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3课《最后一课》教学设计

上传人:索**** 文档编号:144164801 上传时间:2020-09-06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54.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3课《最后一课》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3课《最后一课》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3课《最后一课》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3课《最后一课》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3课《最后一课》教学设计(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3 课最后一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 一) 知识与能力: 1、整体把握文章内容,理清情节结构。 2、分析人物形象,品味小说的语言,揣摩人物心理。 3、理解作品内涵,培养爱国情感。 ( 二) 过程与方法: 在反复朗读中感悟,培养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能力。 ( 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母语和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1、从小说中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等描写入手,分析人物形象 2、在分析人物形象过程中体会法国人民的爱国情感。 【教学难点】 小说中人物形象的分析。 教学方法:任务驱动法、点拨法。 学法: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相结合。 课前准备: 布置学生查找

2、作者都德的资料和写作背景,反复朗读课文, 结合课后的“研讨与练习” 给课文作批注。 课时: 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活兴趣,导入新课 一个民族有一个民族的语言一个国家有一个国家的尊严,学习、 热爱民族语言, 就是维 护国家的尊严,是爱国的表现,失去民族语言就等于丧失国土。如果有一天,有人告诉你, 你再也不能学习汉语, 每天你挂在嘴边的普通话不能再用了,从今天开始你只能用日语交流, 那么你会有怎样的感受呢? ( 学生发表感言) 今天我们就共同学习都德的最后一课,体会一下国家被占领,将要失去自己祖国语 言的法国人民是什么样的感受 (板书:最后一课都德) 2 二、出示活动任务 1、整体把握文章内

3、容,理清情节结构。 2、分析人物形象,品味小说的语言,揣摩人物心理。 3、理解作品内涵,培养爱国情感。 三、展示自学,夯实基础 1、作者简介 阿尔封斯 ?都德 (1840 1897) ,法国十九世纪著名小说家。1866 年发表短篇小说集磨 坊文扎,1868 年他出版了第一部长篇自传体小说小东西,获得巨大成功。1870 年“普 法战争”期间,它的最后一课柏林之围由于具有深刻的爱国主义内容和精湛的艺术 技巧,成为世界短篇小说中的杰作。 2、背景介绍 本文写的是18701871 年普法战争后发生的事,法国皇帝拿破仑三世为阻止普鲁士用 武力统一德意志,维护法国在欧洲的霸权,发动了普法战争,法军大败,普

4、军长驱直入,侵 占巴黎, 迫使法国割地赔款,法国的阿尔萨斯和洛林东部被割让,普政府不准这两个地方继 续学法语。这篇小说写的就是韩麦尔先生给学生教最后一堂法语课的情景。 3、文体知识 本文的体裁为短篇小说。小说是一种叙事性文学体裁,以人物形象刻画为中心,通过完 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现实生活的叙事作品。 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 4、展示重点词语的读音。 哽住 gng 赚钱 zhun捂住 w踱 du 步 惩罚 chng祈祷 q d o 宛转 wn诧异 ch 喧闹 xun胳膊 g bo皱边 zhu肃静 s 懊悔 o钥匙 yo shi郝叟 ho s u 5、展示重点词语的意思。 惩

5、罚:严厉地处罚。 懊恼:做错了事或说错了话,心里自恨不该这样。懊,悔恨。 祈祷:一种宗教仪式,信仰宗教的人向神默告自己的愿望。 诧异:觉得十分奇怪。 踱来踱去:来回慢步行走。 四、课堂新授活 动活动一:听读课文,整体感知 请同学们认真倾听最后一课的朗读录音,然后进行诵读大比拼,以小组为单位,采 用多种形式的朗读,可以个人读、 集体读、 分角色读, 看谁读得更准确、更流利、 更有感情。 3 思考下面的问题: 1、理清课文结构 第一部分:(从“那天早晨上学”到“赶到韩麦尔先生的小院子里”)这一部分描述了 小弗郎士在上学路上的见闻和心理活动。作者以简洁的笔触,交待了故事的背景和小弗郎士 的身份、性格

6、特征,同时为情节的发展作了巧妙的铺垫。 第二部分:(从“平常日子”到“这最后一课,我真永远忘不了”)是小说的中心部分, 主要写小弗郎士和韩麦尔老师在“最后一课”中表现的爱国热情。 第三部分: (从“忽然教堂的钟敲了十二下”到小说结尾)写韩麦尔老师在“最后一课” 结束时的悲壮和不屈精神。 2、本文的主要人物有哪些? 小弗郎士和韩麦尔 3、作者为何以“最后一课”为题? 这是亡了国的阿尔萨斯人最后的一堂法语课,暗示悲哀的结局,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4、本文的线索是什么? “我”的见闻感受。 5、战争中表现爱国主义的感人事例很多,特别是战场上的浴血奋战,作者为什么要选 择这样一节课来写呢? 这是一种以

7、小见大的写作方法。以孩子、老师的小视角来表现爱国主义的大主题。 活动二:合作交流,理解最后一课 请同学们合作交流下面问题,理解最后一课: 1、文章是借最后一课表现法国人民的民族感情,但文章的开头却写了很长一段小弗郎 士上学路上的见闻,为什么? 这一部分交代了故事的背景和小弗郎士的身份、性格特征, 同时为情节的发展作了巧妙 的铺垫。 具体表现在: 一是让小弗郎士的表现和下文形成对比,同时描写经过镇公所时的心理活动,又展示了 他对敌人的恨,为下文埋下伏笔; 二是通过小弗郎士的内心活动,间接表现了韩麦尔先生的平时,这对下文写老师态度的 变化、突出韩麦尔先生的爱国主义感情有烘托作用; 三是作者安排了人

8、们看布告牌的细节,巧妙地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 2、“最后一课”的情形和平日上课大不相同,根据课文内容填写下表,并说说这些不 4 同表明了什么。 平日上课最后一课 气氛开始上课的时候,总有一阵喧 闹,就是在街上也能听到。 一切偏安安静静地,整个教室都有一种不平常的 严肃气氛。 学生课前学生开课桌啦,关课桌啦, 大家怕吵捂着耳朵大声背书啦。 课前都已在自己的座位上了。还有镇上的人。 老师平时老师穿戴一般, 拿着大铁戒 尺在桌子上紧敲着,“静一点, 静一点”平时“我”迟到 会遭老师的责骂。 踱来踱去,胳膊底下挟着那怕人的铁戒尺。今天 老师穿着只在督学来视察或发奖的日子才穿的漂 亮礼服。 今天迟

9、到, 老师却很温和地叫“我”“快 坐好” 用对比手法,烘托出“最后一课”严肃、庄严、悲愤的氛围,又进一步加深悬念。 3、上“最后一课”前后,小弗郎士的心情、态度有什么变化?什么原因使他发生了这 样的变化? 点拨: 从贪玩、不爱学习到热爱法语:从怕老师到理解、同情并敬爱老师:从幼稚不懂事到热 爱祖国:这段心理变化,实质上是一个人对于即将失去的美好事物的深深眷念。同时,还与 韩麦尔先生以及小镇上居民的沉痛心情的感染有关。在这样一个带有浓厚爱国主义氛围的影 响下,不同身份的人相互感染着、影响着,这种合力形成了一个民族的集体意识。 活动三:仔细品读,分析人物形象 请同学们仔细品读课文,对一些精彩段落、

10、语句做重点品读、批注,分析文中的人物形 象,看谁分析的更精彩。 全班交流: 1、小弗朗士 从贪玩、不爱学习到热爱法语“我想就别上学了,到野外去玩玩吧”“我从前没好 好学习想起这些,我多么懊悔! 我这些课本,语法啦,历史啦, 刚才我还觉得那么讨厌, 带着又那么沉重,现在都好像是我的老朋友,舍不得跟它们分手了” 从怕老师到理解、同情并敬爱老师“我忘了他给我的惩罚,忘了我挨的戒尺”“韩 麦尔先生站起来,脸色惨白,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 幼稚不懂事到热爱祖国上课前,在小弗郎士眼里, 普鲁士士兵的操练“比分词有趣 得多”, 而当他听老师说“这是我最后一次给你们上课柏林已经来了命令,阿尔萨斯和洛林

11、的学校只许教德语了”后,心里万分难过! 总结:小弗郎士是个天真、贪玩、不爱学习的孩子,后来变得非常热爱自己的国家。 2韩麦尔先生 外貌: 5 “我才注意到, 我们的老师今天穿上了他那件挺漂亮的绿色礼服,打着皱边的领结,戴 着那顶绣边的小黑丝帽。这套衣帽,他只在督学来视察或者发奖的日子才穿戴。”表示他“对 就要失去的国土的敬意”之情。 神态: “忽然教堂的钟敲了十二下。祈祷的钟声也响了。窗外又传来普鲁士兵的号声他们 已经收操了。韩麦尔先生站起来,脸色惨白,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脸色苍白是韩 麦尔先生内心痛苦的表现,因为教堂的钟声宣告最后一堂课的结束,号声暗示着德语将要代 替法语。 语言:

12、“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 钥匙”写出了韩麦尔先生对祖国语言的深刻理解和热爱。 动作: “他转身朝着黑板, 拿起一支粉笔, 使出全身的力量, 写了两个大字, 法兰西万岁! ” 因为他把对祖国强烈的爱、对国土沦亡的无比悲愤都融进这两个字,感情极为强烈, 集中体 现出韩麦尔先生的爱国主义精神,表现了他对祖国必胜的信念。 总结:韩麦尔先生是一位热爱祖国,有责任心,道德高尚,爱憎分明的教师的形象。 活动四:赏析环境描写、细节描写 同学们, 文中有许多环境描写、细节描写, 对于突出人物形象、文章主题有重要的作用, 请你继续给课文做批注,表达你的看法,一会

13、给大家展示。 展示交流: 1、环境描写 “天气那么暖和,那么晴朗!”“画眉在树林边宛转地唱歌,锯木厂后边草地上, 普鲁士兵正在操练。”这是本文中小弗郎士早晨出门时所见到的场景,包括了自然环境和 社会环境,点明了最后一课的具体时间和时代背景。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社会环境描写, 它真实而又十分简练地交代了国土已被侵略军所占领,优美的自然风光和残酷的社会形成了 鲜明的对比。 “看见许多人站在布告牌前。”布告牌上贴着的虽然只是一张公文,但它威力极大, 逼迫人们不得不法执行和就范。也正是它,才直接导致了最后一课。 “屋顶上鸽子咕咕咕咕地低声叫着。”鸽子是和平的象征,表现出小弗郎士对被迫 不能学习祖国语言的悲

14、愤,对和平、自由的渴望。 教室和韩麦尔先生小院的描写。表达出这位教了四十年法语的老师对这最后一课的 眷恋,对将要失去祖国语言的难舍。 2、细节描写 “挂在铁杆上的字帖”烘托了教室里的爱国气氛; “飞进来的金甲虫”没有影响孩子们画杠子,刻画出了孩子们对祖国文字的热爱; “他们该不会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国话唱歌吧! ”这是小弗郎士的联想,这联想无情 地嘲笑了普鲁士侵略者强迫他们学习德语的愚蠢; 两次出现的普鲁士兵的操练和军号声巧妙点明时代背景 6 这些细节对烘托环境气氛、刻画人物性格和揭示主题思想起着很大作用。 活动五:联系实际,拓展延伸 普鲁士侵略者为什么不让阿尔萨斯和洛林地区的人民学法语了?我们

15、中国出现过这种情 况吗? 因为语言是民族的标志和象征,是联系人民思想的纽带,它能使人们不忘自己的祖国, 团结起来和侵略者斗争,求得民族的解放。 普鲁士侵略者想让当地人民永远忘记自己的祖国, 他们好永远统治这些地方,所以禁止阿尔萨斯和洛林地区的人民学习自己祖国的语言。在我 们国家也同样出现过这样文化侵略的现象,日本占领了我国的东北三省后,为了奴役中国人 民,日本人在东北强制中国人学习日语,给中国人灌输自己是日本统治下的满州人的思想, 想从思想上彻底的奴役中国人,把中国人变为他们的奴隶。当然日本人的阴险用心并没有得 逞,否则今天我们就不能够在这明亮的教室里学习自己祖国的语言。 五、课堂小结 这篇课文以小弗郎士的口吻,叙述了法国阿尔萨斯地区遭受普军侵占以后,师生上最后 一课法语课的情景。短暂的最后一课,使我们深切感受到法国人在失去土地时的悲愤、沉痛 的心情,老舍先生四世同堂中描写北平被日本侵略军占领后,祁瑞宣老师上第一堂课的 一段文字也是这样,这是两篇充满活力的文章,最容易走近我们读者的心灵,最能够引起我 们读者的共鸣 六、布置作业 发挥你的想象力,以“下课以后”为题,替小弗郎士写一则练笔。 板书设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