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课堂PPT)

上传人:日度 文档编号:144134541 上传时间:2020-09-06 格式:PPT 页数:49 大小:2.1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课堂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课堂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课堂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课堂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课堂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课堂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课堂PPT)(4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皮亚杰的儿童思维发展阶段理论,2,主要内容,一、皮亚杰简介 二、皮亚杰思维发展理论的核心概念 三、皮亚杰的儿童思维发展阶段理论 四、对学前教育工作的启示,3,一、皮亚杰简介,让皮亚杰(Jean Piaget)(1896-1980) 瑞士人,心理学巨匠,发生认识论的创始人。,4,早期研究生物学,1918年进入心理实验室工作,后期致力于研究儿童心理学,为儿童心理学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5,皮亚杰在从事智力测验的研究过程中发现,所有儿童对世界的了解都遵从同一个发展顺序。儿童是以完全不同的思考方式进行思维的。为了更好地了解儿童的思维,他放弃了标准化测验的研究方法,开用临床法研究儿童智力的先河。

2、通过细致的观察、严密的研究,皮亚杰形成了关于儿童思维发展的理论。,6,二、皮亚杰思维发展理论的核心概念,(一)图式 (二)同化 (三)顺应 (四)平衡,7,(一)图式,图式是指个体对世界的知觉、理解和思考的方式,是一种思维或动作模式。 图式是认知结构的一个单元,一个人的全部图式组成一个人的认知结构。,8,一个四个半月的婴儿,当看到拔浪鼓时,伸手去抓,握住后摇晃拔浪鼓,这一行为模式的心理结构就是图式。,举例:,9,(二)同化,同化是个体在感受到刺激时,把它们纳入头脑中原有的图式之内,使其成为自身的一部分,是个体通过已有的认知结构获得新经验的过程(本质上是旧的观点处理新的情况)。,10,同化,学会

3、抓握的婴儿当看见床上的玩具时,会反复用抓握的动作去获得玩具。,举例:,11,(三)顺应,顺应是指有机体调节自己内部结构以适应特定刺激情境的过程。当个体遇到不能用原有图式来同化新的刺激时,便要对原有图式加以修改或重建,以适应环境。,12,顺应,婴儿为了得到远处的玩具,反复抓握而不能得到,偶然地,他抓到床单一拉,玩具从远处来到了近处,这一动作过程就是顺应。,举例:,13,(四)平衡,平衡是一种心理状态,当个体已有的认知结构能够同化环境中的新经验时,就会感到平衡。反之就会感到失衡,失衡的状态促使个体改变现有认知结构,以达到新的平衡。,14,平衡,平衡是一个动态过程,个体在平衡-失衡-新的平衡中,实现

4、认知的发展。 总之,皮亚杰认为人类发展的本质是对环境的适应,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过程中,通过同化、顺应和平衡的过程,思维逐渐成熟起来。,15,三、皮亚杰的儿童思维发展阶段理论,(一)感知运动阶段(0-2岁) (二)前运算阶段 (2-7岁) (三)具体运算阶段(7-11岁) (四)形式运算阶段(11岁以后),16,什么是“运算”,皮亚杰的“运算”(operation)概念,既不是形式逻辑中的运算,也不是数学上的运算,而是心理上的运算,即通过形象、表象或象征符号在心理上进行的、内化了的操作。,17,“把盒子里的糖果倒在桌子上”,这是一个外显的,用感官可观察和操作的行为动作,但成年人和高年级学生不用做

5、这个动作,通过表象就可知行为的过程和结果。,举例:,18,运算,这种在头脑中想象就能完成的动作,即内化了的心理操作,称为运算。,19,(一)感知运动阶段,这一阶段(0-2岁),儿童的思维局限于自己的感觉动作,依靠感知动作来适应和探索外部环境。,20,随着感觉输入和动作反应的逐步协调,儿童从一个仅仅具有反射行为的个体逐渐发展成为对其日常生活环境有初步了解的问题解决者。 皮亚杰把这一阶段又分为6个分阶段:,21,感知运动阶段的6个分阶段,1.反射活动阶段(从出生到1个月) 2.习惯动作阶段(1-4个月) 3.有目的的动作形成阶段(4-10个月) 4.手段和目的分化并协调阶段(10-12个月) 5.

6、感知运动智慧阶段(12-18个月) 6.智慧的综合阶段(18-24个月),22,感知运动阶段思维的主要特点,1.客体永久性概念的获得 2.因果关系的萌芽,23,1.客体永久性,24,客体永久性,指儿童脱离了对物体的感知而仍然相信该物体持续存在的意识。,25,客体永久性,如和幼儿做藏猫猫游戏时,你藏起来不见了,他还用眼睛到处寻找。 儿童大约在9-12个月获得客体永久性,26,2.因果关系的萌芽,儿童因果关系的萌芽是从意识到自己的动作和动作结果的关系开始的。,27,当儿童能运用一系列协调的动作实现其目的 ,如用手拉动面前的毯子,拿到放在毯子上的玩具的时候,就意味着因果性认识已产生了。,举例说明:,

7、28,第一阶段小结,动作对儿童思维的发展有重要意义。 此阶段儿童的思维依靠动作来实现,动作停止,思维也就停止了。,29,2岁的航航看见桌子上有一盒蜡笔和几张纸,他拿起蜡笔就画了起来,一会儿白纸上就画满了各种线条。妈妈问他在画什么,航航一边画一边说:这是公共汽车。 这种事先没有计划,边做边思考的思维就是动作思维。,案例:,30,(二)前运算阶段,这一阶段(2-7岁)儿童将感知动作内化为表象,建立了符号功能,可凭借心理符号(主要是表象)进行思维,从而使思维有了质的飞跃。 皮亚杰将这一阶段分为两个分阶段。,31,前运算阶段的2个分阶段,1.象征思维阶段(2-4岁) 儿童主要运用符号(包括语言符号和象

8、征符号)的象征功能和替代作用,在头脑中将事物和动作内化。,32,儿童把小椅子摆成一排玩“开火车”的游戏, 儿童把手做成握水杯的姿势“喝水”等,就是利用的表象符号而实现的思维过程。,举例说明:,33,2.直觉思维阶段(4-7岁) 儿童开始从表象思维向抽象概括思维过渡,但仍不能摆脱事物主要知觉特征的局限。,34,举例说明:,在做沉和浮实验时,儿童不能进行抽象逻辑思维说明什么东西能沉下去,什么东西能浮上来,而是依据物品的表面特征进行判断,例如有的儿童说:大的、红色的木头浮上来了,小的黑色的铁片沉下去了。,35,第二阶段思维的主要特点,1.思维的具体形象性 2.思维的自我中心性 3.思维的不可逆性 4

9、.缺乏守恒概念,36,1.思维的具体形象性,儿童的思维主要是通过事物的具体形象或表象进行。 例如,儿童对1+2=?的运算不是通过逻辑思维进行的,而是在头脑中出现了1个苹果再加2个苹果等于三个苹果的表象来计算的。,37,2.思维的自我中心性,指主体在认识事物时,从自己的身体、动作或观念出发,以自我为认识的起点或原因的倾向,不太能从客观事物本身的规律以及他人的角度认识事物。,38,三山实验,39,3.思维的不可逆性,可逆性,是指思维问题时可以从正面去想,也可以从反面去想; 不可逆性是只能从正面思维而不能逆向思维。,40,问一个四岁男童 :你有哥哥吗? 答:有。 问:他叫什么名字? 答:叫吉姆。 问

10、:吉姆有弟弟吗? 答:没有。,举例说明:,41,4.缺乏守恒概念,守恒是指指人们能忽略事物外部知觉特征的变化,把握其本质上不变成分的一种能力。,42,物体某方面特征(如重量或体积),将不因其另方面特征(如形状)改变而有所改变。 包括有质量守恒、重量守性、面积守恒、体积守恒、长度守恒等 。 皮亚杰守恒实验,43,(三)具体运算阶段(7-11岁),这一阶段儿童具有了明显的符号性和逻辑性,能进行简单的逻辑推演,克服了思维的自我中心性,获得了守恒的概念,思维可逆。但这一阶段儿童的思维活动仍局限于具体的事物及日常经验,缺乏抽象性。,44,(四)形式运算阶段(11岁之后),儿童总体的思维特点是能够提出和检

11、验假设,能监控和内省自己的思维活动,思维具有抽象性、可逆性和补偿性。,45,小结,皮亚杰学前儿童思维发展阶段: (一)感知运动阶段(0-2岁) 通过感知动作认识和适应环境,获得客体永久性概念和因果关系萌芽 (二)前运算阶段(2-7岁) 依靠表象和符号进行思维。思维具有自我中心性、不可逆性和缺乏守恒概念。,46,四、对学前教育工作的启示,1.重视学前儿童的操作活动 学前儿童通过感知觉和动作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认识并适应环境,限制儿童的活动不利于思维的产生和发展。,47,2.鼓励学前儿童的象征性游戏和模仿活动 在前运算思维阶段,学前儿童的象征性游戏和模仿活动将感知动作大量内化为表象,从而摆脱了外显动作的控制,实现了思维的飞跃。大量丰富的表象储备对于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48,3.尊重学前儿童的年龄特点 思维的发展具有明显的阶段特征,不同的年龄阶段有不同的思维特点。学前教育教师的教育活动应遵循学前儿童的年龄特点,不可拔苗助长、陵节而施。,49,课后思考题:,请思考: 皮亚杰的学前儿童思维发展阶段理论有哪些局限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