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古诗三首》《村晚》课件.ppt

上传人:灯火****19 文档编号:144142170 上传时间:2020-09-06 格式:PPT 页数:20 大小:1.2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古诗三首》《村晚》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1《古诗三首》《村晚》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1《古诗三首》《村晚》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1《古诗三首》《村晚》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1《古诗三首》《村晚》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古诗三首》《村晚》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古诗三首》《村晚》课件.ppt(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村晚,统编版 五年级下册,新知导入,作者简介: 雷震,生平不详。或以为眉州(今四川眉山)人,宋宁宗嘉定年间进士。又说是南昌(今属江西)人,宋度宗咸淳元年(1265年)进士。其诗见宋诗纪事卷七十四。,新知导入,学习目标,1.借助注释和插图理解古诗的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2.凭借语言文字注解、图片等,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诗歌的语言美和内蕴美。,新知讲解,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诗,把古诗读正确、读流利。,村晚 【宋】雷震 草满/池塘/水满陂, 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 短笛/无腔/信口吹。,新知讲解,如何理解题目“村晚”?,村晚,乡

2、村傍晚的风景画,解题:这是一首描写农村晚景的诗。诗人即景而写,构成了一幅饶有生活情趣的农村晚景图。,新知讲解,有感情地朗读前两句古诗,结合注释,说说这两句诗写了什么。,新知讲解,草满/池塘/水满陂, 山衔/落日/浸寒漪。,池岸,水中的波纹,诗意:绿草长满了池塘,池塘里的水几乎溢出了塘岸。远远的青山,衔着彤红的落日,一起把影子倒映在水中,闪动着粼粼波光。,bi,口里含着,幽静美丽 体现喜爱,新知讲解,喜爱,“山衔落日浸寒漪”中的“衔”与“浸”用得好不好?为什么?,衔:日薄西山、欲落未落,新知讲解,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赏析: 诗围绕池塘为中心,以池塘中的绿草与澄净的池水,带出青山与落

3、日,中间以一“浸”字作维系,使池塘显得很热闹,色彩也十分绚丽。,新知讲解,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横坐在牛背上,曲调,诗意:那小牧童横骑在牛背上,缓缓地把家还;拿着一支短笛,随口吹着,也没有固定的声腔。,随口,牧童天真调皮 体现喜爱,在这幅饶有生活情趣的农村晚景图,此时牧童在干什么呢?齐读古诗后两句,一起来看看吧!,新知讲解,你能想象出牧童吹笛子时的样子吗?,读出儿童的天真无邪。,牧童/归去/横牛背, 短笛/无腔/信口吹。,新知讲解,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赏析: 在这样宁静优美的背景中,牧童骑着牛儿,走向村庄,手中拿着支短笛,随意吹着。与上两句的恬静相比,这两句描

4、绘得非常生动活泼。牧童骑着牛,不是规规矩矩地骑,而是横坐着;他吹笛也不是认真地吹,而是“无腔信口吹”。于是,牧童调皮天真的神态,活生生地呈现在读者面前,使人为之耳目一新。,新知讲解,那小牧童( )在牛背上,( )走着;他的手里还拿着一支短笛,( )地吹着自己编的( ),那头老牛似乎听懂了小主人吹奏的曲子,“哞哞”地叫着。,读完这两句诗后,说说你眼前浮现出了怎样的画面,体会其中的乐趣。,小曲,慢悠悠地,横骑,有模有样,新知讲解,主题概括,村晚这是一首描写 的诗, 抒发了诗人对 的 和 之情。,乡村晚景,乡村晚景,喜爱,赞美,拓展提高,儿童自在快乐的生活状态,这三首诗有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相

5、同之处,天真活泼的儿童形象,充满了童真童趣,拓展提高,这三首诗有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不相同之处,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繁忙的劳动场面引出儿童学种瓜的可爱场景。,稚子弄冰,从稚子的心理出发,重点描写“脱冰作戏”。,村晚,先写乡村晚景,再写牧童,构成了乡村晚景图。,课堂练习,用自己的话写出村晚后两句的情景。,诗意:那小牧童横骑在牛背上,缓缓地把家还;拿着一支短笛,随口吹着,也没有固定的声腔。,课堂小结,村晚是一首描写农村晚景的诗。四周长满青草的池塘里,池水灌得满满的,太阳正要落山,红红的火球好像被山吃掉一样(是落山后),倒映在冰凉的池水波纹中。放牛回家的孩子横坐在牛背,他拿着短笛随便的吹奏。诗人即景而写,构成了一幅饶有生活情趣的农村晚景图。,板书设计,景美:,优美恬静 天真烂漫,村晚,草 池塘 水,横牛背,信口吹,山 落日 寒漪,人乐:,作业布置,1、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2、搜集并阅读描写儿童生活的其他诗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