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电磁环境与传播途径精编版

上传人:ahu****ng1 文档编号:144138953 上传时间:2020-09-06 格式:PPT 页数:69 大小:1.0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8)电磁环境与传播途径精编版_第1页
第1页 / 共69页
(8)电磁环境与传播途径精编版_第2页
第2页 / 共69页
(8)电磁环境与传播途径精编版_第3页
第3页 / 共69页
(8)电磁环境与传播途径精编版_第4页
第4页 / 共69页
(8)电磁环境与传播途径精编版_第5页
第5页 / 共6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8)电磁环境与传播途径精编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8)电磁环境与传播途径精编版(6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第三讲 电磁环境及电磁污染途径,电磁波存在的自然环境电磁环境 电磁骚扰源的分类: 按频谱宽度:窄带骚扰源和宽带骚扰源; 按作用时间:瞬态波骚扰和连续波骚扰; 一般:自然电磁骚扰源和人为电磁骚扰源。,2,3.1 自然电磁环境 根据电磁波产生的机理不同,一般将电磁干扰划分为自然电磁干扰和人为电磁干扰两种。 非人为因素产生的电磁波,构成了电磁环境的一部分,把这部分电磁波所形成的电磁环境称为自然电磁环境。 在自然电磁环境中,静电、雷电和自然辐射是3种最重要的电磁干扰。,3,自然电磁骚扰源:来源于大气层的噪声和地球外层空间的宇宙噪声,包括宇宙干扰、大气干扰、热噪声和沉积静电干扰等。 宇宙干扰来自太阳

2、系、银河系的电磁骚扰,包括太阳、月亮、恒星、行星和星系发出的太空背景噪声、无线电磁噪声等,一般在250MHz的频率范围内干扰明显。受干扰对象主要是卫星通信和广播信号以及航天飞机等。,太阳风暴,4,大气干扰主要是雷电,频谱在30MHz以内,对无线电通信的干扰较大。此外,沙暴、雨雾等自然想象也可以产生电磁噪声。 热噪声是由于热力状态变化引起导体无规则的电起伏。 沉积静电噪声指飞行器高速接触大气中的尘埃、雨点、雪花、冰雹时产生的电荷积累。引起火花放电、电晕放电等。影响通信和导航。,5,自然辐射 自然辐射干扰源的种类非常多,主要有电子噪声、大地表面磁场、大地磁层、大地表面的电场、大地内部的电场、大气中

3、的电流电场、闪电和雷暴的电场、太阳无线电辐射和银河系无线电辐射等。 电子噪声主要来自设备内部的元器件,是决定接收机噪声系数的重要因素。常见的电子噪声源包括热噪声、散粒噪声、l/f噪声和天线噪声等。热噪声具有极宽的频谱,能量随温度而变化,温度越低,噪声越小。 注:l/f噪声:功率谱与振动数f的倒数成比例,背景能量的涌动。,6,在地球表面存在着地磁场,它是一种自然场。 在海拔高度500km处存在着大气电离层。 宇宙噪声主要来自太阳辐射和银河系无线电辐射。 太阳辐射可分为热辐射和非热辐射两类,热辐射频谱从十几兆赫到30GHz,在太阳黑子剧烈活动期的辐射强度比静止期大60dB。 银河系无线电辐射频率在

4、150MHz200MHz频段内。因此宇宙噪声在20MHz500MHz频率范围内影响相当明显。 由太阳飞出的带电粒子引起磁场的改变就是地球上的磁暴。,7,3.2人工电磁干扰 辐射干扰源 辐射干扰是指以电磁波形式传播的干扰。这类干扰的能量是由干扰源辐射出来,通过介质(包括自由空间)以电磁波的特性和规律传播的。 构成辐射干扰源有两个条件: 一个是有产生电磁波的源泉; 另一个是能把这个电磁波能量辐射出去。,8,电磁辐射场区一般分为远区场和近区场。以场源为中心,在一个波长范围内的区域,通常称为近区场,也可称为感应场;半径为一个波长之外的空间范围称为远区场,又称为辐射场。 通常,对于一个固定的可以产生一定

5、强度的电磁辐射源来说,近区场辐射的电磁场强度较大,所以,我们应该格外注意对电磁辐射近区场的防护。 常见的信息辐射干扰源有发送设备、本地振荡器、非线性器件和核爆脉冲等。,9,发送设备:发送设备通过发送天线辐射出去,有时通过编织屏蔽层和通风管道辐射出去,通过连接电缆向外辐射。 本地振荡器:在多数设备中,主要的发射源是印制电路板(PCB)上电路(时钟、视频和数据驱动器,及其他振荡器)中流动的电流。 设备功能非线性产生的辐射:所谓设备功能非线性所产生的辐射干扰,指的是电路中器件工作在非线性状态时所产生的干扰。,10,核电磁脉冲辐射 核电磁脉冲辐射是能量很大的一种特殊的辐射干扰源。爆炸核武器时,核辐射与

6、周围环境相互作用,使带电粒子强烈运动,由此产生核电磁脉冲。 电弧辐射 当开关、继电器触点开启和闭合时,触点间会产生电弧。特别是在驱动电感负载时,这种现象更为明显。,11,12,13,14,3.3频谱的使用与管理,频谱是一个有限的自然资源。 频谱分配必须以频谱利用的有效性和合理性为基础,既要充分有效地利用频谱资源,又要保证相互之间不存在电磁干扰,即满足电磁兼容性。 频谱管理就是为了实现电磁频谱的有效管理、保护和合理利用等,确保各类无线电业务的有效进行,包括了无线电频谱资源的频率划分、指配和控制。,15,频谱管理,全世界分为三个区域:一区包括欧洲、非洲和原苏联的亚洲部分、小亚细亚和阿拉伯半岛;二区

7、包括北美洲和南美洲含夏威夷;三区包括澳大利亚和亚洲(俄罗斯的亚洲部分除外)。 国际电信联盟(ITU)规定了各个频段的用途。各个国家根据国际电信公约和国际无线电规则设立国家级的频谱管理机构,为本国分配和管理电磁频谱。在我国则由全国无线电管理委员会负责频谱的分配、协调和管理。,16,频谱管理,人类目前利用的电磁频谱大约在0Hz-3000GHz,并向更高的频段发展。 应用最多的仍然在中频300-3000kHz、高频3-30MHz、甚高频30-300MHz、超高频300-3000MHz、特高频3-30GHz。 通信、电视、广播、导航、雷达、测控均在此频段范围内。,17,频谱分配,18,频谱分配,19,

8、3.4 静电 静电的形成 如图所示,绕原子A的原子核旋转的电子,在外力的作用下,离开原来的原子A而侵入其他的原子B。A原子因缺少电子数而呈带正电现象,称为阳离子,B原子因增加电子数而呈带负电现象,称为阴离子。当外力持续作用时,阳离子和阴离子的分布会变得越来越不均匀,对外将表现为带电现象。,20,当两个不同的物体相互接触时,就会使得一个物体失去一些电子(如电子转移到另一个物体)而带正电,另一个得到一些剩余电子的物体则带负电。若在分离的过程中电荷难以中和,电荷就会积累使物体带上静电。,21,人体是良好的静电载体,能够通过摩擦起电充电到几千伏。通过人的活动,这些不受欢迎的静电荷就会被带到一些敏感区域

9、晃来晃去。这些大量的静电一旦找到合适的放电路径,就会产生放电现象。,22,静电放电试验装置,23,静电的放电与人体放电模型 当人体接近导电物体时(最坏的情况是接触到一个金属物体,例如仪器外壳、集成电路的管脚等),如果空气气隙上的电位梯度足够高,电荷会以火花的形式转移到那个物体上。 下图给出了人体静电放电的等效电路。,24,图中: CR人体和大地之间的电容。 RR人体的电阻。,25,LR人体的电感。 CS人手臂与大地之间的电容。 Co1人手臂与金属体之间的电容。 RS人手臂放电路径的电阻。 LS人手臂放电路径的电感。 Co2人手、手指与金属体之间的电容。 CJ金属体与大地之间的电容。 RJ金属体

10、的接地电阻。 LJ金属体的接地电感。,26,人体静电放电的过程受很多因素影响,具体的放电过程也因各种分布参数的不同而不同。典型的人体静电放电电流波形如图所示。,27,在这个波形中,低频成分转移的电荷比高频成分多,但是高频成分会产生更强的场,对电路的危害也最为明显。由实验得出的各个参数的范围如下: Tr(上升时间)=200ps100ns Ts(尖峰宽度)=0.5ns10s Tt(持续长度)=100ns2ms 静电放电过程的不同不仅表现在电流波形在时间特性上差异很大,而且幅度也会在1A200A范围内变化。,28,正是由于不同条件下静电放电的特性差异很大,所以电子设备对静电放电的响应很难预测。 可以

11、用统计的方法来处理这个问题。静电放电时产生的能量很大,频率很高(有时高达5GHz)。,29,静电的危害 静电场的强度取决于充电物体上的电荷数量和与它的电荷量不同的物体之间的距离。人体上的最高电压应该是20kV左右。 如果一个元件的两个针脚或更多针脚之间的电压超过元件介质的击穿强度,就会对元件造成损坏,这是MOS器件出现故障最主要的原因。 另一种故障是由于节点的温度超过半导体硅的熔点(1415)时所引起的。静电放电脉冲的能量可以产生局部发热,使半导体局部熔断损坏。,30,器件受到静电放电的影响后,也可能不立即出现功能性的损坏。这些受到潜在损坏的元件通常被称为“跛脚”,一旦加以使用,将会对以后发生

12、的静电放电或传导性瞬态表现出更大的敏感性。整体的性能表现为电子设备的性能越来越差,直至完全损坏。 相对于自然界的静电来说,电子器件是非常娇贵的,正是基于这一因素,是否采取了防静电措施是衡量电子器件质量好坏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31,设备漏电,尤其是不会对人造成触电伤害的微弱漏电虽然不属于静电放电现象,但其性能却与静电放电类似。所以一般将设备漏电也纳入静电防护体系中来考虑。 静电放电(ESD)及电气过载(EOS)对电子元器件造成损害的主要机理有:热二次击穿、金属镀层熔融、介质击穿、气弧放电、表面击穿和体击穿等。,32,3.5 雷电 雷电的形成 人们通常把发生闪电的云称为雷雨云,其实有几种云都与

13、闪电有关,如层积云、雨层云、积云和积雨云,最重要的是积雨云,一般专业书中讲的雷雨云就是指积雨云。积雨云形成过程中,在大气电场、温差起电效应和破碎起电效应(大水滴和冰晶的破碎起电)的同时作用下,正负电荷分别在云的不同部位积聚。当电荷积聚到一定程度,就会在云与云之间或云与地之间发生放电,也就是人们平常所说的雷电。,33,当云层放电时,由于云中的电流很强,通道上的空气瞬间被烧得灼热,温度高达600020000,所以发出耀眼的强光,这就是闪电,而闪道上的高温会使空气急剧膨胀,同时也会使水滴汽化膨胀,从而产生冲击波,这种强烈的冲击波活动形成了雷声。,34,雷击通常有3种形式:直击雷、感应雷和球形雷。 直

14、击雷是带电的云层与大地上某一点之间发生迅猛的放电现象。 感应雷是当直击雷发生以后,云层带电迅速消失,地面某些范围由于散流电阻大,出现局部高电压,或在直击雷放电过程中,强大的脉冲电流对周围的导线或金属物产生电磁感应,发生高电压而发生闪击现象的二次雷。 球形雷比较多见于山区,其登堂入室的报道常见于报端。,35,36,雷电的破坏作用 雷电以其巨大的破坏力给人类社会带来了惨重的灾难。雷电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冲击电流非常大,其电流高达几万至几十万安培。 持续时间短,一般雷击分为3个阶段,即先导放电、主放电和余光放电,整个过程一般不会超过60s。 雷电流变化梯度大,有的可达10KA/s。 冲击电压高,强大

15、的电流产生交变磁场,其感应电压可高达上亿伏。 雷电危害可分成直击雷、感应雷和浪涌3种。,37,在雷暴活动区域内,雷云直接通过人体、建筑物或设备等对地放电所产生的电击现象,称为直接雷击。 感应雷的破坏也称为二次破坏。雷电流变化梯度很大,会产生强大的交变磁场,使得周围的金属构件产生感应电流,这种电流可能向周围物体放电,如附近有可燃物就会引发火灾和爆炸,而感应到正在联机的导线上就会对设备产生强烈的破坏性。,38,感应雷主要有两种:静电感应雷和电磁感应雷。 静电感应雷:带有大量负电荷的雷云所产生的电场E将会在架空明线上感生出被电场束缚的正电荷。当雷云对地放电或对云间放电时,云层中的负电荷在一瞬间消失了

16、(严格说是大大减弱),于是在线路上感应出的这些被束缚的正电荷也就在一瞬间失去了束缚,在电势能的作用下,这些正电荷将沿着线路产生大电流冲击,从而对电器设备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39,电磁感应雷:雷击发生在供电线路附近,或击在避雷针上会产生强大的交变电磁场,此交变电磁场的能量将感应于线路并最终作用到设备上(由于避雷针的存在,建筑物上落雷机会反倒增加,内部设备遭感应雷危害的机会和程度一般来说是增加了),对用电设备造成极大危害。 最常见的电子设备危害不是由于直接雷击引起的,而是由于雷击发生时在电源和通信线路中感应的电流浪涌引起的。浪涌电压可以从电源线或信号线等途径窜入电脑设备。,40,41,(1)电源浪涌 电源浪涌并不仅源于雷击,当电力系统出现短路故障、投切大负荷时都会产生电源浪涌。电网绵延千里,不论是雷击还是线路浪涌发生的几率都很高。当距离几百公里的远方发生了雷击时,雷击浪涌通过电网光速传输,经过变电站等衰减,到你的电脑时可能仍然有上千伏,这个高压持续很短,只有几十到几百个微秒,或者不足以烧毁电脑,但是对于电脑内部的半导体元件却有很大的损害。,42,(2)信号系统浪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