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黄冈市黄州区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5月月考试题

上传人:i**** 文档编号:144134353 上传时间:2020-09-06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571.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省黄冈市黄州区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5月月考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湖北省黄冈市黄州区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5月月考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湖北省黄冈市黄州区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5月月考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湖北省黄冈市黄州区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5月月考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湖北省黄冈市黄州区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5月月考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湖北省黄冈市黄州区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5月月考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省黄冈市黄州区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5月月考试题(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湖北省黄冈市黄州区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5月月考试题考试时间:2020年 5 月 30 日下午 2:004:30 试卷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文艺工作者积极投入文艺创作,诗歌、绘画、书法、舞蹈等呈现井喷之势,形成了特殊时期的“抗疫文艺”现象。如何深化“抗疫文艺”书写?笔者认为应向中国美学精神礼敬,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直面灾难的大智大勇、顽强抗争的人文情怀;向抗疫现实靠拢,深入观察和把握党中央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决策部署和显著成效,了解抗疫一线和身边可歌可泣的抗疫事迹,以及普

2、通老百姓的悲欢离合故事;向灾难书写的纵深掘进,努力探寻“抗疫文艺”独特的内在美学意味和特定表达形式,在艺术追求中凸显当代中国“抗疫文艺”的风格特征和艺术气派。因此,应从“国本、人本、事本、文本”四个方面提高认知把握能力和提升艺术表现水平。国本,即一国之本,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本制度。“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在观察感悟和艺术反映防控阻击新冠肺炎疫情现实时,应自觉摒弃轻信谣言、恶意抹黑等创作歪风邪气,书写和记录这场举国上下同仇敌忾的疫情防控阻击的人民战争,彰显中国人民“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同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坚决遏制疫情蔓延势头,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中国精神

3、,为国家抗疫奉献艺术力量。人本,即以人为本,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这次疫情来势凶猛、波及面广,直接影响到每个人的生命安全。艺术触角须与生命关怀、人性美善融入,才可能发现患者、医护人员、志愿者以及隔离在家中普通老百姓的生存状态和思想情绪,尤其是对逝者及其家庭成员的情感抚慰和精神激励,是文艺搭建安抚疏通渠道和体现人道情怀的特殊价值所在。“抗疫文艺”创作应以人民群众利益为重,关心群众疾苦,通过“抗疫文艺”特有的感染力影响力,做到知民情、解民忧、纾民怨、暖民心,凝聚起全民族众志成城抗疫情的磅礴力量。事本,即以客观事实为本,真实反映这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现实。这次疫情影响之广前所未有。艺术的

4、深度书写需要广泛采信、明白就里,许多事情尚在过程之中,切不可捕风捉影、罔顾事实、不求甚解。没有现场感,就难有艺术真实的感染力和穿透力,不能以偏概全、一叶障目。金代著名文学家、历史学家元好问在论诗三十首中写道:“眼处心生句自神,暗中摸索总非真。画图临出秦川景,亲到长安有几人?”“抗疫文艺”创作需要宏大的真理叙事与细微的客观描述完美结合,以一部部具体抗疫作品,反映整个国家和全体中华儿女在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团结一心、同舟共济的民族精神风貌。离开或曲解甚至为了所谓艺术虚构而挑战真实底线,这不是“抗疫文艺”的内涵规定性和美学基本要求,是难以做到“酌奇而不失其真,玩华而不坠其实”的。文本,即以文艺作品为本。

5、目前“抗疫文艺”出现激情有余而审美不足、表象叙事多于沉淀表达的问题,缘于创作者在疫情暴发特别是居家隔离之后,急于通过艺术创作尽快进入防控阻击战之中,表达创作者情系疫区、加油鼓劲的强烈愿望和关切之情。这种激情澎湃的创作现象与阶段,一般来看,在灾难到来之初都会经历。在持续和沉淀阶段,却需要理性思考和艺术思维的贯通。一场灾难对人民生命财产、经济社会发展的破坏及其给人们心理造成的负面影响是极其深重的。灾难题材的特殊性,隐含着书写方式的独特性。需要艺术家对灾难本身的突发性、破坏性、震荡性等展开综合性系统性观察,对人类抗击灾难的信心和意志予以思考,对人类在与灾难的抗争中所体现出的自救互救、防控阻击的伟力和

6、精神进行表现,把笔触深入到民众生活状态之中,深入到人性的各种表现情势之中,深入到家国关系与民族命运之中。只有这样,才会创作出能够触及人的灵魂、引起人们思想共鸣的,能够温润心灵、启迪心智的,传得开、留得下,为人民群众所喜爱的优秀作品。“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我们期待“抗疫文艺”讲好中国抗疫故事,涌现出更多生动反映抗疫一线感人事迹、书写中华民族不为任何艰难困苦所屈服的恢宏史诗。选自李明泉我们需要怎样的抗疫文艺(光明日报)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文艺工作者积极投入文艺创作,是因为他们具有中国美学精神,能够弘扬中华民族直面灾难的大智大勇、顽

7、强抗争的精神。B作者认为,要想进行“抗疫文艺”创作,需要从“国本、人本、事本、文本”四个方面提高认知把握能力和提升艺术表现水平。C在灾难刚刚来临的时候,文艺工作者因急于抗击灾难而创作的作品,会存在激情有余而审美不足、表象叙事多于沉淀表达的问题。“抗疫文艺”扎根于现实生活,其创作必须客观描述、真实反映,不能因为艺术虚构而对客观事实有丝毫改动,否则就是罔顾事实。D“抗疫文艺”扎根于现实生活,其创作必须客观描述、真实反映,不能因为艺术虚构而对客观事实有丝毫改动,否则就是罔顾事实。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整体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先提出问题,主体部分则运用并列结构提出解决问

8、题的办法,最后发出呼吁。B第段引用元好问论诗三十首,从反面论证了抗疫文艺创作必须以客观事实为本,否则就会失去艺术感染力。C文章从政策倾向、创作核心、创作原则、创作使命四个角度为提高“抗疫文艺”书写水平指明了发展之路,论证有理有据,说服力强。D“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强调了文艺创作会对社会和国家产生巨大影响。抗疫文艺宣传中国精神更是证明了这一点。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抗疫文艺要以人为本,关注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关心百姓利益,在作品中融入生命关怀和人性美善,才能发挥文艺作品特有的感染力和影响力。B艺术创作既需要以客观事实为本,书写符合生活的真实,也要遵循文艺创作的规

9、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酌奇”“玩华”。C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经济发展、人民生命财产和群众心理都造成了巨大的伤害,抗疫文艺创作不应只停留在表象书写上,更应进行深度思考,创作出优质作品。D灾难题材与其他题材的艺术创作不同,它需要更深层次的思考。如在抗疫创作中,只有将个体感受融入到对国家与民族命运的思考中,才能讲好中国故事。(二)实用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材料一 “小康”一词最早出自诗大雅民劳:“民亦劳止,汔可小康。”“小康”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追求的理想社会状态。使用“小康”这个概念来确立中国的发展目标,既符合中国发展实际,也容易得到最广大人民理解和支持。改革开放之初,xxx同志首先用

10、“小康”来诠释中国式现代化。1979年xxx在会见日本首相大平正芳时说:“我们的四个现代化的概念,是小康之家。”1984xxx在会见日本首相中曾根康弘时说:“到本世纪末在中国建立一个小康社会。这个小康社会,叫做中国式的现代化。”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深入,小康社会的内涵和意义不断地得到丰富和发展。现在我们所讲的小康社会是一个经济发展、政治民主、文化繁荣、社会和谐、环境优美、生活殷实、人民安居乐业和综合国力强盛的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协调发展的社会,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社会发展阶段。党的十六大、十七大确立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在20世纪末基本实现小康的情况下,中共十八大报告明确

11、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建设”与“建成”一字之差,但意义深远,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全面实现小康的信心和决心。习近平同志反复强调: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是底线任务,是一个标志性指标。没有农村的小康,特别是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也不能少;共同富裕路上,一个也不能掉队。这是中国共产党的目标,也是中国共产党的庄严承诺。(摘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材料二 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要结合实际实施好“五个一批”工程,即发展生产脱贫一批、易地搬迁脱贫一批、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发展教育脱贫一批、社会保障兜底一批。坚持中央统筹、省负

12、总责、市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强化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责任制。注重把扶贫同扶志、扶智结合起来,提高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的自我发展能力和脱贫致富内在动力。坚持“两不愁三保障”脱贫标准,即不愁吃、不愁穿,保障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既不能降低标准,也不盲目抬高标准。实行最严格的考核评估,确保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做到脱真贫、真脱贫,补齐农村这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最大短板。(摘自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材料三图1 2011-2018年末全国农村贫困人口和贫困发生率图2 2011-2018年中国全面小康指数变化图【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指数(简称

13、“全面小康指数”)以100为预期点。(摘自中华人民共和国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材料四 今日的十八洞村群山环抱,山霭缭绕,房舍林立,游客络绎不绝。仅仅5年多前,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十八洞村时,这里还是一个交通落后、村容破旧、年人均纯收入只有1668元的贫困村。近年来,十八洞村转变思想观念,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形成了乡村游、猕猴桃种植、苗绣加工等产业体系,向全面小康稳步迈进。今天,十八洞村不仅实现了自身脱贫摘帽,其脱贫经验更复制、推广到了全州。这几年,湘西州贫困发生率大幅度下降,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大幅度上升,成为其减贫人口最多、农村面貌变化最大、群众增收最快和获得感最强的时期。(摘自

14、2019年3月31日人民日报)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改革开放之初,“小康”这个词首先被xxx同志使用,是因为需要运用“小康”这个词来诠释中国式现代化。B. 之所以使用“小康”这个概念来确立中国的发展目标,是因为这不仅符合中国发展实际,而且更容易得到最广大人民的理解和支持。C.小康社会的内涵和意义是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深入而不断丰富和发展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国共产党的庄严承诺。D.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是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而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关键又要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15、.2011-2018年末的8年间,全国农村贫困发生率每年均下降达一个百分点以上。其中,2011-2012年农村贫困人口和贫困发生率均降低最快。B.2011-2018年的8年间,中国全面小康指数整体一路攀升,发展态势良好。其中,2013-2014年间中国全面小康指数上升最快。C. “结合实际”“发展生产脱贫一批”“提高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的自我发展能力”等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的理念在十八洞村得到了充分实践。D、十八洞村从先前的贫困村经过5年发展为小康村,湘西州贫困发生率大幅度下降,此二者的成功经验充分说明脱贫经验复制、推广的重要性。6.结合上述材料,请你谈谈如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6分)(三)文学类

16、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把灯光调亮(节选) 张抗抗这个平常的下午,书店依然没有什么客人。街上的行人对“明光书店”不肯多看一眼,更不愿多走一步踏进书店,卢娜对此已经见怪不怪。忽然,她听见了轻微的响动,只见门口进来了几个年轻人。他们轻手轻脚在书店里像影子一样移来移去,然后拿出手机,速速拍下了书的封面,动作快得像做贼一样。卢娜迅速作出了判断:这几个人虽然不是偷书的,也和偷书差不多。他们在书店选好自己喜欢的书,然后转身回家上网去买。卢娜把脸扭过去,在心里安慰自己:这几个学生来“买书”,买的总归还是有油墨书香味道的纸书。学生去网上买书,为了省钱,省了钱就能再多买几本书。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