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专用)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精练 专题升级训练十四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上传人:1506****555 文档编号:144116898 上传时间:2020-09-0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660.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专用)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精练 专题升级训练十四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广东专用)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精练 专题升级训练十四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广东专用)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精练 专题升级训练十四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广东专用)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精练 专题升级训练十四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广东专用)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精练 专题升级训练十四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广东专用)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精练 专题升级训练十四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专用)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精练 专题升级训练十四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升级训练十四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1.(2012四川文综)右图是我国亚热带某旅游名山景观照片。该山山顶海拔3 099米,属山地针叶林带,该山山顶能够出现可供游客欣赏的景观是()A.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B.晨起开门雪满山,雪晴云淡日光寒C.层层梯田叠交错,犹如海上泛碧波D.春蚕作茧桑园绿,睡起日斜闻竹鸡(2011广东韶关二模)目前,广东省区域划分为“珠三角”、粤东、粤西、粤北四个板块,这对分类指导、推动各地区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为了更好地体现区域特点,更有针对性地指导各地区发展,有人建议根据广东省主体

2、功能区规划,划分为“珠三角”“沿海欠发达地区”“山区”三个板块。读上图,完成第23题。2.区域的划分应依据一定的指标,新的划分方案的三个板块主要考虑()A.区域面积大小B.历史沿革差异C.经济发展状况D.自然和交通条件3.关于三个板块以及广东省实施的发展策略,不正确的是()A.“珠三角”板块优化发展,转变经济结构,提升产业竞争力和自主创新能力B.沿海板块加快发展,大力推进城镇化和工业化,构建沿海经济带C.山区板块保护发展,以生态保护为主形成生态屏障D.广东省内各板块发展策略不同,将导致区域发展更加不平衡4.(2012广东汕头六校高三5月交流卷)稀土被誉为“新材料之母”,广泛应用于光学、电子信息

3、、航空航天、核工业等尖端科技领域。目前我国的稀土储量占世界的30%,却长期以来供应了国际97%的市场需求。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甲地稀土储量大,要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加大力度进行大规模开采B.乙地是农耕区,应注意合理灌溉,防止土壤次生盐碱化C.丙地水源充足,土壤肥沃,可以大力发展柑橘、苹果等经济作物D.丁地河段径流量小,水质不好,最好大量抽取地下水使用(2011广东惠州二模)区域的发展一般可分为三个阶段:初期阶段、成长阶段和衰落阶段。初期阶段主要表现为以传统农业为主体,成长阶段可分为工业化阶段和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读下图,完成第56题。5.在区域发展的初期阶段,下列关于区域内产业结构及

4、产业特征的说法,正确的是()A.第二产业所占的比重迅速上升,第三产业表现出加速发展的趋势B.传统农业占较大比重,工业化处于起步阶段C.工业化的起步源于本阶段大量科技的创新D.三大产业结构极不合理6.图中A、B、C各点分别代表区域发展不同时期的产业结构特征,从区域发展的过程来看,其正确的顺序是()A.ABCB.BCAC.CABD.BAC(2012广州天河三模)城市群的竞争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群内城市间的产业分工与合作。下图示意城市群内部城市间的产业链分工体系。据此完成第78题。7.城市群中,中心城市的优势产业处于产业链中的位置是()A.B.C.D.8.产业分工处于产业链上位置的城市,其竞争优势主要

5、体现在()A.产品需求量大B.交通便利C.劳动力充足D.土地租金低(2012广东佛山二模)2010年5月,兰州大学陈全功教授等人首次对中国南北分界线给出了定量、定位分析,最窄处约26.42千米,最宽处约195.41千米,将“线”还原成“带”(如右图)。据此完成第910题。9.将中国南北分界由“线”还原成“带”,主要运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A.遥感技术(RS)B.全球定位系统(GPS)C.地理信息系统(GIS)D.计算机网络技术(CNT)10.中国南北分界带西端,最接近我国的()A.种植业与畜牧业的交错带B.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界线C.地势二、三级阶梯分界线D.外流河区域与内流河区域分界线11.(2

6、011广东湛江二模)读“南水北调西线工程示意图”,西线工程完成后,受益较大的农耕区是()A.黄淮海平原B.宁夏平原C.太湖平原D.江汉平原二、综合题(共56分)12.(2012广东佛山二模)(28分)2012年2月,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西部大开发“十二五”规划,“攀西六盘水”(攀枝花西昌六盘水)资源富集区成为国家规划的西部重点开发区之一。根据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攀西六盘水”资源富集区示意图。材料二:甲河段水文站测绘的20012011年输沙量变化图。材料三:攀枝花钒钛产业多呈中小企业零星分布,产品主要是钛白粉、高钒铁等,以含钒钛材料为主的机械制造业仍处在起步阶段,同时,一

7、些关键技术瓶颈尚未突破。2011年攀枝花工业产值统计表产业2011年产值(亿元)比上年增长(%)钢铁产业456.3223.1化工产业72.5841.7能源产业236.7632.5钒钛产业66.5446.7工业969.3334.0(1)“攀西六盘水”资源富集区共跨我国个省,其优势能源主要有和。(2)“攀西六盘水”资源富集区在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中,最容易产生的自然灾害和生态问题分别是、。(3)目前,攀枝花工业中主导产业是产业;产业发展速度最快,影响其发展的主导因素是。(4)描述20012011年甲河段年输沙量的总体变化特征,并分析其主要成因。(5)攀枝花市正在全力打造“中国钒钛之都”,你认为可采取哪

8、些措施?13.(2012改编题)(28分)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甲、乙两区域示意图。材料二: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为了开发上图乙区域北部河流流域,所在国家政府历时20多年修建了全长达5 500千米的横贯公路干线,并延伸出近20 000千米的公路支线,大大促进了区域经济由迁移农业(焚林开垦)向大规模商品性农牧业、商业转化、刺激了国民经济发展。但是,国际社会许多专家对此持指责观点,并预测这种状况持续下去会产生世界性环境、生态问题。(1)甲区域东南部易发生地震的地质原因是;易发生滑坡的地形原因是。(2)乙图中大河的流量非常大,其成因是。(3)甲、乙两区域环境人口容量较大的是。甲区域和乙

9、区域(北部)人口密度很低的自然原因分别是。(4)甲区域的铁路叫铁路;该区域东南部的河流的水能资源丰富,原因是。(5)材料二所述乙区域北部河流流域开发可能会产生哪些世界性生态环境问题?#专题升级训练十四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一、选择题1.B解析:该山的山顶海拔为3 099米,属山地针叶林带,垂直温差大,山顶气温低,夜间气温更低,所以早上能看到雪满山;海拔高,晴天观日出景观的好去处,所以B项正确。23.2.C3.D解析:第2题,“珠三角”是经济发达地区,“沿海欠发达地区”和“山区”是广东省经济比较落后的地区,故新的划分方案主要考虑经济发展情况。第3题,将广东省划分成几个板块,是为了更好地发挥各板块的优

10、势条件,更好地推动各板块的发展。故D项不正确。4.B解析:题干说“目前我国的稀土储量占世界的30%,却长期以来供应了国际97%的市场需求”,这说明我国稀土资源目前出现过度开采现象,故A项错;乙地属于干旱地区,不合理的农业生产会导致土壤次生盐碱化,B项正确;丙地位于温带,不适合柑橘生长;丁地属于半干旱地区,不能大量抽取地下水。56.5.B6.C解析:第5题,读图可知,在区域发展的初期阶段第一产业比重大,第二产业比重小但逐渐上升,说明工业化处于起步阶段。第6题,初期阶段,第一产业所占比重大、第三产业比重小。衰退阶段第一产业比重小、第三产业比重大。故正确的顺序是CAB。78.7.B8.C解析:第7题

11、,图中经济活动的价值量最高,但不是所有城市群的中心城市都能从事产业活动,中心城市普遍能从事产业活动,故选B项。第8题,在产业链中从事价值量最低的产业活动,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故选C项。910.9.C10.A解析:第9题,“线”还原成“带”,要进行分析,采用地理信息系统(GIS),RS主要是直接获取信息,主要用于监测等,GPS主要功能是定位和导航。CNT不是地理信息技术。第10题,南北分界带西端位于种植业与畜牧业的交错带,没有在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界线,地势二、三级阶梯分界线,外流河区域与内流河区域分界线上。11.B解析:西线工程是将长江上游及其支流的水调到黄河上游,而宁夏平原位于黄河上游地区,故

12、宁夏平原受益最大。二、综合题12.答案:(1)三煤炭水能(2)滑坡或泥石流水土流失(3)钢铁钒钛原料(4)变化特征:呈下降趋势。主要成因:流域植被覆盖率提高,入河泥沙减少;水利工程拦截泥沙作用明显。(5)加大科技投入,提升技术创新力;扩大钒钛产业规模;促进产品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建设、完善产业园区,打造企业集群;实施交通、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解析:第(1)题,从图中直接得出,“攀西六盘水”资源富集区共跨我国三个省,主要优势能源是煤炭和水能。第(2)题,西南山区开矿容易产生的自然灾害是滑坡或泥石流,生态问题是水土流失。第(3)题,从材料三2011年攀枝花工业产值统计表中可以看出钢

13、铁产业2011年产值最多,是主导产业,钒钛产业比上年增长的百分比最多,发展速度最快,主要影响因素是原料。第(4)题,从材料二中甲河段水文站测绘的20012011年输沙量变化图可以看出,年输沙量的总体变化特征是呈下降趋势,主要成因:流域植被覆盖率提高,入河泥沙减少,水利工程拦截泥沙作用明显。第(5)题,攀枝花市正在全力打造“中国钒钛之都”,需加大科技投入,提升技术创新力;扩大钒钛产业规模;促进产品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建设、完善产业园区,打造企业集群;加大交通、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13.答案:(1)位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板块碰撞带上,地壳运动活跃山高坡陡(山高谷深),地形起伏大(2)该

14、河流域地处赤道地区,受赤道低压带影响,终年多雨,该河位于平原地区集水面积广大,支流众多(3)乙甲区域:高原、山区面积广,海拔高,气候高寒,自然条件恶劣;乙区域(北部):热带雨林气候区,高温高湿,开发利用难度大(4)青藏落差大、水量丰富(5)森林面积减少,对二氧化碳消耗减少,加剧温室效应,使全球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使气候恶化,干旱、洪涝灾害增加;物种减少甚至灭绝。解析:第(1)题,青藏高原东南部位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接地带,容易发生地震;这里山高坡陡,地形起伏大容易发生滑坡灾害。第(2)题,乙图中的大河为亚马孙河,该河流域地处赤道地区,受赤道低压带影响,终年多雨,该河流域面积广大,支流众多,因而流量非常大。第(3)题,甲地区位于青藏高原,自然条件恶劣,乙地区位于巴西,自然条件比青藏高原好,故环境人口容量较大的是乙区域。甲区域位于青藏高原,高原、山区面积广,海拔高,气候高寒,自然条件恶劣;乙区域北部是热带雨林气候区,高温高湿,开发利用难度大。第(4)题,分析水能资源丰富与否,要抓住河流落差、水量大小来分析。第(5)题,亚马孙热带雨林具有全球环境效应,如受到破坏会导致全球温室效应加剧、旱涝灾害增加、物种减少等生态环境问题。- 6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