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宁德市普通高中2020届高三历史5月质量检查试题

上传人:i**** 文档编号:144134917 上传时间:2020-09-0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14.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省宁德市普通高中2020届高三历史5月质量检查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福建省宁德市普通高中2020届高三历史5月质量检查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福建省宁德市普通高中2020届高三历史5月质量检查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福建省宁德市普通高中2020届高三历史5月质量检查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福建省宁德市普通高中2020届高三历史5月质量检查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福建省宁德市普通高中2020届高三历史5月质量检查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省宁德市普通高中2020届高三历史5月质量检查试题(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福建省宁德市普通高中2020届高三历史5月质量检查试题24、诗经中的大雅作于西周,其开篇为赞美周文王的文王,其他篇幅也大多赞颂先王先祖之美德;而小雅主要成于春秋,其文章基本不提及先祖。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祖先崇拜观念日渐淡薄 B.集权体制遭到侵蚀C.周人逐步摆脱神权束缚 D.政治局势发生变动25.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废除了象征宗族统治的六冕之制, 改戴通天冠,而且吸收了各国的冠服制到新的官员服饰体系中,如将原赵国的貂蝉冠定为武将之冠,原楚国的獬豸冠定为法官之冠等,秦朝改革冠服旨在A.改变落后习俗风尚 B.确立皇帝独尊地位C.构建新型官僚体系 D.革除地方割据势力26. 表1南宋时期描写

2、 江南地区耕作情形的诗句诗句出处处处稻分秧,家家麦上场。陆游: 五月一日作却破麦田秋晚稻,来教水牯卧斜晖。杨万里:江山道中蚕麦大熟腰镰刈熟趁睛日,明朝而来麦沾泥,犁田待雨插晚稻,朝出移秧夜食麦。范成大:刈麦行腰镰刈晚禾,荷锄种新麦。虞俦:和姜总管喜民间种麦表1中这些诗句直接反映了该地区A.春耕生产的繁忙景象 B.稻麦轮作方式的推广C.粮食的构成趋向多样 D.人口与耕地矛盾凸显27. 王守仁在晚年将自己大半生的学术思想归纳为“四句教”:“无善无恶心之体, 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由此可以推知其学术思想A.深受佛家伦理的影响 B.摒弃格物致知的方法C.体现天人合一的理念

3、D.具有经世致用的意涵28. 1864 1894年中国进出口平均税率的变动如图5所示。据此表明当时中国A.民族工业获得长足发展 B.殖民地化程度日趋严重C对外贸易处于顺差状态 D.海关行政权力尚未丧失29. 1917年,有报纸报道,“此疫(华北蒙绥鼠疫)传播全国乃意中事耳。政府所采取之计划如何实则以予所知,政府独未尝有所举动耳”。同时驻华外交团特开联席会议,“促请我政府赶即采取积极办法,务期从速扑减,勿任蔓延”。这些主要说明当时A.政府对疫情风险认识不足 B.报纸对疫情的报道客观公正C鼠疫蔓延引发百姓的恐慌 D.外交团关心中国民众的健康30.图6是以1957年为时间背景的一幅油画长江的黎明。该

4、油画表明A. 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蓬勃开展B. 国家着手长江流域水患的治理C. 知识青年踊跃赴农村艰苦创业D. 政府致力于对外贸易港口建设31.从1993年下半年开始,广东南海市逐步在农村推广土地股份制。即以村委会或村民小组为基础,将集体所有的财产、土地和农民承包权折价入股,建立股份经济合作社。这一做法A否定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促进了农村城镇化建设进程C.恢复了农业生产合作化道路 D.体现了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32.伯里克利执政时期,雅典公民大会的召开由之前每年10余次增加到40余次,当大会涉及是否出兵征战等重要议题时,除平时参会的城内公民外,偏远地区的公民也会前来参加。这反映了该时期的雅典

5、A.偏远地区公民参政意识淡薄 B.民主政治制度最终得以确立C.公民极为重视城邦公共利益 D.城邦安全危机主要来自海外33. 12 世纪的欧洲史学家对历史的叙述和阐释,开始聚焦于一个家族、民族或王国自身的发展历程,而不再从宗教的视角强行用教义建构历史。这从本质上说明了A. 神权统治的瓦解 B.史料来源的多样性C.宫廷文化的盛行 D.历史观趋于世俗化34. 20 世纪30年代,欧洲各国政府除制定法律保护垄断性企业外,还通过贷款、津贴、补助、减免税、利息率等办法帮助这些企业发展生产。这些举措有利于A.促进欧洲各国产业结构合理化 B.缓和欧洲主要国家之间的矛盾C.化解企业对生产的盲目性追求 D推动国家

6、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35.1960年3月,法国总统戴高乐邀请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访问法国,并在会谈中提出“缓和、谅解、合作”的政策主张,同时呼吁西欧各国应该在经济、技术、文化等方面同苏联交流和接触。1964年1月法国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法国采取这些外交活动主要是因为 A法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对外政策 B. 资本主义阵营内部出现分歧C.国际社会主义力量的发展社大 D.美苏两极对峙进入胶着状态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 分)材料一北宋时,“厢坊制” 取代“坊市制”成为新的城市管理制度。以都城开封为例,宋初开封城的新、旧城各被划分为四个基层厢,共八厢,由开封府管辖每厢统二至二十六坊不等,设厢更三人

7、,坊设坊正。天禧四年(1020),开封城内重新被划分为左,右两个区,称左、右“军厢”;同时将新城内的城南厢和城北厢各划分为两厢,分属于左,右“军厢”。这样,每个“军厢”各统五个基层厢。熙宁三年(1070)五月,“分治开封府新旧城的左、右(军)厢”划分为四个区,称“都厢”,分别辖二或三个基层厢。不久又合并为左、右两厢,各辖五个基层厢,办公机构称为左(或右) 厢公事所,主要职青为狱讼刑法。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材料二曼彻斯特是工业化转型时期英国发展最为迅速的工业城市之一, 但其行政管理仍然延续原有的乡村教区体制,在法律地位上只是一个乡村教区,既没有市政管理机构,更不是英国议会选区。1835 年

8、9月,根据英国议会通过的市政改革法,曼彻斯特进行行政体制改革,建立自治城市,由市长,高级市政官和市政委员会组成管理机构,成员皆由选举产生。此后,曼彻斯特出现了工厂主。企业家群体主导城市管理机构的情形: 1838-1853年间选出16位市长中8位是工厂主; 1853年选出的64名市政委员中,有12人是纺织业工厂主、10人是其他行业的工厂主,而农业代表仅有9人。摘編自尹建龙英国工业化转型时期的企业家群体与地方治理(1)根据材料一,概括北宋开封城“厢坊制”城市管理模式的特点。(9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19世纪3050年代英国曼彻斯特城市管理方式的新变化,并简述该变化的历史背景。(1

9、2分)(3)综合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城市治理方式革新的意义。(4分)4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自世界交通以来,人类对于国家之观念,大别为三种:一、以国不存在谓不必要者、以为人类之平福,发生于互助,互助者,人与人之关系,而家,而市,而国,而邦,皆不过一种历史上之过渡,然以经济制度之关系,而国家一物,乃为人类互相残杀之根本,是谓级端之“大同主义”。二、承认自己国家之存在,而同时以同等之理由,承认他人国家之存在,而尊重之者。法国卓莱氏所谓“大国家主义”者也。三、承认自己国家之存在,而同时否认他人国家之存在,以为他人国家之存在,根本上与自己国家存在不相容。此则近世所谓德国学派之“

10、国家至高主义”者也。蒋百里 国防论(1937年)评析材料中的国家观念(任意一种或全部),得出结论。(要求:结论不能重复材料中的观念,特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45. 历史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15分)材料表2日本明治政府的教育改革历程(节选)1871年成立文部省,领导教育改革工作,提出“文明开化”政策1872年颁布学制,提出普及国民教育,并规定开办农工、水产、商业等10种实业学校,兴办师范学校。1886年颁布师范教育令,规定师范学校的设立,必须与它所在地区学龄儿童数量增长相适应; 确立两级师范体制,培养专业教师。1890年天皇下达教育敕语强调德育“以儒教为根本,西洋哲学为参考”

11、,明确教有目的是造就“义勇奉公”的“忠良臣民”,以“扶翼皇运”。1894年通过徒弟学校规程实业教育国库补助法等法规,从课程设置到资金来源全方位规范实业教育。摘编自安秀玲 析日本明治维新教育改革及其历史史作用等(1)根据材料,归纳日本明治政府教育改革的主要内容,(9分)(2)极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教育敕语颁布的历史影响。(6分)46. 历史选修3: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15分)材料19世纪末,战争的阴霾正笼罩着欧洲。此时形成了德奥意与俄法两大对抗性的军事集团,各成员国不仅纷纷建立大型军工企业,而且大力研发和大批量生产陆战或海战的新型武器,国际局势骤然紧张。与此同时,各国民间和平运动组织

12、呼吁世世界和平主义者团结起来,敦促本国政府削减军备,防止战争爆发,基于国内外压力,俄国倡议并组织了部分欧,亚及北美独立国家,分别于1899年和1907年在荷兰海牙召开了两次国际和平会议史称“海牙和平会议”。与会代表主要围绕“禁止使用进入身体的变形枪弹”、“国家无论大小,强弱、东方,西方,其国际地位一律平等”、“国家根本利益不可仲载”等议题进行了激烈讨论,最终达成了包括“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尽量避免诉诸武力”、 “平民、战俘、伤病员享有人道主义”等内容在内的海牙公约。摘编自高颖两次海牙和平会议及其历史遗产(1)根据材料,概括海牙和平会议召开的背景。(9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海牙和平

13、会议的历史影响。(6分)47. 历史一一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15分)材料张伯行(1651-1725),清初理学名臣,生长于黄河下游的仪封县。他从小耳闻目睹黄河水患带来的灾害,萌发了治理黄河的念头。考中进士后,他继续系统学习历代治河著作,关注黄河堤防建设,康熙三十八年,黄河决堤,张伯行组织仪封县城百姓采用沙土袋填筑决口,保住了全城百姓的生命财产。随后在督修黄河南岸二百余里长堤和多处河务工程时,他提出治河议十条,其中有“黄水本强, 宜分其势而使其弱”、“黄河两岸之遥堤宜出坚筑”、“运河之下流宜疏”等建议,康熙四十五年,他在任山东济宁道期间。采用蓄水放船之法,解决漕运运行的难题,并结合实地考

14、察结果,著述运河备议一书,康照六十年,黄河又发生险情,张伯行主张在沁、黄两河交汇处修建一座河闸,以避免两河河水汇集,导致水势增大,引发水灾;还创造性地提出“引沁河之水,以济山东之漕运”,从而“成万事之利”。捕编自王珂 张伯行治河方略述论等 (1)根据材料,概括张伯行在治河方面的成就。(9分)(2)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简析张伯行取得治河成就的主要因素。(6 分)2020宁德市普通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测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历史)答案及评分细则一、选择题24.D 25.C 26.B 27.A 28.B 29.A 30.A 31.D32.C 33. D 34.D 35.A二、非选择题41.(1)以厢统坊,城市设区(分区)管理;城市管理机构设置完备,职责明确:城市管理趋于规范(9分。每点3分)( 2)变化:出现了近代自治城市;工厂主、企业家主导城市管理。(4分。每点2分)背景:工业革命推动工业化和城市化,新兴工业城市崛起;乡村教区体制不适应工业社会对城市治理的需要;工业资产阶级(工厂主、企业家)争取政治权利的斗争; 议会改革和行政体制改革的实施。(8分,每点2分)(3)激活城市各项管理功能的最大化;提升城市市民工作、生活的质量水平(幸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