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志耀:《桥之美》教学设计

上传人:黯然****空 文档编号:144153513 上传时间:2020-09-06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7.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徐志耀:《桥之美》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徐志耀:《桥之美》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徐志耀:《桥之美》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徐志耀:《桥之美》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徐志耀:《桥之美》教学设计(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徐志耀:桥之美教学设计一、课文分析:本课的教学难点有二,一是如何让学生理解一位大画家对桥之美专业的解读,二是如何将桥之美与文章中所举的例子联系起来,且不能上成美术欣赏课。我采取的主要方法就是分段落、分层次,再引导学生在不同的层次中找到相同点,通过比较引发思考,由此来把握桥之美的含义。上课时自然也选择了一些图片,但主要用来让学生有直观的感受,直到讲完所有内容,才展示了吴冠中先生的几幅作品,以对应文中对桥之美的描写。二、教学目标:1、通过对照关键句、结合旧知,理解桥之美的内容。2、通过划分层次、比较阅读,分析文中所举例子的作用。三、教学准备:吴冠中先生的相关画作四、教学过程:1、导入:南唐大词人冯

2、延巳有两句非常著名的词:“独立小桥风满袖,平林新月人归后。”孤独的身影,苦苦地等待,轻风吹拂的衣裳,平林、新月,构成了一幅凄凉而又极富诗意的画面,而这幅画面的中心就是那座小桥。小桥是诗歌中最常见的形象,它能一直吸引着历代诗人的目光,必然有其独特之美。吴冠中先生是一位大画家,他从画家的角度来描述桥之美,同样也能给我们以启示,让我们发现桥的独特之美。2、划分层次,了解桥之美。(学生给全文划分层次,归纳文中有关桥之美的内容)提示:(1)本文同样按照“总-分-总”的结构来写,找出文中举例说明的内容,就可以将层次划分清楚。(1-3,4-7,8)(2)画家偏重的是桥的什么美?作者更偏重于将桥与什么联系起来

3、?归纳:“桥,多么美!小桥流水人家,固然具有诗境之美,其实更偏于绘画的形式美。”“石拱桥自身的结构就很美而是缘于桥在不同环境中的多种多样的形式作用。”“凡是起到构成及联系之关键作用的形象,其实也就具备了桥之美”(3)作者所说的“形式美”,具体指什么?(学生读下文,分析关键字句的含义)“线与块面组成了对比美”(线与块面之间的对比,在古诗中也出现了,例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桥“富有形式上的变化,同时也是线与面的媒介,它是沟通线、面间形式转变的桥”。(。同样,桥处于河流之上,联结着两侧的人家,也将线与面联系了起来,并且还多了变化)“圆的桥洞(面)、方的石块(面)、弧的桥背(线)”(桥自身就

4、有线与面的对比,联系不同的线与面就显得更加“和谐,得体”“不同环境中的多种多样的形式作用”,作者没有将桥单独欣赏,而重视桥在什么之中的作用?(不同环境中的作用)桥可以联系不同的线与面,它在环境中最大的作用是什么?(联系不同的形象)由此我们可以发现,这里的“形式美”主要指什么?(变化、联系)文末所说道的“构成及联系之关键作用”,“构成”就是指构成富有变化的画面,“联系”就是指联系不同的形象,正好与之对应。只是作者在此处拓展了一步,认为无论什么形式,绘画、诗歌、散文,只要起到了这个作用,就都具备了“桥之美”。那么,作者如何阐述桥之美呢?他主要通过举例的方法。他举了哪些例子?起了什么作用呢?3、分析

5、例子,体会桥之美。(1)归纳4-6中所举的事例,注意这些桥所处的环境。4乌镇密密苇丛中的石桥、江南乡间细柳拂着的石桥、苍茫湖水中的长桥、山区的风雨桥。补充:“即使碰不见晓风残月”,作者在此化用了北宋大词人柳永的雨霖铃中的词句“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这首词也是写分别的场景,主人公想象自己在分离之后,无奈上路,酒醒来,伴随自己的只有微风,一轮新月和飘拂的岸上杨柳。作者在这里指即使没有“晓风残月”,仅有杨柳及小桥就足以令人心动意迷。“风雨桥”之所以如此命名,就是因为桥上有廊有亭,可以遮风挡雨。它在山区,山区多急流,多飞瀑流泉。5清明上河图画面高潮中的桥(虹桥)、庄稼地里的小桥、险峻环境中

6、的索桥6南京长江大桥、钱塘江大桥、成昆路上直线桥补充:成昆路是成都至昆明的铁路,这里正处于西南山区,铁路要穿过许多险峻的高山峡谷。(2)4中的四个例子之间有什么关系,被放在一起?提示:作者在描写环境时,常常反复强调环境的特点,找出反复出现的词语,归纳不同环境的特点。再来看桥,与环境之间有什么关系。乌镇芦苇,“密密的”“密不透风”。桥,“透了一口舒畅的气”,“构成鲜明的对照”。“对照”就是对比,什么对比?(密疏)乡间细柳,“飘丝”,“纤细的游丝”。桥,“坚硬的石块”。两者间同样有对比,什么对比?(软硬)补充:这里的“软硬”也可以指情感的软与硬。留恋,依依不舍,就是表现内心柔软的一面。无奈分离,就

7、要“硬”起心肠。诗经 小雅 采薇中的“昔我往兮,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就是表现了“软硬”情感的对比。因为包含这种情感,才会令人“销魂”。湖水,“苍茫”“水天一色”“单纯明亮”,空旷而有些单调。“卧龙一般”的长桥给湖水带来了什么?提示:坐小船与在桥上走,有什么区别?(可以看到桥洞中的风景)作者说此时“像读了一篇史诗似的满足”,“史诗”有两个特征,一是要有足够的长度,二是要有丰富的内容。长桥有这两个特征吗?(长桥有足够的长度,每个桥洞中可以展现不同的画面,53孔就是53幅画,这些画还会因天空、水面、光线、船只的变化而变化,同样具有丰富的内容)这里是什么对比(疏密,不过于乌镇的石桥刚好相反

8、)山区,“桥下多半是急流”“飞瀑流泉”。在风雨桥上,人们在干什么?(“驻足欣赏”,风雨桥可以遮风挡雨,人们在此也就自然要停留下来。)这是什么对比?(动静)为什么作者用“搏斗”一词中来描写“画家和摄影家”?(与“驻足”对应,同样形成了动静对比。同时,也说明他们寻找一个合适的角度,来表现这种动静对比之美非常的艰难。当然,这也是他们的天职所在。)总结,四个例子都表现了桥与环境之间的什么关系?(对比)桥与环境的对比,使画面有了变化,这就是桥的“形式美”的一个重要的内容。(3)5与6之间有什么关系,又说明了桥之美的什么内容?提示:5,作者是在欣赏桥之美;6,作者则是通过自身的实践来说明如何表现桥之美。注

9、意两节之间有什么联系。观赏清明上河图局部虹桥画面,桥上有人,桥下有船,两旁是密密麻麻的店铺,而焦点就是桥。“矛盾的发展”为什么能“促成戏剧的高潮”?(矛盾的发展,必然使许多人物卷入其中,许多相关的事件在此刻交织)同样,桥也联系了许多的形象,作者如何指出其作用?(“形象的重叠及交错”)在6中,作者是如何描写自己努力寻找“重叠及交错”的形象?(“寻找与桥身的直线相衬托、呼应、引申的点、线、面”)同样,因为无法找到能够让六和塔与钱塘江大桥“相衬托、呼应”的角度,他无法构图。补充:虹桥下实际发生了一次事故,运河中的船只是不能调头的,而这条船只冲向对岸,明显失控了。桥上有人扔下绳子,船上有人试图接绳子,

10、都是为了控制住船,但没有成功。运河相当于古代的高速公路,虹桥下应当是一个码头,原本就人流不断,此时更是吸引了许多人的注意力,形成了画面的高潮。一片广阔的庄稼地,只有庄稼,的确有些单调。桥联系了哪些形象?(桥下的流水,浮萍、杂草,而且它们还随着水流动,就打破原有单调。因此作者使用了“刺破”一词,表现桥联系了不同的形象,打破了单调的场面)作者称“画家爱于无声处静听桥之歌唱”,“仿佛孩子们寻找热闹”。桥如何歌唱?(那些形象就是桥的音符,打破了单调,给环境带来了“热闹”)索桥只是一道线,它的生命力从何而来?(“险峻的环境孕育了桥之生命”,“多种多样的线的衬托”使索桥有了生命力)同样,为什么成昆路上的直

11、线桥“有时显得险而美,有时却险而不美”?(是否能够找到衬托它的“多种多样的线”)作者在这两节用了几次“寻”、“寻找”?(“他们寻桥”“寻找与桥身的”,都在寻找与桥相联系的不同形象)因此,在成昆路上,作者“前瞻后顾”,也是在寻找能够与直线桥相衬托的线。5、6,一重点谈理论,一谈实践,但都表现了桥对于不同形象的联系作用。(4)作者在文末举出鹊桥的例子,想说明什么?(鹊桥形象与意义都好,还能够联系古代的神话与古今人们内心的美好愿望,飞动的喜鹊也让桥富有变化,虽然在现实中并不存在,但同样有着桥之美)4、举例拓展,感悟桥之美。我们在上课伊始所举的词句“独立小桥风满袖,平林新月人归后”,诗中的小桥不仅联系了不同的形象,还带来画面的变化人独立小桥之上,是平静的,但内心的思念却是激烈的;人虽未动,但送别时人就从桥上走向远方,目光一直追随而去,同样也是动的。诗的桥,同样让画面发生变化,联系了不同的形象,也具有“桥之美”。桥正因为有这样独特的魅力,才会令历代文人画家倾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作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