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自尊与社会支持的关系研究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4414567 上传时间:2017-11-01 格式:DOC 页数:26 大小:199.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学生自尊与社会支持的关系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中学生自尊与社会支持的关系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中学生自尊与社会支持的关系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中学生自尊与社会支持的关系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中学生自尊与社会支持的关系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学生自尊与社会支持的关系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生自尊与社会支持的关系研究(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学生自尊与社会支持的关系研究华中师范大学在职研究生 2007 级 白涛摘要:在教育心理学领域,自尊一直以来都是一个研究的热点。本文采用自尊问卷、社会支持评定问卷,结合访谈等方法,对 600 名中学生进行了调查,以考察其自尊现状,及其与社会支持的关系。通过 SPSS11.5 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了 T 检验、方差分析、相关分析等统计处理。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中学生自尊水平不受性别、是否独生、父母文化程度、城镇、经济状况等因素的影响;2.中学生自尊水平受年级、父母职业因素的影响;3.中学生自尊水平与社会支持存在显著相关,社会支持水平越高,自尊水平就越高。关键词:中学生;自尊水平;社会支持.Abs

2、tractThe purpose of the present research is to explore the level of self-esteem and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elf-esteem and social support. This research studies six hundred junior school students as the subject in Zhongshan City .In order to check the level of self-esteem and relationship between

3、the self-esteem and social support., the questionnaire of Self 一 Esteem Seale and Social Support Rating Scale are used to check the two variables. Statistical tool of SPSS11.5 is adapted to analyses the investigation results by T test ,ANOVA and correlation. The main results are as follows:1.junior

4、school studentsself 一 esteem level is not related with sex,specialty,whether single 一 born,parents,educational level,born 一 in city or in countryside,and economical condition.2.Junior school students self 一 esteem level is influenced by grade and the parentsoccupation. 3.Remarkable correlation is ex

5、isted between junior school student, self 一esteem level and the society support. And the higher of society supports level. The higher of the self 一 respect level.Keywords: junior school student; self 一 esteem level; society support目 录摘要Abstract1 文献综述1.1 自尊理论概述1.2 中学生自尊的国内外研究现状1.2.1 国内外研究现状1.2.2 未来研究

6、构想1.3 社会支持及其与中学生自尊的关系研究现状2 问题的提出2.1 研究目的和研究假设2.2 选题意义2.2.1 理论意义2.2.2 实践价值3 研究设计3.1 研究对象3.2 研究方法3.3 研究的技术路线4.研究结果与分析4.1 中学生自尊、社会支持的总体水平4. 2 中学生自尊在人口统计学上的差异4.2.1 中学生自尊在性别、是否为独生子女及城镇上的 T 检验4.2.2 中学生自尊在年级、父母文化程度、父母职业、经济状况上的方差分析4.2.3 中学生自尊在人口统计学变量上的差异4.2.4 对中学生自尊产生影响的人口统计学变量4.3 中学生自尊与社会支持的相关分析5 讨论5.1 中学生

7、自尊在人口统计学上的差异探讨5.2 中学生自尊水平与社会支持的关系5.3 本研究的局限性与展望6 结论参考文献附录:致谢1 文献综述1.1 自尊理论概述自尊(esteem)一词来自拉丁语 aestimate,该词的含义是指“估计或评价” ,因此,Rosenberg 指出,自尊 (self-esteem) 是对自我的一般性评价, 是个体经验和生活质量的中心方面。詹姆斯(James)的自尊公式和定义的出现,使得自尊从伦理学的范畴进入了心理学的范畴。国内外在自尊概念的界定上存在较大的分歧,综合表 1.1 中研究者的观点,自尊实质是一个人在对待自己的态度上表现出来的对自我价值的判断和情感体验。表 1.

8、1 自尊的研究历程姓名年代 理论贡献James,1892在心理学原理一书中提出著名的自尊公式:自尊二成功(success)/抱负(pretetion),指出个人对于自我价值的感受取决于其实际成就与其潜在能力之比。RE.Bills& E.L.M.lean,1951一个人的自尊受真实自我(real self)与理想自我(ideal sellf)的差距的影响,真实自我是自我中自我生理、心理、社会方面的认知。coopermsith,1967自尊是指个体对自己所持有的一种肯定或否定的态度,这种态度表明个体相信自己是有能力的、重要的、成功的和有价值的。stefenhafen 自尊就是一种个人的价值判断,它

9、表达了个体对自己所持的态度。Nthaniel Branden 信自己的才智,认定自己有权利过上幸福的生活,这就是自尊的本质。朱智贤在其主编的心理学大词典中指出,自尊是社会评价与个人的尊需要的关系的反映。魏运华,1997自尊是自我意识中具有评价意义的成分,是与自尊需要相联系的、对自我的态度体验,也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标之一。1.2 中学生自尊的国内外研究现状1.2.1 国内外研究现状1.2.1.1 自尊的结构与测量Rosenberg 认为个体的一般性评价是单维的,且其量表在许多研究中得到了验证。同时,一些研究者认为自尊可以区分为自我肯定和自我否定两个维度。Rosenberg 也发现可以用两个因素解

10、释,但实际上反映了同一种人格特质。Kaplan 和 Pokorny 对 500 名成人施测得到两个不相关因素 ,可以解释 45%的方差。另外 Shahani、Dipboye 和 Phillips4、Hagborg、Goldsmith 的研究支持自尊的二因素模型。李虹也发现 SES 可以用两个因素,即自我肯定和自我贬低来解释。一般性的自尊区分为自我肯定和自我否定两个维度有其理论意义。早期研究多为测量对个体一般性评价的自尊,常用的测量问卷有 :Rosenberg1965 的自尊量表( SES) 、Coopersmith(1967,1975,1981)的自尊调查问卷(The Self-Esteem

11、Inventory,SEI) 、Marsh(1984)的自我描述问卷(Self Description Questionnaire,SDQ ) 、Janish 和 Field 于 1959 最初编制,Fleming和 Watts 于 1980 年修订的缺陷感量表( The Feelings of Inadequacy Scale,FIS) 、Shrauger(1990)的个人评价问卷(Personal Evaluation Inventory,PEI)等等自尊或自我的问卷引入国内。45也编制了一些独具特色的自尊量表,如魏运华(1997)的儿童自尊量表、黄希庭等人(1998)编制的青少年自我价值

12、感量表等。其中 Rosenberg 的 SES 量表是具有代表性的测量工具,此量表使用频次很高,且远远超出其它量表。此量表的优点在于信效度高且简明方便,但其中文版的缺点在于第八题意义理解上的差异,以及此题如果按照正向计分则会出现鉴别度及量表信度提高的现象。1.2.1.2 自尊的发展特点青少年期是自我发展的关键期或转折期,青少年自尊的发展对个体整个自我系统及其心理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CamPbell,Uvallee,1993) 。国内外学者对青少年自尊的发展特点进行了大量研究,整体来看,青少年的自尊发展是不稳定的。Wigfield 等的研究表明,小学阶段的自尊水平基本稳定,但进入初中后,自尊水平

13、出现了明显的下降(张林,2004)。1.2.1.3 自尊的影响因素(1)自尊与人口统计学变量M.Bolognini41的研究表明,女生的总体自尊水平要高于男生;而 Harter的研究指出,在青春期,女孩比男孩更多地报告内部的冲突,女性的社会化更多地涉及在家庭中的角色、人际关系、情感联系,自我中心矛盾品质成为特别突出的问题;王欣等人的研究也显示男中学生的自尊高于女中学生 43,导致这种相反结论的原因可能是因为被试的文化差异和研究者采用的测量工具不同等原因造成的。王建平89等对男女中学生自尊、男女中学生自尊获得方式及其受损后应对方式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中学生在自尊水平上不存在显著得性别差异,

14、中学生群体中存在一定程度的假性自尊现象,男女中学生中均存在因低自尊而导致的弱势群体,且表现出特定的性别特征差异。而李虹、张艳霞等人的研究则表明:中学生自尊水平的性别差异不显著 3940。(2)自尊与其他影响因素除了人口统计学变量外,研究者还探索了其他因素对自尊的影响,如家庭因素,父母教养方式、自我效能感等。这些研究基本采用测量法,通过用自我报告的方式直接测量被试的自尊水平,研究其个体差异及其对个体认知、情感和行为影响。傅茂笋、管晓丽7等学者对新生自尊水平与家庭因素相关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大学新生自尊水平与性别、户籍、家庭人口数、月生活支出、父母职业等家庭因素存在显著相关;家庭环境与自尊得

15、分的相关性 :医学新生自尊得分与亲密度、情感表达、独立性、文化性、娱乐性、组织性呈正相关,与矛盾性呈负相关。王建平89等的研究表明 :城乡、家庭关系、家庭经济状况等因子对男女大学生自尊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家庭经济状况和家庭关系对于男女大学生的影响表现出一定的差异。答会明6的研究显示 :家庭经济状况、父母文化程度、是否独生子女等家庭因素均与违纪大学生的自尊水平有着不同程度的显著相关。傅茂笋、管晓丽7等学者的研究还表明:父母教养方式中父母情感温暖理解与自尊得分呈正相关,父母惩罚严厉、拒绝否认、父亲的过度保护与自尊得分呈负相关。余洁在以大学生为被试的情况下,将自尊与自我效能感归因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研

16、究表明:大学生的自尊与自我效能感存在显著正相关,大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对自尊的形成有积极的影响,自我效能感直接影响自尊。(3)自尊与结果变量除了考察自尊的影响因素之外,对于自尊与结果变量的关系研究也是心理学领域的另一大热点。心理学家通过研究发现,在人口统计学变量(如性别、年龄、婚姻状况、家庭收入、教育程度、社会经济地位等)、自尊、社会支持、人格特质、应付能力、适应能力等预测指标中,自尊是预测生活满意感的最佳指标之一47。Campbell,Converse 和 Rodgers 发现,在所有与生活满意感相关的预测变量中,自尊与生活满意感的相关最高48。Rosenberg(1995)对 1886 名十来岁的青少年男孩的研究表明,自尊同幸福感的指标快乐感、生活满意度等积极相关。文化研究中发现,自尊与生活满意感的相关达到.04749。一项关于主观幸福感的研究也表明,自尊水平高的人其主观幸福感较高,对生活的满意度也较高50。人们对各种不同的人格因素进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