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全国高考语文真题猜想卷(附答案解析)

上传人:索**** 文档编号:144163597 上传时间:2020-09-06 格式:PDF 页数:12 大小:135.9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年全国高考语文真题猜想卷(附答案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20年全国高考语文真题猜想卷(附答案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20年全国高考语文真题猜想卷(附答案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0年全国高考语文真题猜想卷(附答案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年全国高考语文真题猜想卷(附答案解析)(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2020年全国高考语文真题猜想卷 (附答案解析)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 小题, 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 题。 中国艺术与西方艺术是两个背景支撑下的艺术现象,两种哲学背景,两种美学背景。欧 洲的绘画非常好, 中国艺术的传统绝对不止是元明清以来的传统,在这之前的汉、 魏、六朝, 以及这之前的先秦,先秦之前的青铜时代、石器时代,艺术都非常的纯朴沉厚。那时候,人 是把艺术与生存放在了一起,艺术上功利色彩不多,仅仅是为了美的需要。人类最初的审美 追求就是“天地恢宏,宇宙无限”,体现了这么一种精神,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博大深厚 是传统艺术最本质的精神

2、特征。由于博大深厚才产生出了天人合一,天人合一的宇宙观是中 国艺术的基本观念。由于这种天人合一观把天地万物作为有生命的景致,到宋人提出 “格物 穷理”,由“格物穷理”到“物我两忘”,把人完全带入到了大自然中。 中国艺术与西方艺术是两个背景支撑下的艺术现象,两种哲学背景,两种美学背景。欧 洲的绘画非常好, 它是一个高峰, 中国绘画也是一个高峰,但是这两个高峰只能远远的看着, 要想融合起来非常困难。如果要融合,双方都要从山上走下来,走到山谷才能见面,山谷又 是浅层次的东西。 这个谷底现象是东西方文化交流面临的普遍现象。中国的方块字对于外国 人来说太难了。 一个汉字就是一个世界,就是一首诗。 中国的

3、汉字和艺术结下了最早的关系, 中国汉字的象形是中国艺术最早的发端。西方则没有方块字的概念,它是由拼音组成的,因 而也就没有字可以象形的概念。汉字本身有很多微妙的意义,这种微妙的意义构成了汉字最 本质的东西。 汉字组成了诗, 但是中国的诗是很难翻译成英文的,比如“关关雎鸠” 怎么翻? 诗经 翻成散文大打折扣。这也是艺术的不可解读性的一个方面,所以阐释学是二十一世 纪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二十世纪在认识论上有一个大误区,就是以经济状况推断文化状况,以经济价值观判断 文化价值观。 因此欧美文化中心论就成为外国人看待文化的参照系。老外常常用唐人街的标 准来推断中国文化以为中国到处都是敬财神,拜关公的烟火

4、, 到处都是崇金尚银的饰物,到 处都是行画, 对中国的认识非常肤浅。现在我们有些人价值判断体系西方化了,把欧洲的文 化判断标准搬到中国来。这肯定是不行的,于中西文化交流毫无益处。中国文化是一个庞大 的系统, 独立于欧美文化体系之外的又一个体系。中国的文化观、 哲学观引导中国艺术的发 展,形成中国艺术从认识论到方法论的一整套创作的规律,中国画形成了从哲学到技法的一 整套完整的系统,这个系统本身有自己的发展规律,其发展的动力就是传统文化的精神。我 们不能推翻和再造, 但是我们可以推动它、发展它, 用我们新的知识不断地将其补充和完善。 我今天没有讲技法,但是希望大家能从认识论的高度来看待技法,认识多

5、了自然会解决技法 的问题,认识论决定方法论。眼高手才能高,眼高手低是讲不通的,眼低了手不可能高。 摘自在北大听讲座(新世界出版社2002 年版)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先秦之前的艺术纯朴沉厚,与生存结合一起,它仅仅是为了美的需要,没有功利色彩, 体现为“天地恢宏,宇宙无限”的艺术追求。 B.中国艺术与西方艺术是两种艺术现象,是两种哲学背景和美学背景支撑的高峰,它们 互相独立,只能远远的看着,难以融合起来。 2 C. 中国的方块字是一种象形文字,不同于西方的拼音文字,它是中国艺术最早的发端, 可以独字成诗,这也正是汉字最本质的东西。 D.中国文化独立于欧美文

6、化体系,中国画形成了从哲学到技法的一整套完整的系统,这 个系统只能不断补充和完善,不能推翻和再造。 【答案】 D 【解析】 A项,过于绝对, “没有功利色彩”与文意不符,原文是“艺术上功利色彩不多”。 B项,偷换概念,原文为“欧洲的绘画非常好,它是一个高峰,中国绘画也是一个高峰”, “高峰”是就绘画而言的,不是说的中国艺术与西方艺术。C项,曲解文意,原文“一个汉 字就是一首诗”强调汉字意思的微妙,不是“独字成诗”的意思;同时。原文为“这种 微妙的意义构成了汉字最本质的东西”, 构成汉字最本质的东西的是汉字的“微妙的意义” , 不是“独字成诗”。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7、分) A第一段叙述清东陵的雕刻不如明代的事实,意在说明清代艺术品与以前相比差距甚 远,中国艺术的传统绝对不止是元明清以来的传统。 B第二段运用“高峰”“山谷”“谷底”等比喻,意在说明只有站在高处才能理解东 西方的艺术,站在低处只能作浅层次的交流。 C第二段段末举“诗经翻成散文大打折扣”的例子,旨在说明汉字有微妙的意义 和艺术的不可解读性,进而说明阐释学的重要。 D第三段先批评价值判断体系西方化的错误,再阐释对待中国文化应有的态度,最后 交代本次演讲只讲认识论而未讲方法论的原因。 【答案】 B 【解析】 B项曲解文意,原文为“这两个高峰只能远远的看着,要想融合起来非常困难”, 说明不能登上“高峰

8、”观看中国艺术与西方艺术。 3根据原文内容,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以天人合一宇宙观为基本观念的中国艺术,把艺术与生存放在了一起,人们视天地万 物为有生命的景致,这种观点突出了美的需要。 B.东西方文化只能在浅层次上交流,因为中国的方块字对于外国人来说太难了,西方没 有方块字的概念,也就没有字可以象形的概念。 C在经济建设领域,我们可以借鉴西方的某些手段,但是不能用经济状况来推断文化 状况,也不能以经济价值观来判断文化价值观。 D认识论决定方法论,中国的文化观、哲学观引导中国艺术的发展,从认识论的高度 来看待技法,认识多了自然会解决技法的问题。 【答案】 B 【解析】 B项强拉

9、因果,东西方文化只能在浅层次上交流,原因是两者的哲学背景和美学背 景,不是文字问题。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 小题, 12 分 )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4-6 题。 材料一 近些年来,山东泰山脚下的洼里村陆续走出18 位博士硕士。当下,区域之间、城乡之 间教育资源失衡,让“出身越差,上的学校越差,找的工作越差”的“下沉螺旋”成为一种 坚硬的现实。尽管如此,洼里村却凭借重视教育的文化传承以及对“知识改变命运”笃定的 3 价值认同, 在教育竞争中交出了一份打破公众刻板印象的答卷。在一个盛行符号互动的时代 里,洼里村被贴上“状元村”的标签并被围观和议论,折射出百姓对社会流动的渴望尤其是 平民

10、家庭 “争上游” 的希冀。 对于农家子弟而言,通过读书来改变命运尽管充满艰辛与悲苦, 却可以点亮人生的希望之灯。“状元村”的这些农家子弟通过考学改变了自己的命运,但没 有改变“状元村”的命运,“状元村”五百多年历史留下的乡土文化、恋土情结,在城市文 明的冲击之下显得越来越式微,被称为“空心村”。 (摘自培养出18 位博士硕士的“状元村”,改变不了自己的命运) 材料二 家乡的父母乡亲们或许不懂,孩子在城里的工作到底是干啥的、有啥用。 但对于他们自 己而言,在求学和工作中,不断发现自我价值、不断挖掘自身潜能,这就是读书带给他们的 人生蜕变。对此,没有人有资格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去批评他们对故乡的“无

11、能为力”。在 情感上,他们有改变故乡的愿望,他们或许比任何人都希望自己能“出把力”,但这并不是 他们的必尽的责任和义务。他们在城市里贡献着自己的专业技能,同样,“乡村振兴”也应 该由专业的人来完成是建立更集约更高效的现代农业;是更多高新技术的企业去深耕农 村这片沃土;是用高速信息传播和开放的市场,把农产品纳入“大流通”;是用更好的待遇 和更广的前景去吸引“新农民”。这些“农事”对村里走出的“状元们”来说,并非所长, 也贡献不了太多。但他们在城市里扎根,却给了乡村发展的一种信心和力量:努力与知识, 可以改变命运不只是个人的,也可以是整个贫困人群的。 (摘自培养18 位硕博的“状元村”,该靠“状元

12、”来振兴吗?) 材料三 几年来,经摸底调查和委员会评审认定,先后有4批传统村落入选“中国传统村落名 录”。 2018 年 12 月 10 日,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调查推荐名录发布,共有2646 个村落拟入 选。但是, 记者走访湖南部分传统村落了解到,在传统村落保护和开发的实际工资中仍然有 许多问题亟待解决。有些地方通过商业运作搞旅游开发,要么将原建筑拆了建新,要么统一 “穿衣戴帽”,往往“一刀切”、简单化,胡乱抄袭一通,导致“徽派风”“民国风”等泛 滥,在“保护”中造成破坏。祁阳县龙溪村被列入首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村中有座占 地 50 亩的湘南民居特色宅院,挂有三块“国字号”招牌:“中国传统

13、村落”“全国文物保 护单位” “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三块牌子分属不同部门。当地干部告诉记者,看似三块牌 子能带来三重保障,“但每个部门都自有一套规划,保护和修复时,动了这里不能动那里, 反倒成了三重障碍。” (摘自传统村落:不管消失,乱管迷失) 4下列对洼里村走出18 位博士硕士的社会意义的分析,不当的一项是(3 分) A改变了这些农家子弟的命运,同事实说明读书可以点亮人生的希望之灯。 B打破了社会公众的刻板印象:出身越差,上的学校越差,找的工作越差。 C折射出普通百姓对社会流动的渴望,尤其是平民家庭“争上游”的希冀。 D给乡村发展信心和力量:努力与知识能改变个人及整个贫困人群的命运。 【答案

14、】 C 【解析】 C项在文中原句为:“洼里村被贴上状元村的标签并被围观和议论,折射 出。”这就是说,“折射”句是针对“被贴上状元村的标签并被围观和议论”而言 的,不是对“洼里村走出18 位博士硕士”所作的论断。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从洼里村的情况来看,农村学子考上博士、硕士而不愿返回农村,这是传统村庄式微, 甚至出现“空心村”的重要原因。 4 B农村学子应当在求学和工作中不断发现自我价值、不断挖掘自身潜能,而并不一定要放 弃所学的专业,返回农村工作。 C对于农村学子而言,改变故乡不是他们必尽的责任和义务,不能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去 批评他们对故乡的“无能

15、为力”。 D振兴农村是艰巨的工程,建立集约高效的现代农业,让更多高新技术的企业深耕农村这 片沃土,应由专业的人来完成。 【答案】 A 【解析】 A项在文中原句为:“状元村的这些农家子弟通过考学改变了自己的命运,但 没有改变状元村 的命运在城市文明的冲击之下显得越来越式微,被称为空心村 ” 。 这里说的是“状元村”的这些农家子弟通过考学改变了自己的命运,却没有改变“状元村” 的命运,并没有说他们就是出现“空心村”的重要原因。 6请结合材料,分析如何才能做好传统村落保护工作。(6 分) 【答案】要因地制宜、因村施策,不搞一刀切;落实主体责任,多部门联动协调,改变 各自为政、相互掣肘的状态;增强村落

16、自身“造血”功能,吸引人员回流返乡,解决“空 心村”问题。 【解析】作答本题,首先要明确存在问题的具体内容,然后思考发生这种现象的原因何在, 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对策。针对“保护”中造成破坏,可从因地制宜、因村施策的角度进 行考虑; 针对每个部门都自有一套规划,可从落实主体责任、多部门联动协调的角度进行考 虑;而针对“空心村”,可从增强村落自身“造血”功能、吸引人员回流返乡的角度进行考 虑。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 小题, 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 题。 树王(节选) 阿城 队长宣布要烧山了,嘱咐大家严密注意着,不要让自己的草房生出意外。 太阳将要落山,大家都出来站在草房前。队长和几个老职工点了火把,沿山脚跑动着, 隔一丈点一下。不一刻,山脚就连成一条火线,劈劈啪啪的声音传过来。忽然风起了,我扭 头一望, 太阳沉下山峰, 只留亮亮的天际。风一起, 山脚的火便振奋起来,急急地向山上跑。 山下的火越大,山头便愈黑。树都静静立着,让人替它们着急。 队长和几个人围山跑了一圈回来,喘着气站下看火。火更大了,轰轰的,地皮抖起来, 草房上的草刷刷地响。突然一声巨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