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肉总论上肢的主要肌群(课堂PPT)

上传人:日度 文档编号:144114189 上传时间:2020-09-06 格式:PPT 页数:112 大小:11.4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肌肉总论上肢的主要肌群(课堂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12页
肌肉总论上肢的主要肌群(课堂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12页
肌肉总论上肢的主要肌群(课堂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12页
肌肉总论上肢的主要肌群(课堂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12页
肌肉总论上肢的主要肌群(课堂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肌肉总论上肢的主要肌群(课堂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肌肉总论上肢的主要肌群(课堂PPT)(1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2,3,4,肌 腱,位于肌腹两端,由胶原纤维束构成,没有收缩能力,但能抵抗很大的张力。肌腱内纤维互互交织成辫状的纤维束。在靠近骨膜处的腱纤维束交织成网状。,5,6,7,(1)浅筋膜:位于皮下,由疏松结缔组织构成,其中含有脂肪、血管和神经等,对肌肉有保护作用。,8,(2)深筋膜:位于浅筋膜深层,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作用:构成肌间隔和肌鞘,分隔肌肉是其单独活动互不干扰;约束肌肉牵引方向,调节肌肉;扩大肌肉附着面,增强肌肉收缩力量;限制炎症扩散,保护作用。,9,10,腱鞘分内外两层,外层:腱纤维鞘厚而韧,内层:腱滑膜鞘分为腱纤维鞘内面的壁层和包裹在肌腱表面的脏层,两层之间有滑液,使肌腱自由滑动。

2、 腱鞘作用:固定肌腱、减少肌腱与骨面之间的摩擦等。,11,12,13,14,15,16,17,18,关节运动轴和肌肉配布的关系,19,20,起点:近身体正中线的肌肉附着点 止点:远离身体正中线的肌肉附着点,定点:运动时相对固定的的一端 动点:运动时移动的一端,21,肌肉的定点与动点可随肌肉工作条件变化而发生改变。 如前臂弯举时,肱肌的起点为定点,止点为动点,所以前臂向上臂靠拢。,22,而在引体向上时,肱肌的止点为定点,起点为动点,这时上臂向前臂靠拢。,23,24,25,26,27,肌肉收缩时产生的最大力量成为肌肉的绝对力。 肌肉绝对力=肌肉的生理横断面比肌力。 单位生理横断面肌肉收缩时产生的最

3、大力量称为比肌力。 比肌力是常数,男性为9.2kg/cm2 ,女性为7.1kg/cm2,28,29,30,31,32,33,肌拉力线的概念:矢量,表示肌拉力线的方向总是从动点指向定点。表示肌肉拉力方向的线段就乘机拉力线。,肌拉力线的确定:肌肉的起点中心到止点中心的直线。及拉力线的确定应根据实际情况而定。,肌拉力线与关节运动轴的关系: 额状轴、矢状轴、垂直轴,34,35,36,37,38,39,40,止点:肌纤维分上、中、下3部分,分别止于锁骨外侧三分之一处、肩胛冈和肩峰。,42,43,起点:第6、7颈椎和第14胸椎的棘突。,功能:近固定收缩时,使肩胛骨上提、后缩和下回旋。 远固定时,两侧菱形肌

4、同时收缩,使脊柱胸段伸直。,练习方法:同斜方肌。,止点:肩胛骨内侧缘。,44,练习方法:同斜方肌。,起点:起自第14颈椎横突。,功能:近固定收缩时,使肩胛骨上 提、下回旋。远固定时,一侧收缩可使头颈向同侧屈并作轻度旋转;两侧同时收缩时使颈伸。,止点:肌束由内上斜向后下稍外方, 止于肩胛骨上角。,45,46,位置与形态:位于胸廓外侧面,为扁阔形肌肉,可分为上、下两部分,下部肌纤维较发达。肌束排列呈锯齿状,上部肌束水平向后,下部肌束斜向后内上方。,47,止点:上部肌纤维止于肩胛骨内侧缘,下部肌纤维止于肩胛骨下角前面。,功能:近固定收缩时,使肩胛骨前伸,当推重物时可阻止肩胛骨后缩(对推铅球有重要意义

5、);其下部肌束可使肩胛骨下降、上回旋。远固定收缩时,上提肋骨助深吸气。,练习方法:俯卧撑可发展前锯肌的力量,双手背握上提可发展其伸展性。,起点:以第89个肌齿起于上位第89肋的外侧面。,48,位置与形态:位于胸大肌深层, 为扁而薄的三角形肌。,起点:以分散的肌齿起自第3-5肋骨和肋软骨结合处,肌纤维斜向外上方。 止点:由内下向外上方集中止于肩胛骨喙突。,功能:,49,位置与形态:位于锁骨下面,为一梭形 小肌。肌纤维从第一肋向外上方斜行。,起点:起于第一肋。 止点:止于锁骨下面。,功能,锁骨下肌,50,51,52,53,54,2.运动自由上肢关节的主要肌群,55,功能:近固定时,使上臂屈、内收和

6、旋内。远固定时,拉躯干向上臂靠拢,并可提肋助吸气。,位置:位于胸前皮下,为多羽状扇形扁肌。,止点:止于肱骨大结节嵴。,起点:起于锁骨内侧半、胸骨前面和 上位6个肋软骨及腹直肌鞘前壁。,56,57,喙肱肌,起点: 起于肩胛骨喙突。 止点: 止于肱骨中部内侧。 功能: 近固定时,使上臂屈、内收和水平屈。,位置与形态: 位于肱二头肌上半部内侧,短头的深面,为长梭形肌。,58,59,起点:以腱膜起自下位6个胸椎和全部腰椎棘突、骶中嵴、髂嵴后1/3和第1012肋骨外面。,位置与形态:位于腰背部和胸部后外侧皮下,呈扇形,为全身最大的扁阔肌,该肌上内侧部被斜方肌遮盖,肌束呈放射状排列,由内下斜向外上方集中。

7、,60,止点:肌纤维斜向外上方,经腋窝后壁逐渐集中以扁形肌腱止于肱骨小结节嵴。,练习方法:单杠引体向上、向后拉拉力器、爬绳、爬竿等练习可以发展背阔肌的力量。臂上举后振、肋木压肩等练习可发展背阔肌的伸展性。,功能:近固定收缩时,使肩关节伸、 内收和旋内,可助肩胛骨后缩。远 固定收缩时,拉躯干向上臂靠拢, 还可以辅助吸气。该肌旋内作用 强于胸大肌。,61,冈上肌,62,位置与形态:位于肩部皮下,呈三角形,分前、中、后三部,从前、外、后三个方向包裹肩关节,前部和后部的肌束为半羽肌,中部肌束为多羽肌。肩部的膨隆外形即由该肌形成。,起点:前部肌束起自锁骨外侧端,中部肌束起自肩峰,后部肌束起自肩胛冈。 止

8、点:肌束逐渐向外下方集中,止于肱骨体外侧的三角肌粗隆。,63,功能:近固定收缩时,前部肌纤维收缩可使肩关节屈、旋内及水平屈;后部肌纤维收缩可使肩关节伸、旋外和水平伸;中部肌纤维或整块肌肉收缩,使肩关节外展。,64,65,冈上肌,位置与形态:位于肩胛骨冈上窝内,部分位于斜方肌和三角肌深面。,起点:起自肩胛骨的冈上窝。,功能:近固定收缩时,使肩关节外展。上臂由下垂位外展20以内,主要由冈上肌起作用,故该肌也称肩关节外展的启动肌。,止点:肌束向外经肩峰和喙肩韧带的下方,跨越肩关节,止于肱骨大结节的上部。,66,67,起点:起自冈下窝。 止点:肌束由内向外逐渐集中,止于肱骨大结节嵴中部。 功能:近固定

9、收缩时,使肩关节内收、旋外、伸和水平伸。,位置形态:位于肩胛骨背面的冈下窝内,部分被斜方肌和三角肌遮盖,为三角形的多羽肌。,冈下肌,68,位置形态:位于冈下肌的下方,大部分被三角肌所遮盖,为圆柱形小肌。,起点:起于肩胛骨外侧缘背面。,止点:肌束由内向外移行,止于 大结节嵴下部。,功能:近固定收缩时,使肩关节旋外、内收、伸和水平伸。,69,位置形态:位于小圆肌和冈下肌的下方,其下缘被背阔肌上缘的遮盖,整块肌肉呈柱状。,止点:肌束向外上方移行,止于肱骨小结节嵴。,功能:近固定时,使肩关节旋内、内收和伸。,起点:起于肩胛骨下角背面。,70,止点:肌束向外上方经肩关节前部,止于肱骨小结节。,起点:起于

10、肩胛下窝。,功能:近固定收缩时,使肩关节内收、旋内和伸。,位置形态:位于肩胛下窝内,前面与前锯肌相贴,为三角形扁肌,肌束排列呈多羽状。,71,肩 袖,冈上肌、冈 下肌、小圆肌、 肩胛下肌均 从肩关节上方、后方和前方跨过,并与肩关节囊紧贴,它们的腱共同形成肩袖。,72,73,使肘关节屈的主要肌群:位于肘关节额状轴前面,有肱二头肌、肱肌、肱桡肌和旋前圆肌。,74,位置: 位于上臂前面浅层,为梭形肌,有长短二头。,起点: 长头起自肩胛骨盂上结节,短头起自肩胛骨喙突。 止点: 止于桡骨粗隆和前臂筋膜。,肱二头肌,75,功能: 近固定时,长头收缩使上臂在肩关节处屈,如双手胸前投篮时的上举动作。长短头共同

11、收缩,使前臂在肘关节处屈及旋外。前臂处于旋后位屈肘,能集中发挥肱二头肌的力量。 远固定时,使上臂向前臂靠拢,如引体向上的拉臂动作。,肱二头肌,练习方法:负重屈肘、引体向上可发展该肌的力量;双杠支撑摆动可发展其伸展性。,76,肱 肌,位置: 位于肱二头肌深层,肱骨前面下半部,为梭形肌。,起点: 起于肱骨前面下半部。,止点: 止于尺骨粗隆和冠突。,功能: 近固定时,屈前臂。远固定时,使上臂靠拢前臂。,练习方法: 负重屈肘、引体向上、爬绳、爬杆等,可发展该肌的力量。,77,肱桡肌,位置形态:位于前臂前面桡侧皮下,为长而扁的梭状肌,用力屈肘时可显见此肌外形。,起点:起于肱骨外上髁上方。,止点:肌束越过

12、肘关节冠状轴前方, 止于桡骨茎突。,功能:近固定收缩时,使肘关节屈。正常情况下,此肌使前臂处于“正中”位置,可以把该肌看成为一块“调节肌”。 远固定收缩时,可使上臂向前臂靠拢。,练习方法:负重屈肘或引体向上可发 展该肌的力量。,78,肱 三 头 肌,位置形态:位于肱骨后面。该肌分三个头,即长头、内侧头和外侧头。其中长头为双关节肌,内侧头与外侧头为单关节肌。,使肘关节伸的主要肌群:位于肘关节额状轴后 面,有肱三头肌和肘肌。,79,肱三头肌,起点:长头起自肩胛骨盂下结节,外侧头起自桡神经沟外上方骨面,内侧头起自桡神经沟内下方的骨面。,功能:近固定收缩时,使上臂和前臂伸。在肘关节处伸。远固定收缩时,

13、使肘关节伸,如俯卧撑的撑起动作。,止点:3个头合成一个肌腹,以肌腱止于尺骨鹰嘴。,练习方法:负重上举、卧推等练习可发展肱三头肌的力量;经常做“毛巾擦背”动作可发展该肌的伸展性。,80,肘 肌,起点:起于肱骨外上髁后方。 止点:止于尺骨上部背面及肘关节囊。 功能:近固定收缩时,使肘关节伸并加固肘关节。远固定收缩时,使上臂在肘关节处伸。,位置与形态:位于肘关节后面皮下,呈三角形。,81,使肘关节旋内的主要肌群:(见运动前臂骨的主要肌群) 使肘关节旋外的主要肌群:(见运动前臂骨的主要肌群) (3)运动前臂骨的主要肌群 按位置属于上臂肌和前臂肌。它们分别起于肩胛骨、肱骨和前臂骨,止于桡骨或尺骨,收缩时

14、可使前臂完成旋内和旋外运动。,82,使前臂旋内的主要肌群:肌拉力线跨越前臂桡尺近侧和桡尺远侧关节中心连线前、内侧,有旋前圆肌和旋前方肌。,旋 前 圆 肌,83,位置与形态:位于前臂远侧端前面深层,呈方形。 起点:尺骨下1/4处的前面,肌束斜向外下。 止点:桡骨下1/4处的前面。 功能:内侧固定收缩时,使前臂旋前。,旋 前 方 肌,84,使前臂旋外的主要肌群:肌拉力线跨越前臂桡尺近侧和 桡尺远侧关节中心连结的后、外侧,有肱二头肌和旋后肌。,旋后肌,位置形态:位于前臂背面上1/3深层,为短而扁的肌肉。 起点:起于肱骨外上髁和尺骨上端,肌束由内上斜向下外。 止点:止于桡骨上1/3处的前面。 功能:近

15、固定收缩时,使前臂旋外。,85,(4)运动手关节的主要肌群,运动桡腕关节的主要肌群,A.使桡腕关节屈的主要肌肉,位于前臂的前面和内侧面,亦称前臂前群肌。各肌排列由桡侧向尺侧依次排列,第1层为桡侧腕屈肌、掌长肌、尺侧腕屈肌;第2层为指浅屈肌拇长屈肌;(拇长屈肌除外)均起于肱骨内上髁,86,A.使桡腕关节屈的主要肌肉,第3层为指深屈肌。该肌和拇长屈肌均起于桡骨、尺骨前面。 桡腕关节的屈肌在近固定收缩时,可使桡腕关节屈。 练习方法有反握负重腕屈伸、反缠重锤等练习,可发展此肌群的力量。伸肘伸腕牵拉等练习 可发展该肌群的伸展性。,87,肱桡肌,旋前圆肌,桡侧腕屈肌,掌长肌,尺侧腕屈肌,拇长屈肌,指深屈肌

16、,前臂肌,指浅屈肌,前臂前群肌,88,B.使桡腕关节伸的主要肌肉 使手在桡腕关节处伸的肌肉,按位置归属于前臂后群肌,居于前臂后面,其肌束于关节冠状轴的后方跨越。,后群肌也分为浅层和深层 浅层肌:由桡侧向尺侧依次排列有:桡侧腕长伸肌、桡侧腕短伸肌、指伸肌、小指伸肌和尺侧腕伸肌。浅层肌多起于肱骨外上髁。,89,深层肌:有拇长展肌、拇短伸肌、拇长伸肌等。深层肌多起于桡骨、尺骨的后面。 桡腕关节的伸肌在近固定收缩时,可使桡腕关节伸。,食指伸肌,B.使桡腕关节伸的主要肌肉,90,后群,桡侧腕长伸肌,桡侧腕短伸肌,指伸肌,小指伸肌,尺侧腕伸肌,旋后肌,拇长展肌,拇短伸肌,拇长伸肌,食指伸肌,91,C.使桡腕关节内收的主要肌肉 使桡腕关节内收的肌肉为前臂肌。肌拉力线由桡腕关节矢状轴的内侧跨越,包括尺侧腕屈肌和尺侧腕伸肌等。尺侧腕屈肌和尺侧腕伸肌同时做近固定收缩时,可使桡腕关节内收。,D.使桡腕关节外展的主要肌肉 使桡腕关节外展肌肉为前臂肌。肌拉力线由桡腕关节矢状轴的外侧跨越,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致辞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