落到地上, 阳光变得如绿纱一样漂 浮了。 这样一株柔弱的小草,在这样一棵神圣的树底下,一定该俯首称臣必恭必敬了吧?我 竭力想从小草身上找出低眉顺眼的谦卑,最后以失望告终。这棵不知名的小草,毫无疑问是 非常渺小的。就寿命计算,假设一岁一枯荣,老树很可能见

16、过小草五千辈以前的祖先。就体 量计算,老树抵得过千百万小草集合而成的大军。就价值来说,人们千里万里路地赶了来, 只为瞻仰老树,我敢肯定没有一个人是为了探望小草。 既然我作为一个人,都在古树面前自惭形秽了,小草你怎能不顶礼膜拜?我这样想着, 就蹲下来看着小草。在这样一棵历史久远声名卓著的古树旁边为邻,你岂不要羞愧死了? 小草昂然立着,我向它吐了一口气,它就被吹得蜷曲了身子,但我气息一尽,它就像 弹簧般伸展了叶脉,快乐地抖动着, 我向它吐了一口气,它还是在弯曲之后怡然挺立。我悲 哀地发现,不停地吹下去,我有气绝倒地的一刻,小草却安然。 草是卑微的,但卑微并非指向羞惭。在庄严大树身旁,一棵微不足道的小草都可以毫 不自惭形秽地生活着,何况我们万物灵长的人类! 【试题】简要阐释“唐朝的地震不曾把它压倒,这些赞美会让它扑在地上”这句话在 文中的含义。(3 分) 【答案】 这句话运用了象征(托物言志、比喻)的手法,表面上说的是树,实际上说的 是人( 1 分)。人容易战胜各种不幸和灾难,但常常会被名利压垮(2 分)(意思正确即可) 【中考真题链接】 破茧成蝶 乡居年代,我曾在蚕房里住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