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二年语文下册《画风》教学设计

上传人:黯然****空 文档编号:144150570 上传时间:2020-09-06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15.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二年语文下册《画风》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小学二年语文下册《画风》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学二年语文下册《画风》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二年语文下册《画风》教学设计(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二年语文下册画风教学设计小学二年语文下册画风教学设计宝塔小学:王春桃教学目标: 1、读懂课文,领会文中小朋友的创意。2.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3.培养孩子遇事要善于动脑筋想办法。教学重点:朗读感悟文中小朋友的创意。教学难点:培养孩子遇事要善于动脑筋想办法。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流程: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1、猜谜激趣:看不到,摸不着;花儿见它点头;小草见它弯腰。(板书:风)2、你知道哪些风?二、识字1、老师带来了3位小朋友。出示三个小朋友的头像,请小老师领读他们的名字。2、号召学生和他们三个做朋友,与他们三个打招呼,作简要的自我介绍。例如,宋涛、陈丹、赵小艺,你们

2、好!我叫,很想和你们做朋友。(出示幻灯)3、小组合作学习“宋、涛、陈、丹、赵、艺、显”生字。三、听读课文,整体感知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画出生字,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有不认识的字互相请教。2、出示生字“显”,多音字“旗杆”、“呼呼地转”3、出示课文的新词,认读词语。用自己喜欢的颜色在文中把词语涂好。4、指名分段读课文,正音。5、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四、自读自悟1、他们是怎样画风的?默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画出答案。课文2-8自然段具体写他们是怎样画风的。请你默读这几个自然段, 想想你喜欢谁?老师把这几个自然段搬到屏幕上来了,谁来说说你喜欢谁?(1) 喜欢小艺。A、因为她第一个画出

3、风。B、因为她爱动脑筋。她画出风来了吗?C、因为她画出了飘动的旗子和转动的风车。她为什么要画?)你从哪里知道她画出风来了?她还画了什么?为什么要画飘着的旗子,呼呼转的风车?你能读读写小艺画风的句子吗?点小艺画风的句子小艺第一个画出了风,她心里会怎样?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老师也来读一读行吗?谁想向老师挑战!谁来评评谁最棒!他还加上了动作!板:飘着的旗子呼呼转的风车(2) 喜欢宋涛。因为宋涛爱提问题。他提了什么问题?读出问的语气。他画出风来了吗?画的是什么?板:斜斜的雨丝他画出风来了,高兴吗?你能边想象他那高兴劲,边读读宋涛画风的句子吗?点宋涛画风的句子为什么画斜斜的雨丝?如果能把“斜斜的

4、”读的重点儿会更好!谁愿意再试试?(齐读。)(3) 喜欢丹丹。丹丹也很聪明是吗?她也学会了画风,谁能说说她是怎样画风的?板:弯弯的小树。谁再来读一读丹丹画风的句子。点丹丹画风的句子通过刚才的讨论,大家知道了宋涛、小艺、丹丹画的风在哪里了吗?老师找还没回答问题的同学来回答。指板在飘着的旗子里,呼呼转的风车里,斜斜的雨丝里,弯弯的小树里。有了风,画面美吗?我们来齐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下面我们来分角色读课文,好吗?你可以自由组合,扮演你最喜欢的角色。那个小组愿意上来读?他们读得棒不棒?2、全班交流。随学生回答出示相关的片子和句子。她在房子前面画了一根旗杆,旗子在空中飘着。她在大树旁边画了几棵弯弯的

5、小树。他把画上的太阳擦去,画了几片乌云,又画了几条斜斜的雨丝,说:“下雨了,风把雨丝吹斜了。”她画了个拿风车的小男孩,风车在呼呼地转。句子中的“她”“他”分别指什么,代进去读一读。请学生欣赏文中的景色。当小诗人说一说:风来了-,风-里,风藏在-里。同时指导朗读。3、实践活动:你有更好的画法吗?风还可以藏在什么地方?(发散学生的思维)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实践活动:五、总结延伸爱动脑筋的孩子们,你们真了不起,可见,任何事情,只要你愿意动脑筋,想办法,善于观察和思考,联系生活中的实际,都是可以解决的。我愿我们班的小朋友都做一个善观察、勤思考的孩子!六、课后作业和风一样,声音、气味也是看不见、摸不着

6、的,你能把它们也画出来吗?大家下课后可以画一画,说一说七、板书设计: 画风 小艺:飘着的旗子呼呼转的风车 宋涛:斜斜的雨丝 丹丹:弯弯的小树 八:教学反思:风怎么能画呢?课文的主题,不仅是令我们的学生不解,就我们老师也要深思。本课生字少,课文短,简单容易朗读,只是,课文真如想象那么简单吗?许久没有用课件了,一是因为懒,二是因为觉得许多课文,也没有用课件的必要,过分依赖课件不见得是好事。但,如此美的文章,我还是找了课件来辅助。用课件开门见山,简单学习了生字后(生字少,而且预习得不错),我就进入了正题。 “风能画吗?” “能!我知道怎么画,画一颗弯弯的小树” 这样的回答,在我们的预设中,肯定是令人

7、气愤的。原本我们预设是学生回答不能画,然后我们引导学生进入课文。可是,诸君都知道,不论是自己,还是名师设计的教案,在学生充分预习的前提下,都是一场失败的设计。无奈,走另一条路吧。 “恩,你很聪明,你是怎么知道的?” “我看了课文。” “很好。那么,同学们,通过预习我们知道风这种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竟然也能画,那么让我们进入课文,看看课文里的小主人公是怎么画风的。” 课文里有三个同学,陈丹,宋涛,赵小艺。我通过让学生向三个同学打招呼,来认识三个人,分别介绍了三种姓,在这里引入了百家姓,介绍了中国姓氏的特点。我想,在课文的字里行间,引导学生学习这些传统文化,不是很好吗?接下来让学生画出三个同学是怎么画风的,充分朗读后,我把课文的重点引入了“赵小艺”。赵小艺在课文里非常重要,有几个重点的词语很好的证明了赵小艺一个很爱动脑筋很机灵的孩子。我撇开课文里关于画风的重点,所谓自然知识和画风的过程其实没有必要在课堂里过分讨论,学生也能知道画风的思路和为什么能画出风的原因。因而我让学生充分讨论赵小艺是怎么样的人,让学生做一个爱动脑筋的人。 画风不是最终目的,而引导学生思考才是好的方法。有时候教学中,不是非要抓住传统的重点不可,另辟一条道路,不是很好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作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