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诗歌阅读之描写方式例析

上传人:索**** 文档编号:144163575 上传时间:2020-09-06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28.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诗歌阅读之描写方式例析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高考诗歌阅读之描写方式例析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高考诗歌阅读之描写方式例析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考诗歌阅读之描写方式例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诗歌阅读之描写方式例析(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高考诗歌阅读之描写方式例析 描写方式(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 在诗歌鉴赏时考描写,主要是从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的角度来命题。 一、基本概念: 1、对描写对象进行正面的直接的描写是正面描写。 例 1: “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黄金软于丝。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白 居易杨柳枝词 ) 【析】此诗第一、二句运用正面描写的手法,描写了春天柳树的娇美形态。 2、描写对象周围的事物,使对象更鲜明、突出的描写是侧面描写。 例 2: “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 (王 昌龄从军行 ) 【析】 此诗第二句侧面描写战况,一方面是风势很大,卷起红旗便于急行军,另一方

2、面 是高度戒备,不事张扬,把战事的紧张状态突现出来。 例 3: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析】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这两句主要是运用正面描写,表现其高峻 奇伟之势;“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则是用侧面描写烘托天姥山的高峻奇伟。 二、考试重心 高考主要在正面描写的几个角度上命题。 三、正面描写命题角度。 1、虚实结合 (1)定义(虚实的内涵) 总体说明: 虚实结合是古典诗歌重要的艺术手法之一。换言之, 就方法而言, 详细为实, 简略为虚; 具体为实, 抽象为虚; 有据为实, 假托为虚; 有行为实, 徒言为虚。 就对象而言, 景为实,情为虚;眼见为实,想象为虚;有者为实,无

3、者为虚;显者为实,隐者为虚;当前 为实,过去和将来为虚;客观为实,主观为虚;已知为实,未知为虚等等。虚实结合,可以 给人以无穷的想象和回味,也可以使诗人的感情表达得更深沉而充分。在诗歌欣赏中, 虚与 实是相对的。 分类说明: 所谓“虚”,是指诗词中表现的存在于人的思想意识之中的部分。 所谓“实”,是诗词中可以通过视觉、听觉等感觉捉摸到的部分; 是指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象、实事、实境: 例 1: 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黑暗现实。 例 2: 虞美人中的“春花秋月何时了”。 例 3:李煜的虞美人中“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却又以实写虚, 2 将抽象的“愁”化为具体可感的江水滚滚,新鲜美妙,让

4、人回味。 例 4: 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上阙的“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写赤壁险 峻的形势。 例 5: 雨霖铃中上阙所写的两人分别的情形,如“寒蝉凄切,对长亭晚”“执手相看 泪眼,竟无语凝噎。 ” 。 (2) “虚”的三类内容 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 诗人往往借助这类虚无的境界来反衬现实。这就叫以虚象显实境。 例 1: 梦游天姥吟留别 : 【析】仙境就是一个虚象。诗云:“日月照耀金银台” 、 “霓为衣兮风为马” 、 “虎鼓瑟兮 鸾回车”、 “仙之人兮列如麻” 。李白描绘了一幅美好的图景,图景的美好反衬出现实的黑暗。 例 2:李白蜀道难 : 【析】 以虚写实,从蚕丛开国说到五丁开山,由六龙回

5、日写到子规夜啼,天马行空般地 驰骋想象,创造出了让人惊叹不已的蜀道形象 例 3:李商隐锦瑟 : 【析】运用“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四个典故,以虚写虚(过去的经历、梦想、挫折等),让后学者畅想不已,被喻为古代“朦 胧诗” 。 已逝之景之境。 这类虚景是作者曾经经历过或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景象,但是现时却不在眼前。 例 1: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李煜虞美人 ) 【析】句中“故国”的“雕栏玉砌”存在,但此时并不在眼前,也是虚象。作者将“雕 栏玉砌”与“朱颜”对照着写,颇有故国凄凉,物是人非之感。 例 2: “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苏轼念

6、奴娇赤壁怀古) 【析】再现了火烧赤壁这一史实,显然不是发生在眼前,故也是虚景。 设想的未来之境。 这类虚境是还没有发生的,它表现的情将一直延伸到未来而不断绝。故写愁, 将倍增其 愁;写乐将倍增其乐。 例 1: “今霄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柳永雨霖铃 ) 【析】这是设想的别后的景物:一舟离岸, 词人酒醒梦回, 只见习习晓风吹拂萧萧疏柳, 一弯残月高挂柳梢。 例 2: “见安排着车儿、马儿,不由人熬熬煎煎的气;有甚么心情花儿、靥儿,打扮得 娇娇滴滴的媚;准备着被儿、枕儿,只索昏昏沉沉的睡;从今后衫儿、袖儿,都揾做重重叠 叠的泪。兀的不闷杀人也么哥?兀的不闷杀人也么哥?久已后书儿、信儿,索

7、与我恓恓惶惶 的寄。 ( 西厢记长亭送别 正宫 叨叨令 ) 【析】崔莺莺送别张生的唱词很多是设想的未来之境。 (3) 虚实结合的作用“虚实相生” “虚实相生”是指虚与实二者之间互相联系,互相渗透与互相转化,以达到虚中有实, 实中有虚的境界, 从而大大丰富诗中的意象,开拓诗中的意境, 为读者提供广阔的审美空间, 充实人们的审美趣味。 3 相反相成 虚景和实景的关系,有时是相反相成形成强烈的对比,从而突出中心的。 例 1:姜夔扬州慢 :此词中虚景是指“春风十里”,写往日扬州城十里长街的繁荣景 象;实景是“尽荠麦青青”,写词人今日所见的凄凉情形。由这一虚一实两幅对比鲜明的图 景,寄寓着词人昔盛今衰的

8、感慨。 相辅相成 虚景和实景的关系,有时则是相辅相成形成渲染烘托,从而突出中心的。 例 1: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熏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欧阳修踏 莎行 ) 【析】上阙写实,通过初春景象反衬“行人”的离愁别绪。下阙实虚。通过设“行人” 想妻子凭栏远望,思念“行人”的愁苦之象,来写愁思。妻思夫,夫想妻。虚实相生,从而 将离愁别绪抒发得淋漓尽致。 【典型例题】 例题 1:阅读下面宋词,回答问题。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苏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 自难忘。 千里孤坟, 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

9、逢应不识,尘满面, 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料得年年断 肠处,明月夜,短松冈。 注:这首诗是诗人悼念亡妻王弗之作。 问:这首诗上下片各分两层,请概括各层的内容。 答题指要: 这首诗其主要的表现手法是虚实结合。虚实结合就是把抽象的述说与具体的 描写结合起来,或者是把眼前现实生活的描写与回忆、想象结合起来。金圣叹在水浒批 语中说: “文到入妙处, 纯是虚中有实, 实中有虚。”虚实结合, 适合于表现广阔的生活画面, 增加文章的思想容量,深化主题。苏词分上下两片,各分两层。上片先写入梦前的思念,属 于实写,接着写设想相逢的情景,属虚写。下片先写梦中相见的悲喜,属虚

10、写,后写,梦醒 后的感慨,属实写。这样由实而虚,由虚而实,充分表达了词人对亡妻的思念之深之苦。最 后三句从字面来看是写亡妻;“年年断肠”,实际上是词人自己念念不忘亡妻。 (4) “虚”与联想、想象 “虚”的方法, 其实也就是作者想象联想的方式,从我们读过的作品来看,主要有两种: 一是遥想,二是梦境。而眼前之景之事为实。对中学生的考试,不会太难,因此,能注意这 几点区分就行了。 例 1: “西风吹老洞庭波,一夜湘君白发多。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 (唐 温如题龙阳县青草湖) 【析】程千帆说“西风吹老洞庭波”有三奇:秋风的到来,不从草木变衰而从湖水兴波 见出,一奇也;湖波能老,二奇也;湖

11、波之老,是由于西风之吹,三奇也。其实这首诗还有 4 一奇,那就是只此一句写实,其余三句均为虚。“一夜”句是想象中有夸张,“醉后”句哪来 实景?“满船”更在梦中。 例 2: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天山。” (高 适塞上听吹笛 ) 【析】一二句实写景,描写的内容是胡天北地,冰雪消融,牧马的季节到了。傍晚,战 士赶着马群归来,天空洒下明月的清辉。在如此苍茫而又清澄的夜景里,不知哪座戍楼里吹 起了羌笛,那是熟悉的梅花落曲调啊!三四句虚写景,将“梅花落”拆用,仿佛风吹的 不是笛声而是落梅的花片,它们四处飘散, 一夜之间色香洒满天山。此诗抒写战士们由听曲 而想到故乡的

12、梅花(胡地没有梅花),想到梅花之落,写出了他们的浓浓的思乡情。 2、动静结合 (1)基本概念 动静结合客观事物的动静之态,给了诗人们许多创作的 灵感, 在中国古代诗歌里,诗人们为了创设意境,特别注意动态描写,动静结合就成为 常用的一种写景手法。在这种手法的运用中,独出心裁,“每着一字” ,而使“境界全出” 。 比如像“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的“推”“敲”选用, “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的 形容词用作使动动词,都是动态描写的一些典范,在动词的使用上作了不少文章。他们常常 将事物的动、 静结合起来描写,做到静中见动, 动中见静, 动静相生, 动静互衬, 妙趣无穷。 例 1: “月黑见渔灯,孤

13、光一点萤。微微风簇浪,散作满河星。” (查慎行舟夜书所 见 ) 【析】前两句写静,后两句写动,给人美妙的遐想。 例 2: “人闲桂花落, 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 时鸣春涧中。 ” (王维 鸟鸣涧) 【析】 以动写静,花落、月出、鸟鸣的动,突出了春涧的幽静。 例 3: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 (杜 甫绝句) 【析】前两句写动, 绘出一幅绚丽的图景;后两句写静, 一言空间之广, 一言时间之久, 但也静中见动,是诗人在思接千载、视通万里的动。 例 4: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李 白望天门山 ) 【析

14、】以“天门中断楚江开”写出了水神奇的动,力量巨大;又用“碧水东流至此回” 写出了山雄奇险峻的静,强大力量的静; 然后又用 “两岸青山相对出”写静, 静中有动;“孤 帆一片日边来”写动,动中有静;动静相衬,既有力量的对抗,又有宁静与和谐,真可谓运 笔如神! (2)常用方式以动衬静 动静结合的写景方式,往往是在一种意境里描写动态与静态,并且往往是以静为主,以 动衬静的方式(这里的“动”含动与声:如“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喧”为声, “动” 为动) ,形成意境和形象的和谐统一。因此,动静结合的写景手法,与衬托又不可截然分开。 例 1: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

15、,莲动下渔 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王维山居秋暝 )王维不愧描写山水的高手,动静结合 是其主要手法之一。 山居秋暝对景物的刻画细致入微,既有自然风景图,又有田园生活 图。诗人在描绘的景物中,静中有动, 以动衬静, 动静结合, 构成动人的意境。第二联写物, “明月松间照” 是静景, 是所见, 写的是月光透过松枝洒遍大地;而“清泉石上流” 是动景, 5 是所闻,动静融为一体,构成一副清幽可爱的风景画。第三联是诗人用“竹喧”烘托山静, 是所闻,用“莲动”衬托水幽,是所见,见闻交错,“喧”幽互衬,颇具艺术感染力。 例 2: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王维鹿柴 )

16、 【析】前两句写黄昏时候,山林不见人影,寂寥、空阔。偶尔听到几点人说话的声音, 非但没有打破山之空,反而更显得山之静。后两句明暗对比: 一缕夕阳射进蔚然深秀的树林, 落日余晖打在一块青青的苔藓上。这里为声衬静,用了衬托,也用了对比。 例 3: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王维鸟鸣涧 )以动 衬静。 3、点面结合 万事万物都是彼此相互联系的,不是孤立存在的,被描写的景物也一样,它们总是和周 围的景物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我们在写景状物时,不能孤立地静止地写主体物,还 必须写主体物周围的联系物,点面结合,烘云托月,使主体形象更丰满,更有特色。 例 1:柳宗元江雪 : “蓑笠翁”在画面上显得比较小,但处在非常显眼的位置,是诗 的中心,“孤舟蓑笠翁”属于点的描绘;前两句“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属于面的铺陈, 诗句从“鸟飞绝” 、从“人踪灭”写尽了人物处境的苦寒与孤寂,并在“山”“径”前冠之以 数量词“千” “万”,突出了人物坚忍不拔、卓然而立的品格。 例 2:杜甫蜀相 :由诸葛亮的祠堂写到这位蜀汉贤相的一生事业。其颈联云:“三顾 频烦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