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第四章 资源稀缺(选讲)课件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44135677 上传时间:2020-09-06 格式:PPT 页数:38 大小:1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第四章 资源稀缺(选讲)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第四章 资源稀缺(选讲)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第四章 资源稀缺(选讲)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第四章 资源稀缺(选讲)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第四章 资源稀缺(选讲)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第四章 资源稀缺(选讲)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第四章 资源稀缺(选讲)课件(3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四讲 资源稀缺(2),资源稀缺-永恒的主题 资源短缺与资源危机 资源稀缺观的分异 资源稀缺的效应(或影响) 资源稀缺性指标:实物指标 资源稀缺性指标:经济指标 资源稀缺性指标:其他指标 缓解资源稀缺的途径,1、人口增长 世界总人口呈加速增长 1950年为25.20亿,1960年为30.21亿,1970年为40.77亿,1980年为44.44亿,1990年为52.85亿,1995年为57.16亿,2000年60.97亿。 世界总人口19501960十年间增加了5.01亿,19601970十年间增加了6.76亿,19701980十年间增加了7.47亿,19801990十年间增加了8.41亿,19

2、90-2000年增长了8.12亿。 人口的不断增长,无疑加大了对资源的压力。不可更新资源和可更新资源的压力都在与日俱增。,一、资源稀缺:永恒的主题,2、需求膨胀 资源消费水平提高的原因 资源消费水平的提高,主要缘于资源消费结构的升级 这种升级一方面表现为能源消费结构升级,天然气及电力等清洁型能源消费比例越来越高,煤炭等污染较严重的能源在一次性能源消费中所占比例越来越低; 另一方面表现为食物消费结构升级,碳水化合物或粮食的直接消费比例呈下降趋势,而动物性食物和菜蔬类食物消费比例呈上升趋势。,一、资源稀缺:永恒的主题,2、需求膨胀 消费水平变化表现在人均能源、淡水等资源消费: 能源消费水平变化:中

3、国年人均生活用能在1980和1995年分别为97.7和130.8公斤标准煤,15年时间增长了34%,年递增2%。从社会能源总消费水平的变化看,增势更猛,人均能源消费在19571996年的40年里6倍多,年均增长率5%以上。这种增长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人均生活用能的增长,反映生活水平的提高;二是生产用能的增长,反映社会经济活动的增加;除此之外还有能源浪费现象的存在。 当然人均生活用能不是直线上升的:1996-1999年分别为145.5、133.1、115.9、115.3,一、资源稀缺:永恒的主题,2、需求膨胀 生活用水消费水平的变化:仅以城市生活为例,全国城市平均人均日生活用水量1980、19

4、85、1990、1995、1996和2000年分别为128、151、186、195、208和220升,2000年与1980年相比增长了72%,年均递增5%以上。,一、资源稀缺:永恒的主题,2、需求膨胀 食物消费水平的变化 人均食物消费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尽管人均粮食直接食用量在不断下降,但由于食物消费结构的提升,特别是对畜产品需求的增加,人均食物消费量不但没有减少反而有所增加。 中国人均蛋白质、脂肪及热量的摄入量都有较大幅度增加,特别是蛋白质和脂肪摄入量增长明显。热量和蛋白质越来越多地依靠动物性食物和非粮植物性食物,而动物性食物主要靠食粮转化,这种转化势必损失一定营养,进而增加粮食需求、加大对耕

5、地资源基础的压力。,一、资源稀缺:永恒的主题,3、地质丰度 资源基础 各种储量 可利用年限,一、资源稀缺:永恒的主题,资源基础,资源基础,稀缺度的空间差异 资源的非遍布同质 人口密度差异 人需求的异质性,一、资源稀缺:永恒的主题,二、资源短缺与资源危机,稀缺不等于短缺 稀缺的永恒性、常规性 短缺的暂时性、非常规性 制度性短缺、工程性短缺,资源危机全面迫近 人口的膨胀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不可避免地导致对农业自然资源压力的不断增大。一系列资源危机相继出现,如木材危机、石油危机、水危机、粮食危机,以及耕地危机、物种危机、生态危机和环境危机等。这些危机归根到底都是资源危机。资源危机正在全面地迫近我们。,

6、二、资源短缺与资源危机,能源危机由来已久: 能源是市场国际化程度最高的战略性资源,是经济发展的动力来源。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及能源浪费现象,导致能源供求关系的长期紧张,能源危机由来已久,并仍将长期存在。在这种能源危机中,多数发展中国家更受制于以美国为首的少数发达国家,尽管少数发展中国家属于石油资源富集国家并建立了以欧佩克为代表的能源组织。能源危机对于发展中国家的影响更甚于发达国家。,二、资源短缺与资源危机,水危机和粮食危机尤甚:全球淡水资源极其有限,其中可利用的淡水资源更为有限,仅相当于全球总水量的不足1%;而且,水资源又存在时空分布不均问题,洪涝和旱灾频仍;水源污染十分严重,减少了可利用水资源

7、量。严重缺水的国家和地区越来越多,在非洲、亚洲等地区也不断发生水恐慌和水危机。基于此,国际上预言水危机将是最大的资源危机,也将是最具破坏力的资源危机。 与水危机相关,加之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等气候异常现象,以及土地荒漠化等原因,粮食危机成为人们最易感受到的资源危机之一,世界粮食储备量越来越少,国际市场粮食贸易量也呈下降之势,然而人口在不断增长。粮食危机在非洲业已发生,将来还有可能扩展至其他地区。,二、资源短缺与资源危机,三、资源稀缺观的分异,1、乐观派 技术无限论 技术革命与技术进步 新资源、新用途、新技术、新工艺的发现与应用 资源替代,1、乐观派 市场调节论(市场响应),三、资源稀缺观的分异,三

8、、资源稀缺观的分异,稀缺,开发利用成本上升,价格上涨,需求减少,供给增加,增加替代品利用,节约和循环利用,已知储量的经济价值上升,技术革新,新替代品开发,新用途、新技术与新工艺应用,寻找新储量,提高储量等级,增加可采储量,对资源稀缺的理想响应模型,条件严格,从而响应过程敏感,1、乐观派 政府干预论 负责的政府 资源政策是重要的公共政策 适度干预,三、资源稀缺观的分异,2、悲观派 人口悲观论 马尔萨斯人口论 马寅初的人口论 人口的双重性:生产与消费,三、资源稀缺观的分异,2、悲观派 市场失灵论 市场扭曲 市场缺位 市场的极化效应,三、资源稀缺观的分异,2、悲观派 技术有限论 技术进步阶段性 技术

9、进步累积性 技术扩散梯度,三、资源稀缺观的分异,2、悲观派 边际收益递减论 效用的概念 边际效用的概念 边际效用递减,三、资源稀缺观的分异,2、悲观派 不确定性或或然论 不确定性 防范不确定性,三、资源稀缺观的分异,课堂讨论之一,关于资源稀缺,你更倾向于哪种观点?为什么?,四、资源稀缺的效应(或影响),1、经济效应 资源价格刚性 资源供给持续增加 资源成本刚性 资源型产业增长趋势:投资于资源/资源产业 资源消费模式变化 经济增长方式变化,2、资源效应 资源替代 寻找资源 寻找资源用途 资源贸易 资源占有与垄断,四、资源稀缺的效应(或影响),3、生态环境效应 牺牲资源与牺牲生态环境 生态环境约束

10、下的资源供给:条件供给 资金配置中的矛盾及其处理,四、资源稀缺的效应(或影响),4、社会及文化效应 资源节约型社会 资源节约型文化 民族特征:衣食住行 伦理与道德 人的欲望的控制 教育与科技 宗教,四、资源稀缺的效应(或影响),5、国际关系格局 资源型的国际关系 资源外交 资源军事 资源政治,四、资源稀缺的效应(或影响),五、资源稀缺性指标:实物指标,非再生资源储量: 理论储量(hypothetical reserve) 远景储量(speculative reserve) 探明储量(proven reserve) 条件储量(conditional reserve) 可采储量(extractib

11、le reserve ) 剩余储量() 非再生资源开采量/储量比 再生资源存量与流量的关系 资源承载力 最大生物产量,六、资源稀缺性指标:经济指标,价格 资源及资源性产品价格及其指数(基期指数、环比指数较上年的指数) 资源产权交易价格:较长期的价格预期,六、资源稀缺性指标:经济指标,成本 资源勘探成本 资源开采成本 资源开发成本 资源运输成本,资源租金或税收 资源税是为了促进合理开发利用资源、调节资源级差收入而对资源产品征收的一种税。中国从年开始征收资源税。年月,中国进行了第二次利改税和工商税制改革,资源税即是这次改革中设计出台的一个新税种。开征资源税的主要目的:一是促进国有资源的合理开采、节

12、约使用、有效配置;二是合理地调节由于资源条件差异形成的资源级差收入,促使企业在同一起跑线上公平竞争;三是为国家取得一定的财政收入,以确保财税体制改革后,国家财政收入能够随着经济的发展而稳步提高,六、资源稀缺性指标:经济指标,资源性产品对外依存度 外汇收支结构 资源性产品(初级产品)出口占总出口值的比重及其变化 资源性产品(初级产品)进口占总进口值的比重及其变化,六、资源稀缺性指标:经济指标,投资领域及其变化 目前投资于水资源呈上升 煤炭 投机行为倾向,六、资源稀缺性指标:经济指标,七、资源稀缺性指标:其他指标,心理指标 社会指标 大国与小国的区别: 稀缺与国土大小的关系大国与小国的差别,1、一般途径 技术 制度 经济 意识 心理 贸易,八、缓解资源稀缺的途径,2、中国特色?出路何在? 资源节约型国民经济体系 资源节约型社会 资源节约型文化 资源国策,八、缓解资源稀缺的途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