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方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五单元 第三节 人口分布与人口合理容量_课时跟踪检测

上传人:1506****555 文档编号:144100909 上传时间:2020-09-0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762.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创新方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五单元 第三节 人口分布与人口合理容量_课时跟踪检测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创新方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五单元 第三节 人口分布与人口合理容量_课时跟踪检测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创新方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五单元 第三节 人口分布与人口合理容量_课时跟踪检测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创新方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五单元 第三节 人口分布与人口合理容量_课时跟踪检测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创新方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五单元 第三节 人口分布与人口合理容量_课时跟踪检测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创新方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五单元 第三节 人口分布与人口合理容量_课时跟踪检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创新方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五单元 第三节 人口分布与人口合理容量_课时跟踪检测(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节 人口分布与人口合理容量(时间30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40分)读“某地区人口与海拔高度相关示意图”,回答12题。1图中曲线反映出的地区可能是()A四川盆地与青藏高原过渡地带B恒河平原与喜马拉雅山过渡地带C亚马孙平原与巴西高原过渡地带D刚果盆地与东非高原过渡地带2该地区海拔400米以下地区人口密度低的原因是()A气候湿热,不适宜人类居住B地势低平,洪涝灾害频繁C峡谷地带,交通不便D气候干燥,水源缺乏解析:由图可知,该地地势较低的地区人口占20%,然后随着地势的升高人口比重减少,到300米左右又随地势升高人口比重增加,备选项中的四川盆地、恒河平原是典型的人口众多地

2、区;亚马孙平原海拔大部分在150米左右,是人烟稀少地区,不可能占20%的人口比重;刚果盆地大部分海拔在300500米,由于是热带雨林气候,在地势较低地区湿热而不适宜人类居住,导致人口较少。答案:1.D2.A读下图,回答34题。3在世界各大洲中,人口增长率最高的大洲已经出现了众多的环境问题,其中最主要的环境问题是()A环境污染B沙土流失C荒漠化 D土壤盐碱化解析:目前,世界上人口增长率最高的大洲是非洲,非洲最显著的环境问题是荒漠化。答案:C4下列各国中,环境人口容量最小的国家是()A日本 B加拿大C德国 D科威特解析:科威特虽然石油资源丰富,但国土面积狭小,科技水平较低,国内以热带沙漠气候为主,

3、自然条件恶劣,故环境人口容量在四个选项中最小。答案:D据广州有关部门统计,目前广州市人口已超过1 400万,离该市1500万的人口控制目标只有一步之遥,已迫近“临界点”。据此回答56题。5“1 500万”的数值是()A人口合理容量 B最适宜人口数量C环境人口容量 D确定不变的解析:从材料中可以看出,“1 500万”是一个临界点或警戒点,说明当人口超过这个数值时就会对社会及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影响,所以应该是环境人口容量。这个数值受资源、科技发展水平、人们的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的影响,随着这些因素的变化而变化,所以不是确定不变的。答案:C6下列措施可以使“1 500万”这个“临界点”数值变大的是()A

4、控制人口的增长B加大从中西部地区的资源调入C提高人们的消费水平,鼓励人们适度超前消费D努力开发当地淡水资源以解决供水紧张问题解析:环境人口容量受资源、科技发展水平、人们的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的影响,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资源的状况。所以加大从中西部地区的资源输入能扩大环境人口容量;人们的消费水平与环境人口容量呈负相关,消费水平越高,环境人口容量越小,所以C错误;控制人口增长不能改变环境人口容量的大小,只能推迟人口达到这个数量的时间,A错误;广州地区淡水资源较丰富,供水紧张状况很少存在,且淡水资源并不是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主要因素,D错误。答案:B环境的承载能力是有限的,读“环境负担公式”和“我国人

5、口与耕地变化图”,完成78题。7从“环境负担”公式中可以看出,创造财富技术水平的提高能减轻环境负担,下列措施能因此减轻人口与耕地环境负担的是()调整农业结构培育作物良种推广滴灌、喷灌技术开发荒地,扩大耕地面积A BC D8据图分析,最能反映我国近50年来人口与耕地环境负担在加重的是()A耕地面积在减少 B总人口数在增加C人均耕地在减少 D农业生态环境恶化解析:第7题,从“环境负担”公式可以看出:创造财富技术的水平提高能减轻环境负担,而题目所给出的四项措施中,只有培育作物良种和推广滴灌、喷灌技术属于技术类。第8题,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人均耕地面积在不断减少,反映出人口与耕地环境的负担在加重。答案:

6、7.B8.C二、双项选择题(每小题6分,共24分)读中国农业区划委员会对我国各地的土地生产潜力和最大可能人口密度估算的部分数据表,完成910题。具体地区年生物量(万吨)可承载人口量最大人口密度(人/平方千米)长江中下游88 60022 000395青海、西藏10 0001 00049形成两地区土地生产潜力差异的因素主要是()A水文 B地势C日照 D热量解析:长江中下游地形为平原,热量条件优越,促使土地生产力提高;青藏高原受地形限制,且受高寒气候的影响,土地生产潜力低。答案:BD10下列关于青藏地区环境人口承载力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A地域辽阔,资源丰富,环境人口承载力大B毗邻海洋,气候湿润,

7、环境人口承载力大C地理环境“高、寒”,生态脆弱,环境人口承载力小D充分利用该地区丰富的太阳辐射能,可提高土地生产潜力和环境人口承载力解析:青藏高原具有高寒的特点,生态脆弱,环境人口承载力小。但当地太阳辐射丰富,可以充分加以利用以提高土地生产潜力。答案:CD读图,回答1112题。材料1:中国东部沿海地区土地承载力评价图。材料2:中国沿海地区水土协调度面积图。注:水土协调度(本区水资源量/全区水资源量)/(本区耕地规模/全区耕地规模)11从材料中可看出土地承载力除资源外最突出的影响因素有()A科技水平 B文化教育水平C消费水平 D对外开放程度解析:由图可看出土地承载力较大的省区有上海、浙江、福建、

8、广东和北京。上海、北京的土地面积和自然资源,尤其是矿产资源缺少,其较高的科技水平和对外开放程度,增加了其土地承载力。答案:AD12我国东部沿海地区()A水土协调度高的地区位于南方地区B水土协调度高的地区耕地资源丰富C水土协调度高的地区水资源较丰富D水土协调度高的地区土地承载力大解析:材料2中水土协调程度较高的是浙江、福建、广东、广西和海南,它们都位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降水丰富,水循环活跃,水资源较丰富。答案:AC三、综合题(共36分)13(2011扬州模拟)世界人口分布极不平衡,但具有一定的趋向性。读图回答问题。(18分)(1)分析图1,从地形类型来看,世界56%左右的人口主要分布在_地区。(

9、2分)(2)分析图2,人口占世界总人口比例最小的纬度带人口少的主要原因是:_。(6分)(3)分析图3,在距海岸200千米范围内陆地面积占洲总面积比例小于30%的大洲中,人口占洲总人口比例最大的是_洲。(2分)(4)综合分析,世界人口分布具有集中于地势_地区、_纬度地区和_地区的趋向性。(6分)(5)根据上述世界人口分布的趋向判断,下列地区中属于世界人口稠密区的是(多选,2分)()A恒河平原 B亚马孙平原C西欧平原 D美国阿拉斯加E朝鲜半岛 F青藏高原G刚果盆地 H加拿大东南角解析:该题侧重对世界人口分布规律、影响因素以及读图分析能力的考查。由图可知:在垂直方向上,人口集中分布于海拔1 000米

10、以下的平原、低山丘陵地区,海拔200米以下的平原人口占56%左右。从纬度看,人口集中分布于温度适宜,降水适中的中低纬地区。从距海远近看,距海岸200千米范围内,人口分布较多。解答该题的关键是由图读出世界人口分布的特点。答案:(1)平原(或平原、盆地)(2)海洋面积大(或陆地面积小),南极大陆自然条件恶劣,至今无人定居(3)南美(4)低平中低沿海(5)ACEH14读“人口与资源漫画图”和“我国部分省区人口承载状况(实际人口密度与理论人口承载密度之比)及20世纪80年代下半期人口流动示意图”,回答问题。(18分)(1)甲图漫画说明了什么地理问题?(4分)(2)图中显示人口负担最轻的省区是_,从环境

11、人口容量的影响因素入手,试分析其主要原因。(8分)(3)根据图示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要分析缓解我国人口压力的主要措施。(6分)解析:漫画体现了人口与资源这一矛盾,人口过多造成了资源与环境的破坏。乙图中从轮廓上能看出图中包含四川、贵州、云南、广西、湖南、广东、福建、海南、江西九省区;从人口流向上看,流入地区主要是珠江三角洲地区。答案:(1)人口与资源的深刻矛盾,说明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下,有限的资源只能供养有限的人口。(2)广东省气候宜人,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自然条件优越);交通便利,经济发达,科技水平高,对外开放程度高,人口的环境容量大。(3)努力发展经济,转变以自然条件主导人口承载力的现状,以经济投入调控人口承载能力;坚定不移地执行计划生育和保护环境这两项基本国策。- 7 -用心 爱心 专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