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物理期中试题

上传人:飞****9 文档编号:144133454 上传时间:2020-09-06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2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沪科版-物理期中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沪科版-物理期中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沪科版-物理期中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沪科版-物理期中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沪科版-物理期中试题(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班级: 姓名 考号:_ 密 封 线 内 不 要 答 题 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八年级物理试题(时间90分钟 满100分)第卷 选择题(共48分)一、单项选择题:(本题18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36分)1、下列数据中最接近生活实际的是:( )A初中生的平均身高约为1.65 105m B新的2B铅笔的长度为30mm C人正常步行的平均速度是1.2m/s D电动自行车的最高速度为30m/s2、在运动会跳远比赛中,用皮卷尺测量比赛成绩,如果在测量时将皮卷尺拉得太紧,则测量值会 ( )A. 变大 B. 变小 C. 不变 D. 都有可能3、下列长度的单位换算正确的是( ) A9.6cm9.6

2、cm10mm96mm B9.6cm9.6102m=0.096mC9.6cm9.6cm1096mm D9.6nm9.6105m9.610-5m4、甲乙两物体通过的路程之比为4:3,速度之比为3:2,甲乙两物体行驶时间之比为:( ) A、9:8 B、8:9 C、2:1 D、1:2 5、一个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4秒内通过36米的路程,则它在前2秒内速度是:( ) A45米秒 B9米秒 C 18米秒 D无法确定6、控制噪声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下列关于控制噪声的措施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摩托车的消声器是防止噪声进入耳朵 B、城市道路旁隔声板是防止噪声产生C、道路旁植树是阻断噪声的传播 D、工厂用的防

3、声耳罩是防止噪声的产生7、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用超声波清洗钟表,说明声具有能量 B“隔墙有耳”说明固体也能传声C“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根据音色判断 D“震耳欲聋”主要说明声音音调高8下列的实验和实例中,能说明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条件的一组是 在鼓面上放些碎纸屑,敲鼓时可观察到纸屑在不停地跳动; 放在真空罩里的手机,当有来电时,只见指示灯闪烁,听不见铃声; 拿一张硬纸片,让它在木梳齿上划过,一次快些,一次慢些,比较两次的不同; 锣发声时用手按住锣,锣声就消失了 A B C D9晚上,在桌面上铺一张白纸,把一小块平面镜放在纸上,让手电筒的光正对着平面镜照射,如图所示,则从侧面看去A

4、镜子比较亮,它发生了镜面反射B镜子比较暗,它发生了镜面反射C白纸比较亮,它发生了镜面反射D白纸比较暗,它发生了漫反射10. 汽车由西向东匀速行驶,车上的乘客看到窗外的雨是竖直下落的,那么在地面上的人看来,雨滴的下落方向是( )A竖直下落 B斜向东下落 C斜向西下落 D斜向南下落或斜向北下落12题11. 太阳光照射到离地面一定高度的很小的正方形孔上,则在地面上产生光点的形状是( ) A圆形的 B正方形的 C不规则的 D成条形的12. 如图所示的军事观察孔,人可以通过孔观察外面,现在在孔中嵌入玻璃砖后观察的范围将( )A.变大 B.变小 C.不变 D.无法确定13如图所示,画中人出现了错误判断。四

5、幅光路图中,能正确说明产生这一现象原因的是( )14题图14甲、乙、丙三辆小车同时、同地向同一方向运动,它们运动的图像如图所示, 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甲、乙、丙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B甲、乙、丙三辆小车速度大小关系是:v乙v丙v甲C5s后跑到最前面的小车是乙D甲和丙运动的速度相同15在一条南北方向的平直公路上,甲、乙、丙三辆汽车都在向北行驶,若甲、乙两车速度相等,丙车速度大于甲、乙两车的速度,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以地面为参照物,三车均向北运动 B以甲车为参照物,乙车静止C以丙车为参照物,甲车向南运动 D以乙车为参照物,丙车向南运动16下列与光现象有关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手影是根据光的

6、直线传播形成的B老花镜的镜片是用凸透镜制成的C照相机利用了凸透镜能成倒立、缩小的虚像的原理D色光的三基色是红、绿、蓝17现在高档轿车中都配有可视倒车雷达。有些倒车雷达是在车尾(一般是挂牌照的上方)装一个摄像头,当汽车挂上倒档时,倒车雷达自动启动,把尾部摄像头(焦距为0.5 m)拍下的图像通过视频连接线显示在车前的显示屏幕上。某次倒车,车后2米处的物体要能清晰成像,则()。A摄像头的镜头相当于凸透镜,像距可为0.4 m B摄像头的镜头相当于凹透镜,像距可为0.6 mC摄像头的镜头相当于凸透镜,像距可为0.7 m D摄像头的镜头相当于凸透镜,像距可为1.5 m18把蜡烛放在距离凸透镜50 cm的某

7、一位置时,在透镜另一侧得到一个清晰的、倒立的、缩小的像,则此凸透镜的焦距不可能是()。A10 cm B20 cm C30 cm D5 cm二、多项选择:(4个小题,每题3分,共12分)19、关于声现象,下列法中正确的是()A牛和蚊子的叫声相比,蚊子的音调高 B道路两旁的隔音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C噪声不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D根据音色可以辨别出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20如图是“探究影响音调高低因素”的实验装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通过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来改变钢尺振动的频率B多次实验中,保持钢尺振动的振幅相同,运用了控制变量法C钢尺伸出桌面越长,振动越快D物体振动的快、频率高,发出的声音音调高2

8、1、下列与光现象有关的一些说法中正确的是A夜晚看到湖水中的一轮明月,这是月亮的实像B雨过天晴,天空出现一道美丽的彩虹,这是光的色散现象C通过汽车后视镜观察到后面的景物,这是光的折射现象D建筑物上的玻璃幕墙在阳光下格外“刺眼”,这是光的镜面反射现象22、将凸透镜看作是眼睛的晶状体,光屏看作是眼睛的视网膜,烛焰看作是被眼睛观察的物体拿一个近视眼镜给“眼睛”戴上,光屏上出现烛焰清晰的像,而拿走近视眼镜则烛焰的像变得模糊在拿走近视眼镜后,为了能在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的像,下列操作可行的是( )A将蜡烛靠近凸透镜 B将光屏远离凸透镜C将光屏靠近凸透镜 D将光屏和蜡烛同时远离凸透镜题号12345678910

9、11答案题号1213141516171819202122答案 第卷(非选择题 共52分)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17分)23、某同学测量出一木块长28.57 cm,他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数据中的准确值是 ,估计值 。24. 吹笛子时堵住不同的孔,就会发出不同的声音,这种不同主要是指发出声音的 不同;闭上眼睛也能听出笛子这种乐器与其它的乐器的声音明显不同,这种不同主要是指发出声音的 不同. (填“音调、响度、音色”)25. 右图中的特技跳伞运动员只有当他们之间保持 时,才能形成一定的造型。若以地面为参照物,他们是 的。第25题26将下列光学现象按形成的原因归类(填序号)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杯弓

10、蛇影 猴子捞月 厚玻璃后的铅笔看上去好像断成了三截 身正不怕影子斜 上课时,教室里的学生都能看到老师属于光的直线传播的是 ;属于光的反射的是 ;属于光的折射的是 。27. 在我们做实验时,由于方法不同或措施不当都会导致测量过程中难以观察到现象或测量结果不准确。请在下面的表格中写出遇到问题时你的做法。(1)探究平面镜成像规律:实验时发现平面镜内蜡烛所成的像比较暗,看不清楚。要使像看得更清楚,你的做法是:_。(2)探究光的反射定律:实验时将右边的纸板向前或向后弯折时,便看不见反射光线了,这说明: 28在平面镜前放一支铅笔,如果要使铅笔与它的像垂直,铅笔应和镜面成 度角;当铅笔和平面镜成40度角,笔

11、和像之间的夹角应为 度。29小军站在一面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当他以1m/s的速度靠近平面镜时,小军在平面镜中的像以 m/s靠近他自己;当小军和小勇同时站在平面镜前时,可以通过平面镜互相看到对方的面孔,这表明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 。30夜幕来临,当重庆长江大桥上的灯点亮时,长江水上实景与江中“倒影”相交辉映形成一幅绚丽多彩的图案。若长江大桥下长江水深5m,桥上一彩灯距水面12m,则该彩灯的“倒影”是 (选填“虚”或“实”)像,距水面 m;若长江水上涨0.5m,则该彩灯与其对应“倒影”相距 m。四、作图题(3个小题,每图2分,共6分)31.请在图中画出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

12、作图,保留作图痕迹)。32点光源S发出的一束光经平面镜反射后经过A点,画出此光路图。第32题第33题图AB第31题33.如图,光斜射到空气和玻璃的分界面时,发生反射和折射。在图中标出反射角并用箭头标出折射光线的传播方向。班级: 姓名 考号:_ 密 封 线 内 不 要 答 题 五、实验题(每空1分,共15分)34、如图所示是测量小车沿斜面下滑的平均速度的实验(1)该实验目的是练习用 和测平均速度(2)该实验原理是。(3)实验时观察到,小车沿斜面顶端下滑到斜面底端的运动是直线运动(选填“匀速”或“变速”)(4)实验中测得路程s1上的平均速度为v1,路程s2上的平均速度为v2,路程s3上的平均速度为v3那么,v1、v2、v3的大小关系是(选填、=)35 张华同学用一个焦距未知的凸透镜、蜡烛、光屏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1)由图可知,凸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