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专用)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十三单元第一讲 荒漠化的防治 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梯级巩固 课后落实

上传人:1506****555 文档编号:144114627 上传时间:2020-09-0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76.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专用)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十三单元第一讲 荒漠化的防治 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梯级巩固 课后落实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安徽专用)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十三单元第一讲 荒漠化的防治 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梯级巩固 课后落实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安徽专用)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十三单元第一讲 荒漠化的防治 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梯级巩固 课后落实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安徽专用)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十三单元第一讲 荒漠化的防治 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梯级巩固 课后落实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安徽专用)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十三单元第一讲 荒漠化的防治 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梯级巩固 课后落实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安徽专用)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十三单元第一讲 荒漠化的防治 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梯级巩固 课后落实》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专用)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十三单元第一讲 荒漠化的防治 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梯级巩固 课后落实(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安徽专用)2014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十三单元第一讲 荒漠化的防治 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梯级巩固 课后落实2014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安徽专用)梯级巩固+课后落实:第十三单元第一讲 荒漠化的防治 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2013亳州期末质检)读我国西部各省区土地及草地退化状况比较图,完成12题。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甘肃沙漠化占土地总面积比例最大B内蒙古水土流失的面积与宁夏一样大C西北各省区沙漠化的自然原因主要是干旱D云南、贵州两省水土流失严重的人为原因主要是过度放牧2保护和恢复西部的生态环境,可采取的措施有()把生态建设放在首位提高沿途城镇的天然气使用率,减少对林草的开发生态重点地区实行严格

2、的退耕还林还草政策从根本上减少对自然资源的开发以保护生态环境ABC D解析:第1题,由图可以看出,新疆地区土地沙化面积最大;内蒙古和宁夏水土流失占土地总面积比例大致相同;西北地区位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区,气候干旱,形成大面积荒漠;云南、贵州两省水土流失严重的人为原因是破坏植被。第2题,由于西部地区生态环境脆弱,因此应把生态建设放在首位,保护植被,减少对薪柴林的破坏,实行退耕还林还草政策,提高天然气的使用率。我国目前能源消费仍以煤、石油、天然气为主,无法从根本上减少开发。答案:1.C2.A(2013成都高三质检)下图为我国荒漠化土地成因比例图。读图回答34题。3我国下列地区与其主要的荒漠化现象对应正

3、确的是()A河西走廊石漠化 B黄土高原盐渍化C云贵高原沙漠化 D江南丘陵红漠化4“三北”防护林体系的主要作用是()A防治风蚀荒漠化B防治水蚀荒漠化C防治冻融荒漠化D防治土地盐渍化解析:第3题,石漠化主要发生在云贵高原地区;黄土高原主要是水土流失;江南丘陵地区红壤广布,由于乱砍滥伐,植被遭到破坏,造成水土流失,表层熟化土层流失后,底层土壤缺乏有机质,肥力低,不利于植物生长,形成荒漠化(也称红漠化)。第4题,建设“三北”防护林的主要目的是防治西北地区的荒漠化,该地区荒漠化主要是由风蚀作用形成的。答案:3.D4.A读黄河源地区不同海拔的草地退化情况图,回答56题。5黄河源地区草地退化的特点是()A居

4、民点密度越大草地退化率越高B海拔45004600米的草地退化率最小C居民点密度越大草地退化面积越大D海拔43004400米的草地退化面积最大6下列关于黄河源地区的叙述,错误的是()A位于青藏高原 B太阳辐射强烈C生态环境脆弱 D种植业发达解析:海拔43004400米的草地面积大,且退化率较高,与其他各高度范围比较,草地退化面积最大。黄河源地区草地面积广阔,以畜牧业为主,生态环境脆弱。答案:5.D6.D(2013肥西农兴中学高三模拟)读某河流域等高线地形图(单位:m)和该河流域土地利用结构变化表,回答78题。1980年2010年耕地55%40%林地20%44%草地5%7%荒地15%2%其他5%7

5、%7.该河流域的治理中,对R和T之间河段的主要治理措施是()A东坡植树种草,西坡修建梯田B两坡都修建梯田C东坡修建梯田,西坡植树种草D两坡都植树种草8为了更合理地开发当地的农业资源,应该采取的正确措施是()A退耕还林还草,防止土地沙漠化B实施开荒造田,建成商品粮基地C大力治理低湿洼地和盐碱地,发展生态农业D综合开发农业资源,发展立体农业解析:第7题,根据图示信息可以看出,河流的东坡等高线分布稀疏,说明该处坡度较小,可以修建梯田;河流西坡等高线分布密集,说明该处坡度较大,需要植树种草来护坡。第8题,该地地形以低山丘陵为主,生物资源种类多样,应结合丘陵的特征和当地的农业资源来发展立体农业。答案:7

6、.C8.D读黄河三角洲造陆速率与年降水量(实线)和植树种草面积(虚线)的关系图,回答910题。9黄河三角洲侵蚀和堆积平衡的临界值约为()A年降水量约为320340毫米,植树种草面积约为13001350平方千米B年降水量约为430450毫米,植树种草面积约为550580平方千米C年降水量约为550580毫米,植树种草面积约为430450平方千米D无法估计10黄河三角洲面积的增长主要与下列哪一地区的植树种草的面积有关()A山东境内 B内蒙古高原C黄土高原 D太行山区解析:从图中可知,黄河三角洲的面积增长与降水量呈正相关,与植树种草面积呈负相关关系,其侵蚀与堆积平衡的临界值应从图中三角洲的造陆速率为

7、0时读出年降水量和植树种草的面积。黄河三角洲面积的增长主要与黄河的泥沙输送密切相关,而黄河的泥沙主要来自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答案:9.A10.C(2013湖南十二校高三第一次联考)读19371980年内蒙古商都县土地耕垦、人口、放牧强度和荒漠化面积发展变化图,回答12题。1对该县19371980年土地耕垦、人口、放牧强度和荒漠化面积发展变化的分析,正确的是()A人口总数约翻了一番B人均耕地面积减小了C荒漠化面积扩大了约3倍D放牧的绵羊总数增加了约两倍2该县荒漠化面积扩大的根本原因是()A人口数量的变化 B耕地面积的变化C放牧强度的变化 D气候的变化解析: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1937年到19

8、80年,耕地面积占土地总面积比重由20%左右上升到50%左右,是原来的两倍多;而同期人口密度由约20人/平方千米上升到约80人/平方千米,即人口总数增加了约4倍;故该县的人均耕地面积减小了。第2题,该地的人口大量增加,为了增产粮食以满足生活需求,大量的土地被开垦为耕地,而当地的自然条件不适合过多发展耕作业,随着开垦面积的扩大,荒漠化的面积也随之扩大。故该县荒漠化面积扩大的根本原因是人口数量的变化。答案:1.B2.A(2013马鞍山市高三检测)下表示意我国土地荒漠化发展情况。读表,回答34题。年份(年)1955196519751985199520002005荒漠化面积(万公顷)676971891

9、97.26257.8262.23.80年代以后,加速我国土地荒漠化面积扩大的主要原因是()A气候变暖,降水减少B冬季风强劲,沙尘暴频发C过度放牧,过度开垦D夏季风强劲,台风影响大4治理我国南方丘陵地区红色沙漠的措施,可行的是()A植树种草,抵御风沙B全部退耕还林还草C陡坡地实施退耕还林D大力发展节水农业解析:第3题,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80年代以后我国土地荒漠化面积不断扩大,主要是人为原因,人口激增,对土地资源利用不合理,包括过度放牧、过度樵采、过度开垦等。第4题,我国南方红色荒漠化主要是由于地表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导致红色土壤裸露,解决办法主要是退耕还林。答案:3.C4.C5(2013安徽名校

10、联考)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描述图示地形的地表特征,并分析其成因。(2)图中城市分布有何特征?试分析其原因。(3)试分析图中河流的水文特征。(4)总结该地区国土整治应采取的措施。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图示区域为黄土高原,黄土高原土质疏松,夏季降水集中,植被覆盖差,流水侵蚀作用强,造成支离破碎的景观。第(2)题,由图读出城市沿河分布。第(3)题,从水量、汛期、含沙量、有无结冰期方面分析即可。第(4)题,从压缩农业用地、扩大林草面积、改善草场质量、开矿后的复垦等方面分析。答案:(1)特征:千沟万壑(沟壑纵横,支离破碎)成因:地表裸露或植被覆盖差,土质疏松,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流水侵蚀作用

11、强。(2)特征:沿河流(河谷)分布。原因:地势平坦,水源充足,交通便利。(3)水量较大;夏季汛期长,含沙量大,有结冰期。(4)压缩农业用地,建设高产稳产农田;扩大林、草的种植面积,改善天然草场的植被,加强放牧管理,保护草场;大力开展土地复垦工作,避免由煤炭开发而引起的大规模水土流失。6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材料1:“红色荒漠”是指在我国南方湿润红土地区的土地荒漠化。这些地区地形以丘陵及山地为主,植被覆盖率在30%以下。材料2:下图为“红色荒漠”形成结构示意图。(1)上图中字母表示水土流失、人口增加、滥伐森林、高温多雨等条件,请写出各字母的含义,完成上图。(2)南方地区“红色荒漠”主要发生在_丘

12、陵地区,它的形成造成的不利影响有_。(3)我国北方的荒漠化主要发生在_地区。简要说明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土地荒漠化防治的不同措施。解析:(1)根据图示内容,结合南方丘陵地区情况可知,A表示人口增加,C表示滥伐森林,B表示高温多雨,D表示水土流失。(2)从“红色荒漠”发生的机理来分析,它应该发生在江南丘陵。它的形成对生产和地理环境都有影响,主要使表层土壤流失,土壤肥力下降,农产品减产;对地形产生影响,使下游湖泊河道淤积。(3)我国北方的荒漠化主要发生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因而防治的主要措施是保护植被,防止过度放牧等;南方的荒漠化主要是因为人口过快增长,破坏植被,造成水土流失,从而导致土地肥力丧失,因而防治的主要措施是控制人口增长,采取有效措施满足农村对生活能源的需求。答案:(1)A人口增加B高温多雨C滥伐森林D水土流失(2)江南表层土壤流失,土地生产力下降,粮食减产;地表变得崎岖不平;下游易淤积河道和湖泊(3)干旱和半干旱北方:植树造林,退耕还牧,防止过度放牧等。南方:控制人口增长,积极开发新型能源,退耕还林等。- 5 - / 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