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物理实验(课堂PPT)

上传人:日度 文档编号:144094673 上传时间:2020-09-05 格式:PPT 页数:21 大小:61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活中的物理实验(课堂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生活中的物理实验(课堂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生活中的物理实验(课堂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生活中的物理实验(课堂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生活中的物理实验(课堂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生活中的物理实验(课堂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活中的物理实验(课堂PPT)(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生活中的物理实验,2,虹吸现象,孔明灯,光的折射现象,生活中有很多可以动手操作的物理小实验。多动手,可以培养自己的动手能力,同时也可以提高学习物理的兴趣。以下几幅图,你能说出分别是什么原理吗?,3,(一)充分利用身边的物品做实验,鸡蛋 不要小看小小的鸡蛋,从它的身上,可以看到很多物理知识。,4,关于鸡蛋的小实验,(1)做惯性实验 在盛半杯水的玻璃杯口上放一张硬纸片,再在纸片上放一个鸡蛋,用手把硬纸片突然弹出去,鸡蛋会安全地掉进玻璃杯。 (2)做惯性实验 用生熟鸡蛋各一个,分别放在桌面上,同时以相同的速度旋转,因为熟鸡蛋的蛋黄和蛋清固定,所以旋转平稳,而生鸡蛋由于惯性,摇晃不定,很快停止转动

2、,由此可准确判断生鸡蛋熟鸡蛋。 (3)做压强实验 用两只手捏一个鸡蛋,由于鸡蛋表面各处受力均匀,受到的压强较小,鸡蛋难以捏破,可是如果我们用同一只手捏两个鸡蛋,由于鸡蛋与鸡蛋之间接触面积小,受到的压强大,很容易把鸡蛋捏破。,5,关于鸡蛋的小实验,(4)做大气压实验 在瓶口比鸡蛋稍小的广口瓶瓶底铺层沙子,将浸过酒精的棉花点燃后迅速放入瓶中,待会儿将剥了皮的熟鸡蛋堵住瓶口,过一会儿,由于大气压强的作用,熟鸡蛋会被玻璃瓶吞进去。(具体操作过程见下面的“简单易操作实验”的实验六) (5)做浮力实验 将一个生鸡蛋放入盛有清水的玻璃杯中,可以看到鸡蛋沉入水中。然后逐渐向杯中放入食盐,并不断搅拌,可以看到鸡

3、蛋悬浮于水中任意位置。继续向杯中放入食盐,直到鸡蛋漂浮于水中。由此我们可以看到鸡蛋在盐水中的三种状态。,6,(6)做液体蒸发吸热实验 把刚煮熟的鸡蛋从锅内捞起来,直接用手拿时,虽然较烫,但还可以忍受。过一会儿,当蛋壳上的水膜干了后,感到比刚捞上时更烫了。 (7)做热胀冷缩实验 把煮熟捞起的蛋立刻浸入冷水中,待完全 冷却后,再捞起剥落。 (8)分子运动现象 外壳完好的蛋,埋入食盐中腌制一段时间,可以制成一只咸蛋。虽然蛋壳仍然完好,但连内部的蛋黄都变咸了。,关于鸡蛋的小实验,7,(1)惯性实验 只用铅笔,将铅笔扔出,铅笔离开手之后仍向前运动,说明物体具有惯性。 (2)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只用

4、铅笔,将铅笔扔出,铅笔将由静止运动起来,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3)压强的大小因素 用一端削好的铅笔,用大拇指和食指顶住铅笔的两端时,发现削好一端的手指比较疼,这说明压力相同时接触面积越小,压强越大;用较大的力时手指更疼,又说明接触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强越大。,关于铅笔的小实验,8,(4)区分导体和绝缘体 将铅笔两端都削好,若将铅笔芯和灯泡连入电路,灯泡发光,说明铅笔芯是导体;若将外部木材和灯泡连入电路时,灯泡不亮,说明木材是绝缘体。 (5)说明滑动变阻器的原理 将铅笔的木材劈开露出铅笔芯,将铅笔芯的两端连入电路,这时灯泡发光,调节其中一端线头在铅笔芯上的位置,即减小铅笔芯接入电路

5、的长度时灯泡变亮;若再增加铅笔芯接入电路中的长度时,灯泡变暗。说明滑动变阻器是通过改变接入电路中电阻线的长度来改变电阻大小的。,关于铅笔的小实验,9,(二)一些简单易操作的实验,实验一:水制放大镜 思考:1.放大镜是凸透镜。根据凸透镜的结构,即透明、中间厚两边薄的透镜,我们是否可以用水来做成放大镜呢? 2.平时喝矿泉水时,你是否有试过,透过盛满水的矿泉水瓶去看物体?有什么效果?如果没试过,下次可以试一试。 【实验材料】水、保鲜膜、大碗1个、彩色珠子,10,(6)光的直线传播 将铅笔对着光源后面会出现铅笔的影子,说明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7)光的折射现象 用玻璃杯、水和铅笔做光的折射

6、实验,在玻璃杯中装入半杯水,再将铅笔插入水中,发现铅笔的水中部分看起来变折了,这是由于光的折射的现象。 (8)探究声音的传播 将铅笔一端放在口中,轻轻敲笔杆几下,再用牙齿咬住笔杆轻敲笔杆几下。发现后者的声音比前者大得多。因为前者声音是经过空气传到耳膜的,后者声音是经过牙齿、骨骼传到耳膜的。,关于铅笔的小实验,11,(1)显示振动 用细线系一黄色(为了醒目)乒乓球靠近音叉放置,用锤敲音叉的一边,可以观察到乒乓球被不断地弹开。 (2)浮力产生原因 用较大的可乐饮料瓶剪掉底部,留下上半部倒置,将黄色乒乓球压在瓶颈处并注水,乒乓球不会浮起来,然后用手或瓶盖将瓶口封住,由于球和瓶之间渗水,当球下部集满水

7、后,乒乓球会很快上浮。(具体操作过程见下面的“简单易操作实验”的实验三),关于乒乓球的小实验,12,(3)转动力学“去而复还”。在水平桌面上用手指压在乒乓球的内侧,用力压出,球滚出去后会自动返回,很有趣。 (4)动能势能转化 球从一定高度落下,速度越来越大,重力势能减少,动能增加,势能转化为动能;从表面弹起上升,速度越来越小,势能增加,动能减少,动能转化为势能。 (5)惯性“反常” 用一较长的内径较大的玻璃管或大量筒,装满水,并把黄色乒乓球放进去封住管口,让球停留在中间位置,突然加速减速,发现球的运动方向与外界变化相同,即加速时球向前,减速时球向后。,关于乒乓球的小实验,13,【实验操作】 1

8、. 把彩色珠子放入碗中,用保鲜膜封住碗。 2. 用手轻轻把碗口上面的保鲜膜向下按一些,使保鲜膜成倒锥形。 3. 将水倒在保鲜膜上,通过水看碗中的物体,观察彩色珠子与平时有什么不同。 【原理分析】 碗里的物品看起来大了不少,这是因为保鲜膜上的水形似凸透镜,而通过凸透镜看到的物体往往会大于原有形态。其实,透过一个装满水的圆柱形矿泉水瓶,所看到的物体也会被放大,由于装满水的矿泉水瓶可以看作一个中间厚、两边薄的凸透镜 。,14,实验二:自制喷气式小船 【实验材料】气球、空矿泉水瓶(或泡沫塑料)、剪刀、胶带、细绳、圆珠笔芯等。 【实验过程】用空矿泉水瓶(或用泡沫)制成小船样子,并把气球固定在船上,给气球

9、充气,让气体通过圆珠笔芯慢慢去释放,推动小船动起来。 【实验原理】 。 联想:生活中有哪些相似的实例: 等。,划船、火箭,气球释放气体时,将作反冲运动,给小船提供动力,15,实验三:认识浮力产生的原因 在学习浮力的过程中,我们有学习到,浮力产生的原因是:浸在液体中的物体上下表面受到的压力差。那么这句话到底怎么理解呢?是不是可以通过实验来证明? 【实验目的】认识浮力产生的原因。 【实验器材】容积为1.25L的塑料饮料瓶1个、乒乓球2个、水、烧杯。,16,【实验步骤】1.取一个容积为1.25L的塑料饮料瓶,用刀片从中间把它裁剪成两部分,把上半部分当作漏斗,下半部分当作盛水的容器,把上半部分倒立在下

10、半部分中。 2.把2个乒乓球放入上半部分的漏斗中。用烧杯向漏斗中加水,这时可以看到漏斗中的2个乒乓球, 一个浮在水面上,另一个沉在水底;将漏斗口(即瓶口)堵住时,沉在水底的乒乓球,又浮出水面。,【实验分析】向烧杯中倒水,其中一个乒乓球沉在水底,是由于其下表面并没有与水接触,没有受到水的压强,故没有浮起来;当将漏斗口堵住时,从沉底的乒乓球侧边溢出的水将填满乒乓球下侧。此时,乒乓球将受到水对它下表面产生的压强,由于下表面受到的压力大于上表面受到的压力,故乒乓球将上浮。 【实验结论】浮力是由 产生的。,浸在液体中的物体上下表面受到的压力差,17,实验四:帕斯卡桶裂 思考:塑料瓶侧壁划上几条刀痕后再装

11、满水,水为什么水不会从刀痕处流出来? 【实验材料】塑料瓶一个、刀子一把、橡皮筋一根、漏斗一个、吸管、橡皮泥 【实验操作】1、拿一塑料瓶,在其侧壁用刀子平行于侧壁划几条刀痕(要将侧壁划透),再用橡皮筋将这个塑料瓶在刀痕处拦腰箍紧在塑料瓶盖上穿入一段吸管,用橡皮泥密封。 2、取一漏斗与吸管相接。 3、手持漏斗与瓶口相对齐,然后往漏斗内注水,使塑料瓶和漏斗装满水为止,此时塑料瓶的刀痕处不出水将漏斗举高,就可见刀痕处有水流出来 【实验分析】当塑料瓶和漏斗均装满水后,若漏斗与瓶口相对齐,则塑料瓶刀痕处不出水,而漏斗举高后则出水,是因为: 。,同种液体内部压强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增加,18,实验五:空中跳动的

12、乒乓球 思考:吹风机朝上方,对着乒乓球吹风,你认为乒乓球会被吹走吗? 【实验材料】乒乓球1个、吹风机1把 【实验操作】 1、用一只手握住吹风机,另一只手将球放在吹风机的上方。 2、开动冷风或热风吹动乒乓球。 说明: 1、吹风机朝上对着乒乓球吹,由于力的平衡作用,乒乓球不会被吹走,而是浮在空中跳动。 2、冷风或热风吹动乒乓球,效果都是一样的。 思考: 如果换成水流,代替气流,乒乓球会怎样呢?,19,实验六:会吃鸡蛋的瓶子 思考:为什么,鸡蛋能从比自己小的瓶子口进去? 【实验材料】熟鸡蛋1个、细口瓶1个、纸片若干、火柴1盒 【实验操作】 1.熟蛋剥去蛋壳。 2.将纸片撕成长条状。 3.将纸条点燃后仍到瓶子中。 4.等火一熄,立刻把鸡蛋扣到瓶口,并立即将手移开。 【实验原理】 1.纸片刚烧过时,瓶子是热热的。 2.鸡蛋扣在瓶口后,瓶子内的温度降低,瓶内的压强变小,瓶子外的压强大,就会把鸡蛋挤压到瓶子内。,20,练习时间,见教案,21,Thank you!,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致辞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