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高考散文阅读真题汇总(最新)

上传人:zh****71 文档编号:144137926 上传时间:2020-09-0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1.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高考散文阅读真题汇总(最新)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浙江高考散文阅读真题汇总(最新)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浙江高考散文阅读真题汇总(最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高考散文阅读真题汇总(最新)(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浙江高考散文阅读真题汇总2012年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5题。(20分)母亲的中药铺甘典江(1)那时候,我最喜欢去的地方,一是新华书店,一是母亲的中药铺。前者,是因为我爱看爱买连环画;后者,是因为我喜欢嗅闻那些中药的味道,特别是咀嚼几片苦甜苦甜的甘草。(2)母亲当过赤脚医生。八十年代初,母亲参加医疗培训后,加入了城关镇合作医疗站。(3)医疗站在我读书的中学附近,临街两间旧木房。一间开处方和打针,另一间,是药铺。和母亲一起在守药铺的,还有三个阿姨。一天到晚,她们就做三件事:抓药,打针,织毛衣。除此之外,便是无休无止的聊天。我注意到,她们抓药非常麻利,瞟一眼处方,就可以找到相应的抽屉。仅凭手抓

2、,就基本准确,最后还是放进小秤称一称,添点或减点。然后,把药倒入毛边纸或废报纸,包好扎紧,写几个字交待几句,递给别人。(4)只要一走进药铺,我就被一股浓重的药香包裹得严严实实,有点喘不过气来,但一习惯就好了。我望着那些神秘莫测的抽屉,瞅着那些贴着标签的药名,兴奋不已:什么“半夏,黄精”,什么“益母草、白芨”,都是曼妙的植物。当然,也有的是矿物和其他异类,比如“朱砂、雄黄、海马”,不由得使我产生了相关的联想:这朱砂,肯定就是国画中传统的红色颜料吧?李可染曾用顶级朱砂绘过四张毛主席诗意图万山红遍,已成画史上的经典。至于雄黄,不就是许仙意气用事的东西吗?所谓的海马,只是相当于一条小鱼而已。(5)其中

3、,我最喜欢的药草,是甘草。首先,是因为它的名字,甘草,望文生义,不就是“甘甜之草”吗?昔时,神农氏遍尝百草,解毒靠的就是这宝贝。再加上,我自己就姓“甘”,与这甘草,是家门,五百劫前,应是同根而生之族。最早,是母亲教我嚼的甘草,一是因为它的药理,二是可以变相地替代水果糖,八十年代,任何甜味都是奢侈品。就这样,我嚼着甘草成长着,自以为嚼出了甘草的本真之味,破解了甘草的一切密码。(6)母亲还爱用党参来炖乌骨鸡和猪肚,补血。她营养不足,严重贫血。人参太贵,吃不起。还有金银花和枸杞,母亲他们都用来泡茶喝。自然,我也跟着全部享受到了。(7)在自家的院子墙角,母亲还栽了几株三七。蔓延的藤叶牵上墙,覆盖成了一

4、面翠绿的毯子,像青绿山水画的设色,极其养眼。可惜,后来拆迁,毁于一旦,使我失去了这一片翠绿。母亲只好把三七块茎挖出,收藏好。她说,三七可以治妇科恶疾,以及跌打损伤。(8)九十年代的某一天,这个合作医疗站被撤销了。回到家,母亲专职做她的家庭主妇。赚钱的任务,彻底由父亲负责。那个中药铺,被别人买去,改作了服装店。从此,街上流行的药店,大多是连琐的西药店。在我的印象中,传统的中药是文化,望闻问切的中医大夫,近似于等同于诗人。相反,我害怕西药西医,因为这些东西是实验室配制合成出来的化学组织,成分复杂而可疑,至少没有一个在阳光之下生长的过程,没有温度、湿度,更无个性与灵魂。我实在难以想象,“阿莫西林”比

5、母亲的“金银花”会更让我亲近与信赖。甚至,当我感冒受寒,母亲亲手煎熬的一罐红糖姜开水,也会比最昂贵的感冒灵帮我发热而痊愈,至少,我心已暖。(9)现在,父亲走了,去了天国。母亲一个人守着我们,在空旷的屋顶上栽花种菜。母亲身子瘦弱,时有病痛,我很是担忧,同时,我又安慰自己:生病不正常吗?不正证明了人在活着?何况,这世上,还有那么多栩栩如生的药在陪护呢。一根草是药,一撇叶是药,一线阳光,一滴水,也都是,甚至,一个人可以是另一个人的灵芝。母亲多年与草木为伴,沉浸于无边无际的药香之中。于我而言,母亲就是我人生一味无价的中药,为我清热解毒,可以抵御这世间的种种伤害。 (本文有删节)11. 简析第三段中的“

6、抓药”细节。(3分)12. 第四段中作者写由药名引发的联想,有何用意?(3分)13. 文中为什么用较多的笔墨写“甘草”?(4分)14. 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5分) 15. 作者在文末说“母亲就是我人生一味无价的中药”,联系全文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5分)11. 解析:题目考查了人物形象塑造中的动作描写,整个“抓药”的细节只用了几个传神的动作就刻画出三个阿姨抓药的娴熟。答案示例:用白描手法,通过“瞟”、“抓”、“称”、“添”、“减”、“包”、“扎”等一系列动作,表现了她们娴熟的抓药技艺与细致、耐心的工作态度。用质朴的语言真实地再现人物及相关场景。12. 解析:引发的联想或者是引用等等的用意多

7、从内容、结构和表达上来解答。答案示例:点明药名与传统文化的联系。表现“我”对中药的好奇心与亲近感。丰富文章的内容。13.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写作意图,多从上下文的联系以及作品的主题来考虑答案。答案示例:“我”的姓氏关联着甘草,与甘草有渊源。“我”嚼着甘草长大,对甘草有特殊的感情。甘草具有“甜味”,是处于那个年代的“我”充实、幸福的写照。甘草使“我”悟出了人生的真谛。14. 解析:赏析散文的画线句子,多从一下几个角度考虑:修辞的运用及其表达效果;常见 表达技巧的运用;句子多重内涵的探讨;划线句子与上下文的关联。答案示例:运用排比、比喻手法,增强了艺术感染力。世间万物皆可入药,丰富了“中药”的含义

8、。点明万物皆有其性、各具其用的哲理。用“灵芝”设喻,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升华为不可或缺的依存关系。15. 解析:本题考查的内容包括文章的主旨、结构上的技巧以及句子的多重内涵。答案示例:母亲这味“中药”,为“我”抵御世间的伤害。如同中药的药理,母亲的爱与美德,慰藉“我”的心灵,成为“我”无价的精神财富。形象地表达“我”对母亲的真挚情感。呼应标题,深化题旨。(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5题。(20分)牛铃叮当 李清明水乡多水牛。 从我记事开始,一直到成年走出水乡,多以水牛为伴。不但寒暑假期要整天放牧水牛,即使上学了每天也须带上镰刀和竹筐,放学的路上割上满满一筐青草,回去喂食和照顾水牛。 俗话说,

9、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在我们水乡,可谓是一方水土养一方牛。洞庭湖多年淤积的湖洲上围垦成水乡一个个院落,湖汊内港、沟渠水塘星罗棋布,到处都长满了茂盛的芦苇、青草和野篙。这些也都是水牛们上好的饲料。水牛生命力强,容易饲养,春、夏、秋三季均以自然生长的草蒿为食;到了万物枯萎的冬日,每天也只需一捆备干草便能果腹。 漫长的农耕时代,水牛一直被视为农家的命根子,从牛犊学会走路的那天起,它的脖子上便被精心挂上一串铜制的铃铛。农忙季节,水牛可用于犁田、耙田;农闲时分,牛能帮助拉磨,碾压菜籽、稻谷,以便得到食油、大米。 水牛天生就能游泳,还是长距离泅渡的高手。水浅处水牛游得很慢一边游还一边不忘啃食水中的荷叶、篙草和

10、野生水稻;一旦游到水深处,它便变得特别快捷,一边用力划动四肢,一边高高抬起头角,“嗯呀嗯呀”十分得意地叫个不停。夏天,水牛成了我和一班好伙伴最好的“游泳老师”。跟着水牛学游泳,我们先是用柳条鞭子将水牛赶至河里,双手死死地拽住牛尾巴,待水牛飞速抢渡时,再使劲用双脚拍击水面。不消两日,我们便掌握了 “牛刨”、“蛙泳”等全套的游泳本领。 与水牛朝夕相处,我们也摸透了它温和、驯良的习性。只要你往牛头前一站,哪怕是它正在吞食草料,也会赶紧把头一低,让你攀住牛角,爬到它背上,待你坐好,水牛还不忘摆动着头角,“嗯呀嗯呀”撒娇般地叫唤几声,牛铃也会“叮当叮当”地响个不停。这时的我们,头扎柳条帽,腰间别着把弹弓

11、,右手高高地扬起柳条鞭子,活像一个个舞长剑骑战马,披挂出征的大将军。别看水牛平日温驯,一旦打起架来却异常勇猛,尤以处于发情期的公牛为甚。当攻击开始时,公牛们双眼通红,抵足弓背,头缩至前腿中间,亮出尖尖的双角,冲撞挑击。一时间,牛铃骤响、沙飞石跳、响声震天。这时,只有将干草燃成的火把投掷牛头角力处,方能将它们分开。 终于,水牛老了。连田野耕不动的水牛,静静蹲在牛栏中,等待自己大限的到来,因为害怕掉膘,乡亲们往往会提前宰杀水牛。被牛绳绑囚在树下的水牛,看到屠夫磨刀霍霍,都会掉下一颗颗好大好大的眼泪,似有深深的不舍和无限的悲戚。想起水牛这一辈子所求甚少,干的却是最脏最累的活,站在一旁的我们不禁泪眼模

12、糊。现今的水乡,早已不用水牛精耕细作,而是直接向稻田里抛撒谷种,等天收粮、靠天吃饭。放眼望去,湖洲上唯有水草疯长,久而久之便成了放养水牛的天然牧场。春天里,不再耕田的水牛被赶至牧场,脖子上换上了刻有记号的新铃铛,直到冬天才各自牵回。一起牵回的还有傍着公牛母牛的新生牛犊。牛犊的认领沿用的是乡里的老规矩:将各家的大牛小牛赶至一处,看哪条牛犊跟谁家的大牛走,哪头牛犊就算是谁家的。 如今,利益的驱动让这样的老规矩开始面临挑战。由牛犊引发的纠纷,每有耳闻。曾有相邻的两家因争六条小牛而互不相让,直至对簿公堂,一家提出要用船装着大牛小牛去省城做“亲子鉴定”。自然,鉴定最后平息了纠纷,但花去的鉴定费、差旅费和

13、诉讼费加起来远远超过几条小牛的价值,这一时成了人们茶余饭后谈论最多的黑色幽默。 打那以后,水乡的水牛们大都由放养改成了圈养,岁月流逝,牧童牛笛仿佛一夜之间成了绝响。没了广阔湖洲茵茵绿草的映衬,少了骀荡和风的吹拂牛铃依旧叮当,但总觉得少了往昔的悦耳与悠扬。 (本文有删改)11.第四段中“铁牛”“拖拉”加上引号,有什么用意?(3分)12. 赏析第五段中画线句。(4分)13.作者为什么把牛犊引发的纠纷称作“黑色幽默”?(3分)14. 文中多次写到牛铃,有什么艺术效果?(5分)15. 简要概括本文主旨,并谈谈你的感悟。(5分)11起强调的作用,旨在引起读者的注意。“铁牛”与水牛形成对照,突出拖拉机被“

14、拖拉”的尴尬,有揶揄、幽默的意味。12通过动作(“划动”“抬起”等)描写和神态(“得意地交换”)描写,以及在水浅处、水深处不同游泳姿态的对照描写,形象刻画了水牛善于游泳的习性和生命的灵性。通过动作(“赶”“拽住”“抬上”等)描写,生动表现了“我们”自由嬉戏的天性以及与水牛的亲密关系。13利益的争夺与得不偿失的结果形成反差,产生讽刺性的戏剧效果。追逐利益的现实与古老的乡村传统相冲突,折射出时代变迁带来的无奈。14呼应题目,点明文旨。作为线索,使全文结构更加紧凑。形成背景旋律,增添了感染力。 构成象征,承载了农耕时代的情感与记忆。15本文主旨:表达了对淳朴、诗意乡村的眷恋,以及对田园牧歌图景消逝的怅惘。考生感悟: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