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第二中学2020届高考语文第一次适应性考试试题

上传人:i**** 文档编号:144132678 上传时间:2020-09-06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111.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第二中学2020届高考语文第一次适应性考试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第二中学2020届高考语文第一次适应性考试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第二中学2020届高考语文第一次适应性考试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第二中学2020届高考语文第一次适应性考试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第二中学2020届高考语文第一次适应性考试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第二中学2020届高考语文第一次适应性考试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第二中学2020届高考语文第一次适应性考试试题(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第二中学2020届高考语文第一次适应性考试试题本试卷共22题,共150分,共8页。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民俗的集体性是民俗的本质特征。人的根本属性是他

2、的社会性,民俗文化的产生,离不开人类的群体活动。当人类社会产生时,相应的各类民俗文化就孕育产生了。以后,随着社会的发展,部落和村镇出现,民族形成,人类社会出现了种种人群集合体,民俗文化便由这一群体不断创造、完善、传承和保护下来,形成人类社会多姿多彩的民俗文化和人文景观。由此可见,民俗是一种群体智慧的结晶。民俗的集体性源远流长。在远古时代,民俗的集体性就是它的全民性。原始自然崇拜、图腾崇拜是全民共同参与创造和传承的。这种传统通过某种变异,一直延续至今。今天民间传承的许多民俗事象,我们都无法找到它原来的倡导者和创造者,它完全靠一代又一代集体的心理、语言和行为传承下来,服饰、饮食、居住、家庭、村落、

3、岁时节日和人生仪礼民俗以及丰富多彩的精神民俗,莫不如此。民俗的集体性并不排除个人因素,有些民俗事象的倡导者也许是个人,但这种个人应被理解为集体的一员,只是他隐姓埋名变为无名氏。退一步讲,即便是个人的创造,也必须得到集体的响应和施行,否则就不能成为普遍传承的民间习俗。总之,民俗文化不是个人行为,而是集体的心态、语言和行为模式。个人行为构不成民俗,民俗的形成、发展永远是集体参与的结果。个人的生活习惯、爱好和他所要遵循的礼仪等,只有和社会的习俗相结合,才会得到社会的承认,融于社会的民俗之中。集体性也是民俗在流传上的显著特征。民俗一旦形成,就会成为集体的行为习惯,并在广泛的时空范围内流动。这种流动不是

4、机械的复制,而是在自然流动和传承过程中,不断加入新的因素。我们经常看到,民俗在流动过程的每一个环节上,都经过集体的不断补充、加工、充实和完善。比如汉民族的春节习俗,主要体现了中国农业社会的特点。原始农业对自然气候有着很大的依赖性,当时人们还只是通过物候观察划分年月。草青一次为一年,谷熟一次为一年。所以说文释年曰:“谷熟也。”那时“年”只是计时单位。到了新石器时代晚期,人们懂得了通过观察天象确定方位和时间,并依此指导农业生产。直至西周时期,才产生了较明确的历法,准确地确定一年的岁首,并有了一年一度的庆祝丰收的活动。不过这时的年节,只标志新旧交替,并没有固定日期。中国后世的年节,大约形成于汉代。汉

5、武帝颁布太初历,以夏历正月为岁首(正月初一),年节习俗才一直延续至今。当年节确定后,民间信仰习俗渐渐浸染到年节习俗中,庆祝丰收与祭祀神灵、祭祀祖先相结合,驱邪逐疫等亚术活动也成了年节习俗的重要组成部分。除此之外,具有喜庆气氛的娱乐活动也加入进来,使春节变成名副其实的民间文化节日。丰富多彩的春节民俗文化的形成是集体智慧的创造,是在春节习俗传承过程中逐步形成的。没有后世的补充创新,就不会有今天这样完备与丰富的春节节日习俗。集体性体现了民俗文化的整体意识,也决定了民俗的价值取向,这是民俗文化的生命力所在。(摘编自陶立瑶民俗的基本特征)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民俗是

6、群体智慧的结晶,因为民俗文化是由人群集合体不断创造、完善、传承和保护下来而形成的人文景观。B.有些民俗事象也许是个人倡导和创造的,如果它没有得到集体的响应和施行,也不能成为普遍传承的民间习俗。C.汉民族的春节习俗在自然流动和传承过程中,经过集体的不断补充、加工、充实和完善,逐渐完备和丰富。D.中国后世的年节形成于汉代,即使在西周晚期有了庆祝丰收的活动,但也只标志着新旧交替,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年节。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第一段直接点出民俗的本质特征,并指出了民俗文化的产生与人类社会的群体活动有着密切的联系。B.文章紧扣民俗的本质特征和民俗在流传上的显著特征来论

7、述说明民俗的集体性,十分具有针对性。C.作者在第二段中说明今天许多民俗事象通过集体的心理、语言和行为代代传承下来的现象,是为了论证民俗的集体性源远流长。D.文章借助民俗的集体性论证了民俗文化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旨在警示当代的人们应该注重传统习俗的保护与传承。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A.原始自然崇拜和图腾崇拜的创造和传承离不开全民的共同参与,意味着它们从产生到延续至今都是集体行为,没有个人参与。B.一旦个人的行为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和承认,就可以融进社会的民俗中,成为一种民俗事象, 流传下去。C.春节民俗文化的形成是集体智慧的创造,即使到了当代,随着人们对其补充和创新,它或许也还

8、会不断地丰富。D.民俗的形成和发展永远是集体参与的结果,因此现实生活中的很多集体活动,都会成为人们普遍认可的民俗文化。(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材料一所谓“夜经济”,是指发生在当日18点至次日凌晨6点,以本地市民和外地游客为消费主体,以第三产业如休闲、旅游观光、购物、健身、文化、餐饮等为主要形式的现代消费经济。城市居民消费习惯调查数据显示,2019年国民60%的消费发生在夜间,大型商场夜间销售额超全天总额的50%,餐饮夜间营业额甚至达到全天总额的60%。夜间休闲成为压力大的城市人的“充电站”,在某种程度上是城市人可以精力充沛、有创造性地投入第二天工

9、作的关键。我国的夜间经济经历了由单一化经营到多元化发展的过程。最初,夜间经济是餐饮、购物等消费活动由白天向夜晚的延伸,通过增加营业时间来实现流量增加,北京的簋街、成都的锦里、宽窄巷子等就是夜间经济在这一阶段的代表。随后,夜间经济业态逐渐丰富,开始出现以夜晚营业为主的服务行业,比如北京的三里屯、后海等商圈汇聚了大部分的酒吧,成为夜间经济的标签。随着消费需求的不断升级,夜间旅游、演艺体验等新服务业态开始出现并走向成熟,南京的“夜泊秦淮”、桂林的“夜游两江”等均是依托于政府打造的灯光夜景的夜间游船项目;三亚市政府主持修建的海滨大道更是让市民蜂拥而至,看似并未直接产生消费,但是拉动了游客流量,间接增加

10、了城市收入;夜游博物馆、“动物园奇妙夜”夏令营等项目不仅创造了丰厚的经济效益,同时也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摘编自“夜经济”崛起的背后,这些问题值得思考,人民论坛网,2019年10月27日)材料二近年来,伴随消费水平的提高,我国居民夜间消费占比逐年提升,“80后”“90后”成为主要消费群体。7月15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60%,“夜间经济”则成为消费领城的一个新增长点。“夜经济”带来的一个典型变化,就是“深夜食堂”的兴起。有调查显示,上海双职工家庭7点后才能吃上晚餐者达到近42%,这意味着餐饮、休闲、娱乐都要推迟,也推动了城市消费格局的变迁。尤其是当

11、80后、90后年轻人成为消费主力军,他们对夜市、夜场电影等有着更强烈需求。24小时便利店,是租房时的重要参考;24小时不打烊书店,也是年轻人夜间活动的重要场所。这些新生事物,推动消费时空悄然变化。(摘编自昆明“夜经济”潮起,昆明日报,2019年08月22日)材料三作为承载“夜经济”的重要依托,有的步行街往往以购物和饮食为主,缺乏真正有文化、有内涵、有品位的元素。再者,在这些地方呈现的业态不少是“夜宵”,通过“千城一面”的冷饮、烤串等满足市民、游客舌尖上的需求,只饱了大家的“口福”,却没有满足“耳福和眼福”。因为没有自身特色,缺乏文化感召力,让慕名而来的游客感到没有辨识度。吃喝并非文化的唯一内涵

12、,更不是束缚夜经济发展的桎梏,“夜经济”是一个不断丰富发展的动态概念,但文化底蕴应是其不变基因。而且,这种文化应呈现不同层次的文化序列,不只有时尚大气的高端文化,还要有独具特色的市井文化。时尚气息或许是年轻人的专属,是一座城市具有现代感的文化标记,而市井气息是城市原住居民的美好记忆,也是对一座城市有感情的游客的重要“打卡”标的。这些文化气息的营造一定要有高质量的内容供给作支撑,绝不是简单的拿来主义,更不是形而上的简单堆砌,而是要准确把握城市定位与“夜经济”文化品位的契合点,让文化气息与城市夜经济无缝街接。如西安主推“夜游西安”,力争将“大唐文化”打造成古都旅游名片,“不倒翁”表演火遍全网,就是

13、找准了文化定位、发展夜经济的优秀范例。(摘编自蔺炳正点亮城市“夜经济”,期待城市文化“赋能”)4.下列对“夜经济”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面临巨大压力的城市人,非常需要通过夜间的休闲来缓解压力,这是他们第二天精力充沛的关键。B.“夜经济”不是一个新概念,在近年崛起之前,主要是通过延长营业时间来增加流量,拉动消费。C.“夜经济”的兴起,不仅满足了不同人群的消费,增加了经济效益,还提升了部分城市的形象。D.80后、90后作为夜经济的主要消费群体,不仅对夜间物质生活有要求,对夜间精神生活也有要求。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城市修建休闲娱乐场

14、所,看似没有直接拉动个人消费,但有利于聚集人气,对经济也有间接推动。B.近年来异常火爆的“深夜食堂”,为许多市民提供了方便,更推动了“夜经济”在各地的发展。C.夜间经济成为消费领域的一个亮点,在吃穿用行方面,夜间消费额都分别占全天总额的一半以上。D.不管是南京、桂林的游船夜游,还是西安的古都夜游,都抓住了当地的文化特色,吸引着大批游客。6.请结合材料内容,简要分析怎样才能更好地发展“夜经济”?(6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马伯乐(节选)萧红一个说:“到了汉口,你应该买块膏药贴上。”一个说:“到了汉口,你应该买瓶虎骨酒喝了。”大概这船,用不了一个

15、钟头,就可以靠岸的。但是人们都不怎么高兴,人们的嘴里都在嘟嘟着。有的说:“这样的船,就不该载客。”有的说:“这样的破船,还不如老水牛,还要船票钱另一个接着说:“不但要船票钱,好嘛!船底一朝天还带要命的。”在舱里的船老板,听到他们嚷嚷好些时候了,最后,他听到他们越嚷嚷越不像话了,且有牵涉到这船要出乱子的话。船老板就把头从舱底的小扶梯间探了出来。开初他静静听了一会,而后他发表了一篇演说:“咱们是用木船的国家呀!咱们只配用木船。现在有了汽船了,虽然不好,但总算是汽船呀!虽然说是太慢,但总比木船快呀!诸位不要凭感情用事,要拍一拍良心,人总是有良心的。吹毛求疵,那是奸徒之辈。在我全国上下一心抗敌的时候,

16、不怕任何艰苦,有钱出钱,有力出力,这才是我伟大中华民族的精神,才配做黄帝的子孙。”船老板的演说,演完了,把头缩回去了,刚刚下到了舱底。刚睡醒的马伯乐瞪着通红的眼睛问着:“什么事?”船老板把两手指放在自己的鼻子尖上,笑得端着肩膀缩着脖,说:“我两千块钱兑过来的这小破船,我保了八千块钱的险呢。这船翻了,我去领保险费。这船不翻,跑一趟就对付二三百老弟,你说够本不够本”船老板还在马伯乐的肩膀上拍了一下。马伯乐本来要骂一声“真他妈的中国人”,但经过一拍,他觉得老板是非常看得起他,于是他觉得船老板这人是多么坦白呀!是一个非常正大光明的敢做敢为的有什么就说什么的一个天真的人。于是马伯乐就问:“是哪一家保险公司呢?像这样的船,保险公司肯保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