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进行合作学习.doc

上传人:灯火****19 文档编号:144146799 上传时间:2020-09-0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如何进行合作学习.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如何进行合作学习.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如何进行合作学习.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如何进行合作学习.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如何进行合作学习.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进行合作学习.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如何进行合作学习一、科学地构建合作小组。 并非每一项教学任务都必须由这四人小组来完成,也并非每一次合作都能调动小组每一个成员的参与积极性。要使合作学习不流于形式,精心设计合作学习的内容就显得至关重要。1、合理安排小组人数。 合作小组人数一般以2人配对或4人相邻合作学习开始,循序渐进,取得经验之后再深化发展。在小组合作学习时,组内每个学生才有展示和交流的机会,有利于小组成员的共同发展。2、精心搭配小组成员。 合作学习小组一般不提倡学生自愿组合,学生个人意愿只能作为参考。合作小组的人员搭配一定要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教师应按照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兴趣爱好、性格特征、性别等差异进行

2、分组,让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优化组合,使每个小组都有高、中、低三个层次的学生。由于每个小组成员都是异质的,所以就连带产生了全班各小组间的同质性,这就充分体现了“组内异质、组间同质”原则。组内异质为小组成员间的互相帮助、互相促进提供了可能,而组间同质又为全班各小组创设了公平竞争的宽松环境。就是2人配对的合作学习小组,也不能简单地以同桌两人为一个合作小组;应该根据学习的内容,将要完成的任务来定。如生物实验课上的分组,由于动手能力强的学生心比较粗,往往观察不够仔细;因而可将动手能力强的学生与心细的学生分在一组,发挥各自的长处,弥补自身的不足,从而促进双方发展。3、及时进行组间调整。 小组合作的成

3、员在一段时间内是相对稳定的,有利于学生间的互相了解、优势互补。但是在小组合作学习一段时间后,各小组的发展会很不平衡,甚至会有很大差异。此时,教师应根据测试成绩,学生个别差异,以及教师平时观察,了解到的各小组的合作状况,进行及时的人员调整或重新搭配,不断地改变学生的合作对象,使之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优势,了解更多的学生,进一步增强合作能力。4、明确组内成员分工。 在平时公开课中,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些合作学习模式,当老师宣布小组合作学习开始时,课堂顿时热闹起来,个个兴趣高涨,然而仔细一看,有人滔滔不绝,有说有笑,有人呆若木鸡,没有一人动笔墨记录,到全班汇报交流时,有不少组不知道要讲什么。究其原因,这样的

4、合作学习纯属走形式,看似热闹,实则混乱,组内成员没有明确在合作学习时自己到底应该做什么、怎样做。所以在构建好学习小组后,教师还要帮助各小组进行合理的人员分工,明确任务职责,只有这样学习时才不会盲目随从。一般情况下,在每个合作小组内要设组长、记录员、交流员各一名。组长负责本组学习活动的组织、分工、监督等,让每次合作学习有序开展。记录员要负责将小组讨论、探究的要点记录下来便于向全班交流汇报。交流员负责向全班汇报交流本组讨论、探究的结果。这种角色分工不是长期固定的,组内成员要轮流担任,实现小组角色的互换,增进生生互动的有效性。二、既要重合作形式,又要重合作内容 1.在学习重点、难点内容时可进行合作学

5、习 攻克教与学的重点、难点问题,是合作学习所要着力探讨的问题。在学习的重、难点处,教师如果能够充分利用好合作学习这一教学组织形式,则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正确认识合理膳食对七年级的学生来讲,无论从理性认识上还是从行为改变上都有一定的难度。为了较好地解决这一问题,本人设计了这样一次小组活动:每人针对青少年的生长发育的特点,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设计一份适合青少年的“一日食谱”并分析其原因。接着在组内进行交流,并做好记录,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完成一份“一日食谱”,尝试提出一个主题鲜明、类似广告语的食谱名称。最后采用答辩的形式,小组之间进行交流;通过无记名投票评选全班的最优食谱。通过这样的活动,学

6、生在不断的反思自己日常的膳食是否合理,是否健康,再通过营养师的建议矫正他们过去不合理、不健康的膳食行为。真可谓水到渠成。 2.在学习任务较大、需分工协作的时候,可采取合作学习 3. 在学生对已有的知识进行整理复习,构建知识体系时,可开展合作学习 实践证明,合作学习中的围圈说等方法正是适宜学生对已有知识的复习、巩固。教师在复习阶段,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可有效帮助学生对所学过的知识进行梳理、总结,形成知识网络。三、既要重课上的合作指导,又要重课下的合作延伸 要提高合作学习的实效性,教师必须在课上对学生进行积极引导,运用各种手段调动小组成员积极参与小组活动。 而要提高小组成员参与的有效性,则必须有意

7、识地去培养学生人际交往的技能,帮助他们掌握如何在小组合作中请求发言、澄清观点、称赞他人、提出建议等技能、技巧。这也是提高合作学习效率的重要保证。在小组讨论中,为了让学生认识到当自己的意见与别人有分歧时,既要敢于坚持,又要敢于纠正。例如,本人在学生进行植物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实验,组织小组讨论为什么要用黑色塑料袋装蔬菜时设计了如下几个问题:你们小组是否找到了解决问题的一种答案?小组内部每个成员是否都持有相同的观点?对于不同的观点,你们小组的看法如何?请自评或相互评价一下你对小组的这次讨论贡献如何?通过这些问题,不仅促进学生间产生更多的交流与合作,而且也使学生逐步认识到自己错了不要羞于承认,而要善

8、于从别人的意见中受到启发而产生新的见解。有的问题由于思考角度不同,观点不一致时可以先保留意见,或找机会与其他组的同学进行交流,或找老师寻求帮助。 开展合作学习不仅是教给学生一种学习方式,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一种社会交往、生活方式。如果仅凭课堂上的4045分钟是远远达不到这个目标的。要实现合作学习的优质高效,根据学习内容,在课下适当地分配给学生一些合作学习的任务尤为必要。 生物课本上安排了很多课外探究、课外调查,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组织小组进行课外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四、既要重视组内的合作,又要重视组间的合作小组合作学习重视合作,但并不意味着否定竞争。如何正确处理好合作学习中合作与竞

9、争的关系,是开展好合作学习的一项重要任务。在合作学习中,小组是开展活动的基本单位,小组内部成员之间便发展为合作关系,而且要强化内部的团结。同时,又要在小组内部合作的基础上,使小组间形成一定的竞争,即形成了“组内成员合作,组间成员竞争”的新的学习格局。在此氛围下,学生的学习责任心被极大地激发出来。他们为了给本小组争得荣誉,都在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思考、与同伴协商,以期找出解决问题的最佳答案。五、科学、合理评价合作学习的效果 合作学习的评价与传统教学的评价有很大不同。传统的教学评价强调的是常模参照评价,关注个体在整体中的位置。这种竞争性的评价是有局限性的,它把是否“成功”作为衡量学生优劣的唯一标准,

10、脱离了大多数学生的实际。在这种评价方式下,只有少数学生能够得到好名次,获得分数意义上的成功,教学活动是以培养一流的“考生”为目标,而大多数学生则注定是学习的失败者,这不利于大多数学生的发展。有鉴于此,合作学习把“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作为教学所追求的一种境界,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更关注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以及良好的心理素质、学习兴趣与积极情感体验等方面的发展,教学活动则是以培养高素质、会学习的“学生”为宗旨。同时也将它作为教学评价的最终目标和尺度,将常模参照评价改为标准参照评价,把个人之间的竞争变为小组之间的竞争,把个人计分改为小组计分,把小组总体成绩作为奖励或认可的依据,

11、形成“组内成员合作,组间成员竞争”的新格局,使得整个评价的重心由鼓励个人竞争转向大家合作进步。尤其是“基础分”和“提高分”的引入则是合作学习评价的一个非常显著的特色和创新之处。所谓“基础分”是指学生以往学习成绩的平均分;而“提高分”则是指学生测验分数超过基础分的程度。引入基础分与提高分的目的,就是尽可能地使所有的学生都有机会为所属小组赢得最大的分值,指导学生的着力点定位在争取不断的进步与提高上,只要比自己过去有进步就算达到了目标。另外,为了体现评价的公平性,标准参照评价还注意根据学生以往的学业成绩(成绩以A、B、C、D、E五个等第划分),安排同等生(如A等生与A等生、B等生与B等生)一起分组测验,测验的难度尽量有梯度。各测验组的每个成员的成绩都与原属小组的总分挂钩,A等生小组的第一名与B、C、D、E等生小组的第一名所得的分值完全相同。这种使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合作竞争,最终会导致全班学生无一例外地受到奖励,取得进步,并由此走向成功。合作学习以标准参照评价为基本手段,以小组总体成绩为评价依据来决定奖励与认可的做法,有利于我们走出应试教育的怪圈,实现教学评价的科学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