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教学大纲.pdf

上传人:飞****9 文档编号:144113513 上传时间:2020-09-06 格式:PDF 页数:58 大小:546.0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教学大纲.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8页
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教学大纲.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8页
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教学大纲.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8页
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教学大纲.pdf_第4页
第4页 / 共58页
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教学大纲.pdf_第5页
第5页 / 共5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教学大纲.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教学大纲.pdf(5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教学大纲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教学大纲 中国古代文学是中文系学生的必修课, 其内容除了古代文学本身外, 还涉及文学批评史、 古代史、古代哲学等学科。 中国古代文学包括两门课程: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 中国古代文学史。本课程的主要任务:首先是清理并描述中国古代文学的流播与演变; 其次,研究、探讨“若无新变、不能代雄”的文学发展规律;第三、介绍各个文学时期的文 学体派、代表作家及其文学成就、文学风格、艺术成就、文学地位、文学影响等。 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本课程按时代顺序分为先秦、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 元、明、清、近代各个文学历史时期,讲解各个时期的代表作品,并介

2、绍各个时期的重要文 献、代表作家。作品的体制有诗歌、辞赋、散文、传奇、词、话本、散曲、戏曲、小说等, 体现“一代有一代之所胜”的学说。 中国古代文学的教学任务是: 一, 要求学生掌握中国古代文学的有关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 着重研读各个历史时期主 要作家的作品,了解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概况。 二,培养和提高学生阅读、欣赏、分析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能力,从而能胜任中学语文 课的文言文教学,并为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打好基础。 三,启发和辅导学生学习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学习中国古代文学,正 确对待祖国丰富的文学遗产,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中国古代文学史和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是本课程的基本内容

3、。 本大纲把这两方面的内容 有机地结合起来,以文学发展的历史阶段为顺序,分别按体裁归类,史与作品交错结合,组 成自远古至鸦片战争的中国古代文学的教学体系。 文学史知识由三部分组成:一是各阶段、各种文学样式分类的总论,着重说明概况,讲 清特点; 二是作家作品的评介; 三是某些文体特点的介绍。 在作品选读方面, 除 三国演义 、 红楼梦等几部长篇小说需读全书外,其余都是单篇作品或节选作品。这些作品从要求来 说,分为两类:一是必读的,在篇目后面都分别提出具体要求,其中有一部分加上“”号 的则是重点篇目,供教师在课堂上作重点讲解;另一类是参考的,只列篇目,供教师灵活掌 握,一般可联系有关文学史知识或同

4、类的必读作品,作为参阅浏览之用。 中国古代文学共分 10 个时段,每一时段为一编;又分 64 个知识点,每一个知识点为一 章。时段及知识点名称如下: 壹、先秦(秦代附) :1 古代神话,2 诗经,3 历史散文,4 诸子散文,5 屈 原与楚辞; 贰、汉代:1 汉赋,2 史记和汉书,3 汉乐府,4 文人五言诗,5 散文; 叁、魏代:1 建安文学,2 正始文学; 肆、晋代:1 两晋文学,2 陶渊明; 伍、南北朝:1 诗文,2 乐府,3 小说,4 文论; 陆、唐代(隋代、五代附) :1 隋、初唐诗,2 山水田园诗(盛唐诗附) ,3 边塞诗, 4 李白,5 杜甫,6 新乐府运动,7 古文运动,8 中唐诗

5、,9 晚唐诗,10 传奇 变文,11 唐、五代词; 1 柒、宋代(辽、金附) :1 北宋初期诗,2 诗文革新运动,3 北宋前期词,4 苏 轼,5 北宋后期诗词,6 李清照,7 陆游及中兴诗人,8 辛弃疾及爱国词人,9 南 宋后期诗词,10 话本,11 辽、金文学; 捌、元代:1 元杂剧,2 关汉卿,3 王实甫,4 元剧其他作家,5 元散曲,6 南戏; 玖、明代:1 三国演义,2 水浒传,3 西游记,4 金瓶梅及其他,5 明传奇, 6 汤显祖,7 拟话本,8 明诗文,9 明散曲; 拾、清代(近代附) :1 聊斋志异及其他,2 儒林外史,3 红楼梦及其他,4 清 传奇,5 长生殿,6 桃花扇,7

6、清诗文词,8 近代诗文,9 近代小说。 中国古代文学分四大段, 每一大段讲授一个学期, 总学时为 360 学时。 第一大段为先秦, 90 学时;第二大段为南北朝,90 学时;第三大段为唐、宋,90 学时;第四大段为元、明、 清,90 学时。 中国古代文学试题库即依据此大纲,分为 10 个时段、 64 个知识点。 壹 先秦文学 壹 先秦文学 概 说 概 说 先秦,指秦以前的历史时期,包括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初步形成的封建社会。 原始社会生产力极为低下,没有文字,只有口头文学。 殷周奴隶社会开始有了文字,产生于西周至春秋中叶的诗经标志着当时文学的最高 成就。 生产关系的变化促使了奴隶制的瓦解,春秋

7、、战国之交进入了封建社会。春秋末期和战 国时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先秦文学的教学重点内容是:古代神话,诗经 ,历史散文,诸子 散文,楚辞。 第一章 古代神话 第一章 古代神话 一 远古歌谣 一 远古歌谣 关于文学艺术起源的几种学说:神授说,游戏说,模仿说, “白日梦”说(精神分析学 派所创)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认为文学艺术起源于人类的劳动生产实践。 文学最初流传的样式是诗歌;诗歌起源于劳动。理解文学起源于劳动的意义。 诗歌、舞蹈、音乐三者合一,具有口传性、集体性的特点。 弹歌 弹歌大概是远古的猎歌。概括制造和使用弹弓的过程,表现与自然斗争的气概。短 促的节奏与弹射迫促的音响相关联。 伊

8、耆氏蜡辞 伊氏蜡辞是蜡祭的祝辞,表现了我们祖先在农业生产中要求控制自然灾害的愿望。 2 祈使语气体现了要求征服自然的意志和气魄。 二 神话传说 二 神话传说 马克思对神话的定义。神话产生的社会基础。神话的性质和特点。神话与传说的异同。 神话与迷信的本质区别。神话传说的文字记载。神话的审美特征:崇高美与悲剧美。神话在 文学史上的意义与地位。 精卫填海 、夸父逐日 、女娲补天 这些神话从不同侧面反映了远古人们对大自然作斗争的毅力和气魄, 反映了他们对一些 自然现象的原始理解,富有想象力和浪漫主义色彩。 鲧禹治水 这一古史传说具有神话的特点,但天帝杀鲧的横暴已有了阶级社会中统治者的影子。 教学建议:

9、 教学建议: 、这部分内容的教学宜结合具体作品来阐发远古歌谣和神话传说的特点。 、把远古歌谣和神话传说联系起来,理解文学起源于劳动的道理。 、通过教学,使学生充分认识神话的文学起源作用。 、开列必要参考书,以使学生有进一步研读神话学的线索。 第二章 第二章 诗经 诗经 一 关于诗经 一 关于诗经 、 诗经的名称。 、作品的时代和地域。 、 诗经的编集和注本。 、 诗经的分类(风、雅、颂) ,其标准是一个音乐性的标准。风,各地的土风歌谣。 雅,京畿的正声雅乐。颂,宗庙祭祀的歌舞曲。 二 诗经民歌的思想内容 二 诗经民歌的思想内容 诗经中的“国风”主要是人民群众的口头创作。有的反映了人民被剥削、被

10、压迫的 悲惨处境,有的表达了人民对剥削阶级的愤怒、斥责和反抗,还有很多写爱情生活、生产劳 动和徭役征战等方面的作品,较广泛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这是诗经的精华。 三 雅、颂的思想内容 三 雅、颂的思想内容 、雅分大雅和小雅。大雅主要是西周时期的诗。有些叙述了周的始祖至周王朝兴起发 展的史绩,具有叙事诗性质,可视为周代史诗。小雅大多是西周末至春秋初期的诗,一部分 反映周王朝走向崩溃没落的社会现实,反映统治阶级内部矛盾,讽刺当时黑暗政治的作品, 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颂分周颂、鲁颂、商颂。这些尊祖敬天的诗篇,形式也较呆板。其中有些反映殷周 王朝的发展和当时的生产情况的诗篇,有一定的文学、史学价值

11、。 四 诗经的艺术成就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四 诗经的艺术成就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我国现实主义文学传统的光辉起点。 3 、赋、比、兴表现手法的创始。 对赋、比、兴一般采用南宋朱熹在诗集传中的解释。 、纯朴优美的艺术语言: ()丰富的词汇。 ()四言为主的句式和重章叠句的篇章结构。 ()音韵和谐自然。 4、 诗经在我国文学史上从来就享有崇高的地位,与楚辞中屈原的诗章共同奠定 了我国诗歌史的坚实基础,形成了诗 、 骚文学传统。 七月 写出了奴隶的终年劳动和痛苦的生活, 较全面地揭露了奴隶主的剥削和压迫, 也反映了 当时已有较发达的农业生产。按照季节顺序着力铺叙渲染的表现手法。 硕鼠 较深刻地揭

12、露了统治阶级的剥削本质, 反映了劳动者要求改变不合理的社会制度和录求 理想乐土的愿望。恰当的比喻形象地揭露出剥削阶级的本质。 伐檀 写出了劳动者的辛苦和愤怒, 对剥削者的不劳而获进行了讽刺。 层层斥责有力地表现了 主题。 关雎 表现了古代人民对美满的爱情生活的渴望。兴的表现手法,生动的心理描写。 氓 是弃妇的怨诗。 女主人公追述相爱和结婚的经过, 表现自己的悔恨和对负心男子的怨怒。 蒹葭 描述诗人对所爱慕之人的深切思念。 秋晨景色同心理活动的融合, 景中见情, 融情入景。 东山 描述了东征士卒在归途上的辛苦生活及对家园、 妻子的牵挂。 现实描写和幻想情景的表 现均具艺术感染力。 教学建议: 教

13、学建议: 、 诗经是我国诗歌长河的上源。要学好这部分的基本内容,为以后的诗歌教学, 打下较坚实的初步基础。 、有关诗经的文学史知识的重点是风、雅、颂、赋、比、兴及诗经在文学史 上的地位。宜结合具体作品讲解分析。 、除开列历代著名诗经注本外,宜将本世纪诗经学著名著作介绍给学生。 第三章 历史散文 第三章 历史散文 一 散文兴盛的社会原因 一 散文兴盛的社会原因 二 散文的分类和发展 二 散文的分类和发展 、史传散文(历史散文) : 主要由各国史官管理、编纂成书,记载各国政治、军事、外交等各方面的事件以及统治 者和策士的言论,以叙事为主。 4 、哲理散文(诸子散文) : 是各学派阐述各自的观点和主

14、张或相互进行论争的论说文,以论说为主。 、散文在语言形式方面的发展变化: 总的发展过程是由简趋繁。 三 散文的文学特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三 散文的文学特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左传 左传是编年体的史书。 左传与春秋的关系。 春秋三传。 左传的作者。 左传的主要内容和文学价值。 晋公子重耳之亡 记载了晋公子重耳出奔、 流亡到回国夺取政权的经历。 善于选取人物事迹予以故事化的 描述。能够写出人物性格特征和成长过程。 晋楚城濮之战 晋文公重耳领导晋军战胜楚军的一次大战役。 作者善于描写战争, 揭示战争胜负的原因; 人物描绘也形象生动,能够写出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 其它篇目: 曹刿论战 、 宫之奇谏假道

15、、 烛之武退秦师 。 国语 国语是国别体的史书。 国语的作者。 国语的主要内容和特点。 召公谏厉王弭谤 指出了“防民之口”的危害和“宣之使言”的好处。刻画了召公善于引譬论证进行讽谏 的正面形象。 战国策 战国策主要是记载战国时期策士言行的史书。 战国策的编集。 战国策的主要 内容和文学价值。 战国策标志着历史散文的进一步发展。 冯谖客孟尝君 描写冯谖帮助孟尝君在齐国权力交替的局势中保住了地位。表现了冯谖的远见、才能。 作者善于结构故事,情节生动,性格描绘突出。 苏秦以连横说秦 以苏秦说秦失败和说赵成功的境遇对比, 显示出人情的势利和世态的炎凉。 策士的夸饰 说辞。 其它篇目: 邹忌讽齐王纳谏

16、。 第四章 诸子散文 第四章 诸子散文 一 孔子和论语 一 孔子和论语 孔子的生平。 “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孔子在文化教育事业上的贡献。 论语的内容、 特色和注本。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章 记载了孔子弟子子路等四人申述各人的人生理想及孔子对他们的评价。 在一定程度上代 表着论语的文学价值。 5 其它篇目: 楚狂接舆章 、 长沮桀溺耦而耕章 、 子路从而后章 。 二 墨子 二 墨子 墨子的生平和主张。 公输 刻画了墨子不辞辛劳、不怕牺牲、不求私利,为反对强权而献身的形象。墨子从道理上 和实践上折服对方,达到止楚攻宋的目的。善于运用具体事例进行说理。 其他篇目: 非攻上 三 庄子 三 庄子 庄子的生平和思想。庄子散文的特色:汪洋恣肆,变化多端,想象力丰富;善于运用寓 言故事,善于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法,具体而形象地表现他的思想观点,寓有浓厚的浪漫色 彩和幽默讽刺意味。 庄子的主要内容和注本。 逍遥游 着重领会其思路开阔、想象丰富、气势浩瀚、富有浪漫主义色彩的特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