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论导读课件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44135656 上传时间:2020-09-06 格式:PPT 页数:20 大小:28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资本论导读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资本论导读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资本论导读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资本论导读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资本论导读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资本论导读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资本论导读课件(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资本论导读,中央党校 谢鲁江,一、资本论的基本框架 二、资本论第一卷基本理论 三、资本论第二卷基本理论 四、资本论第三卷基本理论 五、资本论全书小结,本讲主要内容,一资本论的基本框架,(一)资本论的研究对象和基本任务 (二)资本论的研究方法 (三)资本论的写作过程 (四)资本论的基本框架,(一)资本论的研究对象和基本任务,马克思:“我要在本书研究的,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和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本书的最终目的就是揭示现代社会的经济运动规律”。,提示:1、资本论是要揭示资本主义社会 形态(生产方式)的历史运动的规律。 2、核心是揭示其生产关系,(二)资本论的研究方法,总的指导方法:

2、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具体研究方法: 从抽象到具体的逻辑演绎方法 历史与逻辑相一致的方法 矛盾运动及规律分析方法 辩证分析方法(本质与现象、内容与形式),(三)资本论的写作过程,1、思想准备阶段:从哲学到法律再到 政治经济学(1843年前),2、思想探索阶段:大量的手稿 (1844-1850),3、艰苦创作阶段(19世纪50-60年代),4、资本论第一卷出版 (1867年9月14日,第一版,汉堡),5、资本论第二、三卷出版 (1883年马克思逝世后恩格斯整理出版),(四)资本论的基本框架,第一卷:资本的生产过程 揭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的内部构造 第二卷:资本的流通过程 揭示资本主义经济运

3、行 的内在机理 第三卷:资本主义生产总过程 揭示资本主义生产 关系及经济运行的外在表现形式和实现机制,劳动与资本的关系是中心;剩余价值的生产、实现及分配是核心;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基本经济规律;私有制与社会化大生产的矛盾是基本矛盾。整个资本论的主题内容就是剩余价值学说,二资本论第一卷基本理论,三大基本理论 (一)劳动价值理论(第一篇) (二)剩余价值理论(第二六篇) (三)资本积累理论(第七篇),(一)劳动价值理论(第一篇),核心:揭示简单商品经济的一般特性及价值规律,1、商品二因素 (使用价值、价值),2、劳动二重性 (具体劳动、抽象劳动),3、商品生产基本矛盾 社会劳动与私人劳动的矛盾,

4、4、价值规律,5、货币本质、 职能及流通规律,6、商品拜物教,(二)剩余价值理论(第二 六篇),1、剩余价值产生的前提: 劳动力成为商品,2、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 劳动过程与价值增值过程 的统一; 剩余价值的定义,3、剩余价值的生产方法 绝对剩余价值生产 相对剩余价值生产,4、资本的本质与构成 资本的定义 不变资本C 可变资本V,5、资本主义工资 本质与表现形式,剩余价值规律 资本主义的 基本经济规律,核心:揭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本质及剩余价值规律,(三)资本积累理论(第七篇),核心:揭示资本积累的本质及其历史趋势,1、资本主义再生产的本质 物质资料再生产与 生产关系的再生产的统一,2、资本积累

5、的源泉及 扩大资本积累的途径 剩余价值的资本化 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3、资本积累的一般 规律及其历史作用 两极分化及经济发展,5、资本积累的 历史趋势 两个必然,4、从资本原始积累 到资本积累,三资本论第二卷基本理论,两大基本理论 (一)资本循环、周转理论 (第一、二篇) (二)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理论 (第三篇),(一)资本循环、周转理论(第一、二篇),核心:分析个别资本的再生产,揭示资本微观运行机制,1、资本循环理论 产业资本的循环: G-W(Pm,A)PW-G 三个阶段,三种循环 要求:空间上并存; 时间上继起,2、资本周转理论 个别资本的运行效益 定义:周而复始的资本循环 另一种资本划分

6、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 资本周转速度与效益,(二)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理论(第三篇),核心:考察社会总资本再生产,揭示资本宏观运行机理,理论前提:社会总产品 的两个划分,核心问题:社会总产的 实现问题(两个补偿),1、社会总资本简单 再生产的实现条件 三大交换过程 基本实现条件: (V+m)=(C),2、社会总资本扩大 再生产的实现条件 资本积累是源泉 货币积累与实际积累 基本实现条件: (C+V+m)=(C+C)+ (C+C),四资本论第三卷基本理论,三大理论 (一)生产价格理论(第一三篇) (二)剩余价值分配理论(第四六篇) (三)总论(第七篇),(一)生产价格理论(第一三篇),核心:商品内在价值

7、转化为外在价格(生产价格) 剩余价值的分配标准(平均利润),个别价值转 化为市场价值,所费资本转 化为成本价格,剩余价值 转化为利润,利润转化为 平均利润,价值转化为 生产价格,生产价格规律 平均利润率规律,(二)剩余价值分配理论(第四六篇),核心:剩余价值围绕平均利润进行分配,1、 商业资本 商业利润: 获得平均 利润,2、借贷资本 利息及企业主收入: 平均利润的一部分 信用制度和银行 股份公司 虚拟资本,3、 资本主义地租 超额利润 级差地租(2种) 绝对地租 垄断地租 土地价格,(三)总论(第七篇),核心:结论性总结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及其阶级结构,1、各种收入及其源泉 2、生产关系决定分配关系 3、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主要特征 4、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暂时性 5、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结构,五、资本论全书小结,突出特点 揭示社会发展史、社会形态演变规律 剖析社会生产关系,主要内容 一个基础;三个过程;一个中心;三条线索;八个方面(十个方面)原理;一个结论,谢谢各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