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上册课文期末复习提纲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4415839 上传时间:2017-10-3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8.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语文上册课文期末复习提纲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五年级语文上册课文期末复习提纲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五年级语文上册课文期末复习提纲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五年级语文上册课文期末复习提纲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五年级语文上册课文期末复习提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语文上册课文期末复习提纲(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五年级语文上册课文期末复习提纲28*毛主席在花山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文章按事情的发展过程,依次记叙了 、 、 三件事。其中 表现了毛泽东对群众的关心。 表现了毛泽东对群众的体贴、爱护。最后, 表现了毛泽东深入群众、和群众打成一片的作风。深刻反映了毛泽东既是伟人,也是普通的群众。27*青山处处埋忠骨这篇课文主要讲了毛泽东惊悉爱子在抗美援朝的战争中光荣牺牲后,极度痛苦的心情和对岸英遗体是否归葬的抉择过程,表现了毛泽东常人的情感,超人的胸怀。其中“忠骨”是指 。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的批示暗指 。我们更进一步的走进伟人的世界,了解伟人和普通人一样有丧子之痛,又有着不同于普通人的宽广胸怀

2、。26开国大典课文按照开国大典进行的顺序叙述。先讲 前会场上的情况;然后讲典礼的主体部分 、 、 ;接着讲 的盛况;最后讲 。通过对开国大典一个个场面的描写来表现人民自豪、激动的心情,展现毛泽东的领袖风采。25七律 长征本课是毛泽东在红军长征胜利结束时写下的一首诗。生动地概述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难历程,赞颂了 和 精神。全诗围绕 来写。其中“千山”的代表是 的 、 的 。 “万水”的代表是 。24*最后一分钟这是一首充满激情的诗。作者倾诉了 最后一分钟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特殊时刻的思绪,表达了全中国人民积蓄心中的强烈的爱国情感和对香港回归祖国后的美好祝福。23*难忘的一课难忘的一课是一篇略读课文

3、,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讲述了抗日战争胜利以后,作者在台湾的一所乡村小学,见到一位年轻的台湾教师认真教孩子们学习祖国文字的动人情景,以及在学校礼堂里参观中国历代伟人像的深切感受,表达了台湾人民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和强烈的民族精神。22狼牙山五壮士课文是按照 记叙的。可分为五部分。全文记叙的顺序可以概括为: 。其中第二、四、五部分是详写,其余为略写。表现了五壮士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仇恨敌人、勇于牺牲的革命精神和英雄气概。21圆明园的毁灭2课文描述了圆明园 的景观和惨遭侵略者肆意践踏而毁灭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无限热爱,对侵略者野蛮行径的无比仇恨,激发人们不忘国耻,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

4、命感。题目为“毁灭” ,却用了大量的篇幅写 ,把美的东西毁灭了,这真是一个悲剧,更能激起读者的痛心与仇恨。写出文中的两个过渡句:1、 。2、 。过渡句的作用是: 。20*学 会 看 病本文讲的是儿子感冒了,妈妈让他独自上医院,学会了看病的事。母亲用这种方式,锻炼儿子独自面对生活的能力,表达了母亲对儿子深深的爱。怎样理解课文的最后一段话?19“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课文按 顺序,先讲作者七八岁时写了第一首诗,妈妈的评价是“ ” ,爸爸的评价是“ ” 。“我”对“精彩极了”的评价的反映是“ ” ,而对“糟糕透了”的评价的反映是“ ” 。显然,这时候的作者并不理解父母的心。再讲作者几年后认识到父亲

5、原先的评价是对的,受到母亲鼓励的他一直在写作,并且得到了父亲有限的肯定。几年后, “我”再看那首诗时, “不得不承认父亲是对的” 。 “ ”,说明作者已认识到父亲的评价是对的,但在感情上似乎还不好接受。最后讲作者成年后取得了成就,他深感自己有 的母亲,又有 的父亲非常幸运。成年以后, “我” “越来越体会到”父母的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在自己的成长中所起的重要作用。母亲的爱是“ ” ,而父亲的“警告”则时常提醒自己“ ” 。作者不仅认识到两种评价对自己健康成长的必要性,而且认识到“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两种看来截然不同的评价所蕴含的共同点, 。18*慈母情深课文先讲“我”想买一本青年近卫军 。

6、想得“ ” ,可见渴望之极。但一元多的书价,贫困的家境,“我”的愿望难以实现。接着,写母亲给钱让“我”买书。这部分是全文的重点。描写了母亲的外貌、 、 和神态。在车间一角工作的妈妈“瘦弱的脊背弯曲着,头和缝纫机挨得很近。 ” 的母亲!“母亲掏衣兜,掏出一卷揉得皱皱的毛票,用龟裂的手指数着。 ” 的母亲!“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板上了,立刻又陷入了忙碌” 的母亲!然而正是这位母亲,当同事认为“我”是要钱买闲书,劝阻她给我钱时,母亲却说:“我挺高兴他爱看书的” 。 的母亲。这些地方突出表现了母亲的慈祥与善良,表达出对母亲深深的敬意与无比的热爱。17地震中的父

7、与子课文讲述的是有一年发生在美国的大地震中,一位父亲冒着危险,抱着坚定信念,不顾劝阻,历尽艰辛,经过38小时的挖掘,终于在废墟中救出儿子和同学的故事,歌颂了伟大的父爱,赞扬了深厚的父子之情。理解句子: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无比幸福地紧紧拥抱在一起。“了不起的父与子”要从“父”与“子”两个方面来理解。 “父亲”了不起: 。 “儿子”3了不起: 。“不论发生了什么,我知道你总会跟我在一起。 ”我的理解: 。16*珍珠鸟课文以细腻亲切的语言写出了小鸟由“ ”人到“ ”人的变化过程。课文前半部分写了两件事,细腻第一件事: 。第二件事: 。课文后半部分,生动地记叙了小珍珠鸟与作者之间逐渐挨近,直至熟睡在他

8、的肩头,对作者真诚信赖的变化过程。在这一部分的叙述过程中,文章三次出现了“小家伙”这个词,让人深深感受到了作者 。我们从中感悟到:无论是人与鸟,还是人与人之间,都需要真诚的信赖。信赖,是创造美好境界的基础。15落花生课文着重讲了一家人过花生收获节的情况,通过谈论花生的好处,借物喻人,揭示了学习花生不图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的主旨,说明人要做 的人,表达了作者不为名利,只求有益于社会的人生理想和价值观。课文是按 顺序记叙的,可以分成以下三段理解,第一段(第1自然段) ,先写种花生、收花生;第二段(第2自然段) ,写母亲提议过一个收获节,并为过收获节做了准备;第三段(第3自然段到最后) ,写父亲和我

9、们边吃花生边议论花生,爸爸对于花生品格的赞扬,使我们对普普通通的花生产生了敬佩之心。14*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这是一篇富有哲理,让人终身受益的文章。怎样理解“父亲的教导让我一生受用不尽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 ”13钓鱼的启示课文回忆了“我”十一岁时发生的一件事,事情是按 记叙的:从去钓鱼写到钓到一条罕见的大鱼,从不肯放鱼写到依依不舍把鱼放回湖里,最后写34年后的感悟。 “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却不止一次地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 ”这里“诱惑人的鱼”可能指: 。我们生活中会遇到的是: 。12*假如没有灰尘在人们眼中,灰尘通常是污染环境、传播病菌、危害人类健康的罪魁祸首。然而,这篇课文却向

10、我们介绍了灰尘鲜为人知的另一面:人类的生息离不开灰尘。假如大气中没有灰尘, ;假如大气中没有灰尘, ;假如空中没有灰尘, ,更为严重的是,大气中的相对湿度不断上升,就会影响生物的生存。此外,假如没有灰尘,大自然也将会 。作者正是通过灰尘的作用,揭示出一个深刻的哲理:事物往往都具有两面性,只有正确地认识它们,才能趋利避害,造福人类。11新型玻璃分别介绍了 、 、 、 、 等五种新型玻璃的特点和它们在现代生活中的广泛应用,鼓励人们运用新的科学技术创造出更多的新型玻璃。我想到了 玻璃。它的特点是 。作用是: 。410*松鼠这篇课文是一篇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都较强的文艺性说明文(又称科学小品) 。它

11、以准确性说明为前提,以形象化描写为手段,在说明角度、表达方法、语言风格等方面与鲸有很大不同。从说明的角度来看, 鲸侧重于介绍鲸的 和 ,而本文侧重于介绍松鼠的外貌、性格和行动;从表达的方法来看,鲸运用了 、 、 、 等说明方法,而本文主要是采用比喻、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事物;从语言风格上来看, 鲸的语言精练平实,而本文的语言生动传神,极具文学色彩。9鲸这篇课文层次分明,条理清晰,每个自然段基本上讲了一个意思:第1自然段讲鲸特别大;第2自然段讲鲸是 ;第3自然段讲鲸的种类;第4自然段讲鲸怎样进食;第5自然段讲鲸用肺呼吸;第6自然段讲鲸如何睡觉;第7自然段讲鲸的生长特点。概括起来说,4 7自然段

12、分别从四个方面介绍了鲸的生活习性。8*小桥流水人家“那段日子,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中。那些美好的印象,我一辈子也不会忘记” ,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绵绵不绝的怀恋和思念。7*桂花雨可是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母亲每年都闻着桂花的香气,关注桂花,收获桂花,体验着馈赠桂花的快乐,吃着桂花做的食品,喝着桂花茶。桂花,已充盈她生活的全部空间。是母亲生活乃至生命的一部分,还会有什么可以替代它呢?桂花是没有区别的,问题是母亲不是在用嗅觉区分桂花,而是用情感在体味它们。6梅花魂这篇课文的题目是梅花魂 。这里的“魂” ,指的是精神。梅花魂,即梅花的精神。梅花的精神就是“不管历经多少磨难,不管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的精神,这也正是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积累本课诗句: 。5古诗词三首泊船瓜洲 秋思 长相思都是脍炙人口、情意绵绵的思乡诗词,都表达了作者对家乡深深的思恋和热爱。4*我的“长生果”长生果,即吃了可以使人长生不老的果子,在这里指营养极其丰富。这句话将 比喻为“长生果” ,意思是 ,是人类文明延续的营养。充分表达了书与人类文明发展的关系。3走遍天下书为侣作者将书喻为 、 、 、 ,充分表达出了对书的 之情。作者之所以愿意反复读一本书,是因为他认为: 。2*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文中季老提到的“闲书”是指: 。 “正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