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谈“讳饰”修辞

上传人:黯然****空 文档编号:144149784 上传时间:2020-09-06 格式:DOCX 页数:1 大小:13.9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由《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谈“讳饰”修辞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由《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谈“讳饰”修辞》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由《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谈“讳饰”修辞(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由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谈“讳饰”修辞张坤马克思与恩格斯同为世界无产阶级的伟大导师,他们之间有着深厚的友谊。对于马克思的逝世,恩格斯感到悲痛欲绝。他不愿直接说出马克思逝世的事实,人们也不愿听到马克思逝世的消息,于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一文一开始恩格斯就怀着无比沉痛的心情说:“3月14日下午两点三刻,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停止思想了。让他一个人留在房里还不到两分钟,当我们进去的时候,便发现他在安乐椅上安静地睡着了但已经永远地睡着了。”不难看出,句中的“停止思想”“安静地睡着”“永远地睡着”,都是指马克思去世。对于马克思的死,恩格斯不忍直接说出,于是运用了“讳饰”的修辞手法。这样既把自己的心情委婉而含蓄地表

2、达出来,又符合全世界劳动人民的心愿。“讳饰”修辞就是指人们因有所顾忌不便直说或不愿直说,而用旁的话来回避掩盖或装饰美化,用含蓄、婉转的语言把本意暗示出来,使之意在言外的一种修辞方式。运用这种修辞手法的好处是表达含蓄婉转,易于使人接受。“讳饰”一般可分为美饰和避讳两种。美饰就是因犯忌而改用别的话加以装饰美化。比如“死”,从古到今,人们用了很多种同义的说法来间接表述。如触龙说赵太后一文中,触龙在赵太后面前,称自己的死为“填沟壑”,而称太后的死为“山陵崩”。李密陈情表中用“慈父见背”来婉指父亲去世。在古人笔下,凡是可能引起别人产生不良联想的事物,也尽可能地采用讳饰的方法加以美化。如将生病说成“采薪之

3、忧”(孟子公孙丑下),意谓自己卧病在床,不能出门采伐柴薪。避讳是指古代君王或尊亲为了显示威严,规定人们在说话中避免直呼其名或在行文中直写其名,而以别的字来代替。这里的“避”,意为躲开、回避;“讳”,意为忌讳、隐瞒。具体地说是指人们在说话或写文章的时候,遇到应该忌讳的人物的名字,必须设法避开,用音同或音近的字来代替,或用其他办法来改说改写。人物姓名的避讳,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皇帝的名字,全国臣民都要避讳,叫做“国讳”,也叫“公讳”。 如汉光武帝名刘秀,于是当时臣民便把“秀才”改称为“茂才”。鲁迅阿Q正传中称赵太爷的儿子赵秀才为“茂才先生”,其源即出于此。唐代为了避唐太宗李世民的讳,“民”字改用“人”字。杜牧阿房宫赋“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中两个“人”均为“民”。唐高宗叫李治,当时在行文中凡遇到“治”字都要改成“理”字(“治”与“理”同义)。另一种是对于父母或祖父母的名字,家族后代的人都要避讳,叫做“家讳”,或叫“私讳”。如司马迁的父亲名“谈”,史记改赵谈为赵同;苏轼的祖父名“序”,他为人作序就改为叙;唐代诗人李贺,文采飞扬,傲视侪辈,只因父名“晋肃”,“晋”、“进”同音,李贺只得放弃进士考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作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