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散文阅读之艺术手法知识点梳理与练习答案解析

上传人:索**** 文档编号:144163384 上传时间:2020-09-06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30.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散文阅读之艺术手法知识点梳理与练习答案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考散文阅读之艺术手法知识点梳理与练习答案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高考散文阅读之艺术手法知识点梳理与练习答案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考散文阅读之艺术手法知识点梳理与练习答案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散文阅读之艺术手法知识点梳理与练习答案解析(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高考散文阅读之艺术手法知识点梳理与练习答案解析 【知识梳理】 艺术手法(或称写作手法) 是指文章运用了哪些写作原理、规律和方法来表现文章内容。 对艺术手法的评价鉴赏,就是分析文章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表达了什么内容,达到了什么 艺术效果。要做好“一、二、三、五”项工作: “一” :指必须构建一套关于各类表达技巧的名称、特征和表达效果以及实例的知识网 络。 “二” :指两个结合。第一个结合是指解答艺术技巧题必须与文章的中心相结合,第二 个结合是指解答艺术技巧题应该和语言相结合。 “三” :指三个步骤:确认所用技巧具体解释简述好处。 “五” :指五个切入,在“确认所用技巧”中大致可以从五个角度切

2、入:表达方式、表 现手法、修辞手法、结构技巧、语言特色。 (一)表达方式: 散文常用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等表达方式。其中考查最多的是描写和抒情。描写指 用语言文字等对事物作具体的刻画和描绘,抒情分为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 答题步骤: 先写出具体运用什么方式方法,然后再具体解析。即答题格式为:方法解 析。 (二)修辞手法、表现手法 修辞手法和其他表现手法经常放在一起考查的。从提问的方式来看,有时是直接问某部 分或全文用了什么表达技巧,并顺带考查这种手法的作用,有时是让你鉴赏(赏析)。 (1)常见修辞手法的作用: 比喻: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使描写对象更形象生动、具体可 感。

3、拟人:把物赋予人的形态情感(指拟人),使描写对象生动活泼、亲切动人。 排比:增加文章气势。用来状物,景象迭起,五彩缤纷;用来叙事,丁卯纷陈,有条不 紊;用来说理,充分全面,淋漓尽致;用来辩论,气势磅礴;用来抒情,酣畅淋漓,缠绵悱 恻。 借代: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引人联想,具体生动。 夸张: 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增强联想创造气氛;能更鲜明地突出描写对象的某一特 征,给人以启示。 反复:写景抒情,感染力强;承上启下,分清层次;多次强调,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强 调、突出重点,升华主旨或句意。 对偶:结构整齐,节奏感强,有音乐美,便于吟诵;在内容上或两两对比(或映衬,或

4、补充) 。表意凝练,抒情酣畅。 对比:使所表现的事物特征或所阐述的道理观点更鲜明、更突出。 设问:自问自答,提出问题,引发读者的思考。 反问:强调语气,语气强烈,强化情感。 双关:富有寓意,含蓄委婉,尖锐犀利。 2 引用:语言凝练,言简意明;形象鲜明,增强表现力(如说明文中引用诗文);加强真 实性(如引资料) ;起证明作用(如引名人名言或格言等作理论论据)。 (2)常见表现手法的作用: 象征:借助某一具体事物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或感情, 特点是利用象征物与 被象征物之间的某一特点(内容)得到含蓄而形象的表现,增强文章的表现力,象征手法的 “托义于物”也就是“借此言彼”,主旨含而不露,隐而

5、不晦。 衬托:指不直接地对主要的人物或事物进行描写,而对其背景、 与之相关的人或事物 加以描绘, 使其形象突出, 这种写法除了利用反差对比使主要形象更加鲜明外,还会使文章 曲折含蓄,独具风格。 先抑后扬:引发好奇,铺垫感情。 托物言志:作者在对事物进行描绘的过程中,非常巧妙地寄托作者的个人情感和理念, 把自己的感情融入到事物中,来表达内心情感,使表达的内容含蓄、赋予哲理和暗示性,使 读者在欣赏中获得独特的美感享受。 借景抒情:通过景物的描写,来衬托作者或喜或悲的情感。 虚实结合: 可以抓住重点,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从而更鲜明地刻画人物的性格,凸现 事物、景物的特点,更集中地揭示主旨。结构紧凑,

6、笔墨集中。 动静相衬:以动衬静,以静衬动,生动的烘托作用,相得益彰。 以小见大:由平凡细微的事情反映重大的主题,突出表现中心,更有震撼力。 渲染:通过对人物的外形、行为、心理、语言或事件、环境、景物等作多方面的挥洒 铺陈,集中描写,突出人或事物的本质特征,用以加深主题。 联想想象: 所谓联想,就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所谓想象,就是在原有 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联想想象经常在一起使用,可以使文章内容更为丰 富,形象更丰满、生动,增添文章的艺术表现力。 烘托:不直接地对主要的人物或事物进行描写,而是对其背景、 与之相关的人或事物 加以描绘, 使其形象突出。 这种写法除了利

7、用反差对比使主要形象更加鲜明外,还会使文章 曲折含蓄,独具风格。 (三)谋篇布局技巧 文章的写作思路、结构方法(总分式、层进式等)、情节安排(顺序、倒叙等;详略等) 如悬念、铺垫、伏笔、照应等。 【练习与答案解析】 一、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 题。 泥泞 迟子建 北方的初春是肮脏的,这肮脏当然缘自于我们曾经热烈赞美过的纯洁无瑕的雪。 在北方漫长的冬季里,寒冷催生了一场又一场的雪,它们自天庭伸开美丽的触角,纤 柔地飘落到大地上, 使整个北方沉沦于一个冰清玉洁的世界中。如果你在飞雪中行进在街头, 看着枝条濡着雪绒的树,看着教堂屋顶的白雪,看着银色的无限延伸着的道路,你的内心便 会洋溢着一股激情:

8、为着那无与伦比的壮丽或者是苍凉。 然而春风来了。春风使积雪融化,它们在消融的过程中容颜苍老、憔悴,仿佛一个即 3 将撒手人寰的老妇人。 雪在这时候将它的两重性毫无保留地暴露出来:它的美丽依附于寒冷, 因而它是一种静止的美、脆弱的美; 当寒冷已经成为西天的落霞,和风丽日映照它们时,它 的丑陋才无奈地呈现。纯美之极的事物是没有的,因而我还是热爱雪。爱它的美丽、单纯, 也爱它的脆弱和被迫的消失。当然, 更热爱它们消融时给这大地制造的空前的泥泞。小巷里 泥水遍布;排水沟因为融雪后污水的加入而增大流量,“哗哗”地响;燕子在潮湿的空气里 衔着湿泥在檐下筑巢;鸡、鸭、鹅、狗将它们游荡小巷的爪印带回主人家的小

9、院,使院子里 印满无数爪形的泥印章,宛如月下松树庞大的投影;老人在走路时不小心失了手杖,那手杖 被拾起时就成了泥手杖;孩子在小巷奔跑嬉闹时不慎将嘴里含着的糖掉到泥水中了,他便失 神地望着那泥水“呜呜”地哭,而窥视到这一幕的孩子的母亲却快意地笑起来 这是我童年时常常经历的情景,它的背景是北方的一个小山村,时间当然是泥泞不堪 的早春时光了。 我热爱这种浑然天成的泥泞。泥泞常常使我联想到俄罗斯这个伟大的民族,罗蒙诺索 夫、柴可夫斯基、陀思妥耶夫斯基、托尔斯泰、蒲宁、普希金就是踏着泥泞一步步朝我们走 来的。俄罗斯的艺术洋溢着一股高贵、博大、阴郁、不屈不挠的精神气息,不能不说与这种 春日的泥泞有关。泥泞

10、诞生了跋涉者,它给忍辱负重者以光明和力量,给苦难者以和平和勇 气。一个伟大的民族需要泥泞的磨砺和锻炼,它会使人的脊梁永远不弯,使人在艰难的跋涉 中懂得土地的可爱、 博大和不可丧失, 懂得祖国之于人的真正含义。当我们爱脚下的泥泞时, 说明我们已经拥抱了一种精神。如今在北方的城市所感受到的泥泞已经不像童年时那么深重 了。 但是在融雪的时节,我走在农贸市场的土路上,仍然能遭遇那种久违的泥泞。泥泞中 的废纸、草屑、烂菜叶、鱼的内脏等等杂物若隐若现着,一股腐烂的气味扑入鼻息。这感觉 当然比不得在永远有绿地环绕的西子湖畔撑一把伞在烟雨淳淳中耽于幻想来得惬意,但它仍 然能使我陷入另一种怀想,想起木轮车沉重地

11、碾过它时所溅起的泥珠,想起北方的人民跋涉 其中的艰难的背影,想起我们曾有过的苦难和屈辱,我为双脚仍然能触摸到它而感到欣慰。 我们不会永远回头重温历史,我们也不会刻意制造一种泥泞让它出现在未来的道路 上,但是, 当我们在被细雨洗刷过的青石板路上走倦了,当我们面对着无边的落叶茫然不知 所措时, 当我们的笔面对白纸不再有激情而苍白无力时,我们是否渴望着在泥泞中跋涉一回 呢?为此,我们真应该感谢雪,它诞生了寂静、单纯、一览无余的美,也诞生了肮脏、使人 警醒给人力量的泥泞。因此它是举世无双的。 (选文有改动) 1文章在开头花了不少笔墨描写雪,这样写有哪些作用? 答: 【答案】写出了雪美丽与丑陋的两重性,

12、从而为下文写泥泞作铺垫,衬托泥泞的普通、 纯美;照应题目(从写热爱雪到热爱泥泞)。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文章结构的能力。解答本题,要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进行分析。 本段内容写了雪,要展开内容上具体写了什么。开头花了大量笔墨写雪,写了雪的美丽和丑 陋。结构上考虑它在段首的作用,考虑它与下文内容的关系,与题目的关系,与表达主题的 关系等。题目是泥泞,雪的丑陋就照应了题目,为下文写泥泞做了铺垫。 2文中说“我热爱这种浑然天成的泥泞”?请结合全文,分条概括作者这样说的理由。 答: 4 【答案】 泥泞带来了质朴自然的乡村气息;泥泞诞生了跋涉者,它给忍辱负重者以 光明和力量, 给苦难者以和平和勇气;一个民族

13、经过泥泞的磨砺和锻炼,它会使人的脊梁 永远不弯,懂得祖国之于人的真正含义。 【解析】 本题考查筛选信息的能力。首先找到题干在文中的位置,锁定答题区间。 从 “我 热爱这种浑然天成的泥泞”的上下文找。上文写的是我童年时常常经历的情景,“它的背景 是北方的一个小山村,时间当然是泥泞不堪的早春时光了”,由此归纳,我热爱的这种浑然 天成的泥泞指的是朴素的乡村气息。从下文来看,“泥泞常常使我联想到俄罗斯这个伟大的 民族,俄罗斯的艺术洋溢着一股高贵、博大、阴郁、不屈不挠的精神气息,不能不说与这种 春日的泥泞有关” 。所以下面两点要素可以直接摘录“泥泞诞生了跋涉者,它给忍辱负重者 以光明和力量, 给苦难者以

14、和平和勇气”; “一个伟大的民族需要泥泞的磨砺和锻炼,它会使 人的脊梁永远不弯,使人在艰难的跋涉中懂得土地的可爱、博大和不可丧失,懂得祖国之于 人的真正含义” 。 3请赏析第段画线句子。 答: 【答案】排比修辞;泥泞虽然“肮脏”,即使跋涉艰难,却显得厚重;泥泞让我 们记住了历史和曾有过的苦难和屈辱;内容递进。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词语及语句含义,品味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赏析句子,要结合 语境,从句子本身出发,考虑它的结构,修辞,表达的深沉内涵。在结构上,“想起” 是一组排比句, 排比的内容是一层一层递进的。这样对所表达的内容起到了深化的作用。另 外再从内容考虑,抓住关键词仔细品析,“沉重”“泥

15、珠”“跋涉”“艰难”“苦难”“屈辱”。 本篇题目是泥泞,泥泞是肮脏的,车轮碾过时是沉重的,跋涉者是艰难的,正是这样才显得 泥泞的厚重,因为它能让人深刻的记住苦难和屈辱。分析时一定要结合语境深入品味。 4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本文从雪着笔是为了写初春雪厚美丽的乡村自然景象。 B文章段,雪的“美丽”的含义是冰清玉洁或“无与伦比的壮丽或者是苍凉”。 C作者起笔说“北方的初春是肮脏的”这是一种欲扬先抑的写法。 D文章的标题“泥泞”是指道路的泥泞、肮脏。 E作者通过对雪的两重性的描绘揭示了一条深刻的道理,美丑是相对的,纯美至极的 事物是没有的。 【答案】 AD 【解析】本题考

16、查理解文意和分析作品主要表现手法的能力。A项“为了写初春雪厚美 丽的乡村自然景象”错,从雪着笔是为下文写泥泞做铺垫。D项“文章的标题泥泞是指 道路的泥泞、肮脏” ,理解不完整。这个指的是标题“泥泞”的表面义,结合文章内容理解 其深层内涵是, “泥泞”又是朴实,美好的。从文章结句来看,点明了主旨“我们真应该感 谢雪,它诞生了寂静、单纯、一览无余的美,也诞生了肮脏、使人警醒给人力量的泥泞”。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 题。 心底最挂念的人 吴念真 5 直到我十六岁离家之前,我们一家七口全睡在同一张床上,睡在那种用木板架高、铺着 草席,冬天加上一层垫被的通铺。 这样的一家人应该很亲近吧?没错,不过,不包括父亲在内。 父亲可能一直在摸索、尝试与孩子们亲近的方式,但老是不得其门而入。 同样地,孩子们也是。 小时候特别喜欢父亲上小夜班的那几天,因为下课回来时他不在家。因为他不在, 所以 整个家就少了莫名的肃杀和压力,妈妈准确的形容是“猫不在,老鼠呛须”。 午夜父亲回来, 他必须把睡得横七竖八的孩子一个一个搬动、摆正之后, 才有自己可以 躺下来的空间。 那时候我通常是醒着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