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哲-认识论

上传人:飞****9 文档编号:144135898 上传时间:2020-09-0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哲-认识论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2哲-认识论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2哲-认识论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12哲-认识论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12哲-认识论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2哲-认识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哲-认识论(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2年高三单元测试题哲学认识论一、单项选择题:1.(09上海22)当甲型H1N1流感在全球许多国家传播时,世界各国通力合作,严加防范,以抗击这一流感的蔓延和肆虐。这种实践活动不是一种( )A客观的物质活动 B纯粹主观的活动C自觉能动的活动 D社会历史的活动2.(09辽宁23)资源再利用是循环经济的重要内容,2009年1月1日循环经济促进法实施,迫切地需要人们提高对资源再利用的认识。有专家指出:“世界上本没有垃圾,废物是发错了地方的资源。”这一认识的根据是( )物的资源或废物的性质取决于人们对物的态度 废物向资源的转换需要一定条件 废物和资源之间具有本质上的抽象同一性 废物或资源的性质是有其

2、所处不同实践关系决定的A B C D3.(09山东25)据报道,美国加州大学研究人员设计出一种能控制光线运动方向的材料,这项重大突破使长期存在于科幻小说中的“隐形衣”梦想有可能变为现实。这启示我们( )意识不仅能反映现存事物,而且能正确预测未来科学创造往往需要科学幻想的激发和推动科学幻想向现实的转化离不开科学实验发挥意识活动的创造性就能将科学幻想变为现实A B C D4.(09安徽10)新时期我国农村改革是不断总结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展开、递次推进的,它经历了从“大包干”到税费改革,再到包括乡镇机构和管理体制等在内的综合改革过程,从而大大促进了我国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我国农村改革的历程表明( )

3、实践是客观见之于主观活动 人类实践活动具有社会历史性认识的发展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只有参加社会实践才能获得正确认识A B C D5.(09四川31)十九世纪四十年代以前,西医外科手术都是在没有麻醉的情况下进行的,不仅增加了病人的痛苦,甚至会导致昏厥、休克和死亡。实现“刀下无痛”,一直是医学界的梦想之一。一代又一代的医生尝试用各种不同的方法,尽可能地减轻病人外科手术的痛苦,但效果都很有限。直到化学止痛剂一氧化二氮和乙醚的发现、成功使用和推广,医学才真正进入了无痛手术时代。上述材料说明( ) 实践是社会性历史性的活动 认识是适应实践的需要产生的 实践是客观见之于主管的活动 获得正确的认识意味着

4、认识过程的结束 A B C D 6.(09海南18)最近,我国有科学家采用铝埋藏侧念法的技术手段测定,北京猿人生活在约七十七万年前,此前,根据其他测年法,学术界采信“四五十万年前”的说法,上述考古研究情况表明( )任何具体时间对认识真理性的检验都具有局限性专家公认的检验手段和考古结论具有更高的可靠性不同的考古实践手段必然得出不同的考古结论不同考古结论应不断接受新的考古实践的再检验A B C D7.(09海南22)“地球一小时”活动节约的能源虽然有限,但是当环保意识深入人性并化为自觉保护环境的实践,就会对全球节能减排事业做出巨大的贡献。这说明( )实践是主观见于客观的能动的物质性活动时间是按照主

5、管的内在本性改造世界的活动时间具有能动性,社会性和客观性的突出特点时间是人类应对环境的有效合理的适应性活动A B C D8.(09广东60)孙武曾率军三万打败楚国二十万大军,并在战争中撰写孙子兵法。孙武著兵法说明实践是( ) A认识的来源和动力 B认识的目的和归宿C检验真理的标准 D获得知识的唯一途径9.(09广东16)“把学问用于装饰是虚假,完全依靠学问上的规则断事是书生的怪癖。”这表明( )A书本知识比亲身实践更为重要 B实践是获得知识的唯一途径C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 D书本知识要和具体实践结合10.(10课标卷21)木星是太阳系中体积最大的行星,人们对它充满无限遐想。为了解木星的形

6、成、进化和结构等,在最新航天科技的支持下,美国预计于2011年8月发射新的木星探测器“朱诺”。对木星的科学探测活动将进一步佐证:人类的好奇、兴趣和遐想是推进有关木星认识的直接动力 现代科技和探测手段的发展推动有关木星认识的深化发展 实践发展提出的客观需要是推进有关木星认识的根本动力严密的逻辑和精心的准备能确保木星探测实践的如期成功A B. C D11.(10广东34).关于“学习”有两种观点:其一,“人之岁月精神有限,诵说中度一日习行中错一日;纸墨上多一分身世上少一分。”其二。“教人必欲使其读尽天下书,将道全看在书上,将学全看在读上。”这两种观点没有处理好:A.物质与意识的关系 B. 实践与认

7、识的关系C.真理与价值的关系 D. 量变与质变的关系12.(10海南19)齐白石有一句名言:“作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太似为媚俗,不似为欺世。”他画虾腿,最初如实地画十对,后来改为八对、六对,最后变为五对时方觉得更为传神。这一过程,从科学实证的角度看,是越来越不像;从艺术审美的角度看,则越来越像。齐白石画虾表明: A科学比艺术更加深刻地反映客观世界 B艺术比科学更加能动地反映客观世界 C艺术追求美,但与科学一样都包含真理性认识D艺术反映事物的外在联系,不反映事物的内在本质13.(10海南21)使用杀虫剂本来是为了农作物增产,结果却事与愿违。这说明: A人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真理包含着谬误的成分

8、B认识具有反复性,是不断推翻已有真理的运动过程 C片面认识指导的实践,缺乏直接现实性 D离开正确认识的指导,实践的目的将无法实现14.(11新课标20)历史学家通常认为,在审视复杂历史问题时不能轻率地下结论。这一观点的合理性在于不同的认识主体对复杂历史问题的认识总是不同的 真理不会停止前进的步伐,而是在发展中不断超越自身 复杂历史问题本质的暴露和展现必然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 人们对复杂历史问题的认识受所处社会实践水平的限制A B C D15.(11新课标21)华君武的漫画永不走路,永不摔跤(右图)讽刺了一些人不懂得只要善于总结实践经验,错误是可以避免的 不理解缺乏敢想敢闯的精神就会一事无成 不了

9、解实践探索中出现的失误和错误总是宝贵财富 时因怕犯错误而不敢实践的行为A B C D16.(11安徽9)茶叶因生长环境的差异而带有不同的味道,一些品茶专家根据多年的经验品一品便知茶叶的产区在哪里。这表明一事物区别于它事物就在于矛盾的特殊性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具有自觉反映的特性人的认识是在实践中不断的深化和发展的 人为事物的联系形成后不在人的意识之外A B C D17.(11江苏28)黑格尔说:“真理是在漫长地发展着的认识过程中被掌握的,在这一过程中,每一步都是它前一步的直接继续。”这说明真理在认识过程中不断被推翻 在发展过程中不断超越自身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在认识中不断超越历史条件A B C

10、D18.(11山东25).2010年7月,我国自主研制的“蛟龙”潜水器潜水深度首次达到3759.39米,有利推动了我国深海探矿、海洋打捞事业的发展。这表明 A.事物的发展取决于人类认识的提高 B.改变规律可以服务于物质生产C.人类能够创造自在事物之间的联系 D.只有尚未认识而没有不可认识的之物19(08上海文科综合政治)5.培根说过:“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道德使人高尚,逻辑修辞使人善变”。由此可见( )知识可以提高人的素养 看书学习是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 知识是前人经验的传承 能力的提高仅仅来自于书本知识A B C D20(08宁夏卷)23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11、目前72小时的气象预报可以和25年前36小时的气象预报一样可靠。但由于受天气状况原始数据、计算手段、分析能力等条件的限制,气象预报难以避免误差。在这个意义上,气象预报仍然是一门不精确的科学。“气象预报仍然是一门不精确的科学”,此论断给我们的启示是,自然现象的无限复杂性决定了( )人的认识永远不能达到真理 人的真理性认识包含谬误的成分人的真理性认识具有相对性 人的认识有待于进一步发展A B C D二、非选择题21.(11广东37)(25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二 我国在文化体制改革中,科学区分了公益性文化事业与经营性文化产业。当前,我国正着力加快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稳步推

12、进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改革,并把振兴文化产业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截止2010年上半年,国有大多数经营性文化单位基本完成转企改制,据此,有人认为,文化体制改革就是搞文化产业化。(2)结合材料二,从真理的条件性、具体性原理出发,简评“文化体制改革就是搞文化产业化”的观点。(6分)参考答案:真理有适用的条件和范围,都是相对于特定过程的,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文化产业化只适用于经营性文化单位的转企改制,加快转企改制与稳步推进文化事业单位改革不可割裂;真理和谬误往往相伴而行,要反对歪曲理解,坚持文化体制改革的正确方向。22.(10山东14).(2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世博会自诞

13、生以来,一直讲述并预言着世界的改变,推动人类文明不断走向成熟。世博会是展示台:上海世博会吸引了246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参展,集中展示了最新的科技成果、多元的世界文化以及悠久灿烂的中华文明。世博会是大课堂:上海世博会拓展了人们的知识视野,激励了全社会的创新热情,眺望了世界文明的未来。世博会是助推器:1933年荧加哥世博会使美国汽车业大放异彩;1933年大田世博会推动了韩国从出口加工型经济向自言创新型经济的转变;2010年上海世博会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深化了人类对人与环境关系的思考和探索,成为人类文明发展的新驿站。(2)结合材料,用哲学中有关认识的观点,说明世博会为什么能“讲述并预言着世界的改变。”(10分)参考答案: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动力、标准、目的。“展示台”、“大课堂”、“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