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通用版年中考物理第一轮复习专题声现象讲和练【含解析】

上传人:i**** 文档编号:144100975 上传时间:2020-09-05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57.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通用版年中考物理第一轮复习专题声现象讲和练【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2020通用版年中考物理第一轮复习专题声现象讲和练【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2020通用版年中考物理第一轮复习专题声现象讲和练【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2020通用版年中考物理第一轮复习专题声现象讲和练【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2020通用版年中考物理第一轮复习专题声现象讲和练【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通用版年中考物理第一轮复习专题声现象讲和练【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通用版年中考物理第一轮复习专题声现象讲和练【含解析】(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02 声现象讲和练1.了解:声音的传播方式;声速及不同介质中的声速特点;超声波和次声波;噪声对环境的影响。2.会:分辨生活中声音的特性的例子;判断声音的利用类型。3.理解: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及其特点;声音的特性;声音的利用方式;噪声的概念。4.掌握:声音的特性、声音的利用和噪声防治方法辨别和分类。5.能: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分析有关声现象。1.(2019河南)中华古诗词、俗语中蕴含着丰富的声学知识,下列有关理解正确的是()。A“谁家玉笛暗飞声”中的笛声由笛管的振动产生;B“响鼓还要重锤敲”说明声音的音调与振幅有关;C“闻其声而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响度来辨别的;D“柴门闻犬吠,风

2、雪夜归人”说明声音可传递信息【答案】D。【解析】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笛声是由笛管内空气柱振动产生的,故A错误;B、重锤敲鼓时,鼓面振动幅度大,声音的响度大,所以,“响鼓还要重锤敲”说明声音的响度与振幅有关;故B错误;C、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所以“闻其声而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辨别的,故C错误;D、诗人根据听到的犬吠声,猜想大概是芙蓉山主人披风戴雪归来了,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故D正确。故选D。2.(2019福建)公共场所不要高声喧哗,这里的“高”是指声音的()。A.响度 B.音调 C.音色 D.频率【答案】A。【解析】高声喧哗的“高”指的是声音的大小,是

3、响度,所以选A。3.(2019菏泽)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声音的响度与发声体振动的快慢有关B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一般不相同C利用超声波清洗眼镜,说明声波可以传递能量D真空不能传播声音【答案】A。【解析】A、声音的响度与发声体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音调与振动频率有关,故A错误;BD、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一般情况下,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小于其在液体中的传播速度,在液体中的速度小于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在真空中不能传播,故BD正确。C、利用超声波清洗眼镜,说明声波可以传递能量,故C正确;故选A。4.(2019潍坊)将教室的门窗关闭,室内同学听到的室外噪声减弱。对该现

4、象说法正确的是()。A室外噪声不再产生B噪声音调大幅降低C在传播过程中减弱了噪声D噪声在室内的传播速度大幅减小【答案】C。【解析】将教室的门窗关闭,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了噪声,室外噪声照样产生,噪声音调没有大幅降低,噪声在室内的传播速度也没有减小,故只有C正确,ABD错误。故选C。5.(2019邵阳)在音乐演奏会上,艺术家使用笛子、二胡、古筝、钢琴等乐器合奏传统名曲,听众能分辨出有哪些乐器正在演奏,是根据不同乐器发出声音的不同。【答案】音色。【解析】解:笛子、二胡、钢琴等不同乐器的材料和结构不同,即使它们发出声音的音调和响度一样,音色也不同,所以听众能够区分开。故答案为:音色。6.(2019泸

5、州)在我国古诗词中有很多描述声音的优美诗句,如“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是指声音的_(选填“响度大”“音调高”或“音色不同”);中考期间的考场周围设有禁止鸣笛的标志,这是从_处减弱噪声;小轿车倒车雷达的探头是利用_传感器工作的。(选填“电磁波”或“超声波”)【答案】响度大;声源;超声波。【解析】(1)声音的强弱叫响度,“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指声音的响度大;(2)中考期间考场周围常常设有禁止鸣笛的标志,这是从声源处减弱噪声;(3)小轿车的倒车雷达是利用超声波传感器工作的。故答案为:响度大;声源;超声波。7.(2018玉林)如图甲所示,蝙蝠靠发出发现昆虫。如图乙所示,从玻璃

6、罩里向外抽气的过程中铃声逐渐减小,此现象可推理得出不能传声。【答案】超声波;真空。【解析】(1)蝙蝠可以发出超声波,利用回声定位的方法发现昆虫;(2)由实验现象可知,把发声的电铃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听到的声音逐渐变小;当罩内空气接近真空时,虽然还能听到极微弱的声音,但可通过推理得出真空不能传声。故答案为:超声波;真空。8.(2018赤峰)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婉转悠扬的琴声,是由琴弦振动产生的;B我们听不到蝴蝶翅膀振动发出的声音,是由于振幅较小;C考场附近禁止机动车鸣笛是阻断噪声传播;D声只能传递信息【答案】A。【解析】A、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琴声是琴弦的振动

7、产生的,故A正确;B、我们听不到蝴蝶翅膀振动发出的声音是因为其频率低于20Hz,而不是因为响度太小,故B错误;C、禁止鸣笛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不是阻断噪声传播,故C错误;D、声音可以传递信息,也可以传递能量,故D错误。故选A。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1.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正在振动的物体叫声源;一切发声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停止。2.声音的传播(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传播声音的介质可以是固体、液体和气体,真空不能传声。振动停止,发声停止,但声音不会马上消失。(2)声音是以波的形式传播的,叫声波。声波的传播也伴随着能量的传播。注意:有声音一定有声源在振动,有声源振动不一定能听见声

8、音。3.声速(1)声波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叫声速,声速大小跟介质有关。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最快,液体中较快,气体中最慢。在15时,空气中的声速是340m/s。(2)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再传入人的耳朵,人听到反射回来的声音叫回声。二、声音的特性1.声音的特性:声音的特性有音调、响度和音色三个方面。2.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音调高低是由声源振动的频率决定的,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3.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响度与声源振动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响度还与距声源的远近有关,距声源越近,响度越大。4.音色是指声音的品质与特征,它与声源的材料、结构有关。不同物

9、体发出声音的音调和响度可能相同,但音色却一定不同。人的听觉所能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在20Hz到20000Hz之间。高于20000Hz叫超声波,低于20Hz叫次声波。三、声音的利用1.声音能够传递信息。人们说话进行交流,医生用听诊器查病,敲击铁轨判断故障等,都是声音传递信息的例子。2.声音可以传递能量。飞机起飞时,旁边建筑物玻璃被振响、爆炸声震碎玻璃、雪山中不能高声说话、超声波碎石机振碎人体内结石等现象,都说明声音在传播过程中伴随着能量传播。四、噪声及其防治1.广义上讲,凡是影响我们正常生活、学习和工作,以及对人们活动产生干扰的声音都叫噪声。2.噪声的控制主要从噪声的产生、噪声的传播和噪声的接收三

10、方面加以控制。考点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经典例题】(2019湘潭)关于图所示的民族吹管乐器唢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吹奏时按压不同位置的气孔,主要改变了声音的响度;B用不同的力度吹奏主要改变了声音的音调;C唢呐前端的喇叭主要改变了声音的音色;D唢呐发出的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答案】D。【解析】A、吹奏时按压不同位置的气孔,改变了空气柱的长短,改变了空气柱的振动频率,从而改变了声音的音调,故A错误。B、用不同的力度吹奏,改变了空气柱的振动幅度,改变了声音的响度,故B错误。C、唢呐前端的喇叭主要是减弱声音的分散,可以增大声音的响度,故C错误。D、所有的声音都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D正确。故选D。

11、【点睛】任何声音都是物体振动产生的,考查此考点的考题较多。通过一个乐器考查声的音调和响度,以及传播,同学们要留心生活。(1)唢呐属于管乐,对于管乐依靠空气柱振动,空气柱的长度和粗细影响音调,吹力大小影响响度。(2)喇叭可以减弱声音的分散,增大响度的。(3)声音是不能在真空中传播的。【趁热打铁】1.(2019濮阳市中考二模)如图所示,是一款电子噪声监测器,此时噪声分贝数为114.0,这个数字表示的是当时环境声音的_(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运用声呐系统可以探测海洋深度,却不能用于太空测距(比如地球与月球的距离),这是因为_。【答案】响度;真空不能传声。【解析】(1)噪声监测器是用来监测

12、噪声强弱的仪器,其测的是当时环境声音的响度。故某一时刻该装置的显示屏显示59.1的数字是当时环境声音的响度。(2)超声波需要在介质中传播,太空中没有介质不能传声,因此声呐不能用于太空测距。故答案为:响度;真空不能传声。【点睛】(1)噪声监测器是用来监测噪声大小的仪器,外界的噪声越大,也就是声音越强,即响度越大,其所显示的数字就越大;(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够传声。知道噪声监测器的用途,且能真正的理解响度的定义是解决该题的关键。2.(2019随州市中考模拟)有关声的说法正确的是()。A. 物体的振幅越大音调越高; B. 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m/s;C. 戴防噪声耳罩可以防止

13、噪声产生;D. 地震、火山喷发等自然现象都伴有次声波产生【答案】D。【解析】A、物体的振幅越大响度越大,物体振动的频率越大,音调越高,故A错误;B、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B错误;C、戴防噪声耳罩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故C错误;D、据课本可知,地震、火山喷发等自然现象都伴有次声波产生,故D正确;故选D。【点睛】(1)音调的大小与物体的振动频率有关;(2)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3)减弱噪声的途径有三个,即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儿处减弱;(4)据课本可知,地震、火山喷发等自然现象都伴有次声波产生。此题考查了声音的产生、音调、响度的影响因素、减弱噪声的方式和次声波知识的理解,是一道综合

14、题。3.(2019孝感市中考最后一模)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B. “震耳欲聋”主要是指声音的音调高;C. 声音在真空中不受阻力,传播最快;D. “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响度来判读的【答案】A。【解析】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故A正确;B、“震耳欲聋”主要是指声音的响度大,故B错误;C、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C错误;D、因为每个人的发声结构不同,所以可以“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故D错误;故选A。【点睛】(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2)声音的响度与声源振动的幅度有关,振动幅度越大,响度越大;(3)声音的传播是需

15、要介质的,它既可以在气体中传播,也可以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4)音色反映的是声音的品质与特色,它跟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解决此类问题要会根据响度、音色和音调的定义区分乐音特征的三个因素。4.(2019保定市莲池区中考一模)下列有关声和电磁波的说法正确的是()。A“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声”是指音调高;B声和电磁波都能在真空中传播,且都能传递信息和能量;C风吹树枝发出声音,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D茗茗回答问题的声音很大是因为声音的频率很高【答案】C。【解析】A、诗句“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不敢高声语”意思是不敢大声说话,所以“高”是指声音的响度大。故A错误;B、声音和电磁波都能传递信息。但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故B错误;C、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风吹树叶发出声音,这是由树叶的振动发出的声音。故C正确;D、声音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